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三丰已经在公主的陪同下入宫了。现在应该给察必皇后吃下了药。”李洛说道。
崔秀宁有些担心:“察必如果不肯吃药呢?如果吃了药还不见好呢?”
李洛很肯定的说:“察必一定会吃药。人快要死了,还不如吃下试试。再说,张三丰是公主推荐给她的,有信任背书。”
“至于吃了药会不会好,我认为应该会。我们以前在野外作业(盗墓),有个人急性细菌感染,野外没有药,就是挖的板蓝根和黄连吃好的。这几种中药都是天生的抗生素,虽然比不上头孢和青霉素,但消炎效果还是可以的。”
“张三丰带进去的药丸,可是黄连、黄芪、板蓝根、连翘这四种抗生中药熬制的。对付一般的细菌感染没问题。为何明朝之后很少有人生疮而死?就是因为发现了这些中药的作用。”
“今年,会有一个叫朱丹溪的神医出生。几十年后,他就治好了古人最怕的这种恶疮(朱丹溪医案)。所以,察必的恶疮,应该会被治好。”
中药虽然发展几千年了,但有些中药的作用,却是在明清时才真正搞明白。
在明清以前,很多人都是发疽而死,致死率很高。其实“疽”就是毒疮,本身并没什么大不了,只是皮下细菌感染,但因为没有针对性的抗生药物,这才越来越严重,最后“毒发而死”。
如今有了几种具有针对性的中药综合性治疗,一定有效。
崔秀宁这才放心很多,“张三丰也懂医术,有没有效果,他很快就会知道。”
李洛点头,“今晚必有消息。一旦治疗有效,就要进行下一步了。”
崔秀宁提起另外一件事,“李雍他们快到临安了吧?我心里很是不安。”
李洛握住她微凉的手,安慰道:“他们没事的。我想的倒是杨琏真迦的财物,那么多财物,万一……毕竟财帛动人心啊!”
崔秀宁笑了,这次轮到她安慰李洛,“你怕他们得手后带着财物一去不归?不会的。李雍、都烈、乌图等人我观察很久了,都是为人忠谨重情的可靠之人,对于钱财,他们没有那么贪心。”
李洛放心了,对于性格分析,崔秀宁比他强。
“我担心的还有一件事,就是李荆能不能及时赶回高丽江华,带兵南下浙江。”崔秀宁皱眉。
几天前,除了派李雍等人南下,两人还派了李荆东归,回江华调海勇营南下浙江,与李雍等人汇合。
为何要调海勇营南下?因为,李雍等人太少,这点人手,根本不敢带大量财物远航。将杨琏真迦的财物运回江华,海路需要四天,遇见海盗的概率很大。只有海勇营护航,才能保险。
李洛道:“问题不大,你放心吧。我猜,李荆应该到江华了。说不定海勇营已经离开江华南下。”
李荆是骑快马到海津(天津港),再坐快船去江华。顺利的话,三天足够了。
两人接下来又开始关起房门谋划接下来的计划,直到晚上点钟,这才告一段落。
等到这个时候,宫里终于有情报传来,李幽连夜来到李洛的小院汇报。
“社主,老师,皇后身边的眼线传出消息,皇后下午未时一刻吃了张三丰的药,酉时三刻,已经病情舒缓!”李幽说道。
李洛和崔秀宁闻言顿时松了口气。
未时一刻吃药,酉时三刻病情缓解,不到五个小时。药,果然对症了。
接下来,“大都计划”要正式展开了!
ps:各位看盗版的朋友,希望也可以偶尔订阅一下支持我吔,好无力哦。
第194章 大案爆发
第二天中午,张三丰神清气朗的来到高丽驿馆,告诉李洛,察必皇后的病,已经开始好转,两天之内,当能脱离病危。
客厅上,张三丰侃侃而谈。
“今早,皇帝召见贫道。别看他老了,记忆倒是很好。他说张道人,朕似乎见过你。我说,圣上当然见过贫道,二十多年前,还是圣上钦点了贫道文武双科状元的功名,授予博陵县令之职。”
张三丰露出讥讽而又追忆的神情。这段记忆并不美好。一个得中双科状元的少年天才,却仅仅授予七品县令,这也就罢了。可县里还有达鲁花赤压着,他名为县令,实为副手,只因为他是个汉人。
“皇帝说,哦,你这一说,朕倒是想起来了。是有这么一个少年,不但文章辞赋好,弓马骑射也好,记得年纪还很小。原来就是道长你呀!”
“贫道说,圣上记性超群,当真是往事如新。当年那个少年,正是贫道。多年不见,圣上龙颜不改啊。”
“皇帝说,为何不做官而去为道呢?”
“贫道说,不耐烦俗事公务,只愿修道养性,为大元和圣上祈福。皇帝高兴了,说张道长要是治好了皇后,还请在集贤院为道官,也是一样修道。这沧海遗珠,朝野余贤的事,朕是不干的。”
李洛听到这里,笑道:“恭喜张真人,大皇帝要封你大官做了。这事,你们玄道派的掌教已经知道了吧?”
玄道派、全真派、正一派是道教三大派。每派首领,都被元廷封为掌教真人。其中,玄道派的掌教真人张留孙,正是如今的集贤院掌印大臣(知集贤院使),也就是道教最高首领。
集显院掌印真人秩正二品,位在六部之上。
张三丰道:“已经禀报与他。他也盼着贫道真能治好皇后的病,挽回道士在皇帝心中的印象。他许诺,皇后一旦病好,会推荐贫道出任集贤院大学士。”
集贤院除了知集贤院使(掌印大臣),就数两名集贤院大学士最大。
集贤院大学士是衔不是职。两个集贤院大学士,一个官职叫“诸路道教都提点”,一个叫“同知集贤院使”(副使)
副使和都提点都是从二品,也都是集贤院大学士,但副使是二把手,都提点是三把手。
张三丰真要治好了皇后的病,张留孙多半会推举他为第三把手:诸路道教都提点。
李洛巴不得张三丰担任第三把手的都提点。
为何?虽然副使在朝中地位更高一点,可是都提点在地上的权势更大,尤其是在府州县的官员,都提点有举荐地方文官之权。
张三丰当了“诸路道教都提点”,才更容易兑现对李洛的交易承诺,安排二十个官员名额。
想到沿海州县的知州、县令有不少是自己的人,李洛就很开心。
他想好了,二十个官员名额,绝大部分充任沿海地带的州县官员,方便自己移民计划。
用不了几年,这批手下就能在他财力支持下成为更大的官,再提携更多的自己人入仕。
最后在元朝官场暗暗结成一股“李党”,成为隐藏起来的可怕力量,渗漏一个省,甚至几个省……想想都带感啊。
…………
九月二十七日,大元天子万寿圣诞庆典的前一日,大都皇城,诸王府,各官衙都是张灯结彩,就连各处坊市街巷,都被布置成“吉祥的喜气”。
各大寺庙,道宫,十字寺,某某教寺的僧人、道士、教士、阿穆,也都开始了祈福、打醮、祷告……为了大皇帝忽必烈的健康长寿。
蒙古人,色目人,汉人…不同的人都能在街上看到,熙熙攘攘,和而不同。
光看大都新城里面的一切,这大元似乎还真是盛世江山,天下太平。至于这几天柴市屠杀、神庙活祭的血腥,好像完全不存在了。
正在这“万寿庆典,普天同庆”之际,不和谐的事还是出现了。
警巡院(元代警侦特务部门)的达鲁花赤忽然进宫向忽必烈密报,宣政院副使德旺朗玛,与皇妃兰菩有染,兰菩已经怀孕。
警巡院达鲁花赤虽然只是六品官员,却是忽必烈的侍卫出身,又是蒙古老权贵的子弟。如果是汉人官员,是万万不敢向忽必烈禀告的,不怕被灭口吗?
忽必烈闻报大怒,立刻下了密旨封锁搜查德旺朗玛所在的妙音寺。
秘密严查!
半夜,包括二品大僧官德旺朗玛在内的七百多名喇嘛,全部被冲进来的蒙古“怯薛禁卫”斩杀在妙音寺。
一道带着雷霆之怒的圣旨连夜传出皇宫:妙音寺喇嘛图谋造反作乱,已经全部被诛杀。
原本大都规模最大最负盛名的喇嘛寺,一夜之间变成修罗场。
忽必烈这样的人,怎么可能真的信佛?佛也好,密宗也好,只不过是他的工具罢了。现在这个工具竟然敢如此,不是找死么?
如今宣政院掌印大臣八思巴远在吐蕃,副使德旺朗玛代理宣政院使之职。
可以说,德旺朗玛就是目前中原地位最高的大僧官。连他都做出秽乱宫闱的事,完全与平时宝相庄严、道貌岸然的样子大相径庭,而且还涉及其他贵族女子和其他僧官。
这惊天丑闻让大元皇帝一夜之间就对密宗从信重变成厌恶。
天子一怒,满天神佛挡不住,密宗法力挡不住,只能眼睁睁被杀的血流成河。
忽必烈到底有多愤怒,李洛和崔秀宁当然不知道。他们也不关心,他们只关心这事能闹多大。
引爆“秽乱宫闱案”是崔秀宁安排学生李幽做的。而接下来的“杨琏真迦案”则是安排另一个学生李徐来引爆。
就在万寿庆典当天,妙音寺被以“谋反”为名被剿灭的第二天,御史台突然收到关于另一桩密宗喇嘛不法之事的检举信。
检举信说,江南释教都总统杨琏真迦,因为毒害帝师八思巴,畏罪潜逃,已经出海逃往日本。
信中还说,因为密宗势大,本来不敢举报。但是如今密宗和尚竟然敢造反,幸好被天子剿杀,那他也不怕举报了。
整个前因后果的逻辑看起来,是“秽乱宫闱案”在前,引发知情人敢于揭发“杨琏真迦”案。
崔秀宁和李洛这么策划爆料的原因,是不想让忽必烈认为这是道教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