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寡人愿闻其详,文先生但请直言。”李洛很想听听文天祥的理由是不是站得住脚。
文天祥蹲下来,用树枝潦草的画了一幅图,说道:“君上请看,蒙元大军主力,共有七处。”
“一是江北,包括河北河南河东齐鲁京畿,精锐骑兵最少二十万。二是漠南漠北,乃是元上都和林所在,估摸还有数万骑兵,元廷看家本钱,如同慕容氏之龙城骑兵,据说最是精锐。”
文天祥的树枝一点东北,“三就是辽东宗王乃颜所部,骑兵不下十万。”再一点云南和西北,“四是西南,主要在云南,不下十万骑。五是西北甘凉,还有安西王的大军,估摸在十万骑之上。”
“六在吐蕃川西,有蒙古吐蕃骑兵数万。七是西域诸汗,骑兵当有数十万。七处骑兵主力,估摸在百万以上。”
李洛很是认同。文天祥只说错了两点。一是辽东的乃颜和元廷不是一条心,二是几大汗国和忽必烈不是一条心。可即便如此,元廷仍然控制着五个骑兵重兵集团,骑兵机动兵力,仍然高达五六十万。
这还不算几十万新旧汉军。
再说,仗真要打大了,谁敢保证几大汗国不会捐弃前嫌,出兵帮助忽必烈?毕竟都是黄金家族的人。面对中原的反抗,他们的态度肯定是一致的。
文天祥继续说道:“倘若不恢复控制川蜀荆襄。则数地元军骑兵,一路出武关,过荆襄下江南。一路过川蜀出瞿塘关,东击江南。一路由云南迂回,上攻东南。”
“此乃元军灭宋之径。三路大军人多势众,分进合击,且后续源源不断,东南如何守得住!大宋当年近百万兵马,不乏精兵强将,却仍然守不住。就算大唐能守住,东南也会生灵涂炭,十室九空。”
“当时有识之士都知晓,丢失了川蜀荆襄,大宋就危若累卵了。是以,君上一旦起兵,必要兵分三路。”
“一路是水军,封锁大江和海域,隔绝北方元军。第二路驻扎东南,恢复治理,招兵买马。”
“第三路乃是陆师主力,以雷霆之势,直扑荆襄,抢占武关和剑南关,再恢复川蜀。”
“如此一来,蒙元骑兵主力全被关山隔绝,无法南下。而西南元军主力,就孤掌难鸣了。而我大唐就可在东南荆楚安心经营,积蓄实力。”
李洛心中叹息,文天祥的战略,和他最早的战略基本一致。这说明,这应该就是最可行的战略了。
元军如此强大,倘若用朱元璋的战略,那东南根本守不住。数量不足,骑兵弱小的唐军,无法抵挡源源不断的元军骑兵。前期主动北伐,更是找死。
至于通过天津跨海攻打大都,更是扯淡。打下大都,又能怎么样?除了鼓舞一下人心,根本没有战略意义。
但文天祥这个战略也有难处。难就难在一个快字。以步兵为主的唐军,如何抢在元廷骑兵重兵集团之前,抢占川蜀和荆襄。
难,难,难!
除非,策划一个成功的战略战术欺骗,或利用一个绝好的契机。
忽然,李洛眼睛一亮,他已经有办法了。
那就是谋取湖广行省平章政事之职,通过职权,瞒天过海,利用长江,将两万精兵溯江而上悄悄运到鄂西蜀东,一路偷袭武关,一路偷袭剑南关。
与此同时,占领福建江浙,继而攻占湖广,最后再占领四川。
武关和剑南关在手,起码能隔绝北方元军主力半年以上。有这个时间,足够李洛操作了。
“文先生所言极是,那就以此为策。一两年内,必要起兵!”李洛终于定下了这个方案。
文天祥问:“一两年内,我唐能有多少兵马?”
李洛道:“十七八万,总该是有的。”
文天祥点头:“十七八万,倘若都是精兵,倒也可以动手了。”
第二天,兵曹的新兵招募报告就到了李洛手中,近期的二十万新移民,又招募了两万五千新兵。其中一万,拨给了水师。
另一个好消息是,水力锻锤在崔秀宁给出原理后,匠造处经过几个月的摸索,终于研制出第一台水力锻锤。
经过试验,效力比人工提高了三四倍。这意味着,海东的盔甲兵器生产率,将会是之前的好几倍。
李洛带崔秀宁去看了水力锻锤,很是满意,当下给匠造处记大功一次。
两人回到内宅,又商量起造船的事。
两年前存储的大量造船木料,现在已经能用,造新船也应该提上日程了。
李洛由于在日国缴获了大量中小型战船,足以装备两万水师,所以他不打算再造中小型,而是全部建造长安号洛阳号一样的洛宁级风帆战舰。
“如今能用的木料,总共能建造五艘,那就同时开建。一艘晋阳号,一艘金陵号,一艘成都号。还有两艘,你来取名。”李洛笑呵呵的说道。
崔秀宁想了想,“那就一艘海东号,一艘扬州号。”
至于燕京什么的,两人下意识的忽略了。
李洛忽然想到一个问题,“对了,辽东分局怎么样了?”
崔秀宁道:“刚刚组建,李幽在负责,应该还没接触到乃颜本人。”
“不着急,慢慢来。能促使乃颜提前起兵当然最好。就算不能,起码也能多买点马。还有,辽东诸部都擅长骑射,能不能挖些骑兵兵源过来?”李洛问。
崔秀宁摇头:“此事我已经问过义父和李幽,辽东诸部落,野性难驯,唯利是图,根本就不敢用,说反就反,他们可不是汉化的女真契丹。用他们,你能放心?”
看到李洛皱眉,崔秀宁笑道:“不过,有一支兵马,都是精锐骑兵,倒是有可能拉过来。”
“哪支?”李洛有些惊讶。
崔秀宁道:“从元廷枢密院搞到的情报,云南行省大理路腾冲府,驻扎有一支探马赤军,兵马上万。这支探马赤军,绝大多数都是契丹人。”
李洛顿时明白了,腾冲,不就是云南保山么?后世那里有十几万契丹人后裔,自称本人,原来就是这支军队的后代啊。
“契丹人…又不是女真人,怎么会听我的?女真人听我的,是因为义父是金国代王。契丹人凭什么听我的?”
崔秀宁道:“这支契丹人未必。你知道他们的来历么?他们之所以不被算成汉人,是因为他们是西辽后裔。西辽,可是被蒙古帝国所灭。”
“而且,这支契丹军队并不受元廷信任。伯颜说,契丹人有怨言,应该让他们征缅送战。这件事,在元廷不是秘密了。”
“总之,他们虽是探马赤军,却和云南王的主力格格不入。你不是想谋取镇南大将军么?要是能成功,你就奏请带上这支契丹骑兵,元廷肯定同意。”
“等他们在你麾下一段时间,拉过来不是不可能。萧北不是契丹人么?他应该能帮点忙。”
如今的契丹语并没有消失,可是萧北是汉化的契丹人,几乎不会说契丹语了。他和仍然会说契丹语的西辽后裔,能拉上话?
李洛想了想,“倒是有可能实现。不过,还需要摸摸底。这样,你派特务去大理路,摸摸他们的情况再说。”
崔秀宁道:“已经派人去了。不过,一切还需要你能谋取征南大将军的位置。如果没有这个职务,那就一切休提。”
…………
李洛离开泉州的第三天,佛女辛苦,终于成功混进了平章府内宅。
她是怎么混进去的?说起来无非就是骗。
小东西放出风声说,大官人看上了她,让她当暖床丫鬟,并且说不强迫她,她什么时候想通了,就随时可以搬进内宅。
但要是她想不通,就只能一直呆在外院当花童干粗活。
而现在,经过几天考虑,她愿意给大官人当暖床丫鬟。那么,根据大官人的意思,她就随时可以搬进内宅。
当然,大官人也说了,要是不满意她,随时就将她赶出内宅,继续做花童。
官奴们哪里知道她敢撒这个谎?于是,小东西就混进来了。
半夜,她很轻易的就进了李洛的书房,掏出一根小小的蜡炬,以及一根细长的的钩子,很轻易的弄开了李洛的保密柜。
没错,这些事根本就难不到她。
很快,辛苦就发现了元廷的公文,圣旨等物。她自从当了佛女,就被佛主李节延请名师教导,加上天生聪明,已经能认识很多字,当然能看懂。
小东西每动一样公文,就记住原来的位置和顺序。
但看了一下,并没有发现特别有价值的东西。
但很快,辛苦就发现了李洛还没发出的一份奏章。这奏章中,提到了几件事,辛苦都不太感兴趣,可其中一件,却让她有点惊讶。
竟然是关于白莲教的。
李洛的奏章说,因前次齐鲁和湖广白莲教暗中投效朝廷,朝廷遂让他禀报福建白莲教是否有反意。李洛说,未查到有反意,建议朝廷承认白莲教,让其光明正大。
李洛说,如此,可彰显朝廷大度,天子圣明。朝中有重臣建议承认白莲教,臣附议云云。
辛苦看了后,顿时有点发呆。
实在是有点懵然。
齐鲁和湖广总坛竟然暗中投效鞑子了?她有点不信,可这奏章如何会瞎说?再说,齐鲁和湖广总坛人多势众,却迟迟不造反,本就反常。
原来,竟然是早就暗中投效鞑子了。
真是该死!
还有,元廷竟然有重臣提议承认白莲教?这可是大好事啊,一旦元廷承认,他们就不会偷偷摸摸,而是能光明正大的发展势力,一两年功夫就能壮大起来。一旦造反,就更有声势了。
看李洛的奏章,这很可能实现!
可要是现在就造反,那反而会搅黄这件事。而且,在齐鲁和湖广总坛已经暗中投效鞑子的情况下,福建总坛一旦起兵,就没有任何胜算。
这个消息,真是太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