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葬元-第4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不但民心没了,就是唐军军心,也会大受影响。而元军和反唐势力会更加骄狂。

    所谓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了。再要拒绝称王,那真会影响大局,不是开玩笑。

    当然,眼下就称王,时机也不好。文天祥说的时间点,就是最佳方案了。

    郑思肖说道:“君上,微臣以为,就定下一个吉日。七月九日,大吉。今日是五月初七,还有两月光景,正适合不过。”

    李洛作为君主,当然不会立刻答应文天祥和郑思肖,而是肃然说道:“王,名器也,人主亦当重之,岂能擅自枉加。此事,容后再议。”

    所谓容后再议,就是同意了,不反对。那么两个月后进位唐王,就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了。

    文天祥看到李洛同意,就很正式的说出一番话:“君上明睿沉毅,气宇恢弘,壁立千仞,直上万寻,嗣南阳之光武,追西岐之周文,高谋远鉴,卓绝当世,巍巍乎王道也!”

    “君上王之,则顺天应命,太平有期,黎民有望。君上不王,则奈天下苍生何!”

    李洛端坐敛容道:“殷殷其言,寡人具之。”还是没有明确答应,但意思已经不言自明。

    文天祥也再次施礼道:“君上察纳雅言,大善。”

    林必举,郑思肖等文臣也一起行礼,郑重说道:“君上察纳雅言,大善!”

    这也是劝进的一个程序了,君臣上下先建立默契,再过一段日子,就是一劝一辞,再劝再辞,最后才会“勉为其难”的接受,正式称王。

    武将们虽然没听到李洛说同意,但也知道什么意思,一个个也都是神色振奋。

    两个月而已,他们完全等得及。

    酒过三巡,忽然又是一声惊雷,酝酿了很久的大雨,终于爆发了。

    “哗啦啦—”

    “轰隆—”

    倾盆大雨狂泻而下,远山顿时被大雨遮掩,钱塘江上白水茫茫,不见牛马。整个望江楼都是水气森森,侍女们的衣袂都被吹起。

    好一场大雨!

    看到如此大雨,而又无淋漓之苦,众人都觉得心清气爽。

    李洛忽然有了一些文思,稍加酝酿,就开口吟道:

    “大雨落钱塘,天水茫茫,望江楼上放眼量。浩荡风云八万里,知向何方?”

    “往事溯流光,青史苍苍,当年射潮有吴王。赵家天子今不在,看我大唐。”

    这首《浪淘沙》一出,崔秀宁固然心中好笑,而将领们都觉得君上这诗恢弘大气,不同凡俗,当真妙的很。

    “君上做得好诗!”

    “好诗!妙哉!赵家天子今不在,看我大唐!”

    将领们纷纷喝彩称赞,都不是故意拍马屁,而是真的觉得好。君上就是有才气啊。

    李洛一头黑线。我尼玛…这不是诗,是词!但真要说是诗,其实也不算错。

    文天祥等文臣,虽然也称赞“好词”,但多少有点言不由衷。在他们看来,这首《浪淘沙》,实在是过于直白,虽然用了典,却缺了幽思婉转之妙。意境,终究差了些

    不过,要说这首词是下品,却也不对。尤其是对君主来说,此词恢弘寥廓,志趣高远,帝王之气喷薄而出,以势取胜,虽无雅趣,却有真意,也算中上之作了。

    至于为何崔秀宁心中好笑,那就不为外人所知了。

    而作为掌书记的马致远,立刻录下这首词,标注为:四年五月初七,君上与群臣宴于宋宫望江楼,恰逢大雨,即兴而作。

    但这个对诗词上心的男人,很快又犯了难,他只好站起来问道:“敢问君上,这《浪淘沙》词名为何?”

    嗯?李洛闻言一愣,稍加思索便道:“就叫望江楼观雨吧。”

    于是,马致远郑重录下:浪淘沙之望江楼观雨。

    众人用完了宴席,李洛又交代了一些事情,就要求他们尽快赶回驻地,开展练兵和清乡事宜,并特别强调,俘虏可用,但必须要甄别筛选。

    第二天,文天祥等人就各自离开临安。

    …………

    归德殿凌虚阁,林必举等文臣正在向李洛禀报最新的统计账本。

    “……由于大量人口被豪强隐匿,是以江南真实人口不得而知。微臣得到的,还是前宋德祐元年的户籍名册,计有户口四百八十万,男女人口一千五百二十七万。”

    李洛一听,就忍不住摇摇头。德祐元年?快十年的数据了,还有什么用?

    林必举继续道:“蒙元占据江南后,从无清查人口田亩,全凭地方官员申报,差误极大。至元十八年,江浙各路的数目,是两百九十万,口九百零四十万。”

    什么?

    这么大一个江南,只有九百万人口?打死李洛他都不信。

    “微臣以为,被豪强隐匿的人口,当在三百万以上。为今之计,当是一边清乡,一边清查人口田亩,才好征收赋税。”

    李洛点头,“在各城中超募通文字算术之人,在各州县清查人口田亩,重新造册登记。我军清乡一处,你们就清查一处。”

    “诺!”林必举领命,其实办法他都有了,只是需要李洛拍板而已。

    林必举又道:“另外,江浙陆路水路驿站,共得驿马三千七百余匹,驿舟两千八百艘,驿吏驿卒两千二百人。可谓体系庞大。然而,我唐并无衙门管理驿站,请君上裁决。”

    李洛毫不犹豫的说:“驿站,暂时交给兵曹,舟马人员,统交兵曹管理。”

    林必举又提到最后一个重要的政事,“君上,各地的流民已经开始赈济,微臣令他们加高城墙,挖深壕沟,修建水库河堤,帮助转运军需粮秣。不过,很多不是流民者,也来吃赈济粮,可又不好甄别。”

    这事李洛已经得到特察局汇报,估计来“混吃混喝”的人有十几万。但李洛没当一回事,这些人冒充流民来吃赈济粮,也多是贫苦百姓,只是还没当流民而已。只要他们干活,吃点粮食也无所谓。

    林必举见李洛毫不在意,有点焦虑的提醒道:“好教君上知晓,江浙虽然号称鱼米之乡,但今年受战事和清乡影响,耽误了农时,粮食必定减产,微臣大致算了一下,我们今年不但很难收到赋税,光在江南,就要掏四百万石粮食赈灾。”

    崔秀宁忍不住说道:“不会这么严重吧?”林必举算的,和她与李洛算的账,差距很大。

    她和李洛认为,要是今年不打福建和江西,只占据江南的话,赈济粮最多两百万,而且下半年还能收到粮税,年底肯定能打平,起码不会亏。

    这还是在考虑战争影响的情况下。

    可现在林必举告诉他们,光在江南,就要花四五百万石赈济粮,而且年底很难收到税,这实在让两人吃惊。

    李洛听到粮食,立刻有点发慌,“你说说,怎么需要这么多?如今不到六月,秋稻还能赶得上,怎么就没有粮税?”

    林必举苦笑道:“四月我唐攻打江浙,正是紧要农时。而豪绅为了不给我军留下粮草,就毁弃了很多农田,导致夏稻比往年少了一半不止。这些,君上和夫人是知道的。”

    “而且在三月底,刚刚有三百万石江南粮食运到大都。年初张弘范南征,在江南征粮五十万石,完哲都在江西打黄华,又在江南征粮五十万石。可以说,江南已经没有存粮了。这些,君上也是知道的。”

    “所以,江浙百姓,就眼巴巴的指望夏粮!可如今夏粮必定减产,今夏就会打饥荒!一旦打饥荒,按照往年的惯例,起码会有上百万人会当流民。”

    “流民多了,赈济粮就多,而且种地的少了。加上江浙还要打仗,人心惶惶,秋粮又会大减产…所以,指望秋粮下来征税打平亏空,指望不上。今年,最少要亏四百万石。”

    李洛和崔秀宁懂了。和林必举相比,他们对乡间农事并不太了解,忽略了一到饥荒百姓就抛下田地当流民的惯例。

    听到今年最少要亏四百万石,李洛的心肝都在痛。

    这是粮食啊,可不是金银。粮食,几年之内都会很紧俏。

    郑思肖也说道:“君上,江南有一千多万人口,亏四百万石粮食,已经不错了。只要稳定下来,江南明年一年,就能征收一千万石。我唐还有一千万石储备粮,足够支撑到明年夏天。”

    李洛道:“林卿,买粮的事,怎么样了?要尽量把金银换成粮食啊。”

    林必举道:“如今南方已经无粮可卖了。这么多地方都在打仗,很难买到大额粮食了。就说福建,一石米已经涨到七贯钞,折银三两。”

    李洛冷笑,“不要紧,我唐还有一个大粮仓,不怕没有粮食。”

    众人闻言,一起相视而笑。

    李洛说的大粮仓,当然指的是江南豪绅大族。

    他们的粮仓,堆满了钱粮。既然他们抗拒唐军,那就在清乡中灭亡吧,刚好让他们的钱粮,为唐国所用。

    ……………

    赵宋皇宫只有几百侍卫,几百侍女,所以显得很是空旷。李洛只好调颜隼的火器团和虎牙禁军入卫皇宫,保卫安全。

    如今唐军散处各地,偌大的临安城,只有一个火器旅,一个女真骑兵旅,一个步兵旅,外加两千多人的陌刀队虎牙禁军,统共不到两万兵马。

    但是临安城的治安如今极好。李洛入主临安后,下诏以临安为行在,镇压了一大批贪官污吏和豪绅,又清理青皮流氓,整肃街坊集市,整个临安城顿时焕然一新。

    临安百姓终于摆脱了鞑子官府的欺压,不再是下等人了,都是扬眉吐气。加上唐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而唐国制度井然,万象更新,大有堂堂一国风范,更有振兴之气,都让百姓对唐国更加拥护。

    这段时间,大都督幕府发布了禁绝剃发留辫,用胡名,穿胡服的命令。凡是违禁者,立刻整改,违者以媚元罪惩处。

    对于顽固不化的留辫男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