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围三厥一。
这段时间,经常会有义军逃出东门。可事实上他们多半逃不掉,因为元军骑兵就伺伏在附近,终究会追上去在野外干掉他们。
被改为吴王宫的原行省衙门内,吴王黄华,正强作欢笑的和文武大臣朝议。
“…丢他老母!孤降元,不过权宜之计。大丈夫能屈能伸,值当甚么!如今完哲都已经允孤降元,几天后就能出城受降。到时,我大吴就能逃脱牢笼,东山再起!”
黄华一身大红绣龙袍,戴着一顶华丽的描金镶玉乌纱,完全就是一副王者的装扮。
虽说吴王是他自封的,但那也是王啊,这穿衣礼仪,可不能马虎了去。
所以,虽然黄华最盛时只占了大半个江西行省,但自从称了王,他的日常用度和仪仗排场,那可是相当讲究的。不然,如何彰显吴王的威仪?
黄华五个月前自封吴王,不但大封百官,还一口气收了几十个美女,封为嫔妃和才人……称孤道寡,人生赢家。
为何自称吴王呢?因为黄华念念不忘江浙,做梦都想占据江浙,入主临安或江宁。得知李洛占了江浙后,黄华还很是愤恨,扬言要夺了江浙。
他想不到李洛竟然是汉人,更想不到李洛这个元廷越国公,大元名将,封疆大吏也会造反。
称王之后,黄华很是得意了一段时日。可惜好景不长。等到元廷反应过来,调集兵马镇压,黄华才再次领教到元军铁骑的厉害。
他和江西红巾军化干戈为玉帛,大肆招兵买马,联兵二三十万,声势不可谓不大,却硬是打不过几万元军骑兵,几次大战都败得很惨,最后红巾军被他当了挡箭牌,被完哲都全部剿灭。
而他的“吴军”,也只能躲进城里坚守不出。之前占据的州县,全部被元军夺回。
如今,赣州也被元军攻下,城中两万吴军皆被元军屠杀。他的大吴只剩下一座洪都城,五万多兵马。
而且,粮食将尽,箭矢已尽,军心惶惶,已经守不下去了。
虽然城中十万百姓还是向着他,不希望元军打进来,但百姓之力也尽了。
投降,城中军民还有条活路。
不降,那就真的玉石俱焚了。
所以怎么说呢,黄华虽是李成栋那样叛服无常的野心狼,但人品并未不可救药。他选择降元,当然也有避免城中百姓被元军屠杀的考虑。
黄华说完之后,一个身穿红色官服的青年出列说道:“大王,我大吴降元虽是万般无奈之举,可万一完哲都只是假意受降,等到我军出城,再以铁骑攻打,那大吴就万劫不复了。”
这个青年名叫陈让,乃是黄华吴国的丞相,也是黄华的谋主。但他还有另一个身份:唐国大特务。
陈让是崔秀宁第二批学生,潜入黄华阵营已经两年有余,很得黄华信任。然而,黄华此人刚愎自用,独断专行,并不是个虚心纳谏的上位者。所以,虽然黄华的确有些本事,但陈让心中从未瞧得起这个反复无常的“吴王”。
陈让心道:“哼,你降元之后,还想甘为鞑子前驱,攻打我唐江浙?真是痴心妄想。”
却听黄华不悦的说道:“陈卿,你这担忧不是一次两次了。也罢,孤就再说一次,尔等也听分晓了。”
“孤和完哲都曾是同僚,深知其为人。完哲都虽然残忍狠毒,但极重承诺,两军阵前出尔反尔的事,他不会干,他觉得胜之不武,这是其一。”
“其二,他希望我吴军降元后攻打李洛,大吴毕竟还有五万多兵马,一旦入了江浙,也够李洛头疼的,他既然想看到两虎相争,总不会杀了大吴这条虎。”
“这第三,就是做样子给天下人看。嘿嘿,黄华都能投降,其他人当然也能,以此招降纳叛,尤其是做给李洛的部将看。”
“接受大吴投降,完哲都划算的很,丢他老母的,他会不干?”
黄华说的很有道理,几乎把完哲都的心思摸清了。而且虽然他沦落到不得不降的地步,但他还是有底气。
他的底气,就是实力犹存的两万头陀军。
头陀军是吴军绝对的精锐,也是黄华的起家本钱,都是矿工和挑夫出身,战力比元军汉军强不少。
有这支精兵在,就算完哲都出尔反尔的灭他,也要损失不少兵马。完哲都又不是傻子,怎么会干?
等到度过这道难关,去了江浙,有这支兵马,怎么也不会差了去。
一个名叫张会的武将站起来说道:“大王说得对,降就降了,李洛总比元军铁骑好对付,只要去江浙立点战功,元廷也不好卸磨杀驴。有几万兵马,咱大吴就不会倒。”
他是吴国骠骑大将军,也是黄华最信重的部下。
正在这时,忽然一个传讯兵来到大堂之外,高声说道:“大王,有军情!”
“说!”黄华神色一肃。
因为元军故意围三厥一,放开一条出口,所以城中和外界的联络并未完全断绝。显然完哲都有峙无恐。
传讯兵道:“江浙的李洛,亲率好几万大军,已经到了鄱阳湖南,快到洪都了!”
黄华神色一喜,身子往前一倾的问道:“李洛要来援助大吴?”
如果李洛亲自领兵来援,那他就不用投降了。但凡有条出路,他怎么会投降?
传讯兵有些畏惧的说道:“启禀大王,李洛…不是要援助大吴,探子回报,据说,据说李洛是想趁火打劫,渔翁得利的。”
陈让不动声色的瞟了这传讯兵一眼,黄华不知道,这个传讯兵是他的人。
黄华等人一听,顿时都是大怒!
好你个李洛!大吴好歹也是汉家一脉,反元一党,你见死不救也就罢了,竟然想来渔翁得利,趁大吴和元军打仗,好来捡便宜!
黄华君臣没有丝毫怀疑,而是下意识的深信不疑。
实在是,李洛不会这么好心,那他率领大军来此,当然是坐山观虎斗的。好趁着元吴死磕,夺占洪都。
“哈哈哈!”黄华突然纵声大笑,“丢他老母!李洛这个卑鄙小人,真是自作聪明!他哪里会知道,孤马上就能降元?他指望孤和完哲都死磕,哪里还能指望的上?”
“他来送死,那是再好不过!孤就和完哲都联手,先灭了他这个元廷叛臣!有这个战功在手,就算没有封赏,忽必烈也不好和我们秋后算账!”
黄华说到这里,有看向那个传讯兵,“消息准确么?李洛真的亲率大军来了?”
传讯兵道:“禀大王,千真万确。”
黄华挥手让他下去,然后对吴国文武大臣们说道:“孤立刻修书一封,送给完哲都,想必完哲都也知道了消息。哈哈,孤要瞌睡,李洛就来送枕头,丢他老母的…”
…………
完哲都接到黄华的信,冷笑一声,对众将说道:“大胆卑贱的野狗!本帅准他投降,给机会让他戴罪立功,攻打李洛,他竟然敢骗我!暗中引李洛来援就算了,却撒谎李洛是来夺洪都!想引本帅中计!”
一个部将喝道:“黄华当真该死!不能再信他!”
元军众将也纷纷表示,不再接受黄华投降,干脆直接灭了他。
完哲都很是恼怒,加上髡头辫发的形象,显得很是狞恶。
为何他看到这封信会愤怒?
因为他也收到了另外一封信,来自洪都城里的信。
那封信是一个姓陈的伪吴官员写的,对方早就暗中投靠了他。那人信中说,黄华早就暗通了李洛,邀请李洛叛军来洪都,采用诈降之策,和元军共同对付李洛,再临阵倒戈。
黄华的报酬是,打败自己之后,割让江西之北的江州路(九江)给李洛。
而且唐吴相互承认,一个占据江浙,一个占据江西,不得越界。
这就是城中送来的消息!
而且,完哲都也知道李洛进了江西,明天下午就能到达洪都。
他来干什么?肯定是救援黄华,对付自己的!
这想都不用想。
倘若他没有和黄华暗中约定好,怎么敢亲自来到江西,面对两方势力?
哼,黄华还骗自己,说李洛是来当渔翁的,要不是城中有人报信,自己还真信了。
他的确是愿意接受黄华投降,可黄华山穷水尽,却还想诈降阴自己一把。
黄华反复无常,还杀了行省高官,完哲都为何还要接受他投降?
当然是利用黄华攻打江浙,和李洛撕咬,他再趁机灭了李洛。
他也不怕黄华到时和李洛联手,因为黄华这样的人一旦去了江浙,必定会和李洛两虎相争,不可能联手。他们合作,也是暂时的。
两人毕竟曾是同僚,就像黄华熟悉他一样,他也熟悉黄华。
黄华去了江浙肯定会和李洛打起来。那样的话,造反的汉人打造反的汉人,打掉的就是汉人的民心和军心。
大元朝还好端端的,你们就为了地盘粮食相互厮杀,这造反还能成功?还说为了恢复汉人江山?
汉人百姓虽然卑贱,却不傻。
再说,接受黄华投降,也利于招降李洛的部下,瓦解李洛叛军。
要是不接受黄华投降,当然也能灭了他,但自己的大元铁骑,肯定也有所损失。毕竟黄华手里的头陀军,很是不弱。
无论怎么看,都是接受黄华投降划算的多。
可完哲都万万想不到,黄华投降只是个幌子,想迷惑自己。
“那颜,下令攻城吧,在李洛来到之前,先灭了黄华!”
“大帅!下令吧!”
好几个将领嚷嚷起来,恨不得立刻打破洪都,宰了黄华。
“你们是愚蠢的狍子吗?”完哲都止住这几个将领,“洪都是大城,城中还有好几万兵马,一天怎么攻的下来?还不如将计就计。”
“黄华既然想要诈降,那就告诉他,限他明天上午之前出城投降,一起灭了李洛。要是错过时辰,就不再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