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忽必烈担心汉人都起来造反,配合李洛北伐,就把中原丢给自己,让自己来平息北地汉人的反抗,他好渔翁得利。
如今倒是好了,自己被忽必烈架在火上烤,这将来不测之险…
想到这里,赵显就如坐针毡,大殿中的所谓朝贺舞乐,竟然根本听不进去。
他隐隐约约记得小时候,在临安皇宫即位,那才是真正的朝贺啊。虽然当时他太小不懂事,可也能看出大臣们敬畏自己。
可现在呢?虽然他们在下拜舞蹈,可却感受不到那种敬畏,有的只是敷衍和冷漠。
他们,不过在走过场而已。
赵显干脆闭上眼睛,懒得再看。
他烦了,累了,也怕了。
留梦炎等大臣敷衍了事的下拜,舞蹈,好不容易结束,这才松了口气。
说实话,留梦炎如今还是忽必烈的臣子,他的任务,就是将赵显握在手里,挟官家而哄百姓,能维持就维持,维持不了,就逃到河北。
为了给伪宋面子,元廷也派了“使者”在观礼,还向伪宋送了贺礼,恭贺“大宋复国”。
接着,两国就签订了密约。密约规定,大宋不但向大元称臣,还要约为父子之国,赵显既尊忽必烈为君,也尊忽必烈为父。
然后,每年输送“岁粮”两百万石,“岁帛”一百万匹,食盐三十万石。大元不要金银,只要粮帛盐。
这当然是早就定好了的。
元廷要是直接统治中原,不但钱粮越来越难征收,反元大起义还随时会爆发,唐军再北伐,那就全盘被动。
利用伪宋间接统治,这盘棋就活了。
别说百姓不是傻子不好糊弄云云,百姓识字的都没多少,哪里知道那么多弯弯道道?百姓真有那么高的觉悟,中原还能沦到这一步?
第二天,大朝会就马马虎虎的结束。赵显还来不及休息一下,平章军国重事留梦炎就进宫“奏请”,让赵显召开常朝,商议大事。
“留相公,近日朕连日忙碌,心力交瘁。而且朕年轻识浅,也不会做皇帝,这国家大事,留相公和诸位大臣看着办就是了。”赵显心不在焉的说道。
他并不傻,还是有点天分的,知道自己的处境。
“官家。”留梦炎马马虎虎的拱手行个礼,“官家是天子,怎能不理政务?人主之权,岂能尽委臣下呢?”
赵显看着留梦炎道貌岸然的脸,心中怒气勃发,脸上勉强笑道:“留相公老成谋国,朕相信留相公。相公只管放手去做便是,朕听闻三代圣主垂拱而天下治,心中好生敬仰。”
“而且,朕今年不过十七岁,亲政还早了点。朕就封留相公为摄政大臣,假黄钺,全权处理朝政…”
竟是想做甩手掌柜。他很清楚,就算出面理政,也不过是庙里的泥胎菩萨。
“官家何出此言!”流梦炎厉声说道,“老臣非奸臣,怎能假黄钺,担任摄政大臣!我大宋三百余年,安有摄政大臣之职!”
留梦炎感觉自己受到了伤害和侮辱,他不耐烦的对左右侍卫努努嘴,下令道:“准备肩舆起驾,伺候官家去垂拱殿。”
“喳!”几个侍卫一起上前,皮里阳秋的笑道:“官家,起驾了。”
赵显叹了口气,只能乖乖的上了肩舆,升驾去垂拱殿。
垂拱殿是日常理政的大殿。此时因为荒废已久而潮湿不堪,地面开裂处形成了小水潭,竟然还有小鱼和蝌蚪在里面游动。
到了潮湿的垂拱殿,却见百余朝臣全都到齐了,仪仗也布置好了。
他们现在自称宋臣,却一个个穿着蒙古质孙服。这些大多都是当年降元的南宋大臣,此时重新做了“宋臣”,也不知道心中是何滋味。
“官家驾到!称臣跪迎,贺!”一个曾经的元宫宦官喝道。
一百多人参差不齐的跪下,脑袋还没触地就抬起来,不咸不淡的喊道:“拜见官家…”
赵显犹如被赶鸭子上架似的,扭扭捏捏坐上漆还没干的龙椅,也很敷衍的一抬手,声音有些惊慌的说道:“平了身子……平身!平身!”
“谢官家。”大臣们简单的道个谢,就直起腰杆子。
这些人当中,还是有想忠心赵显,有心振兴宋室的,但数量很少。大多数人都是在完成元廷的任务。
他们的家小,都还在河北!
“官家,均田令和减税令已经下达半月,中原百姓都已经得知,民心归附啊!这抗税之火,已经越来越小了。”留梦炎首先出列奏道,有模有样。
事实上,留梦炎说的是实情。
半月前,伪宋一到开封就下诏均田,减税,赈济。又宣布中原恢复,同时各地蒙元色目官员纷纷北归。
这一招好生厉害,北地汉人原本越演越烈的抗税之火,顿时开始偃旗息鼓。
不但县城中的达鲁花赤走了,就是村社中的蒙古保长也走了,做主的都换上了汉官。这说明,鞑子真的走了啊,中原算是恢复了。
原本有征税之权的豪绅,也没有权力征税了。
原先遍布中原的牧场和投下领地,竟然说要分给百姓耕种。只要能种地,就会有地种。
诏书还说,今后按田亩征税,只征三成。其他杂税,一概废除。说是什么摊丁入亩。
三成正税,当然不低。可要是没有其他杂税,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要知道,他们当初正税加杂税,最后要缴纳七成,杂税其实更狠,是正税的好几倍。
官家说废除一切杂税,只征三成正税,负担比以前轻了一倍不止,为何还要造反呢?
所以,北地汉人的反元心气,因为“中原恢复”和均田减税,就仿佛熊熊烈火被浇上一盆凉水,顿时没了势头。
广大的中原地区,再次开始安静下来。甚至,一些流民开始回归乡里。
事情就是这么吊诡。所以说民心如水呢。
这就是忽必烈的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用李洛的手段,来对付唐廷。
“官家,百姓之前抗大元的税,如今看来,不会再抗税了。也没有人能再煽动他们。”枢密使叶李出列说道,“贺喜官家,大宋兴复有望啊。”
“只要百姓不抗税造反,今年粮税,丝帛,商税和盐税,能有一千万。除去给大元的岁贡,还能结余七百万,勉强养活三十万大军维持朝廷运转。等到明年,就更多了。”
赵显心情好了一些,有了那么一丝期待,又多了一丝担忧,大着胆子开口道:“朕不谙世事,识浅德薄,还请诸卿解惑。这要是出现灾荒,朝廷拿什么救灾赈济呢?”
叶李笑道:“官家勿忧。这中原豪族,随便寻个虐民的错处,抄家夺产,还怕没有钱粮么?”
殿中大臣,几乎都是南人,当年跟着太皇太后在临安投降的。他们在南方的产业被李洛抄没,心中恨死了唐廷。可是中原豪族的利益,他们就漠不关心了。
和他们有什么关系?又不是他们的产业。他们在南方的产业丢了,这中原豪族的产业为何就不能丢?
事实上,中原豪族在忽必烈眼中,已经失去了利用价值。既然已经没有价值了,那就宰杀吃肉。
按照约定,抄家的钱粮,一般要归元廷所有。
反正,抄家的是赵宋,又不是大元。
留梦炎等人一听,也都来了兴致。这抄家所得,他们可都是有好处的。既然中原豪族没了利用价值,那就这么干了。
寇可往,我不可往?李洛能干,我们还顾忌那么多作甚?等到唐军的到架在脖子上,想干也迟了。
“官家,中原豪族,十有七八虐待百姓,勾结伪唐,证据确凿。请官家正式下诏,抄了他们的家产,把他们的土地分给百姓。一来可彰显爱民之心,二来也可丰盈国库啊。”
早有准备的留梦炎对王积翁说道:“风宪相公,你拟定的名单呢?”
王积翁是谏议大夫。按照宋制,由于御史台长官一直空悬不设,三百多年来真正行使监察大权的机构不是有名无实的御史台,而是谏院。谏院的长官就是谏议大夫。
如今伪宋朝廷,也恢复了中书门下两省,政事堂,枢密院,谏院。可把持大权的,就是留梦炎,叶李,王积翁等铁杆汉奸。
而像谢昌元这样还有一些节操的人,只担任工部和刑部这些衙门的官员,算是靠边站。
王积翁听到平章军国重事留梦炎的话,立刻出列,从袖子中抽出一份文书,“官家,中原各地豪族巨户,有一百五十八家要么勾结伪唐叛逆,要么虐待百姓,罪不容诛,请官家下诏抄家严惩!”
说完,就自顾自的上前,将文书塞在赵显手里。
赵显皱眉看着密密麻麻的家族名单,不由犯了踌躇。
留梦炎摸着胡须,拄着鸠首杖,“官家快用印吧,用了印,臣等一署名,就派兵马就抄家法办了。”
这名单的确都是中原的豪族大户,要么是大地主,要么是大商人。可其实是有遗漏的。
比如礼部尚书孔洙的家族曲阜孔家,虽然是一等一的豪门,田产无数,却不在这名单之上。
赵显道:“这些都是中原大族,曾经有功于大元,难道…”
“难道什么?”留梦炎拉下脸,重重一顿鸠杖,“官家!如今火烧眉毛,生死存亡之秋,哪里顾得这许多?留着他们,等伪唐来抄家么?老臣为了大元…宋,不得不行此下策,这可是大皇帝的密旨!”
“办了这件大事,朝廷最少能获得钱粮千万,可大大缓解燃眉之急。官家用印便是!”
赵显身子一颤,赶紧点头道:“好好,朕用印,朕用印。”
很快,下诏大规模抄家的诏命就由知制诰拟定出来,款款都是虐民不法,勾结伪唐的大罪。
赵显抖抖索索的盖上玉玺,心中一片凄楚。
大宋三百年多年,可没干过这种事,没干过啊!
他年轻不假,可不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