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主的圣旨到达素可泰城,杨青雀命畲族大将瞿世镇守素可泰,亲率三万大军继续南下。
三月十二,杨青雀在三育山之东,昭泊耶河之西,大败罗涡国三万多兵马。
三月十五,杨青雀攻下罗涡城。罗涡王伽山拔举火自焚。
立国数百年的罗涡国被唐军攻灭。
唐军出征数月,纵横南洋,连续攻灭八百媳妇、真腊、暹罗素可泰、罗涡四国。
后世整个中南半岛,被置于唐廷控制之下。
三月二十一,捷报传到李洛所在的摩那城,漫长的雨季也结束了,天气越来越炎热,蚊虫越来越凶猛,病死将士越来越多。唐主李洛只好下诏北归。
北归之前,唐主做了好几件大事。
第一件,废除婆罗门和佛教僧侣特权。废除佛教和婆罗门的国教地位。
第二件,废除高棉字和素可泰字,改用汉字。
第三件,废除城邦城主“曼陀罗制度”,改用中原郡县制度。
第四件,所有不符合中原风格之地名,无论山河城池等,全部改用汉名。原素可泰城,清迈城,吴哥城等全部废弃。
第五件,在各地修建各大道庙。
第六件,授予蛮族平民准唐民身份,为二等民,赋税四成,可担任八品以下官吏。汉汉语考试合格者,升籍为唐民,赐予汉姓。不合格者,不得抬籍。
第七件,设立大唐南洋都护府,统辖原来四国民政。将南洋都护府划分为六个归化府,归化府为正四品行政区域,地位低于州,高于郡。
六个归化府之下,设置二十四个郡,一百零八个县。所有七品以上官吏,全部从滇州、桂州、交州调拨。
任命已经久在南洋、已经适应南洋气候的交州牧陈羽,为南阳都护府总督。总督府驻节在被改为南安湖的洞里萨湖之东,那里将修建中原风格的南安城。
调遣广州牧李交,接任交州牧。
第八件,筛选广州、滇州、桂州、交州、缅州、象州等籍贯唐军将士三万人,驻扎南洋都护府辖地,成为南洋镇守军。在抽调以上籍贯警士两千人,组建各地警堂,维护治安。
南洋镇守军不由南洋都护府总督指挥,而是由交州、象州、缅州三州节度使就近管辖。一旦爆发大战,暂时由交州节度使为主帅,象州缅州节度使为副帅。
南洋总督也是正三品,等同州牧。不同的是,总督使持节,还有监察大权。总督虽然不掌握主要兵权,却有总督护军一团,而且可以随时行三州节度使,要求调兵平乱。
做了一番布置之后,等到新任的南阳都护府总督陈羽感到真腊,李洛不想再留在越来越不适应的南洋,便将善后事务交给陈羽,下旨班师北归。
三月二十八,除了挑选出来的三万“南洋镇守军”留下之外,其他十几万唐军押着数十万俘虏奴隶,几国的王室贵族,以及大量的金银财宝,满载而归的北上。
历时近五个月的南征,以唐军占领南洋,诸国皆灭为结果,落下了帷幕。
这次规模浩大的南征,唐廷开疆拓地数千里,纳民近六百万,获取金银折合白银四千余万两,获取奴隶超过四十万人。
统治诸国数百年的婆罗门和小乘佛教势力,被一扫而空。
千百年来,中原政权第一次统治了整个中南半岛。
四月中旬,大军来到怒江。唐主看着波涛汹涌的怒江,回首如磐征程,慷慨之余,不禁开头吟道:
“一程风雨伴铁马,二征南洋意何长。三渡怒江惊巫鬼,四顾大荒野茫茫。五色土封天涯角,六军凯旋大旗扬。七隩蛮疆成王土,八纮同轨帝王乡。九鼎归秦今又在,十命可受汉道昌。百代圣人千秋业,万里山河尽大唐。”
吟完,唐主独立江岩,环顾众人,指着江水:“怒江之水,滔滔南流,入海一去不复还。百年之后,朕与诸君皆为黄土,而南征将士伟业,就以这怒江为证吧。”
“传令,命都护府衙门立定南丰碑石于此,刻所有阵亡病亡将士之名,以为后世纪。”
众臣一起下拜,人人泪光盈盈。
南征以来,真正战死的不过三四千人。可是病亡的,超过六千!
军中几乎每日都有几十人病故。尤其一到雨季,病死的人就更多了。要不是唐军坚韧不拔,军心早就萎靡了。
唐军南征将士亡者上万,大半都是死于疾病。上万将士出征时生龙活虎,此时却成为一坛骨灰,怎不叫人断肠啊。
这个代价,不可谓不大。
这还是在冬季南征,在唐军的抗病和医疗手段大为进步的情况下。
为何历史上中原没能征服南洋?真不是军事无能,甚至不是因为距离,只因为“水土不服”。
可是李洛做到了。
虽然也有代价。
后世南洋诸国,将不复存在!
江陵行在,唐宫光政殿。
此时春光灿烂,艳阳高照,唐廷正在朝议。今日其实是御前会议,只有三品以上官员才能参加。
“启奏皇后,陛下大军此次班师,携带有奴隶四十余万。以至于大军行动迟缓。臣恐怕陛下在外日久,不利于龙体。是否请陛下御驾先回?”
兵部尚书都烈奏道。
摄政皇后崔秀宁端坐在上,声音清脆而平和:“陛下已经来信,说此次南征辛苦,他不应该抛下将士先回,而是要与将士一同归来。”
怎么能先回来呢?李洛说了,这次搞的金银财宝太多,奴隶也太多,他得看着啊,免得万一路上出了岔子。
男人太会赚钱了,一打仗就发大财,好男人啊。
“皇后陛下。”林必举出列,“四十多万奴隶,这其中还有很多女子,一日能走多久?五十里顶天了。其中的青壮,大多还要去关中服劳役。这迢迢数千里路,要走多少天?耗费多少粮食?”
“以臣所见,不如把男奴留在南洋,用来修建驿站。这控制南洋,没有驿站可不行。女奴可以带回来,配给民间无妻男子。”
“至于关中的劳工,大不了用中原伪宋和元军俘虏。反正,北伐也很快了。没有必要让南洋奴隶走那么远,耗费那么多粮食去关中啊。”
崔秀宁觉得林必举的建议很好。这个问题,她和李洛竟是都没有深入想过。
“好。那本宫就给陛下去信,请陛下将男奴留在南洋修建驿站。嗯,这驿站嘛,务必要连接滇州和桂州驿站,让长安到南洋,快马最多十天就到!”
只要南洋驿站连同内地,那么从长安到暹罗或象州,快马的确十天就能传递回消息,大军哪怕从长安出发,最多两月也能到。
元廷留给大唐最大的好处,就是这驿站了。元朝驿站之发达,也只有后世进入现代后可比。
交通寺卿曾渡出列道:“皇后陛下所言极是。自从我大唐一统南国,大修水利,其次是道庙学堂。可是这驿站,没有多修一座,全部沿用的元廷驿站。内地还足够用,可缅州交州象州瀛州都没有修驿站,交通很是不便,更遑论陛下新收之南洋疆土了。”
“微臣奏请,要拨款修建这些地区的驿站。光靠那些奴隶,还不够使用。”
“我反对。”兵部尚书乌图道,“暹罗等国人,不过是准唐民,二等人,为何要让他们有偿服劳役?朝廷直接下令征发就是,不让他们饿死罢了。要工钱,没有。”
崔秀宁道:“蒙元的东西,也不是完全没有可取之处。比如这驿站,虽说当年修建死伤数百万人,但不能说不该修,只是要考虑百姓疾苦,不能无偿修建,也不能急于求成。就算奴隶和准唐民,那也是大唐的子民,不能虐待他们。把他们累死了,损失的还是朝廷。”
谁能想象,元朝竟然修通了东西贯通欧亚,南北贯穿大理的交通大动脉?元朝对西对南用兵之频繁,为历代之最,就有赖于高度发达的驿站。唐军南征之所以如此顺利的调兵南下,有依赖了元廷驿站。
史书记载元朝:“人迹所至,皆设驿站,使驿往来,如行国中。”简直空前绝后。
是元廷用刀子逼着广大汉人和各族百姓,不知累死多少人才修成四通八达的驿站系统。由此可以想象,有基本盘的野蛮王朝的可怕。
可惜元朝灭亡之后,大部分驿站遭到废弃。时间一长,就不再有路了。
“就让那些奴隶慢慢修建,不要急在一时。这次南征刚刚结束,今年还要北伐,关中还在大兴土木,南洋驿站虽然重要,却不是当务之急。”崔秀宁反对大干快上。
“顾铠,工部火器局制作的三眼手铳,如今有多少了?”崔秀宁看向工部尚书顾铠。
顾铠本是一个盔甲师,只因为技术精湛,又是海东时代的老人,竟然做到工部尚书高位,还封了伯。这古往今来,也是蝎子拉屎了。
可见,平台比个人能力更重要。
“启禀皇后,已经完成三万两千支。到今年秋季,五万支三眼手铳绝对能完成。”顾铠回到。
三眼手铳,是为骑兵准备的辅助兵器。因为唐军骑兵骑射比不上元军骑兵,崔秀宁只能下令研发一款适合骑兵使用的手铳。
这手铳本质上和火枪手的火铳没有区别,只是很短小,装药量也少,有效射程也只有五十步,远不如不如弓箭。
不过,相对明军的三眼火铳,崔秀宁设计的三眼火铳还是要先进一大截。明军虽然装备了大量三眼火铳,却没有转轮机制,只能用火绳,有效射程也只有三十步。
而唐式三眼火铳无论是设计,还是材料,工艺,火药都比明式先进靠谱,不但是转轮燧发,有效射程和可靠性也强多了。
然而,仍然只是一种辅助性武器。
骑在马上使用,基本上也就只能发射三次,要在马上完成装填弹药很难。实战效果肯定是不如蒙古骑兵的弓箭。
说实话,其实更适合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