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葬元-第8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养浩行礼道:“当年,始皇帝带着心腹大臣和七十个儒生,去泰山封禅。在泰山之阳(山北)山脚,与儒生因为礼仪发生分歧。始皇帝一怒之下,禁止那群儒生入山。可是几天之后,又派人召回那群儒生入山。”

    “这是典籍记载之事。这就奇怪了。始皇帝为何禁止儒生入山,几天后又召他们入山呢?以始皇帝的脾气,真要发怒的话,怎会如此?”

    “臣以为,始皇帝之前并不是真的发怒,只是找个借口支开儒生而已。他应该将兖州鼎葬入了泰山之阳。”

    “始皇帝封禅泰山的进山之路,就在中天门道。而古鼎沉重,很难运上山巅,所以最可能的是埋在入山路边不远的虎尾坳,那里地势低平,周围峰起,是个风水宝地。于情于理,可能就在那。”

    李洛觉得张养浩的推理有些道理。他的师父姜老先生,也曾说兖州鼎在泰山脚下,只是难以判定具体位置。

    “礼部派员为寻鼎专使,分赴会稽秦望山和泰山虎尾坳,会同当地官吏,寻找古鼎踪迹。”李洛下令道。

    九鼎全部找到,他当然不会指望有这么大运气。能找一个是一个,多一个强过少一个。

    既然徐福带走的古籍记载了不少线索,那为何不利用起来?

    接着,李洛下旨举办宫宴,庆祝找到冀州鼎,唐廷上心一片欢喜,又热闹了几天。有洛阳士子写诗道:

    “雍冀双鼎在,大唐瑞气来。春夏交季日,洛阳牡丹开。”

    …………

    到了六月初二,李洛下诏太子监国,皇后摄政,然后率领颜隼、刘大刀、刘卫泰等少壮派将领南下,收复吐蕃。

    六月二十四,天气越发炎热,唐主李洛御驾已到缅州之北。缅州牧马宣礼亲自赶来接驾。

    此时,天竺的消息已经传来。

    半月前,恒北节度使瞿世,率军四万渡过恒河。梁国和理国各出兵三万,卫国由于新建,只能出兵两万。

    华夏联军十二万,进攻中部天竺。

    战事到底如何,由于路途遥远还没有传来,但“耕牛战争”肯定已经开打了。

    李洛没有在此等候天竺战事消息,下令出征。

    此时,十万进蕃大军都已经在缅北孔明城集结。参战将士,都是高原人。包括汉、羌、吐蕃、彝、蒙古、白等诸族。其中火器兵一万,骑兵四万,其余全部是普通步兵。除此之外,就是数万运转军粮的奴隶。

    火器兵之所以带的少,是因为高原上山高路远,后勤保障差,火器不能多待。

    随征大将有萧北、哲札、张敛、颜仝、刘大刀、刘卫泰等,还有玛巴朗结之子李旺珠。

    大军携带一个月的粮草(只能带这么多了),沿着怒江(萨尔温江)往西北浩浩荡荡进发。

    这一路走来,道路崎岖,密林深谷。好在怒江边上,行军还不是太难走。只是热的吃不消,很多将士只能脱下盔甲。李洛也只能穿着单衣,放弃乘马,躲在车中。

    更可恶的是,蚊虫也多。李洛手腕上戴了辛苦送的异种小蛇,蚊虫不近。可是将士们却受苦了。

    为了防治疟疾,唐军中军医就有数百人。

    七天后,唐军进入怒江和雅鲁藏布之间的狭长地带,路更好走了。

    李洛看行军地图,前面就是吐蕃察隅了。

    李洛知道,察隅乃是吐蕃南部边境之地,后世大半个察隅被天竺阿三占领。但是现在,整个天竺恒河之北,包括尼泊尔,都在大唐版图。

    唐军前锋一到察隅,立刻惊动了当地的吐蕃头人。

    直到此时,才有吐蕃人得知,唐军来了!

 第933、934节 骑白马的圣人来了

    “此地数百里之土,乃是吐蕃地势最低之地,因为在念青唐古拉山之南,向称山南。”李洛对身边众将说道。“前方三十里,就是察隅山城。今夜,大军就在察隅山城歇息。”

    “遵旨!”

    唐主弃车换马,被中军侍卫团团簇拥着行进。他看着前后左右滚滚向前的唐军将士,个个气息彪悍,步履矫健,不禁暗自点头。

    唐军采用后世的高强度训练手段,思想上也通过会社和武道常抓不懈,砥砺打磨。加上优厚的待遇荣誉,以及领先于世的装备和组织制度,成为当今世界最强大的军事集团。

    唐军新兵招募时,就对身体素质和年龄有较高的要求。入伍后,新兵步兵必须苦训一年才能上战场。骑兵必须苦训两年才能上战场,而且骑兵新兵招募时就要会骑马。

    这使得唐军单兵战力极强,没有任何一支军队,能和唐军战士单兵对抗。

    这是李洛得以恢复中原,征服四海的凭借。这个世界,除了后勤和距离,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打败唐军。

    只有后勤和距离,才能停止唐军征服世界的步伐。

    比如这次进军吐蕃高原,唐军就只能携带较少的粮食,后方的补给随着大军的深入,会越来越困难。

    不过李洛心中有底。根据大安府(特察局)的情报,吐蕃大贵族有的是粮食,雅鲁藏布两岸的墨脱城和波密城,还存有元军的军粮。

    还怕没军粮?抢就是了。

    就说这山南,乃是吐蕃宝地,雅鲁藏布江和怒江都流经此处,这里气候宜人,土地丰腴,犹如中原,是吐蕃人口最稠密最富裕的地区。

    吐蕃王朝的发源地就在此地,吐蕃王朝赖以称霸高原,一统吐蕃诸部,可见山南地区得天独厚的优势。

    所以,唐军此时还没有进入高原的不适。

    这里,就是李洛收复吐蕃的基地。唐军将会以山南为后勤区,逐渐控制整个青藏高原。这个征服路线,就和当年的吐蕃帝国兴起一样。

    最简单最有效,代价最小。

    汉唐强大时,都没能将吐蕃高原纳入版图,就是因为路线不对。

    而李洛是对的。

    唐主举起千里目瞭望,看着清澈高远的蓝天白云、缓坡绿水间的牦牛和马驼、以及山下的黑帐篷和白帐篷、草场和田亩间劳作的吐蕃百姓,不由露出森冷的笑容。

    这里的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祥和宁静。并不太高的海拔,以及雅鲁藏布江和怒江恩惠的肥美土地,本该成为世外桃源才是。

    可其实不是那么回事。

    因为吐蕃人,绝大部分是农奴!

    农奴和农民,一字之差,其实相差甚远。中原农民是自耕农,自古士农工商位列第二。文帝说:夫农,天下之本也。

    中原农民苦,本质还是吏治问题,农民政治地位并不低。中原农民只要供出一个读书人考取功名,就立刻变成统治阶层。朝做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上升通道是打开的。

    可是在吐蕃,农奴本质上是奴隶,不是贵族之奴,就是寺院之奴。他们不光在经济上为奴,人身关系上为奴,就算在政治地位上,也很低贱卑下。

    贵族就是贵族,农奴就是农奴。现在的贵族,几乎还是当年吐蕃王朝时的贵族,现在的农奴,几乎还是当年吐蕃王朝时期的农奴。

    农奴不但要承担繁重的赋税和劳役,人身上还是贵族和寺庙的私属,还要无偿替贵族打仗。为了便于统治,农奴还被分为强巴、堆穷、朗生三级。不过,就算最高级的强巴,也不如中原的雇农。

    高原历史上,农奴不堪压迫也数次起义。盛极一时的吐蕃王朝,就是在农奴大起义的打击下瓦解。不过,农奴起义也毫无例外的都被镇压。

    更讽刺的是,自从密宗佛教彻底统治了高原,后世农奴起义就很少发生了。由此可见,密宗对于农奴精神上的控制。

    李洛此来,不光是为了收复吐蕃,将元军赶出高原。他还要彻底粉碎农奴制度,还吐蕃百姓一个朗朗青天。

    朕,大唐皇帝,就是你们的救世主,是你们的天可汗。

    所以,大安府(特察局)的特务们早就在行动了。

    此时,整个高原上到处都在流传,有一位和吐蕃关系匪浅的圣人,会骑着白马降临高原,解救受苦受难的吐蕃百姓,让他们不再做牛做马。

    唐军才刚到察隅,很多地方的吐蕃百姓,就开始祈盼,圣人会真正降临。

    可以说,暗流汹涌的吐蕃高原,人心已经开始分化了。

    “陛下。”李旺珠道,“察隅是雅桑万户府辖地,雅桑万户在十三万户中势力最小。”

    李洛点头。关于整个吐蕃的综合情报,他早就了若指掌。

    可吐蕃各地贵族,包括宣慰司和宣政院(萨迦政权),却都不知道唐军来临。

    吐蕃地广人稀,包括后世青海在内,只有两百多万人口,绝大多数还是农奴和僧侣。

    无论是作为吐蕃最高地方政权的宣政院(萨迦政权),还是各地大贵族,大寺院,都抽调不出太多的兵力来阻挡唐军了。

    吐蕃贵族之前两次东征汉地,折损十几万青壮。导致吐蕃境内兵力严重不足不说,还士气低落,畏唐如虎。

    而高原上的元军,数量也不足。

    …………

    察隅是二等贵族雪康家的领地。雪康家的家宗所在,就在察隅山城。雪康家不但是察隅的领主头人,也是元廷封授的土司。家主雪康嘉布,官居察瓦招讨使招讨使。

    察隅山城并不大,人也不多,而且一半都是雪康家的府邸。城中之人,也大多是雪康家的“朗生”(家奴)。

    此时天气较热,几个头上椎髻的朗生正小心翼翼捧着瓜果,送往主人所居的夏室。

    在吐蕃,只有苦哈哈的农奴才住牦牛毛编织的黑帐篷,而土司贵族和寺主们,当然住在高大华丽的府邸和寺院里。

    一间外面种满格桑花的石屋内,正有一个年约十七八岁的吐蕃贵女躺在竹床上。几个女朗生(奴婢)低眉敛目的给她打扇。

    这个贵女蛾眉倒竖,神色不愉的看着一群女朗生。

    “这冰凉的竹床,也不能使我的心头火起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