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佛祖,也为此显现了忿怒化身不动明王!”
“善男子们,将这些受到魔杖迷惑的人,关到萨迦寺的法狱吧。”
“谨遵法旨!”几个吐蕃武士喝道。
一声令下,一大群吐蕃人“轰”的一声涌上来,将释迦桑布等人围起来。
大势已见的释迦桑布等人,立刻被控制起来。
直到此时,释迦桑布和大贵族们才知道,别看八思巴平时不管事,可仍然是名符其实的法王。
他们自己,真是太嫩了。法王要么不做,要做就干脆果断,如此老辣,这是否也是他随性心念的缘法?
输的不怨啊。
释迦桑布被拿下时,忍不住对:“法王!我想近前来说一句话。”
八思巴点点头,“你来说吧。”
释迦桑布来到八思巴身前,小声的说道:“法王,唐军占了雪域圣地,密宗佛法会是什么下场?法王三思。”
八思巴望着北方的雪山,用只有身边人才能听到声音说道:“大唐皇帝不会灭了密宗,密宗将会西行。这,已经是最好的因果。强求无益,只能顺势而为。”
密宗将会西行?
释迦桑布当然也不愚蠢,他立刻反应过来。
“可是,密宗还是密宗么?”释迦桑布语气苦涩的低声说道,对于李唐,他当然也是有过研究。他不相信,李唐真不会对密宗动手。
八思巴幽幽说道:“密宗还是密宗,可密宗也不再是密宗。你们乐此不疲的什么双休、欢喜、明妃肉莲之类,都是误入歧途,将来必定会被唐廷禁绝。这倒也是好事。”
作为一个智者,八思巴很清楚密宗中有不少黑暗邪毒,祸害匪浅。要是能得到净化,不失为一件好事。
他猜测,唐军抵定吐蕃之后,必定会改变密宗。而且,也不会再让密宗在吐蕃掌权。
这是没办法的事,唐主不可能像蒙古大汗那样放任密宗。
释迦桑布明白了。
密宗统治吐蕃的权力,将会被唐廷收回。可是此时,他还有什么办法呢?
大贵族们也绝望的破口大骂。
完了,完了。
庄园完了,权势完了,什么都完了。
八思巴啊八思巴,你是吐蕃的罪人啊。你名为法王,来世却会下金刚地狱的!
释迦桑布和大贵族们被控制后,八思巴亲自任命了一批信得过的人担任将领,迅速控制了吐蕃军队。
接着,八思巴再次颁下法旨,等候殊师利大皇帝的到来。不要对抗象征大明的唐军,要听诸佛的旨意。
就算各家贵族的私兵,群龙无首之下,此时也只能乖乖听从法旨。
直到此时,蒙古贵族罕儿不花在才惊闻变故。
罕儿不花大怒,他气势汹汹的率领仅有的五千蒙古骑兵来到吐蕃大营之前,要求八思巴答话。
“国师法王!”罕儿不花跃马大喊,“你是大元国师,大汗帝师,受到大汗的信重和供养,为何要背叛大元背叛大汗!你难道是一匹不知道感恩的豺狼吗!”
八思巴静静看着不远处暴露的罕儿不花,默默无语。
没错,大元和大汗对他的确很优待,的确给了他很大的权势。可是,那又如何呢?
大汗自己都退出了中原,连河西都丢掉了,难道指望吐蕃还能抵抗唐军?
他除了顺势而为,又能如何呢?
罕儿不花见到八思巴不说话,以为对方羞愧无言,不禁更加恼怒,他用马鞭指着吐蕃大营中的八思巴,称呼八思巴的本名骂道:
“罗追坚参八思巴!你记住,蒙古大军会回来的!大元会回来的!等到蒙古铁骑再次降临,会带来最严厉的惩罚!长生天,会听到我罕儿不花的愤怒!”
罕儿不花忍住了攻打吐蕃军队的冲动。
他只有几千人,而吐蕃兵不下十万众,还有八思巴统领。他要是攻打,胜算太小。
而且,李洛的唐军快要到了,失去吐蕃军队帮助的蒙古铁骑,必须暂避锋芒,先退到羌唐大草原,汇合大元援军,再回来惩罚这些该死的叛徒。
“混账国师!等着吧!狼羔子们!弯刀会砍下你们的头颅,毛兀思婆会吃掉你们邪恶的灵魂!”
罕儿不花大骂一通,这才万分不甘的率军离开,往北而去。
而在元军积威之下屈服数十年的吐蕃军队,竟然不敢追击。事实上,八思巴也根本没有和罕儿不花交战的念头。
当天,八思巴就决定主动去见大唐皇帝,以示恭敬。就像当年主动到中原拜见忽必烈一样。
两日后八月初一,八思巴终于在努曲寺见到了大唐皇帝李洛。
唐军此时已经走出雅鲁藏布大峡谷,驻扎在努曲寺修整。听到八思巴到来的消息,李洛似乎没有任何的意外。
“小僧罗追坚参,参加殊师利大皇帝!”八思巴进入大帐,见到居中而坐的唐主,不卑不亢的合什行礼。
他没有自称八思巴圣者,而是自称本名罗追坚参。
就连象征法王地位的金丝花袈裟和莲花宝冠,也没有穿戴,而是穿着普通仁波切上师的僧衣。
仅仅打量一眼,八思巴就看出来,大唐皇帝是一个拥有超凡智慧和坚定意志的上位者。
他哪怕穿着华丽的盔甲,也难以掩饰似乎与生俱来的帝王之气。那是属于中原天子特有的威严。
李洛气度俨然的正坐在军案前,腰背笔直的看着帐前宝相庄严的八思巴,心中不由泛起一种光怪陆离之感。
想当年,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他自称是八思巴的弟子。借着八思巴的光,占了不少便宜。
那时,八思巴是高高在上的大元国师,天子帝师,位高权重。
而他,只是个朝不保夕的蝼蚁。
现在呢?
他贵为大唐天子,威加宇内,如今亲率十万大军来到高原,无人能当。
可八思巴,却亲自巴巴的从萨迦赶来参见自己,自称小僧,称呼自己为殊师利大皇帝,唯恐引起自己的帝王之怒。
当真令人唏嘘不已啊。
“八思巴大师辛苦了。来人,看座。”李洛下令道。
起码的礼遇,他还是要给八思巴的。
至于八思巴的来意,他当然了若指掌。
PS:本来今天要给新盟主匈奴王“撑犁孤涂”大大加更的,但临时要去外地,几个小时都在车上,所以无法加更了。改到明天加更哈,蟹蟹,求原谅,求月票,希望能把我顶到历史月票前十名啊,晚安!
第941、942节 诡谲的历史
担任行军司马的李旺珠,用纪实般的文字,记载了后世有名的“努曲寺召对”。
由于李旺珠是吐蕃人,汉文不是太精通,又是侍卫出身的武将,所以《努曲寺召对》少了文人的修饰润色,完全就是原汁原味的用对话方式记载了唐道祖在努曲寺和八思巴君臣召对的历史细节。
《努曲寺召对》是浩繁的《洪武政要》中十分特别的一篇。后世整理后认为,《努曲寺召对》史料价值极高,记载了唐道祖和八思巴很多对话,其中最著名的是一段是:
……
道祖皇帝:“上师从萨迦来,那里局势可安稳么?”
八思巴:“但请文殊师利大皇帝宽心,人知圣人到,皆大欢喜。”
道祖皇帝:“上师可知,吐蕃渊源?”
八思巴:“盖中原一脉,夏人西迁之属也。”
道祖皇帝:“善,诚如是也。”
八思巴:“圣人继中原大位,大唐复天下大统。四海莫不欣慰,小僧谨代吐蕃贺之。”
道祖皇帝:“如此,朕心甚慰。朕之心意,上师可知?如今情势,可有分教么?”
八思巴:“春听雨声,夏听虫声,秋听风声,冬听雪声。顺天势而变,应时节而易。”
道祖皇帝:“上师妙语。然,变有大变小变,易有大易小易。以上师之见,吐蕃之变易,大焉小焉?”
八思巴:“大变大难,小变小难,不变不难。皆在于圣人之心也。”
道祖皇帝:“朕欲大革变之。”
八思巴:“大皇帝当知,吐蕃自有吐蕃法。若欲大变,恐非良法,有伤圣人之仁。”
道祖皇帝:“吐蕃之民,亦朕赤子,生而唐人。朕为天子,一视同仁。此乃天道人道。是以朕心已决,舍小仁就大仁。断不许吐蕃百姓,如在囹中。”
八思巴:“然则,密宗僧侣,岂非圣人子民?若大变吐蕃,僧众无依,百姓迷惘,佛祖何安?望陛下慎之。”
道祖皇帝:“佛法如铁,天道如炉。车出轨道,御者有愆。密宗之愆,种种不端,实与佛法背道而驰,远离正法,近乎魔道。改则可昌,不改则亡。朕以道治天下,佛祖不安,非佛祖也。”
八思巴:“小僧愚钝,欲闻陛下之道。”
道祖皇帝:“大道者,昊天上帝至高之念。乃天地之规律,万物之法则,人世之准则。是以,天道茫茫,求道尊道无非求天、地、人之融合交汇,得世间之大自由,成有道之大君子。”
八思巴:“陛下所言,世间之大自由,有道之大君子,难道是礼敬昊天上帝就可得到么?”
道祖皇帝:“非也。道化万千,是以人皆有其道。君有君道,臣有臣道,民有民道,武有武道,医有医道,匠有匠道。人人遵循其道,就得大自由,成就有道君子,各得圆满,则天下治也,明也。”
八思巴:“那么,如何才能令天下人各守其道呢?若强令之,那难道不是法律么?何如佛法潜移暗化,自然而然润泽人心呢?”
道祖皇帝:“上师之问,大善。大唐理教,便是卫道。不尊守大道,便是失德失贞。失德失贞者,不但今生难以圆满,不得善果。便是死后,也要被泰山府君惩治,受苦受难。此因果乃天道意志,不容更改。”
八思巴:“原来,大唐之天道,乃兼容道儒佛三家…小僧此言有误,应是道儒佛三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