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见太液池上波光粼粼,岛上还修建有明月殿、蓬莱阁等建筑。而御花苑中奇花异草,竹木藤萝,还放养了鸟兽,修建了草庐亭台。
湖光山色,花树烂漫,令人见之忘俗。
群臣当真使得大开眼界,目不暇接,啧啧称奇。
就是见过世面的姚隧也赞叹道:“臣当年在北京元宫,惊讶元宫宏大壮美,可今日见了我大唐皇宫,又觉得元宫所差甚远。以臣所见,就是先唐三大内和洛阳上阳宫,也比不过陛下的长安宫啊。”
李洛也很是满意。他后世见过了紫禁城,可是紫禁城和他的皇宫相比,简直就不值一提。
长安宫不但花费几倍于紫禁城的人力和物力,设计也比紫禁城强得多,而且召集了全天下最好的汉人工匠、日国工匠、安南工匠、色目工匠,以及高丽工匠,甚至还用了真腊国的顶级大匠。
光是大匠师,就超过百人来参与皇宫的建筑指导。
而且这个时代,华夏在建筑美学和建筑水平,以及木材上的优势,也不是明清时期能比的。
紫禁城怎么比?
两者几乎不可同日而语。
紫禁城,也就相当于三大内之一的太极宫吧。
这样一座美轮美奂,天下无双的皇家宫殿建筑群,要是好好的保留到后世,那会是怎样的世界文化遗产?
“如今,长安宫大成。可用长安宫作为大内之名,未免不妥。”李洛看着太液湖说道,“嗯,皇宫大内,就叫紫禁城。”
紫禁城?
众人都是眼前一亮,这个名字好啊。用来作为大唐皇宫之名,当真是恰如其分,再适合不过了。
“紫禁城之名,甚美。臣听了之后,竟然想不出哪个名称,能比紫禁城更好了。”钱选说道。
前朝大内,都是以宫作为大内之名。可问题是,大内的宫殿很多,各有宫名,不好用来作为整个皇宫的称呼。
而陛下干脆用“城”来代之,显然是高明之举。
群臣纷纷称颂皇帝,认为紫禁城取得好。
崔秀宁面露古怪之色,却也不能明说。
呵呵,紫禁城这个名字,到底还是出现了啊。
李洛微微得意的扫了崔秀宁一眼,心中也有些好笑。
没错,他的确看不上明清紫禁城,可不代表他不喜欢紫禁城这个名字。
实事求是的说,紫禁城这个名字,真是太霸气了,也非常符合华夏文化意象审美。明清皇宫配不上这个名字,而他的长安宫,更适合叫紫禁城。
那就叫紫禁城吧。
嗯,后世要是提起来,就是长安紫禁城,大明宫之类。
从今日起,这紫禁城就是大唐皇宫了!
…………
第九课——长安城和故宫紫禁城
一。唐长安城
华夏3984年,唐道祖李洛光复关中,定都长安。唐道祖定都长安后,在前唐长安城的基础上,修筑了举世闻名的长安城和紫禁城。(在今首都长安市南古都区)至今具有七百年历史。
唐长安城是古代到近代最大的国际性大都市,也是当时最早运用先进社区管理、大规模公共便民服务和排污效仿系统的城市,领先世界数百年,集中体现了华夏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唐道祖的开明政治。
长安城也是迄今为止世界范围内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的古代城市建筑群,至今拥有古建筑一万七千四百余处,七百年以上古树一万余株,被称为世界第一奇迹,有“天下之城”的美誉。
共和时代之前,唐长安城一直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从3984年到4618年年六百多年间,始终作为首都。
至今,长安城仍然每年吸引上千万外国游客到我国首都,是华夏文明领先于世的重要象征,是我国首批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紫禁城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保存最完善的古代皇家建筑群,至今还完好保留了唐道祖时期的建筑七十余座。
紫禁城美轮美奂,规模宏大,是东方建筑史上的瑰宝和最璀璨的明珠,体现了华夏古代建筑美学的最高峰,被誉为“世界天宫”。
ps:各位大大,本书还有几十章就完本了。一定会收好,不会烂尾的。蟹蟹支持,晚安。
第971、972节 下诏西征…唐军出塞
进入长安紫禁城后的两天,李洛一家人几乎什么都没做,就是逛皇宫,熟悉自家这天下最大最华美的“宅子”。
老到太上皇颜铎,小到只有四岁的李徥,都是人人喜笑颜开。
尤其是对古典建筑审美有所研究的李洛,更是乐此不疲。
“媳妇儿,你当年有想过,你将来的老公,能给你建造这么大的房子吗?做梦也想不到吧?”趁着身边没有其他人的时候,唐主有些得意的对唐后说道。
皇后没好气的笑道:“我当年的想象空间,撑不起这么大的梦,幻想能力乘以一百,都想不到。嫁给你真是我是赚大了,满意了吧?你不就是想听这个么。”
李洛乐不可支,站在一处露台上指着帝后所居的乾坤宫,“警察你看,这就是乾坤宫,多美。”
“还没看够啊,前天进的宫,都看两天了好吧。”崔秀宁嘴上说道,可是她自己心里知道,她也没有看够。
哪怕雕刻精美的青砖和石鼓,或者雕梁画栋的细微刀工,汉白玉栏杆上的纹理,宫灯上的装饰,殿宇游廊间的拱门,大殿重檐下的风铃,朱门华窗上的雕饰,铜鹤铜兽的神态,壁画上的色彩…帝后都会兴致勃勃的驻足观赏。
浩渺太液池中的湖水,两人都要掬一捧起来,在阳光里用指缝洒下一片灿烂的水珠。至于偌大御苑中的花树幽草,茅庐草舍,珍禽异兽,两人也流连忘返。
那就更不用说大明宫中高达二十丈的“星空台”了。
星空台修建成梯形,上小下大,有些像埃及金字塔,是整个紫禁城三大内最高的建筑,比最高的宫殿含元殿还要高出十余丈。
星空台不光是一座瞭望台,也是一个高空华殿。上面不光有新研制的大型千里目“观天镜”,还有天风轩、天乐阁、天宴堂、承露盘等设施。
至于天乐阁做什么用,那其实不消说了。
“天快黑了,我们去星空台吧,刚好看星星。”李洛笑道。
其实星空台他们一家老小都上去过一次了,但当时是白天。
不过,第一次去虽然看不到星月,却能登高望远。站在台上,整个皇宫,整个长安城,甚至方圆百里的关中山河,都俱收眼底,蔚为壮观,令人犹在云端俯视大地。要是用千里目,就能将百里风情一览无余。
这样的风景制高点,去一次当然不够。
崔秀宁听说看星星,不知为何白皙的脸蛋上有些泛红,但也没有反对。
李洛和崔秀宁来到星空台下,台墙门口把守的侍卫和宫人,一起恭敬行礼。按照制度,星空台属于宫中禁地之一,没有帝后或太上帝后之命,任何人不得擅入,就是太子要上去,也要经过允许。
帝后双双进入台墙,穿过一个抄手游廊,这才进入台阶。
往上一看,汉白玉台阶高高延伸上去,气势非凡,足有三十余丈长。两人拾阶而上,每隔三四丈,都有一对青玉灯台,挂着精美的气死风宫灯,又有一对石兽蹲守。
从上往下,共九对玉灯台,九对石兽。此时夜幕降临,十八盏宫灯都被点亮,使得这春风清夜中的石阶犹如梦幻般的登天仙道。
每隔十丈,又有一个亭子,中有案几,专门为年老体衰的皇帝登台时半途休息而用。
台阶的棱角,都是圆形,防止摔倒后磕碰太重。而且台阶上还雕刻了精美的图案,每一块都堪称艺术品。
两人都年轻气壮,脚步矫健,蹭蹭登上去,很快就上到星空台顶。
台顶面积足有三亩大小,是个半露天的高台。此时,一轮明月刚刚升起,群星渐多,春风如醉。身在高台,当真是令人心旷神怡,悠怀万里。
而整个长安城和皇宫,此时也灯光璀璨,如同梦幻之城。当此时,一群飞鸟蹁跹而来,羽翅生风,倏然而过,鸿飞冥冥。
天上人间,星空大地,风月无边。此情此景,时空交汇,美轮美奂,滚滚红尘刹那遥远。
李洛本是小有才情,此时心中空明,胸襟如洗,淡淡喜悦之下不禁开口吟道:
“大夜不弥天,清辉照影来。月落含元殿,鸿飞星空台,两袖春风醉,一眸瑶池开。素心生沧海,明光入琼怀。”
崔秀宁忍不住点头:“好个素心生沧海,明光入琼怀。月落,鸿飞,都用的很贴切。一眸瑶池开,也很好。不过,大夜不弥天是什么意思?也是典故?”
她没听过“大夜”这个词,不知道能这么用。
李洛见崔秀宁难得的对古诗感兴趣,就耐心的解释道:“大夜不弥天,是对大夜弥天的活用,取其反意。大夜是佛经中的话,大夜弥天的意思是黑暗统治天地,不见光明,鲁迅用过。”
崔秀宁露出有点敷衍的笑容:“又是佛经又是迅哥…说实话吧,写的还不错,起码比我好。这诗取什么名字?”
李洛很无语,比你好算什么?随便抓个读书人,都比你写的好。
“这诗就叫《星空台·琼怀》吧。”李洛说道。琼怀,意为高尚的胸怀,算是他的自诩和自勉。
崔秀宁嫣然笑道:“可惜了,你的大秘们都不在,不然就会记下来,载入《洪武御诗》当中。”
李洛郑重其事的说:“没事的,我到时写出来给他们就行了。那个…写首诗不容易,总不能无人知晓。那不是锦衣夜行么?”
崔秀宁撩撩秀发,“只有站在这里,才觉得星空不远。想不到在古代,我们也能造出一个不夜城。”她看着天上的星月,秋眸迷离的说道。
明月之下,温暖醉人的春风吹动她的衣袂和青丝,飘举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