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车上,崔秀宁对李洛说道:“这个东商城,人气还真旺,商品也真是多。我逛来逛去,都不想出城踏青了。”
李洛一笑,“当了皇帝也难啊,出宫逛个商城,看个碑林,出城踏个青,都那么麻烦,明哨暗哨的保护戒严,一举一动都有侍卫和特务盯着。”
崔秀宁摇摇头,“谁说不是?就算以后当了太上皇和皇太后,恐怕出宫也很难自由自在的闲逛。”
两人不知道的是,他们上车时,又有一对男女从东商城出来,手中都提着购买的东西。
女子相貌甜美,正当妙龄。男子二十四五,相貌堂堂,高大魁梧。
男子在看到李洛的同时,就站立不动,拉住身边的女子。
可是女子却定定望着不远处上车的尊贵男子,目中露出惊讶之色。
“夫君萨玛,为何拉着妾身?”女子问道,她盯着远去的马车,目光有些焦急。
“娘子。”男子小声说道,“你不要告诉任何人,这就是陛下和娘娘。陛下和娘娘不想大伙知道,我也不能上前叩拜,心中有数就成。”
这男子,就是娶亲之后带着娇妻和妹妹回到长安的赵庆。
“什么?这位将军就是陛下?他就是陛下?”苦菜子压着嗓子讶然说道。
赵庆也差异了,他听娘子的语气,竟然是见过陛下的,难道也是在瀛州?
不可能。
陛下根本没有和他们的船一起回来。苦菜子在船上见过陛下的可能几乎没有。
“娘子,你见过陛下?”赵庆小声问。
苦菜子怅然若失的收回目光,“夫君,侬记得妾身从姑苏带回长安的米袋么?”
“记得。”赵庆笑道,“两个米袋,却被你巴巴带到长安。”
苦菜子很认真的说道:“这两个米袋,就是陛下亲自送的。”
什么?
赵庆难以置信的看着文菜,“侬说什么?陛下赐的?怎么可能?侬,侬当年真的认识陛下?”
苦菜子陷入回忆当中,“……是那个将军,临走时送了两袋米,才让妾身一家人活命,熬过最艰难的日子。那位将军的模样,妾身一辈子都忘不掉,日日祈祷他平安。每当日子艰苦的时候,我看到米袋,就感到有了力气。”
赵庆叹息道:“想不到啊,想不到娘子竟然这么早就见过陛下了,真是福气。”
“只是妾身万万想不到,当年那个在我家烤火的将军,就是今日的陛下。”苦菜子轻轻说道,含着泪花笑了。
(正文完)
PS:正文终于结束了。完本感言明天写,后记番外也在明天写,番外要写到后天。很多作者的番外都是全定才能看。但我的后记番外,肯定要免费啊。
这两天,完本感言、番外后记、新文通告会全部发出来。蟹蟹,晚安!明天见!
推荐书友的《大秦五百年》,大家可以去看看哈。
千度千科词条 唐道祖
本词条与李洛、洪武皇帝同义。
一。人物简档
出生日期:3954年二月初二。
崩逝日期:4029年三月初七。
籍贯:雍州陇西郡狄道县。
民族:华夏族…汉属
朝代:后唐(天唐)
职业:唐国公…唐王…皇帝…太上皇。封建世代最杰出的政治家,史称“千古圣君”,“洪武大帝”,“太阳皇”。
在位:3981年…3983(唐王);3983年…4018年(洪武皇帝)
庙号:道祖
谥号:大正伟业高明光世神道俊德开天立极文成武运大仁至圣孝皇帝。
陵号:道陵
代表作:《洪武诗集》、《洪武文选》、《洪武御制碑帖》等
主要功绩:驱除蒙元,恢复华夏,建立后唐;开疆拓土数万里,规模空前绝后;推行均田令,改土为流;推行简体文字,普及教育;发展真道、医道、匠道,开启民智;开创洪武之治,开启大公盛世;奠定以道治天下的格局,使得民风纯良,吏治清明;洪武大移民,开发东北、西域、草原、北殷洲、大洋洲;修建长安、洛阳、西苑、唐陵山城;兴修水利,保护自然环境,大兴绿治;修《洪武大典》………唐道祖是封建时代最杰出的政治家,史称“千古圣君”,“洪武大帝”,“太阳皇”。
二。生平梗概(请参考《后唐史·道祖本纪》)
李洛(3954年…4029年),籍贯雍州陇西狄道县,前唐宗室后裔(陇西李氏),字中正,后唐王朝开国皇帝。
李洛出生时,金与西夏皆已被蒙古所灭,陇西李氏已彻底衰微。时值蒙元鞭挞天下,华夏沦亡在即,李洛年少立志,心怀恢复祖业,与其妻崔秀宁(文明懿德皇后)流落东州,遇金国皇室代王颜铎(唐义宗)。
李洛与颜铎结为父子,得颜铎旧部誓死效力,编练乡勇,开发海州以为基业。后来,李洛忍辱负重入仕元廷,转移流民,积极筹划反元兴复大业。
3981年,李洛以唐国公之名举起义旗,收复江南,与萧梁、赵宋结盟反元,基本恢复了南方。3983年,李洛打败结盟攻唐的梁、大理、宋三国联军,统一了南方,在江陵称帝,国号唐,年号洪武,李洛就是唐道祖。
唐道祖称帝之后,发动了三次北伐,将蒙元彻底赶出华夏,恢复了汉家大业。
唐道祖称帝之后……(此处省去万余字)洪武36年十月初一(4018年),64岁的唐道祖禅位,退居太上皇,但朝廷重大军政要务,仍需太上皇同意。4029年,唐道祖驾崩于长安太极宫,庙号道祖,葬唐陵山城道陵。
三。家庭成员
父:李秀成(唐仁祖)
母:梁氏(太穆皇后)
义父:
皇后:崔秀宁(文明懿德皇后)
妃嫔(无)
妹妹:李沅(洛宁长公主),下嫁杨汉明
长子:李征(唐成宗)
次子:越王李律(鸷越王)
三子:吴王李衍
四子:赵王李循
长女:李微(长安公主),下嫁林相如
次女(养女):李徆(襄阳公主),下嫁江贤
幼女:李徥(临安公主),下嫁崔琇
PS:由于崔秀宁和李洛的功绩高度重合,她的“千度词条”就不写了。后面还有好几篇,体裁也不尽相同。蟹蟹继续!
千度千科词条 王四郎
一。人物简档
一。人物简档(参考《元史·王四郎传》)
出生日期:3955年四月初七。
崩逝日期:4022年二月十五。
籍贯:益州成都郡
民族:华夏族…汉属
字号:字敏山,号忘川先生。
朝代:元(西元王朝)
职业:尚书令,辅政大臣,权臣
爵位:蜀国公,莱茵郡王(追封)
谥号:文正
代表作:《忘川堂话》、《西土札记》等
主要成就:蒙汉共治;推行剃发易服,大兴文字狱,闭关锁国,厉行禁海,分裂教会;执掌西元朝政二十年,排斥异己,结党营私。用阴谋手段瓦解西方百姓的抗元斗争,巩固了蒙汉贵族对西方的统治。
现代西方各国,很多人斥其为“魔鬼宰相”,认为王四郎是西方原生文化的毁灭者。但西方学术界对其的争议仍然很大,很多学者也认为他是东方化的先行者,是一个有历史贡献的政治家。
二。生平梗概
王四郎字敏山,号忘川,籍贯益州成都,西元宰相,权臣,把持西元朝政凡二十年。在相位期间,王四郎结党营私,排除异己,彻底奠定了西元王朝蒙汉共治的局面。
元成宗大德13年(4001年),不到四十岁的元成宗孛儿只斤·铁穆尔崩于西都(巴黎)泰安宫。因为前太子夭折,仅存的年仅五岁的幼子察罕继位,年号康乾,是为元文宗。
尚书右仆射王四郎,因受元成宗多年信重,得意托孤为顾命大臣,与蒙古大臣阿歹不花、古尔泰、汉臣汪清臣共同辅佐幼主,时称“四大辅臣”。
而阿歹不花为首辅大臣,四郎次之,古尔泰再次之,汪清臣甘陪末座。
然而阿歹不花为人耿直,不到一年就被王四郎抓住把柄构陷,以“阴结宗王王,欺凌幼主,心存谋逆”为名,在太皇太后阔阔真的支持下,联合古尔泰和汪清臣罢阿歹不花,遂为首辅。
王四郎深得太皇太后阔阔真信重,以此挟幼主,内恃汉臣,外仗汉军,结党营私,把持了元廷大权。
康乾三年,次辅古尔泰力主东征,夺回唐军占领的西域地区。王四郎虽然反对,但没有阻止古尔泰。
康乾五年,元军在波斯盐漠之西被唐军大败,死伤八余万,第一次东征不但没有收复失地,还损失惨重。王四郎乘机追究古尔泰的罪责,以“冒失贪功,东征大败”为由,议古尔泰之罪,革除辅政大臣之职。
康乾七年,汪清臣薨。王四郎得以独揽大权,事事以太皇太后和幼主为名,可号令莫出于己。
康乾九年,镇压十字教起义,平晋王之乱,叙功加太师,特进,权重朝野。
王四郎专权时期,对外实行保守的闭关锁国的政策,只保持路上丝绸之路和唐朝通商,封锁海上商路,在海岸遍修堡垒,此次来消极应对控制海权的唐王朝。为了防止西方百姓出海逃离,王四郎推行禁海政策,不但片板不得下海,还将海边百姓内迁三十里。
为了巩固蒙汉贵族的统治,王四郎严厉执行剃发易服令,大兴文字狱,编织文网,分裂、打击、变革十字教和星月教,扶持儒教和佛教。
虽然王四郎有奸相骂名,但他的一系列措施,对维护元廷在西方的统治却极有成效。王四郎团结了西迁的汉人势力,使得汉官贵族迅速抬头,造成了蒙汉共治的局面,客观上强化了对西方的统治。
康乾十七年,王四郎以“蒙汉一家,勿相为忌”为名,让元文宗下诏升汉人为一等,与蒙古并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