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这样过了四五天后,当那些人发现,这些羊真的就是每天吃些野草,还能活蹦乱跳的时候,他们终于相信汉部落的那些养殖技术了。
既然羊都是可以养活的,那其他吃草的动物是不是也可以养活?
这些牲畜不仅能用来给人提供肉食,还能提供奶制品,皮革和皮毛,甚至一些大型牲畜,还能用来役使,驱策它们帮人类干活儿!
这样的生产生活技术,和他们有乔氏一比简直太先进了好吗,这谁能忍得住不去向往?
于是乎,在见识到汉部落的强大,以及汉部落的结构和制度后,有乔氏大宗的各村族老们,最终一致决定,带领他们各村的族人,一起加入汉部落。
叶英则是在会议上作为汉部落的代表,承诺到时候给他们分房子分地,并找专人负责教授他们各种汉部落的生产生活技能。
于是乎,叶英就这样兵不血刃的,直接吸纳了有乔氏大宗的十几个村庄,总人口约三千七百人。
这些同意加入汉部落的人口,暂时先不运走,而是让他们各自带领自己村庄的人口,开始向湖边这里聚集。
来这里的人不用担心没有食物,愿意来的,以后都是汉部落的人,在他们没有获得分地,没有自己收获的粮食之前,一切生活所需,全都有部落负责。
这一下,所有的村庄都没有了后顾之忧,都开始向停船点这里集结。
与此同时,叶英也派遣了更多的小分队上岸,以一个个的小旗为单位,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去寻找更外围的有乔氏其他村庄,甚至还有其他部落。
不用怀疑这一点,这里一定还有其他的部落,毕竟有乔氏那么多人口,都需要结婚生子,那么一定会有和他们体量相当的其他部落存在,不然繁衍后代都是个问题。
就这样前前后后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叶英不仅将这一地区的有乔氏将近七千多人的人口一网打尽,还或是拉拢,或者交易,或是拐骗的方式,从其他部落那里也弄来了四千来人。
只这一次行动,就给汉部落弄来了一万多人口。
叶英不禁暗自咂舌,自己这才搜索了多大地盘,居然就弄到了这么多人口。
要知道洪湖东岸,拓海郡和都城以北,北方的山区以南,这片区域的面积可是大着呢,他们这才探索了哪到哪啊,这要是持续搜索下去,叶英甚至认为能再给汉部落增加十万的人口。。。。。。
。
第1140章 铁路工程的巨大进展
与此同时,就在叶英带人在有乔氏这里为汉部落大肆搜罗人口的时候,南方的各项工程建设也在快速进行当中。
随着铁路筑路队一分为二,又各自补充了一千转业的士兵,还有大量工程车辆和机械的列装,铁路铺设的效率相比以前可谓是翻倍的提升。
再加上有北方工业源源不断的造血和输血,大量的设备和建筑材料一船一船的运到南方,极大的支援了南方的建设,也让南方目前在建的几条线路,通车里程飙升。
仅仅两个月的时间,背靠着浏阳河跟承启线铁路的启泰线铁路,第一路段的227公里,就率先竣工了。
从启安郡通往泰钢郡的这条铁路,当初被工程队分为了四段,其中最长的一段,也是最好修的,就是第一段,因为这是一段平原地形,既不用架桥,也不用挖隧道,只需要用挖掘机平整地面,用装载机垫高地基,再用压路机来回碾上几遍,就可以直接摆上枕木,往上面钉钢轨了,这一段路好修的很。
第二段虽然是整个启泰线铁路工程里最难的一段,但是因为有了源源不断的后方支援,也得以让工程快速进行。
因为后方送来了更多的凿岩机,因此工程队这才可以日夜不停的开凿隧道,反正就算白天,他们在隧道山洞里,看着也和晚上差不多。
后方的炸药和导火索也送来了不少,都是几十吨几十吨的往这里送,有了这用不完的高质量炸药,隧道的开凿难度可比以前好多了。
现在整个工程队在凿岩机和炸药的双重加持下,每天的凿进距离都可以达到十几米的样子,先用凿岩机抠缝,再打孔爆破,最后装载机和拖拉机进场,把碎石全部运走,然后继续重复之前的操作。
至于那些坑坑洼洼的隧道石壁,那就是后面的另一组人来做了。
他们弄了台挖掘机,把上面的铲斗换成了篮子,篮子里坐个人,就可以拿着手持风镐在隧道的石壁上打孔,打孔是为了往里面砸膨胀螺栓,虽然汉部落现在还没有专用的膨胀螺栓,但却可以用木头和钢筋来代替。
把整个隧道的石壁钉上钉子后,就可以把提前扎好的钢筋笼用铁丝绑在上面,然后再从下面装上木头支撑的模板,就可以往里面填充混凝土了。
等这一层钢筋混凝土干了之后,不管原来的石壁有多么坑坑洼洼,最后都会变得十分平整。
尤其是这个浇注混凝土的过程,更是历尽艰辛,以前汉部落有水泵,有气泵,有油泵,唯独没有可以吸喷混凝土的泵。
为了解决这个隧道墙壁浇筑难的问题,罗冲还特意让人研发了一种新型的混凝土泵,它和原来的各种柱塞泵还有气泵不一样,这个混凝土泵拥有更大的空腔,用来容纳全是碎石砂子水泥的粗糙混凝土。
另外,它的泵动原理也和原来的水泵气泵油泵不一样,混凝土泵的泵动原理,就像是给血压表加压的那个像皮球一样,先在泵动室开出一个巨大的窗口,然后再窗口处密封安装一块复合材料的橡胶气泡。
橡胶汽包的外面和蒸汽机的活塞相连,通过用蒸汽机推拉(挤压)橡胶汽包的原理,来实现给泵动腔室加压和减压的目的,用这样的方式,来吸收和喷吐混凝土。
当然,为了提高混凝土泵的耐久性,也就是使用寿命,罗冲还特意让综合研究所那边做出一个复合材料的橡胶汽包。
这个橡胶汽包分为多层结构,两面的外表都是黑色橡胶,但其实里面就像夹心饼干一样,夹了好几层剑麻纤维制作的麻布,还有铁丝织成的铁布。
如此复杂的工艺使得这个橡胶汽包不容易变形,人力使用起来非常的困难,但这玩意本来就是准备配合蒸汽机使用的,再有就是造价比较高昂,可是高昂的价格带来的是使用寿命的提升。
一个橡胶零件,原本只能使用一个月,现在价格翻了五倍,但是能使用两年的时间,这账该怎么算?那肯定是性价比成倍的提升啊!
有了这些高科技的辅助,隧道的开凿速度十分惊人,一号隧道总共三公里多点的长度,现在工程队一分为二,同时从两头向中间凿,而中间还有三个队伍在那里打竖井,再向两头扩展,虽然中间的队伍不能使用凿岩机,但是他们也有空气动力的小型风镐和炸药可以用,进度同样不算缓慢。
除了这些隧道之外,第二段路线里还有几座峡谷桥,这些峡谷桥两边都是悬崖,中间就是深渊,而工程队为了节省铁路里程,最终才不得不选择了这种地形。
不过既然是精心挑选的位置,那肯定是方便架桥的地方。
其中一个跨度足有一百二十多米的‘特大’峡谷铁路桥,给工程队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两边都是悬崖峭壁,中间是几十米深的大峡谷,这怎么架桥,怎么运输材料都是个问题。
最后还是一个新钢郡动力研究所的工程师出了个主意,因为这人以前就经常从新钢郡走缚马关去汉阳城,所以路过缚马关的次数多了,就对那里有了些了解。
缚马关外面的山谷里有一座瓮城,瓮城的城墙上装备了十几台床弩,床弩射程足有几百米,且弩箭的质量够重,就算拴上绳子也能飞出很远。
所以他的想法就是弄一架床弩过来,把标枪上拴上细麻绳,用床弩射到对面去。
先用床弩把细麻绳带过去,再用细麻绳绑住更粗的绳子带过去,最后再把绳子换成钢缆,等两边架起了钢缆,就可以用钢缆在峡谷中间吊运设备和人员,还有建筑材料了。
众人全都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不过当事情汇报到游伏那里的时候,直接就被游伏给驳斥回来了。
游伏当时就来到悬崖边对几人说,“你们的想法是不错的,但是一百二十米的距离需要用到床弩吗?随便找一把长弓都能把绳子射过去,要是给你们运床弩,从送消息到把床弩送到这里来,半个月的时间都过去了。。。。。。”
他训斥了几人一顿,直接就让人取了长弓过来,长弓搭配重箭,用抛射的方法,少说也能射出三百米远,上面拴上细麻绳,哪怕会增加一些阻力,也足够飞过这一百二十多米的鸿沟。
游伏弯弓搭箭,把弓拉满瞄准悬崖对面的天空,嗖的一声,箭矢在天空高高的划过一条弧线,准确的扎在了对面悬崖的草地上。。。。。。
“看到没,就这么点的距离,还用得着弄床弩过来?!”
几个工程师全都臊得说不出话。
这些人都是从学校里出来,就直接被选进研究所的,他们精通计算和机械,有时候却又喜欢钻牛角尖,明明很简单的事情,非要搞得那么复杂。
就像你非要用高数微积分来求证‘1+1=2’一样。。。。。。
。
。
。
PS:窄距铁路属于随时铺随时能走的那种,所以修起来比较简单,莫喷工程进度
第1141章 都城的人才引进计划
工程队先用弓箭射麻绳的方式给悬崖两边建立了连接,然后再逐步的将麻绳换成钢缆和吊索。
在悬崖两边建立好吊桥之后,再从两边同时施工,先把两边的桥墩地基用钢筋混凝土浇筑起来,然后在悬崖两边的桥墩底座上,同时搭起两座钢结构的高塔。
这个时候就需要在图纸上测算出拱桥的具体弧度,测算好了之后将桥拱平均分成几段,再按照每段的形状,提前用木头制作桥拱的模具,再扎好钢筋骨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