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原始文明成长记-第4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小子谨记。”男孩说完行了一礼便又开始坐下奋笔疾书,嘴里还念叨着三七二十一的小九九。

    看到这个班里还有人,众人也不好打扰,于是就退出了教室,又找了间没人的教室参观,但是姜宣那个家伙,除了看看黑板上那一个都不认识的阿拉伯数字,还有教室内的布置之外,最关注的就是学生们的一言一行了,然后突然间,他就察觉到了之前游伏没有给自己解释清楚的地方,汉部落居然有了严谨的礼制,这可是文化程度的一个分水岭啊。

    什么是礼制,这就是野蛮人和文明人的区别,这是真正开化了的象征,远不是自己的有姜氏能比的。

    再次进了一个空的教室,里面已经被打扫的一尘不染,桌椅板凳也被值日生们摆放整齐,黑板上的作业还没有被擦掉,虽然姜宣不认识那写的是什么,但也能明显的看出这和刚才那个班的东西不一样,但也相差不多,反正他都不认识。。。。。。

    游伏给他们依次介绍了汉部落的教学方法,黑板和粉笔的用途,学生们怎么学习等等,然后就领着人上了二楼。

    对于高层建筑内安置楼梯这种神奇的创意,不管是有姜氏的众人,还是狸部落的人,全都感觉无比的神奇,更是对这种多层建筑的创始人崇拜不已。

    “这楼。。。楼梯够结实吧?”姜勇半信半疑的把一只脚踏上楼梯,还是很小心的问道。

    “你就放心吧,看到楼梯下面那些比人还粗的大梁了没有,就算楼梯上塞满了人,这个楼梯也不会塌的。”

    游智说完就直接拉着姜蕾几步窜上了楼梯,上楼去追赶游伏他们去了,剩下姜勇在下面犹豫再三,最后还是硬着头皮走了上去,但依然还是死死的抓着扶手,这样的表现直接惹得游智哈哈大笑,没想到当初那个敢在水里拼命的汉子,居然会有畏高这样的毛病,这还真是人不可貌相啊。

    来到二楼就没有什么新鲜感了,除了比较高之外看起来和一楼没大多的区别,随便挑了两个教室参观了一下,游伏就带着他们上了三楼,不过为了显出上下楼的通道又多又方便,这次则是带他们走的侧楼梯,虽然不如中间的大楼梯宽敞,但多一个楼梯就能多分担一些上下楼的人流,也表现出了设计者对于安全方面的考虑。

    一直等爬到了三楼,当姜宣等人站到了一间教室的窗户前,这才感受到浏阳郡的规模之庞大。

    从窗户向远处眺望,几个相同大小的坊市依次排列,坊市内的街道房屋鳞次栉比,又正值傍晚时分,一家家的房顶上都冒出了炊烟,放学的孩童和巷子里的黄狗兜兜转转的做着游戏,再向远望一些,竟能俯瞰整个码头的全貌,数不清的大小船只停靠在河边,以牛马作为牵引的车辆也载着各种货物着急的向着各个坊市赶去,真是一派人间天国之美景啊,梦中的神国也不过如此吧。

    从来没上过高楼的众人就这么愣愣的站在窗台前眺望着远处的景色,直到游伏出言将他们唤醒,这才又去了其他方向的教室观看。

    事实证明,教学楼作为浏阳郡为数不多的高层建筑,确实具备了观景楼的功能,从东面的窗户可以俯瞰隔壁的坊市和码头,从南边的窗户就能看到被一条条水渠分割规划的农田,农田的面积对于姜宣来说更是骇人,他甚至不敢想象,如果汉部落没有那些先进的农具和牲畜,怎么才能耕种的过来。

    还有,那些引水过来的水渠更是夸张,不知道要动用多少的劳动力才有可能修成,甚至还有那些杰出的设计者,是谁想出的这种用水渠灌溉农田的方法,如果有姜氏也有这种能力,他们就不会只在河面开垦农田了,离着河水比较远的地方,也能像汉部落一样开发大片的田地。

    再走到北面和西面的窗户,看到的又是另外一番景色,学校另外三栋同样高大的教学楼,还有文具商店、食堂、操场这样的设施,再到学校之外的各种工坊,不远处的郡守官署,以及下辖各司用来办公的独立院落,无不显出井然有序的硬朗作风,城内的街道规划的也很好,四通八达不说,两边还移栽了树木和绿化带。

    亲眼目睹了这样的一个汉部落,有姜氏的众人只感觉自己越来越自卑,旁边狸部落的几个人倒是心情很好,毕竟他们已经明确表示了要加入汉部落,这就意味着以后他们也属于这里的一份子了,倒是没什么好羡慕的。

    “游团长,不知道咱们所在的这个浏阳郡有多少人口,汉部落又有多少个像浏阳郡一样大的聚居地?”

    等领着姜宣他们转了一圈后,最后回到了一个类似客栈的官方招待所里,丰盛的食物被摆上饭桌,姜宣这才问起这个曾经问过游伏一遍的问题,虽然曾经听游伏说过,但是听别人说是一回事,自己亲眼看见的又是另一回事,这给人的直观印象是非常不一样的。

    游伏也不知道现在浏阳郡有多少人口,于是只好看向了旁边的大树。

    “浏阳郡这里的坊市大概有两万多口吧,位于西边的一些新设村庄也有两千多人。”大树简单的答道。

 第586章 堆满大街的军用物资(求票票求订阅)

    姜宣听完点了点头,大树的回答和当初游伏告诉自己的差不多,如今亲眼参观了被他们称为浏阳郡的地方,也确实证实了游伏当初没有吹牛和撒谎,一个被称为郡的聚居地有两万多人口,确实没有夸张。

    “上个月首领来了一趟,又去卫山郡那里看了看,现在卫山郡差不多也有两万人左右了,我们两个郡加起来最少四万以上。

    汝阳郡那边也得有一万出头,汉阳郡的郡城首府加上周边的三个县也要将近两万人,对了,还有四通县没算,铁矿和铜矿那边也没算,荆言那边的新基地也没算,但是这些全都加起来的话,咱们汉部落少说也有八九万人了。”

    大树掰着手指细数着几个郡县的人口,但是姜宣却听不太明白,只听到这里多少那里多少,然后他就发现只是这一会儿,大树就说出好几个地名出来,看来汉部落还真的是很大啊。

    稍微感慨过后,姜宣就专心对付起了面前的美食,尝试着汉部落这些他从来没见过的美味,当初游伏到有姜氏的时候,也不过是拿出了一些腌咸菜和肉粥给他们吃,但那毕竟是船上的条件有限,可是现在不一样了,浏阳郡这里可以说是要啥有啥。

    各种蔬菜瓜果,还有各类肉制品,就连粮食都能分出好几种,煮玉米棒子,蒸饭,粽子,烙面饼,蒸馍,想吃啥随便拿,招待所里管够,把植物的叶子和肉类炒制成的食物更是奇妙的体验,没有铁锅和油脂的有姜氏是尝不到炒菜这种美味的。

    就像面前这道用韭菜段、猪皮丁、黄豆、辣椒、玉米粒炒成的菜肴,看起来又好看又好吃,本来用筷子就不怎么利索的姜宣看到这道菜更是急得差点没把筷子摔了,好在这里准备的还有木勺,这才免去了姜宣看着菜却吃不到嘴里的尴尬。

    正所谓想要了解一个文明的程度,就要先看看他们怎么吃,这点确实是有根据的,因为单从菜品的种类,就能看出这个文明已经熟练掌握了多少种食材。

    就从眼前这桌菜来看,汉部落绝对是很强大的,不光吃得饱,人家还能吃的好,还能天天换着花样的吃,这是那些天天愁着下顿饭用什么东西才能填饱肚子的人能比的吗,肯定没的比。

    美美的吃过一顿大餐,到了第二天早上游伏就开始带着他们往汉阳城那边赶,船队中的许多船员都是浏阳郡的本地人,所以都被游伏直接放了假回家,赏赐什么时候下来,船队什么时候再次出发,这都要等着首领的安排,所以跟着游伏一起走的人并不多。

    游伏自己带着二三十个亲信人人都骑着马,有姜氏和狸部落的人们则是乘坐马车,宽大的四轮马车把两边的车梆放了下来就变成了两排长长的座位,一辆车坐十个人中间还能剩出许多空间放些东西。

    这种乘车出行的方式再次吸引了有姜氏和狸部落的众人,和先前的帆船不同,帆船在内河中航行是十分平稳的,稍微有点波动也不是很明显,就是人多的时候有点拥挤,但是陆地上的短途交通更能体现汉部落的运输能力。

    说实话,坐马车的感觉真的不怎么舒服,车没什么问题,主要是路,从汉阳城到浏阳郡本来是没有道路的,正所谓世界上本没有路,人走的多了就成了路,这条路也是那么来的,全靠来来往往的车辆硬生生的压出来了一条路,路面的车辙很深,马车的轮子基本上就是卡在那些车辙里面行驶,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什么轻轨。。。。。。

    但舒不舒服在姜宣看来并不重要,只要能拉东西就行了,有这样方便的运输工具就不应该要求更多,换句话说,人要懂得知足。

    不过很明显,汉部落是一个不懂得知足的部落,尤其是汉部落的高层管理人员,换句话说就是汉部落的首领。

    “我们首领打算挖一条人工运河,从浏阳郡一直挖到汉阳郡去,这样对于两地的交通也比较方便一些,而且运河沿岸可以开凿更多的水渠,让浏阳郡西边的这块平原多出更多的农田。”游伏骑着马跟在马车的旁边对姜宣介绍着刚刚看到的运河。

    姜宣想了半天还是不能理解这个理论,为什么明明有了马车这么好的东西,还要浪费人力物力去挖这样的一条人工河,这不是吃饱了撑的吗,再说了,这么大的工程,要挖到哪辈子才能把这条河挖通。

    “汉部落需要来回运送很多东西吗?为什么要开垦那么多的农田,汉部落现在的粮食不够吃吗?”想了半天也没想明白的姜宣干脆直接问了出来。

    “运送东西是肯定需要的,而且以后只会越来越多,多一条快速通道总比没有强,开垦农田也是需要的,汉部落现在虽然不缺粮食,但以后缺啊,每家每户都在不停的生孩子,而且我们首领对生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