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积贮粮食和物资,是国家的命脉,也是百姓生存的命脉,更是一个首领和他臣民的使命。
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
一个部落的物资储备不够九年之用,那就是不够富足,不够六年之用,那就会告急,不够三年之用,那这个部落基本上也快完蛋了,稍微遇到点大事,比如遭逢战争,或者大灾,部落拿不出积蓄,就会立刻陷入财政危机和粮食危机。”
罗冲顿了一下继续说道,“你们在未加入汉部落以前的小部落时代,各个部落就有储存食物和皮毛的传统,有的是应对可能出现的危机,有的则是单纯为了熬过寒冷的冬天,这点我相信大家都有经历,也有体会。
现在汉部落大了,这个传统依然不能丢下,反而应该将它发扬光大,做的更具规模。”
“咱们刚才也已经讨论过了,部落的发展现在陷入了瓶颈期,我们无力继续向外开拓,但是可以巩固自身嘛。
我打算从明年开始,提出新的发展计划,主题就两个字——积贮。
最主要的就是粮食,然后是棉花和布匹,咱们首先要保证百姓能够吃得饱穿得暖,不过限于咱们目前的储存技术有限,我设置的初期目标,是在未来的五到六年内,存够可以供应全部落百姓五年食用的粮食和衣物。”
存粮,是每个国家的战略级任务,就拿罗冲的前世来说,国家的战略粮食储备系统,那是为了应对遭遇核战争的情况而准备的,在全国百姓不种一颗粮食情况下,也能满足十几亿人口八年的食物需求。
这就是一个国家的命脉。
汉部落现在没有那么高科技的数控自动化粮仓,但是水稻、小麦、小米、黄米、高粱这类带壳的谷物,保存良好的情况下,是可以存储五年时间的。
玉米的储存时间相对要短一点,现代的自动化粮仓里,玉米可以储存三年,汉部落能够储存两年就已经很不错了。
不过玉米也不用储存那么长时间,甚至罗冲压根就不想存玉米,如果玉米太多的话,人吃不完可以当作饲料喂猪啊,毕竟三斤玉米长一斤猪肉呢!
把玉米变成肉食,再来丰富一下百姓的副食不是更好吗?
让百姓能吃得起肉,多吃肉,也是一种壮大国家的方式,最起码国民平均体质要好一点是不是,摄入的营养足够多,才能长高个子。
综上所述,从技术角度,汉部落最多可以储存五年的战略储备粮,用来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危机。
古人有云,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而国亡捐瘠者,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
唐尧、夏禹的时候,有过九年的大水灾,商汤的时候也有七年的大旱,但是国内没有被遗弃或者瘦弱的不成样子的人,这就是因为贮藏积蓄的物资够多,提前做好了应对灾难的准备。
罗冲也是同样的想法,这次攻打鑫部落消耗了不少,现在有没有多余的人口继续向外拓展,还不如趁着这几年的时间多存点粮食和物资。
总不能啥也不做就等着百姓造人吧?
显然,在坐的众人也没有一个傻子,当罗冲说出新的未来发展计划后,众人纷纷出声表示支持。
“首领这个主意好,我同意存储粮食和其他物资,不只是粮食和棉花,肉食,盐糖这种东西我们也要存储。”佘辛第一个表了态。
“没错,我们刚才还在说普及矿山的火车后,提高产能的事,钢铁作为最重要的物资之一,也要多加存储,这样如果遇到什么情况无法继续采矿炼铁,我们也能有足够的铁可以使用。”大力也紧跟着表态。
就像罗冲刚才说的那样,无论是汉部落的骨灰元老们,还是其他后来加入汉部落的那些人,谁还没有过过苦日子?
别的不说,就汉部落这边的北方地区,秋季存储大量的食物用来过冬,已经是常态了好吗?
哪怕是现在的汉部落百姓不愁粮食吃了,但是每年秋季依然会提前存储足够的肉食和腌菜,用来过冬。
毕竟现在没有温室大棚,冬天不提前存储腌制的咸菜,到冬天真的就只能天天肉汤浇米饭了。
“我们东薪郡也必须支持,等明年计划开始之后,我们不仅要满足新钢郡炼钢厂扩产的需求,还要多储存一些煤炭,以供日后运行火车的消耗。”荆严也立刻举手支持了一波。
“首领,既然是要存粮,那肯定要调整一下各地农作物的品种比例吧,比如我们可以减少玉米的种植面积,因为玉米不耐贮存,然后扩大水稻和小米黄米,还有小麦这些作物的种植规模,多种植一些带壳的谷物,这样有助于我们尽快完成目标。”
汝阳郡的云志自然也是表示支持的,不过他的发言更加务实一点,直接从调整粮食种类的方面下手,这是个非常好的建议,罗冲立刻表示了赞同。
“没错,我们不仅要调整各地作物种类的种植比例,还要在各地建设规模化的战略储备粮仓,先期目标是每个郡都要有一个,如果不够使用的,那我们后续再接着建。
然后还有就是,刚才大力和荆严说的这个问题,积贮,并不只是存贮粮食和棉花,其他的东西我们同样要积累。
比如钢铁,煤炭,橡胶,这些工业物资储备,其他的还有桐油,油漆,麻草之类的东西。
另外牲畜方面,我们同样要进行储备。
不过这个就和你们这些人关系不太大了,从明年开始,我们草原上的洪湖三郡也要开始扩大各种牲畜的养殖规模,更多的羊,更多的耕牛,更多的战马和挽马。
总的来说只要是我们日常能够用到的东西,可以储存的东西,我们都要进行存储。
过上几年,等我们有了足够的战略储备物资之后,到时候我们不管去干什么,都有足够的底气可以应对。”
众人听完纷纷点头,之前关于火车的发展规划,他们终究是没有见过实物,心里不知道火车对于陆路运输的重要性,所以心里没什么概念,再加上对这个也不是很懂,所以罗冲说什么他们就是什么。
但是积贮这个他们懂啊,在坐的众人哪个没有经历过存储呢,因此他们都能理解积贮的重要性。
不管是以前几百上千人的小部落也好,还是现在人口数十万的汉部落也罢,积贮其实都是一样的,只不过现在更加规范,更具规模罢了。
而且还是全部落各地统一的,有计划的行动。
罗冲专门为这个五年计划更改一次年号,就足以表明他对这件事的看重和态度。
年号,年号,不就是体现政治态度最好的东西吗?
比如罗冲起的这个大命,还有某个小岛的昭和,最后果然招核了呢。。。。。。
确定了今后五年的发展计划之后,众人则是开始针对积贮这个任务的各项细节展开讨论。
罗冲也提出了自己对于这个国策的宗旨,存粮是存粮,但是工业方面该发展的还是要继续发展,不能因为存粮而影响了汉部落攀爬科技树的脚步。
不过为了响应国策,该做的一些调整还是要做的。
比如罗冲提出把最新研制的蒸汽机推广到田间地头,各地的农田里要打深井,并且在井上面建造机井房,每个机井房里安装一台蒸汽抽排水设备,用来防备可能出现的干旱,或者洪涝。
这样就算某个地区出现了旱灾,汉部落也可以用遍布田间的机井抽取地下水灌溉粮田,不至于让当年颗粒无收。
如果要把这个态度归纳成一句话的话,那就是‘一切以农牧业为主,一切工业为农业服务。’
蒸汽机该发展还是要发展,但是必须优先用于农业项目。
第887章 大命元年
会议结束之后,罗冲又请这些前来拜年的客人吃了顿午饭,他们就匆匆回去了。
等所有的客人离开后,罗冲看着家里突然多出来的那些东西,心中不禁感慨,他这个年过的,硬生生过成了科技博览会,各郡的郡守争相献礼,给他送来了不少惊喜。
瘸子的一对花瓶,大力的‘浮世清音’,云志的丝绸,佘辛的飞鱼船模,杨砚的一头白鹿,坚盾的两只小狮子,鲁光柱的玻璃器,荆严的一箱玉石,一所的钟表和台秤,二所的火车模型。
这些礼物着实给了他不少的惊喜。
尤其是从这些礼物中体现出来的一个东西,更让罗冲惊喜不已,那就是创造力。
从前都是罗冲教他们做什么,给他们灌输审美观和价值观,教他们各种生产技术,现在这些人终于脱离了罗冲的影响,开始尝试自己创造了。
不论是大力的宝剑,还是瘸子的花瓶,亦或是云志的丝绸、鲁光柱的玻璃器,这些都是他们自己在未经罗冲知晓的情况下,按照他们的审美重新创造出来的东西。
佘辛的飞鱼船模,还有一所的钟表和台秤,更是他们对科技追求的升华,从开始听罗冲说怎么做,到现在自己想要做什么,他们已经完成了一次彻底的蜕变。
这些艺术和科技的全面升华,让罗冲意识到了一个事情,他当初种下去的一颗名为‘文明’的种子,今天终于发芽了!
这比他得到多少的礼物都更让人高兴。
下午,罗冲一家没什么事干,就一起出门在汉阳城中逛街。
正旦节的街上十分热闹,尤其是今天城里的照相馆正式开业,更是吸引了不少的人前来,连周围三个县的百姓也有往这里跑的。
照相馆所在的驿馆里里外外都是人,好在去病之前培训的摄影师足够多,还从研究所购买了不少的小型照相机,才满足了那么多顾客同时照相的需求。
拍照片的人好培训,只要会操作照相机,瞄准目标开快门曝光就行了,但是洗照片的人却很少,一个店里只有一个冲洗照片的师傅,这一个人不仅要负责冲洗底片,还要负责将其转放到相纸上,工作十分繁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