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步。
最后便是将浓缩的卤水引入出盐的晒场内进行晾晒,直至海水全部蒸发,晒出海盐。
这便是海水晒盐的大致流程。
不过以前鑫部落时期的时候,咸丰郡这里的盐田大多都是天然形成的盐田,还有的一些是半天然的盐田,然后经过了当地百姓的稍微改造之后,最后才成为盐田。
之前的天然盐田,大多都是海岸的石头山,常年经过海水冲刷后,形成的一些阶梯式的石头滩涂,涨潮时海水自动漫过最高处的阶梯,等退潮之后,阶梯上的洼地就会留存一些海水。
这些海水经过自然阳光的蒸发,然后变成拥有一定咸度的卤水,然后顺着阶梯顺流而下,再更下层的阶梯中汇合,逐渐形成浓度更高的饱和卤水。
这个时候,当地的百姓就会使用各种能够盛水的工具,例如竹筒兽皮,瓦罐什么的东西,将最下层的饱和卤水使用人力将其提到最高处的阶梯中进行最后的结晶过程。
因为海水涨潮落潮都是有固定时间的,如果不用人工将最下层的饱和卤水提到高处的话,那么还不等这些饱和卤水开始析出结晶的时候,海水就会再次涨潮,将这些已经成为饱和卤水的海水重新融入大海,那么之前的努力就全都白费了。
所以这就造成了咸丰郡海盐产业的一个重要问题,首先是盐田不是特别多,因为基本上都是天然形成的,所以产量直接受到了限制。
据牛尾自己所知,咸丰郡这里的大小盐田一共只有六个,晒场面积最小的只有十几亩地大小,最大的盐田只有一个,各个级别的盐池加在一起,总面积能有三四个足球场,这就已经是大的了。
而且因为需要使用人力来从最下面的盐池中将饱和卤水提上来,所以这些盐池还占据了大量的劳动力,因为每一次往上提水的过程,就相当于和大潮赛跑一次,必须在涨潮之前,将下面的卤水提到上面来,否则就会功亏一篑,因此人手少了还不行。
这些人就这么平白被圈在了盐田上,平时的时候基本上用不上,等需要干活的时候,人少了还不行,造成了极大的劳动力浪费,连牛尾自己都知道这个事情。
牛尾自己就曾说过,别的不讲,哪怕只是给这些晒盐的工人换上一些工具,就能在提高盐的产量的同时,节省掉大量的人力。
比如说专门修一条用来往上提水的路,然后将盐工们汲水的竹筒瓦罐什么的破玩意儿统一换成木桶和扁担,让盐工一次能挑两桶水,再大量的普及铁锹这种方便的工具用在盐的转运和汲水上,绝对能节省下原来三分之二的人力。
至于产量的提升,那牛尾就没有办法了,因为晒盐这个东西,它要看天气,看季节,而且盐田就那么大,一次能够容纳的海水只有这么多,将这些海水晒干析出白盐,时间基本上也都是固定的,这个不是说你能快点讲卤水提上来就能解决的事情。
你总不能加快海水涨潮落潮的周期吧?这个肯定是做不到的。
但是到了罗冲这里这些自然就没问题了,因为他已经有了万能的蒸汽机,还有最近弄出来的水泵,挑水什么的根本不存在,直接从下面的盐池中把饱和卤水抽上来不好吗?
原来需要几百人往上挑水的工作,现在只需要几个人看管蒸汽机、抽水泵,以及抽水的管道就好了,最多十来个人就能搞定,这还只是人力方面的节省。
产量方面,谁说盐田少就无法提高产量了?
盐田少不会新建吗?涨潮落潮有周期,海水上不来,不会用水泵来抽吗?
再说了,就算汉部落没有蒸汽机,哪怕只是用风车水泵,或者水车来提水,同样也能做到这些事情,这些盐田放在汉部落的手里,节省人力,提高产能,那简直是玩儿一样的事情,根本就不是什么问题。
牛尾这次过来,要做的便是这件事,首先就是讲蒸汽机带到现有的盐田里去,然后将那六个盐田中的劳动力释放出来,一部分人让他们直接转行去种田。
另一部分直接收编进入公家的盐场里当工人,以后拿工资吃饭。
如果有人想要私开盐田,那也行,但是首先要交一笔重税,然后自行筹建盐场,最后产出的盐也只能按照部落开出的价格卖给部落,总之盐还是归政府独家售卖,任何人都不准零售私盐。
牛尾其实对此十分不解,既然允许私人开设盐场,可为什么又不让他们私卖呢?既然不允许私卖,为何又让他们私自开设盐场?
其实这就是罗冲在为将来布局而已。
任何项目,如果都只是由官府独自经营的话,那么贪腐,虚报产量,降低质量这种事情是一定以及肯定会发生的事情。
或许现在有罗冲这个威望近乎神灵的首领压着,而且官僚体系初创,那些人还没想到贪腐,也不会玩这些花花肠子,但是以后呢?过上几代之后,谁敢保证没人会动这块超大的蛋糕?
所以盐场的经营必须分给民间一部分,让官府和民间形成竞争,但是所产的盐又要统一卖给部落,部落统一收购时,通过双方的产量和质量进行对比,就能随时发现公家盐场里有没有出现问题。
。
。
。
。
今天两章。五千多字,一会儿凌晨之前还有一章。
我细纲用完了,所以重新整理一下思路,然后从明天开始继续恢复日万。(本章2700+后面这个不收费)
第919章 朝阳郡的渔业扶持政策
牛尾在咸丰郡整顿着改革的事情,詹茂也已经到了琼州岛南边的观海郡这里,观海郡人口虽然不多,但是当地可以用来耕种的土地却有不少,好好发展一番,将来也能成为一个产粮大郡。
而且这里就是琼州岛的南部海岸,同样也可以发展晒盐,或者渔业捕捞,将来的发展潜力一点都不小,只是目前受限于人口限制,只能进行一些基础的农业生产。
詹茂有过管理数千人的大部落经历,现在又有整个官署吏员的辅佐,管理观海郡的几十个村庄完全没有问题。
在和其他人一起到铁砧的新化郡开过会,取过经,了解了当地的情况后,也很快着手处理了起来。
姜宣同样非常有经验,他本来就管理过数千人的部落,后来又和坚盾一起管理过牧野郡的地方事务,虽然主要以坚盾这个牧野郡郡守为主,但当时郡里的农业方面却主要由他来管理,坚盾负责大局还有牧野郡的畜牧产业。
现在姜宣来到朝阳郡后,也将农业放到了首位,朝阳郡的余氏族虽然获得了四条拖网渔船,但是目前的海产品主要还是郡内自销,最多再往崖山郡这里卖一些,根本没什么销路。
再加上就四条渔船,总共也用不上多少人,最多也就是女人在家里补一补渔网,其他大多数的百姓还是被安排着从事农业生产了。
汉部落以农为本,再加上罗冲今年新弄出来的五年计划,总之好好经营农业总是没错的,至于那些海产品,正好用于养殖未形成规模之前的肉食补充。
朝阳郡的百姓很苦,很穷,穷到每日只能以吃海鲜度日,但是姜宣就决定改变这个情况,他决定在今年下半年就实现朝阳郡的粮食自给,让这里的百姓也能过上吃米的日子。
同时为了给当地百姓增加收入,姜宣也决定将当地的渔业捕捞更好的发展起来,他找到了刺史薛青窑,又找到了琼州大都督杨峰,决定让朝阳郡制作咸鱼干或者腌鱼,专门供应琼州六郡的军需。
琼州六郡的军队就有上万人,这些军人总是要吃肉的吧,那么多的肉食从哪来?海鱼就成了一个最好的肉食来源。
首先它不用占用当地的农牧资源,不会影响当地的农牧业发展计划,再加上现在海产品的销路不偿,但是每次出海的收获又颇为丰盛,基本上每次出去都能次次爆仓而归,鱼多的船舱都装不下。
这样的情况,海鱼的价格肯定非常便宜,渔民为了多卖一点钱,而且为了让四条渔船不至于天天窝在港口里,所以也愿意低价批发给军队,现在除了军队这里,别的地方几乎也没人买他们的鱼。
薛青窑和杨峰都非常支持,首先这也算是军队支持地方建设了,再有就是用海鱼来当肉食来源,确实比猪肉羊肉便宜,反正军队需要采买食物,买谁的不是买,从草原牧民那里购买羊肉同样需要钱,而且路途太远,运输又不方便。
杨峰在采买了一批海鱼后,觉得这些五花八门的鱼肉确实非常不错,又直接推荐给了架海郡那里的跨海大桥工地。
大桥工地上有战俘,士兵,工匠近一万五千人,这些人每天干重活,同样需要大量的肉食补充,海里的廉价鱼肉自然就成了非常合适的来源。
军方和工地的两张大订单砸下来,余氏族自己所掌握的四条双桅拖网渔船一时间竟有些供应不上了,面对这样的情况,姜宣再次和薛青窑还有罗冲联系,希望能增加他们朝阳郡的渔船数量,这样也好扩大渔业规模。
信息传到罗冲这里,他本来也有发展渔业的想法,只有汉部落的渔船多了,渔民们才会走出更远,汉部落才能不断的从大海中汲取财富,然后让人意识到海中资源,为以后继续拓展海外势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样第一可以让渔民们摸一摸周围的海域情况,甚至画出一张海图出来,二是让人们看到海中的财富,使他们的目光聚焦到大海上。
至于别的,比如什么发现新大陆,甚至殖民海外,罗冲反正觉得自己这辈子没什么机会了,小罗成倒是有机会可以试试。
为了实现这两个战略性的目标,罗冲决定给予海洋捕捞业一定的政策扶持,主要从两方面下手。
第一,要有更多的船。
渔船肯定是很贵的,别说渔民们自己买不起,就算汉部落现在的一些富户也不一定能够买的起,所以罗冲决定使用目前汉阳郡和汝阳郡这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