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一个国家把所有的资源都投入到一件事情当中的时候,任何人都能感觉到这个国家的恐怖实力。
大命元年的七月,汉部落的第二列奋进型蒸汽机车走下生产线,正式投入到新卫线的运营当中,奋进二号机车的加入,顿时让新卫线的运输能力提高了一倍,更多的材料开始向卫山郡的码头输送。
到了八月份的时候,浏阳郡造船场同时开工的三艘小飞鱼快船也接连下水,将卫山郡码头堆积如山的建材快速的向跨海大桥的工地输送过去,给卫山郡码头的货栈,堆场减轻了不少的压力。
跨海大桥这里由于有了充足的材料供应,再加上很多的自动化机械的投入,工程进度也加快了不少。
到了当年十月份的时候,整个工程已经浇筑完了四百五十一个桥墩的预置井,也就是桥墩的地下部分,上面的桥墩还没开始浇筑。
整个大桥两端的位置,如今都已经各自矗立起来了十二根桥墩,也就是两头每侧六组桥墩,而且这六组桥墩上面也已经按照设计要求架设好了双层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拱,以及桥面。
按照每组桥墩中间跨度五十米的距离,这座大桥已经从两端各自向中间延伸了三百米,这样的工程进度顿时让人兴奋不已,尤其是对于那些大桥的建设者来说,他们终于看到大桥有个样子立起来了。
前来运送钢筋水泥的船队偶尔也会给罗冲带回去一些工程近况的照片,让他虽然没有亲自过来,但也能随时了解到工程的进度。
第949章 到底要不要加入汉部落
汉部落的北方八郡不停的向南方输送着各种资源,运送铁料和建材的船队来来往往,每天最少都有一艘驶过拓海郡和汤部落的码头,然后继续向着大海的方向前进。
如此情况,让每一个生活在浏阳河沿岸的汤部落百姓都心驰神往,汉部落实在太富裕了,如果他们没有这么多的产出的话,又怎么会有这么多的运输船队呢?!
“汤瑶,你知道那些船是去哪的吗?看他们前赴后继的奔向外海,难道是汉部落在给那个新占领的岛屿输送生产工具。
“如果是那样的话,我觉得汉部落就太不值了,占领了这么一个十万人的部落,不光得不到任何好处不说,还要拿出那么多的东西来养着他们。
“就算将来真的能得到回报,但是前期的付出实在太过巨大了,如果是我们汤部落,就算能打赢对方,恐怕也拿不出那么多的钱粮和物资,占领了一个人口规模那么大的部落,只会把自己拖垮掉。”
汤姬和汤瑶站在汤城郡的码头上,看着汉部落来来往往的船只说道。
“姬娘娘,你在想什么呢?一个小小的琼州岛而已,十万人口根本不能给汉部落造成任何影响。
“现在的汉部落,或者说罗冲,他想的和我们不一样,咱们如果突然暴增十万人口,肯定消化困难,就像姬娘娘说的那样,反而会把我们拖垮,但是罗冲现在发愁的是没有人,如果有足够的人口,就算立刻把汉部落的人口翻上一翻,罗冲也不会嫌多的。
“而且你说的那些船队,他们并不是在给琼州岛运物资。”汤瑶听到汤姬自以为是的猜测和分析,立刻哭笑不得的解释了起来。
“嗯?不是给琼州岛运送物资?那汉部落在大海上还有什么别的领地吗?这么多的船,还天天运送,这得多少东西啊,什么样的领地需要那么多的物资?”汤姬听了汤瑶的解释不禁好奇的问道。
“哎呀,都说了那不是生产物资啦,其实那些船上运输的都是建筑材料。
“罗冲想要在琼州岛和草原那边修一座跨海大桥,将琼州岛和大陆连在一起,等这座桥修好之后,以后琼州岛的人再想来汉部落这边,就可以从桥上赶着马车过来了。
“对了,我听罗冲说那还是一座铁路桥,将来是要修建琼州岛直通汉部落都城的铁路的。”汤瑶见自己姑姑仍在胡乱猜测,马上再次解释说道。
“铁路桥?那是什么东西?用铁造出一座大桥吗?难道这些帆船每天运送的都是他们生产的钢铁?”汤姬听到这个新名词后,有些惊讶的问道。
“嗯,差不多吧,我听说那座桥要先用钢筋制做骨架,再用水泥制作桥身,唔,水泥就是一种有粘性的石头粉,这种东西一旦干燥之后就会变得如同石头一样坚硬,姬娘娘看到的这些帆船,实际上都是运送水泥和钢筋的。”
汤姬:“。。。。。。”
“怪不得汉部落要运这么多东西过去,天啊,用钢铁制作一座跨海大桥,真不知道罗冲是怎么想的,难道汉部落的钢铁多的用不完吗?”
这,其实汤瑶真的很想告诉自己的姑姑,汉部落的钢铁真的是多到用不完,要不然他们也不会弄出铁路和火车这种东西。
“姬娘娘,我们回去吧,这次我从汉部落回来的时候带了许多的照片,我们一起回去看看?”汤瑶立刻对自己的姑姑发出了邀请,她决定给自己姑姑好好长长见识,然后她才好提传位的事情。
“嗯,好吧,那我们就回去。”汤姬点了点头,两人很快就上了马车赶回了汤城郡的家中。
还是汤瑶的那个花园,虽然她最近两年一直都在汉部落,但是花园依然被打理的很好,许多的药草都在茁壮的成长,还有一些汤部落这里特有的植物和花卉,也在这仲夏的时节里娇艳的绽放着。
凉亭下的木桌旁,汤瑶拿出一个精致的小木盒,将里面厚厚的一摞照片都拿了出来,摊在桌子上给汤姬观看。
“姬娘娘,你看,这是就是汉部落的铁路,这两根在地上会反光的东西,就是铁轨,一种专门供火车在上面跑的路。
“这张是火车,最前面的这个就是车头,这一个车头能拉的动二十节车厢,后面的每一节车厢都要比双桅帆船装的还要多,那一节车厢就有十二米长。
“还有这张我们在火车车厢里拍的照片,这一节车厢两边坐满的话能坐五十个人,挤一挤上七八十个人也是能塞下的。”
汤瑶拿出一张张的照片给汤姬介绍着上面的内容,把汤姬听的一愣一愣的。
“这就是你说的那个什么铁路?汉部落已经有这种神奇的东西了吗?这个车头是用什么做的,里面放了几头牛,拉这么多东西,它还走的动吗?”汤姬看着照片上的火车心中惊疑的问道。
“里面一头牛都没有啊,牛怎么可能拉的动这么重的车,这里面其实是一个烧火的炉子,我也不是特别懂,但是听汉部落的人说,这东西只要不停的烧水,就能让火车跑起来。”汤瑶有些无语的解释道,她这次回来不知道为什么,突然觉得自己姑姑有些老土的感觉,什么东西都不认识。
“哦,这个我知道,蒸汽机嘛,只要烧水就能转圈,我在咱们的造船场里见过了,之前你没回来的时候,汉部落那边给造船场进行了什么设备改造,就弄来了几台你说的那种机器,只要烧水,就能带动锯子转圈切割木头什么的,我见过。”一说起蒸汽机,汤姬就有印象了,火车她虽然不知道,但是并不妨碍她认识蒸汽机。
“原来这个叫作火车的东西,是用蒸汽机来拉的,原来如此,怪不得那么厉害。”
这回反倒轮到汤瑶惊讶了,没想到她姑姑汤姬竟然还知道蒸汽机!
“嗯,对对对,就是用蒸汽机车头来拉车的,我在这车上坐过一次,要比作那种装货的马车还要舒服一些,就是噪音比较大,跑起来一直咣当咣当的响。不过这车确实拉的东西多,而且跑的特别快。
“我回来之前,罗冲还在车上跟汉部落那些造车的人说,这个车将来最少要先做十几辆,等到明年,就连咱们对面的拓海郡也要装上这种车了,汉部落的火车和铁路只会越来越多的。
“他还跟我说,只要咱们汤部落也加入了汉部落,那么等明年的时候,我们就也能用上这种火车了。”汤瑶提示着汤姬说道。
“那么多火车,这得需要很多的铁吧?不光铺设铁路要铁,还有你说的那个什么大桥,那个东西你不是说要用钢铁扎一个骨架出来吗?肯定也需要不少的铁吧?
“汉部落又是造桥,又是铺铁路,还要造那么的火车,还要给新收服的琼州岛的十万百姓准备生产工具和农具,他们能拿的出那么铁吗?”听到汤瑶的介绍,汤姬再次提出了相关的疑问。
“当然能,姬娘娘,我刚才都说过了,汉部落缺的是人口,但是他们从来不会缺铁,更不会缺其他物资。
“姬娘娘你看,这个就是汉部落新钢郡的炼钢厂,照片里这些特别亮的白色物体就是发着红光的大铁块,这一块就有几千斤重,还有外面堆放的这些钢轨和钢筋,全是他们生产的,汉部落就这一个炼铁的地方,每天练出来的铁,我们汤部落所有人几年也炼不出来,更别说还要做成他们要的那种形状了。”
听到汤姬不相信汉部落的钢铁产量,她立刻又翻出了一张在炼钢厂拍摄的照片给汤姬看,那堆积如山的铁轨,还有成捆成捆的钢筋,无一不在显示着汉部落的富庶。
见到汤姬拿着照片惊讶的样子,汤瑶再次补充道。
“这还不是汉部落全部的钢铁呢,只是他们用来铺路的铁轨和造桥的钢筋,剩下的日常造工具用的铁,还有造船场用的铁,也都是从这个炼钢厂里面出的。”
就在这时,听着汤瑶的介绍,汤姬没来由的问了一句,一天生产这么多的铁,这得多少的铁矿石才能供应,汉部落这个炼钢厂的人一定很多吧?
“姬娘娘猜的不错,这个炼钢厂确实有很多的人,但是实际上在工厂里面的并不多,大部分都是在矿山上挖矿的人,他们是职业的矿工,除了在矿区挖矿以外,并不用种植粮食,平时生活也全靠部落发的工钱度日,整个新钢郡,像是这样的人加起来,恐怕会有两三万人。”听到汤姬的问话,汤瑶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