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最大的根据地,拓海郡那里送过去。
像是北方生产的钢筋水泥,以及各种蒸汽动力设备,如搅拌机之类,还有汤部落那里开采的石料,不管是做磨盘的青石,还是搞建筑的汉白玉大理石,又或是制作砚台的层积岩,这些东西大多都需要先用船运到河对面的拓海郡,然后再往都城那里运送。
不过等都城建设完毕之后,这条铁路依然会是都城联络拓海郡的交通动脉,经济高速路,永远都不会淘汰。
这条京拓线修好之后,然后就是汤部落境内的铁路线了,汤部落境内的铁路最重要的就是磐汤线铁路,不过这条线有点复杂。
它从磐石郡的石矿场为起点,途中需要经过产铁的泰钢郡、水系纵横的甘泉郡、盛产橡胶的陇西郡和产粮大郡津浦郡,一路经过十六个县城,才能抵达拓海郡对面的浏阳河东岸。
麻烦是麻烦了一点,但是对于汤部落这块地方未来的发展绝对是非常有用的,汤部落本来就有大量的人口,这就是发展的基础,只要能把这些地方的产出都贯穿起来,未来绝对不可限量。
不是有句话说,要想富先修路吗,其意义就在这里,汤部落有很多的特产,不论是粮食还是橡胶,又或是高硬度的锰钢,都是汉部落急需的物资。
不过这还只是第一阶段的建设规划,第二阶段就是把磐汤线的铁路延伸到汤部落的海舟郡和宁波郡,这两个港口城一旦和内陆相连,就能为内陆输送数不尽的海洋资源。
假如未来汉部落在海外发现了别的国家或是人类文明,这些港口城市还能变成对外的通商口岸。
再有就是从汤部落的泰钢郡向北,通向游伏刚发现的那座煤矿的铁路,这条铁路也是必不可少的,不过汉部落目前对锰钢的需求不是非常的急切,晚上两年也没什么关系。
等大陆这边都建设完毕之后,琼州岛也要修键一条贯通琼州岛东西两头的铁路,然后从西北端的架海郡横跨海峡,通往大陆,走草原,过洪湖南面的狭长走廊,最后通往都城。
这条铁路可能比其他的铁路加起来还长,但一定要建,因为这是汉部落未来长久统治琼州岛的基础,只要这条铁路还在,哪怕罗冲死了,汉部落改朝换代了,琼州岛也别想从大陆上分裂出去。
不过现在说这个还太早,这条铁路罗冲是准备用一辈子的时间来完成的,别的不说,最起码也要先把那座跨海大桥完成吧,不然两岸的铁路都铺好了也不可能跨海通车。
然后就是跨海大桥的工程,这座桥目前还在建设之中,过程中也没遇到什么解决不了的困难,最多再过三四年,肯定能建成竣工,这个罗冲倒不是很着急。
再有就是关于草原的发展规划,现在汉部落在草原上的势力只有洪湖三郡,之所以称为洪湖三郡,是因为这三个郡基本控制了洪湖西岸的中南部地区,整个湖西草原水草最丰茂的地盘,这三个郡就占了一半。
这里是汉部落最大的畜牧基地,再加上背靠洪湖水系,水路交通方便,不管是往哪走都非常方便,陆路上因为草原不缺牛马,又全是大平地,也非常的好走。
不过这不会是终点,等打完了食人族,再过两三年,等汉部落缓过气来,将来肯定要把洪湖西岸的北部地区也抢回来,汉部落必须占据整个草原所有的沿湖地区,这样才不会在都城的背后留下隐患。
至于要不要把整个草原全部纳入版图,那就要看草原西部有没有汉部落能够看上的利益了。
当然,土地肯定是越多越好的,谁也不知道那些地下面到底藏着什么,有的矿产汉部落现在的科技水平无法开发,但不代表以后也无法开发,就像中东地区的沙漠一样,古代时没人稀罕那里的土地,现在却打破脑袋的往里抢。
再过几十年,如果汉部落的人口能够发展到几百上千万的话,罗冲肯定会把版图的边界推到草原的西边去。
脑子里把各地的情况一个一个的捋了一遍,发现布置的都很好的时候,罗冲又把注意力放在了都城的建设上。
年初时他派金吾卫的指挥使游智去负责都城的建设,但其实建设的只是皇宫而已,都城的规模太大,还是先把皇宫建起来再说吧。
建筑这东西肯定要从里往外建设的,不然先把外面的郭城建好了,里面就不好运输材料了。
皇宫是仿照唐朝大明宫为主体,又辅以了圆明园的中西合璧式园林建筑,一前一后,一公一私,把朝堂和自己家分开,规模宏大,一次建好,几百年不愁。
目前由于人工较少,游智的手里除了一千多金吾卫外,就还有三千左右的食人族奴隶,这些奴隶都是从各地调过去的,现在正在做第一期的工程。
第一期的工程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挖土,打地基。
在后院的空地上挖坑取土,垫在前面宫殿的地基上,然后再给后院的大坑引水,变成人工湖。
目前游智正在做的就是这些,只不过因为人少,工具也不给力的情况下,进度十分缓慢。
他们的挖土模式就是这么一铲子一铲子的用人挖,然后用小推车,马车牛车来运,运到宫殿的地基上又需要人工推上去,然后再用人力夯实台基。
仅外朝的含元殿的地基,就高达十五米,长两百米,宽一百米,差不多三十万方的土方,还得是夯实压缩的,只是挖掘土方的话,绝对不止三十万方那么多。
这还只是一座大殿,剩下的还有宣政殿,紫宸殿,这两座大殿的地基同样也不矮,其他的偏殿、阁楼,亭台,还有几十处,加在一起光是挖土打地基就是一个大工程,这就所谓的第一期工程。
具前阵子游智的汇报,他们现在连三大殿的地基都没有完成,实在是规模太大了。
虽然说是首领给自己家造的房子,但是建那么大的房子,民间总该抱怨什么,可实际上并没有,因为罗冲根本没动用多少的百姓的来参与建造,用的都只是奴隶而已,外加少数的工匠。
汉部落的其他郡县也负责提供一些材料,但那本来就是他们的营生,平时就算罗冲不建宫殿,他们一样需要劳作。
再次和游智通了一次信后,罗冲发现皇宫的建设依然很慢,现在皇宫的建设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挖土打地基,二是储备建筑材料。
挖土打地基就不说了,建筑材料也没少储备,为了储备砖石,这里还专门建了一座砖窑,日夜不停的生产着各种砖块,还有从周围和其他郡县运过去的各种木料,有做栋梁之才的,还有做门窗家具的,所需的木料同样是个大数目。
游智在信中不禁抱怨,不知道这座皇宫建到什么时候是个头,看的罗冲尴尬不已,怎么说都是在给自己家盖房子,这么兴师动众总归有些不好意思,于是他只好给游智回信安慰道。
目前部落又研发了一些工程机械,还有更多的奴隶,等明年一定送过去,皇宫的建设速度一定会加快,让他稳定好自己的心态。
第1013章 汉部落第一届征文
皇宫的建设,罗冲并不是很着急,现在的汉部落各方面都发展的很好,他不能因为给自己家盖房子而扰乱了全部落百姓的安定生活。
这阵子所幸没什么大事,于是罗冲就把注意力放在了文化建设上。
汉部落现在没多少文化底蕴,整个部落就那么几本书,两只手数不过来,加上两只脚也够了。
主讲法律的《汉律》,主讲礼仪道德和阶级的《汉礼》,再加上学校里用来识字的教科书《诗词精选》,再有就是《初级算术》《中级算术》,以及教普及物理常识的《自然》,以上这些都是学校里普及的书,也是汉部落印刷最多的书。
目前在编的也有很多,比如医学院的七大教科书,内容涵盖解剖学,本草,妇幼保健,外伤,骨科,等等等等,目前还没有最终定册。
这个东西肯定是一边学一边进步的,因为科技一直在发展,所以也不用一味的求全,求新,医学院那边的教材编撰已经进行了两年多,是时候把教材定下来开始批量印刷了。
等这批医书印出来,汉部落就可以正式给医学院挂牌,培养大量的医学人才,先别管医术怎么样,最起码罗冲得起个好头,制定好发展的路子,就算将来自己死了,也不能让这个世界的医学瞎搞。
不过即便加上这些即将完成的医书,汉部落的书籍依然少的可怜,那么大的一个部落,一个即将向帝国过度的部落,居然只有这么点书,而且其中大部分还是罗冲写的,这怎么说的过去呢。
这肯定是不行的,为了丰富汉部落的书籍,也为了补充汉部落的底蕴,更为了留下更多的经典,尤其是独属于这个世界的经典,罗冲终于做出了一个决定。
何为独属于这个世界的经典?
那当然是这个世界的土著自己写出来的东西了。
于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罗冲搞出了汉部落第一届征文活动。
大命元年十一月中旬,罗冲对汉部落全境下达了一道命令,征文的命令,不过不是强制的,而是鼓励识字的百姓自己著书。
写书,这可是了不得的事情,现在整个汉部落识字的人都不多,会写字的人就更少了,而会写字,又能想到写书的,几乎就等于没有。
而罗冲也不可能把前世看过的书全都一字不落的全都背下来,所以这就需要整个部落一起努力了。
为了鼓励百姓著书,罗冲搞得这个征文活动简直可以说是没有任何门槛,当然,前提是会写字。
下发各地的公文上是这么说的:
为丰富汉部落书籍,知识和文化底蕴,现在全部落范围内征集文章,信件,书籍,文体不限,内容不限,题材不限,百姓尽可写其所想,参与活动的文稿由首领亲自审阅,被选中者可获得最少五元起的稿费,被汉部落图书馆收录者可得爵,并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