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建安帝来说,兄弟和睦是他所希冀的结果,手足相残、兄弟反目,终归不是一件为人父亲的乐意见到的。
五皇子挠了挠头,有些不理解,“父皇,儿臣只是想和四哥哥玩,但是四哥哥老是出去,不理我,儿臣难道都不能抱怨一句吗?”
四五皇子不是同一个母亲所生,以前也没有多少来往,指望兄弟二人一下子手足情深,那是天方夜谭。
建安帝深知这一点,却依旧语重心长地劝说:“你们啊,要听话,同一个姓氏,同为皇家子孙,你们倘若不同心同德,日后发生了大祸,该如何是好?”
说完,便叹了一口气。
楚崇贤登基是不出意外的结果,四五皇子以后能不能得到楚崇贤的庇护关注,还要看彼此间的兄弟情谊。
从皇帝与父亲的角度来说,尽量避免流血事件的发生是他最渴望的结果。
建安帝心中无不感叹,到底是他之前有欠考虑,没有把四五皇子放在心上,导致兄弟三人感情生疏,放在邵皇后身边,也算是增进兄弟三人的了解。
顾文澜低着头,抿了抿唇。
建安帝的这个想法前世也有体现,不过他更多想的是让楚崇贤给他们一个安定的生活,其他的不用管太多。
毕竟,皇帝只有一个,四五皇子只需要好好活着、享受锦衣玉食的富贵生活就足够了。
邵皇后在一旁拉着五皇子,笑眯眯地问他:“老五,今天你可学习到了什么?”
“也没什么,只是学习了《千字文》、《三字经》,”五皇子撇了撇嘴,有些不耐烦地抱怨说,“我不懂,师父说我得刻苦努力,得多读书。”
《三字经》、《千字文》在四五皇子这个年纪是必学经典,五皇子是坐不住的人,让他乖乖坐在学堂里听师父讲解,那无异于是一种折磨。
所以,五皇子的功课才一直上不去。
建安帝一听,顿时不悦道:“好好学习,别天天走神,千字文三字经好好学,到时候父皇要来检查的。”
诚然希望他们当富贵闲人,别给楚崇贤添堵,可不代表他们可以放浪形骸、胸无点墨吧。
五皇子身为皇族,该学的肯定要学习。
邵皇后闻言,倒是哈哈大笑,“以前啊文澜学这些东西可快了,背起来很多人都追赶不上她。”
三字经千字文顾文澜小时候同样学过,不过顾文澜认为这些东西太简单了,以前顾盛淮也给她讲解过,背起来不成问题。
“老五,你都不如你的文澜表姐聪明,应该知耻而后勇。”
建安帝狠狠地批评了五皇子的“不成器”。
这个年代女性地位不如男子,一旦一个男人混得都不如一个女人精明能干时,那对这个世道的人来说,这个男人简直就是窝囊废的代名词。
274。孔大儒
五皇子一脸不高兴,“我哪里不如顾四小姐聪明了?好歹,我是父皇的儿子,再笨也不可能比别人笨吧。”
拿去和顾文澜相提并论,五皇子表示自己哪里有那么没用?
建安帝从鼻腔里轻哼一声,“朕看,得让文澜好好教你,让你明白什么叫做读书。”
此话一出,四座皆惊。
顾文澜指了指自己,“陛下,您不是开玩笑的吧?”
好端端的,她要教一个小孩子念书,这不是为难她吗?
要知道,她自己可是忙得很,可没多少时间搞这个。
建安帝原本只是说说而已,不过见大家如此惊讶,一瞬间,他改变了想法,哈哈大笑道:“有何不可啊?文澜,要知道,你自小聪明伶俐,知书达理,可是被孔大儒盛赞过的。”
孔大儒,举世皆知的当代大儒,在文人清流中的地位极高,同样的,不少人以得到孔大儒的指点为荣。孔大儒来者不拒,但凡是真心求学的,他都尽力点播了。
顾文澜就是其中之一,她小时候因走了顾盛淮的门道曾被孔大儒指点过,孔大儒教过无数学生,桃李满天下,唯独顾文澜给他留下深刻印象。
因为顾文澜不仅天赋异禀,小小年纪便通读各类书籍,并且举一反三,略通大义,这样的人才,孔大儒大赞道:“此乃良才美玉,有宰相之才。”
对于一个女流之辈来说,能够被当时的大儒表扬说可以为宰相,已经算是非常高的评价了。
这个世道只要求女子三从四德,贤良淑德,并不要求她们要有为官做宰的资质。
当然,这席话并没有传出去,顾盛淮邵氏担忧孔大儒的这番无心之言给顾文澜带来灭顶之灾,于是对外隐瞒了这个评价,孔大儒也不经常对外说起,提起顾文澜也只是说她天赋极高,是他教过的最好的学生。
建安帝肯定是不清楚其中更详细的事情,但他明白孔大儒对顾文澜有多么欣赏。
顾文澜一愣,孔大儒对她的确是器重厚爱,前世她嫁人后,孔大儒还曾经亲自过来给她送来了不少珍藏的名贵书籍,语重心长地和她谈起有关邱宇杰、嫁人生子等等看法,大概是怕她“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当时顾文澜喜欢邱宇杰,可也有几分理智,还是听进去了孔大儒的话。
不过在此之后,孔大儒因病颐养天年,回乡养老了,也与顾文澜再也没有见过面了。
之后顾文澜与孔大儒的最后一次见面就是孔大儒的葬礼上,孔大儒病逝,建安帝为他举办了隆重的葬礼。
顾文澜出席了葬礼,亲自给孔大儒送上了自己的悼词挽联,孔大儒的子孙后面还给顾文澜转交孔大儒生前写给她的一封信。
这封信也没写什么,只是要求顾文澜得韬光养晦,切勿凡事争风头,还有就是让她别忘记了自己之前读过的书,常读常新,最后就是提及楚崇贤宽厚,小人戚戚。
现在想起来,孔大儒对顾文澜也是煞费苦心。
275。拜恩师
想起孔大儒的谆谆教诲,顾文澜莫名的心情复杂。
孔大儒对她的指点提携之恩,她没齿难忘,可是前世她辜负了孔大儒的期望。
她觉得,孔大儒前世对她是十分失望的,因为她遵从父母之命嫁给了邱宇杰。
这一点,孔大儒是十分不满意的。
别看孔大儒是当代大儒,似乎很崇拜礼教儒学,可实际上,他骨子里是一个蔑视封建礼教、桀骜不驯的人。
顾文澜也是长时间和孔大儒接触后才发现这一点的,孔大儒的字飘逸狂放,不似楷书的端正,倒有几分草书的气魄。
犹记得顾文澜有一次在孔大儒的书房中看见一张写着“其乐无穷”四个字的纸条,不得不说顾文澜第一次见到孔大儒的字,震撼是一定的。
当时顾文澜还笑呵呵地询问孔大儒,孔大儒回答:“收到好弟子,当然高兴了。”
小时候的顾文澜不是循规蹈矩的大家闺秀,反而鬼主意多,到处跑来跑去,可能也是看重这一点,孔大儒向来对顾文澜有几分不同于对外人的上心教诲。
不过,孔大儒只是教了顾文澜几年便没有继续教下去了,理由是功课全部授完,没必要再教下去了。
孔大儒还给顾文澜说了一句话:“一日为师,当记于心。”
即便只是几年的师生相处,彼此之间的师生情谊非比寻常。
顾文澜十分感激孔大儒的教导,对他说道:“学生顾文澜必时刻谨记老师的教导。”
“嗯。”
孔大儒笑眯眯的,在顾文澜面前他一向是慈祥开明的好老师。
仔细一想,距离上一次见到孔大儒已经是几年前的事情了,有时间,顾文澜还是得上门探望一下孔大儒的。
孔大儒在家含饴弄孙,不再在朝廷任职,却研究德高望重,桃李满天下。
顾文澜抿了抿唇,“孔大儒对文澜的教诲,文澜一向感激于心。”
既然建安帝提到了孔大儒,顾文澜自然得多费心提一句。
五皇子歪了歪头,一脸天真地询问顾文澜,“顾表姐,孔大儒很凶吗?”
“他不凶,他很好的。”顾文澜下意识地回答道。
前世今生,她都该感谢孔大儒,前世她让孔大儒失望了,这辈子她可不能重蹈覆辙了。
建安帝扑哧一笑,“别人都说孔大儒严格要求,对学生十分严厉,文澜倒是和那些人不一样,不仅不怕,还说他不凶,朕真的是不知道应该信任谁了。”
“老师不是严格要求,主要是学生达不到他要求,自是十分严厉。”
顾文澜替孔大儒解释了一句。
孔大儒可不能因为建安帝而被扣上“凶巴巴”的罪名。
建安帝一听,脸上的笑容更深了,语气肃然,“文澜,既然你是孔大儒的得意弟子,你要不钱国子监给那帮贵族子弟当老师,好好杀杀他们的威风。”
自古以来,女子为师不是没有,可那是凤毛麟角。
顾文澜皱了皱眉,“陛下,文澜才疏学浅,恐不能胜任。”
276。国子监
开什么玩笑啊?那帮贵族子弟一个赛一个麻烦,她才不想浪费时间和他们扯嘴皮子。
见顾文澜唯恐避之不及,建安帝哈哈大笑,“文澜,你不必这样担忧。要知道,你是晋国夫人,论身份可比那些吃祖辈俸禄余荫强多了,难不成,那些没爵没名的人还能逼你不成?”
顾文澜的晋国夫人是一品,那些贵族子弟,身上可没有一官半职,如此一来,顾文澜便成为了这群人最大的官。
只要不是遇见皇室成员,在那些学生面前,顾文澜还是可以耍耍威风的。
顾文澜一听,眼里闪烁着不一样的光彩。
其实,和那些贵族子弟打交道也未尝不是一件坏事,首先那些人的背后都有家族撑腰,收服了他们,在京城,顾文澜可以帮助庆佑长公主争取到不小的声威,日后庆佑长公主想要做什么,也顺利方便多了。
其次,顾文澜可以通过这些贵族子弟打出自己的招牌,从而为顾文澜进一步在京城扎根打下基础。
须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