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眼巴巴凑前,对方只会看低你。
肖锦山看得明白,追求像顾文澜这类名门闺秀,绝对绝对不能着急。
死皮赖脸肯定不可取,甚至还会被当做登徒子鄙视远离,若即若离就刚刚好,距离分寸感把握好,让人觉得离不开你,这时候,你就掌握了主动权。
肖锦山的经验是从他爹娘身上学来的,他爹懦弱爱面子,每次遇到他娘强硬态度,都会变软,并且,家里一切大小事是由肖锦山的母亲说了算。
肖锦山曾经很好奇为什么他的爹娘相处模式如此与众不同,跑去偷偷了解,这才知道当年肖锦山的父亲追求他母亲时,那是用尽手段,求娶了这位目下无尘的千金小姐,二人成亲后肖父肖母很快因为柴米油盐就争吵了,感情出现裂痕。
等到肖锦山出生后,几乎肖母掌握了肖家的一切,因为她自认为肖父欠她的,肖父年轻时知道耍心机,但心眼不坏,又爱面子性格懦弱,不然肖母就不会被他鬼迷心窍,拼命要嫁给他了。
肖父当年在肖母的追求者里非常不起眼,身份地位很低,如若不是肖父懂得一点办法追求佳人,估计肖母早就把他抛之脑后了。
大概是门不当户不对,肖父肖母的家庭地位从一开始是颠倒过来的。
肖锦山也是从他爹娘日常相处模式里看透许多,对顾文澜他是仅限于相敬如宾,爱是不太可能的,毕竟他爹娘年轻时爱得轰轰烈烈到头来免不了一地鸡毛的结局。
肖锦山要的是可以帮助他且知情识趣的女人,正好,顾文澜很符合这条件。
在没有遇见心上人的情况下肖锦山对顾文澜是不讨厌的,甚至有些热情。
肖锦山这边的讨论顾文澜无从得知,眼下她在清风楼约见梅映雪与杜若。
杜若如今是京城的风云人物,不少达官显宦很给杜若面子,杜若十分聪明,与这些贵人相处时不谄媚不讨好,毕恭毕敬又恰到好处,守口如瓶又善解人意,贵人们都对这位初出茅庐的杜若老板很有好感,直接出面庇护临月楼的生意。
这算是杜若人格魅力的体现了。
顾文澜看着账本上的数字,点了点头,“子若,你很棒。”
临月楼从名不见经传的小酒馆,摇身一变成为京城乃至大魏鼎鼎大名的酒楼,这其中杜若功不可没。
杜若挠了挠头,“这都是四小姐的功劳。”
没有顾文澜出钱盘活酒楼,杜若再厉害也只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
顾文澜不以为然,“没有我,依照你的才能,照样可以闯出新天地。”
前世没有顾文澜的帮助,杜若照样把临月楼做得风生水起,实在是天才。
梅映雪挑了挑眉,“子若,最近潘信他们可还好?”
这群土匪到京城谋生,一举一动都得关注。
外戚之女
第380章 儿女情
杜若一听,笑容满面,“他们啊,很好,潘信潘仁潘义他们几位,帮我赶走了不少捣乱的人啊。”
临月楼生意红火,杜若又是女子,难免引来地痞流氓的觊觎骚扰,于是,顾文澜派过去的潘信几人立刻有了用处,几个人高马大的猛汉站出来,杀伤力可想而知。
从此以后,地痞流氓再也不敢来临月楼捣乱骚扰了。
当然,也不是说没有流言蜚语了,杜若坦然视之,行得正站得直,她还要照顾弟弟杜衡,并且帮忙潘信几人照顾他们的小姐,这不,大家的感情越来越好,随之那些不可靠的流言也渐渐无人相信。
从这一点来说,杜若确确实实是要感谢潘信潘仁他们的。
顾文澜得到他们一切都好的报告后,算是放心了,“那好,他们当初是我带过来的,没道理不让他们有个好地方待着。”
潘家寨这些土匪,顾文澜这些天有意无意地准备进行新的调整,庆佑长公主身边缺人,潘家寨的人刚好有本事,不去白不去。
顾文澜撑着下巴,找个时间让他们过来见见面,顺便给庆佑长公主留人。
她的打算梅映雪无从得知,不过她眼下有烦心事,面色发愁,“唉,文澜,我……”
“怎么了?”
顾文澜挑了挑眉,“是不是那个病殃殃的小侯爷又来找你了?”
自打梅映雪与商绪风街头的那一次不愉快偶遇后,二人后来见面,不是针锋相对,就是视若无人。
梅映雪这些年见过不少人,像商绪风这样嘴巴硬又死缠烂打的人,说真的梅映雪不是第一次遇见,却少不了心头的火气。
商绪风起码是功臣后人,祖祖辈辈是将军,保家卫国,如今商家只剩下他这颗独苗苗,更加宝贵。
商绪风自己还“无所事事”,即便他体弱多病,也依旧为梅映雪看不上。
毕竟她欣赏交好的无一不是人中龙凤。
顾文澜似笑非笑,“映雪,小侯爷人品如何?”
“太糟糕了!”
梅映雪毫不客气地评价道。
“他容貌如何?”顾文澜又问道。
“不如顾家大公子,也不如太子殿下。”
梅映雪撇了撇嘴。
商绪风常年被汤药包围,脸色很白,咋看都和活蹦乱跳的那些人比不了。
顾文澜又笑问:“那么,他的才学,和我大哥他们相比,又如何?”
“远远不如。”
梅映雪对商绪风的印象岂止是很差,那是非常差了。
估计也是和商绪风一开始的恶劣行为惹怒了梅映雪有关。
顾文澜噗嗤一笑,“你和他见面不过几次,根本就没有深入交流,你怎么可能知道他是否才学八斗或平平无奇呢?”
商绪风毋庸置疑是有本事的,商家出了那么多将军文臣这方面还是有所欠缺,加上功高震主的忌讳,商绪风长期以来扮猪吃老虎。
顾文澜很明白,梅映雪虽然说讨厌商绪风,却也不是巴不得他死。
梅映雪皱着眉,“他这家伙,也就那样了。”
外戚之女
第381章 权臣
顾文澜莞尔一笑,也就那样这句话,其实算是梅映雪变相的高度评价。
毕竟二人之前有冲突,梅映雪无论如何也说不出他很好这种话。
杜若只是在旁笑笑不插话,突然,梅映雪提到了一个让人震惊的消息:“文澜,再过不久我父亲便会辞官,陛下有意让付习远接替他。”
此话一出,顾文澜惊讶得不知说何是好,瞠目结舌,“这……消息准确吗?”
“那是我父亲和幕僚私谈的,我偶然听见,应该八九不离十。”
梅映雪叹了一口气。
付习远在此之前不过是三品大员,纵然履立奇功,凭借治水十三策获得了建安帝的欢心,进而步步高升。
可是,他终究还是太年轻了,在朝堂上威望不够,根基不够,文武百官不可能服从如此年轻的阁老。
不足三十便进入内阁,这升官速度史无前例,邵彻与陈绍之都是军功升官。
文官里,暂时不存在高速升官的故事,如今付习远拜阁老,简直是颠覆想象。
顾文澜眉头紧锁,“付习远入内阁拜阁老,我看陛下一是看中他,二来……他有点其他想法。”
付习远与顾家邵家的渊源是比较浅的,这么多年以来顾家不说是党羽众多,却也是一呼百应,人人敬畏,权势之大可见一斑。
顾家低调行事,不与朝中大臣瓜葛太深,门客也无,名下的学生也被顾家有意无意安排去各个地方为百姓奉献了,朝堂上也不存在顾家的一言堂。
上有天子,顾家只是大臣,却比皇帝来得有架势,那不是往枪口上撞吗?
邵家更不用说了,军中两位骁勇善战的将军,加上邵彻尚主,成为建安帝的妹夫,邵家在外面不说是更上一层楼,也是愈发春风得意。
这种情况下,建安帝心里没意见,那绝对是不可能的,他还没有大度到放纵大臣驾临自己头上也置若罔闻。
前世顾家邵家的倒台,与其说是奸人陷害,倒不如说建安帝早有卸磨杀驴之心,猜疑心起,才逐步扩大到楚崇贤与邵皇后的双双悲剧。
想通这一点后,再看付习远的拜阁老,顾文澜觉得很正常。
朝堂不可能以顾盛淮为首,丞相顾盛淮当了那么久,不可能变动了,可建安帝也要考虑朝堂平衡,正所谓付习远为阁老,为建安帝所用。
梅映雪不是懵懂无知的小孩子,她听出了顾文澜话里有话,联想到顾家这阵子的一些举动,忽然明白了好多,于是似叹非叹,“帝心难测,付大人是春风得意马蹄疾,就是少不了老古板的为难怀疑了。”
得亏付习远与顾家无冤无仇,不然……
不出所料,建安帝随即下旨拔擢付习远为内阁阁老,以及免除梅阁老职务,加封太子太师、太子太保,安享晚年。
与此同时,还给梅映雪封了端贤县君的封号,算是对梅阁老这些年付出的肯定。
京城一下子炸开了。
“付习远为阁老?凭什么?”
外戚之女
第382章 说亲
朝堂上那些年过古稀的老油条们可就不高兴了。
之前他们被梅阁老管,那叫实至名归,但是付习远凭什么?纵然建树颇丰,也依旧是新人(在官场上二十九岁的确是年轻人),经验不足,威望不够,成绩不够,这样的人,为什么一跃而上成为万人之上的阁老?
无论是御史几多非议,就连贵族宗亲也不是十分满意建安帝这一次的新阁老人选。
付习远不过乳臭未干的黄皮小子,哪里配高居阁老之位?
京城的舆论前所未有的一致沸腾,大家都不同意让付习远担任阁老一职。
顾文澜收到消息后,似笑非笑,阴云开看着她,意有所指,“姐姐是不是觉得付大人的阁老之职稳了?”
不得不说,阴云开的天赋是惊人的,擅长察言观色,且体察人心,聪明伶俐,并且守口如瓶,单从这方面来说,顾文澜无亚于是非常喜欢阴云开的。
闻听此话,顾文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