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现在,赵桓又想改变主意,先打王庆。
这倒不是单为了李助和萧嘉穗两人,而是他原本就觉得田虎离金国和辽国太近,逼得太紧容易让田虎孤注一掷叛国。
万一到时候迫不得已要与辽国开战呢?
现在赵桓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这场仗不能随便开打。
再加上自己的军队没有经过战场的洗礼,战斗力还达不到精锐的程度,更达不到与辽金开战的水平。
而先打王庆就有很多好处,一是有萧嘉穗这个助力,二是王庆离了李助实力会大减,自己更容易取胜。
要知道,纪山五虎是李襄的部下,李襄却是李助的侄子,也可以说是李助的部下。
从易到难,更脚踏实地。
赵桓又推敲了很久,越想越觉得很有必要修改战略,先打王庆,他决定天亮就跟宗泽、闻焕章、许贯忠等人商议。
……
转眼间,又是一个月过去。
这一个月间,大宋各州县的主管、从官们已经全部来东京述职一遍,高达七成的不合格率让赵桓大发好几次雷霆之怒,但剩下的三成大半都是德才兼备的顶尖人才,足有六七十位,又让赵桓忧虑的心放下许多。
随后,大宋中央和地方文官系统以这六七十位人才为核心,来了个大换血。按赵桓所说,各地官吏宁缺毋滥,要求非常严格。
另外一个大变革,就是赵桓以李纲、闻焕章、宋江三人为核心,组建了官校。
一个专门给官员洗脑的学校,分为文苑、武苑两个部分,实际负责人是宋江。
按照赵桓的要求,每两年各地官吏要轮流来东京城上课一个月,课程内容除了思想教育、战略教育、理政经验交流等等之外,还要充分觉察官员们的思想状态,把那些不符合大宋发展要求的官员调整到其他部司,剩下的那些人最终还要通过考试才能继续为官。
总而言之,对于官员们来说,通过科举只是第一步,要做官必须经常学习,还要定期接受严格考核,远没有以前做官更轻松,但吏治绝对会比以前好太多。
另外,军统司的发展也十分迅速,只用了一个月就把触手伸进了各个州,按这速度,只需再过两三个月就能覆盖到每个县,赵桓的眼睛也基本上能看到大宋整个版图的每个角落。
只是,吴用的处理手段明显有些毒辣,对于那些官员、富商,都强烈要求从严定罪,并且详细列举了罪证和危害,使得新任的刑部尚书既不忍又无奈。
而这一个月中赵桓最关心的事,是大军征讨的后勤筹备。
粮食不用愁,军饷也不用愁,抄家得来的那些足够支撑赵桓灭掉田虎、王庆和方腊。
重心都在军械军备上。
前几天凌震的新式火药已经实验成功,威力比传统的黑火药大了数十倍,目前他已经在同时试验把新火药用在巨铁炮和新式火铳上,应该过不了多久就会有消息。
还有汤隆的锻造法同样是赵桓最关心的问题。
大宋不能只靠神臂弩和猛火油柜来对敌,必须要有锋利的刀剑和坚硬的铁甲。
呼呼呼——
后宫演武场中,赵桓在练戟,九百女侍卫在练剑,个个杀气腾腾。
“殿下!”
乐和急匆匆跑了进来。
“凌震那边出了事故……”
第146章 火器受挫
东京城西,军营之侧。
赵桓急匆匆带人赶过去的时候,正见地上躺着一人,血肉模糊,一动不动,凌震正带着几个人面色灰白地在一边看着。
人死了。
尸体旁边还放着一根爆开了大洞的铁管。
以赵桓的见识,立刻就明白怎么回事了。
“殿下……”
凌震垂头丧气地来到赵桓身前。
赵桓安慰道:“虽然炸了膛,还死伤了一位兄弟,但至少证明了你们改进后的火药威力有多大。”
赵桓指着地上的尸体:“十倍抚恤他的家人,他的家人今后若有什么困难尽管跟朝廷说,或者找宋公明!他没有白死,大宋不会对不起他!”
“明白!”
凌震等人听了赵桓的话,脸色好了很多。
倒不是在乎什么十倍抚恤,人都已经死了,即便百倍抚恤也活不过来。
他们在意的是赵桓的态度,那一句“大宋不会对不起他”让在场的每个人心潮澎湃。
有时候上位者的一句认可,甚至比真金白银效果还要大。
凌震挥挥手,让人把尸体抬了下去,先买口棺材装殓起来,等他们家属到了再把尸体带走;赵桓听说,向郁保四示意了一下,郁保四拿出了五十两一锭的大银,交给凌震的手下去买棺材。
这具棺材,算赵桓买的。
赵桓捡起地上的铁管,看了看被火药炸开的口子,说道:
“不是火药的问题,而是铁壳的问题!用铁汁倒模做出来的铁管太脆,经不起这种烈性火药,暂时还是用铜管吧,同时再加厚一些!”
“殿下请看那边!”
凌震点点头,指着远处。
那里是一座小屋一样大的东西,上面盖着大红布。
“那是按殿下所说铸造的一尊铜炮,重达五千斤!如果全部用铜的话,耗费太多,今后可能连朝廷的铜钱铸造都保障不了。”
那小屋一般大小的竟然是一尊铜炮!
赵桓一阵胆寒。
怪不得明清时代的大炮一般用来守城,五千斤重的铜疙瘩运送起来确实不便,还是放在城头比较省事。
想到这里,赵桓脑海中突然钻出一个关于守城的念头:有这样的铜炮在,再加上猛火油柜,远近搭配,要防住一座城或一座关卡,岂不是很容易的事?
这个念头一旦滋生并在他的脑海里深深扎了根,今后与辽金对敌,难免会遇到攻守战,自己有如此利器而不用,岂不是笨蛋一个?
不过他还是希望这铜炮能再小一些,只要能用马车输送,就能用来攻城。
他指着那尊庞大的铜炮问道:“如果减少火药的用量,这铜炮是不是就能再小一些?”
凌震摇了摇头:“火药用量不足,铁丸便飞不出那么远,也缺少力道。其实我大宋立国之初,在太祖年间就已经有了殿下所说那样大小的铜炮,用的是以前的火药,量却很足,但炮弹射出去并非不远,所以只是当做号炮来使用。”
“但咱们铸造的这尊铜炮不同,昨天晚上刚刚铸好,我们就试验了几次,用足量的新火药能把庞大的炮弹射出五百丈远,再坚固的城门也只需要一炮!”
五百丈远,已经超过3里。
这么远的射程,再强大的投石机也投不这么远,的确是史无前例。
“如果改小炮弹,是不是就能用小一点的炮?”
“的确是这样!”凌震道,“如果足够小那就是火铳了,但距离和威力都很有限,用处不大。”
赵桓看向那炸了膛的火铳,猛然间脑海里又闪出一个念头,忙问道:“你们现在所用的炮弹都是实心,个头小了自然威力有限;但如果把炮弹做成空心,里面填上炸药,只留一个小口塞油绳点火,这样炮弹射出去不是砸死人而是炸死人,能不能实现?”
赵桓记得能爆炸的炮弹最早是出现在明朝,叫做子母炮,不知道这个时代能不能研究出来。
果然,凌震听到后先是眼睛一亮,随后又皱眉苦思。
这难度不是一般的大,需要克服的地方很多,火药的用量、炮弹壳的厚度、油绳的长短、点火的时间都是难点。
“甚至我们可以只研究这种炸弹,用传统的投石机抛射出去,可行性更高!如果把这种炸弹隐藏起来,做成陷阱,威力也很大,用来埋伏会非常有利!”赵桓在一边又提醒道。
这就是地雷了。这个时代缺少的是脑洞和见识,只要有了方向,以凌震这种大宋能工巧匠的实力用不了多久就会有收获。
“这件事虽然迫切,但我也知道又急不来!你这边研究炮弹,我让汤隆那边专门分出人来研究铁管,你们双方同时进行,这样会快一些!辛苦你了!今后务必要注意安全,你和你手下的每一个人都很宝贵!”
赵桓见凌震依旧陷入沉思,悄悄带着人离开了。
火器研发的事,算是再一次受挫。
当然原有的那些伙计也并非不能用。百炮齐发,再厉害的高手也挡不住;可惜威力太小,炮弹填充也不便,只要对方人数足够多,也就只能打上一轮、给对方带来几百个死伤,对于一场大战役来说作用寥寥。
一定要钻研下去,赵桓考虑加大凌震这边的人员和费用,以提升进度。
如果不能研究出新式火铳和火炮,赵桓对于灭夏灭辽灭金灭蒙没有多大把握。
看来这一次征讨王庆是指望不上了。
赵桓抬头看看路两边的垂杨柳,柳枝上已经泛出了点点绿意。
出征的时候到了。
……
嗖嗖嗖——
赵桓刚进后宫演武场,一片剑光便飞了过来,后面跟着一位劲爆英武的少女。
噌——
赵桓也笑着拔出了剑,施展起清风剑法。
好像他练武的天赋还不错,经过一次伐毛洗髓、一次脱胎换骨,在长生经玄级九重的支撑下,只是一个半月的刻苦练习,他的清风剑法已经今非昔比。
清风剑法与陈丽卿的剑法不同,它最大的特点是不见剑光,施展起来宛如清风拂面,在对手不知不觉间便已直达要害,是典型的“扮猪吃虎”式功法。
赵桓目前最大的破绽在于不会隐藏杀气,容易被对手警觉,发挥不出清风剑法真正的精髓。
所以,众人中只有刘慧娘把清风剑法练得最好,是唯一一个进境比赵桓快的人,比起来史进不遑多让。
只有陈丽卿最差,这头母暴龙练了两三个月毫无进展,便不得不放弃了,现在她突袭赵桓,用的就是她自己的的剑法。
十几招之后……
陈丽卿收起剑,娇憨地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