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密室中有着更浓烈的中药味,刘慧娘和陈丽卿一进入密室就开始干呕,反倒赵桓一点事都没有。
“官家!臣妾两人在外面等你……呕!”
两女一边说,一边又捂着鼻子跑出了密室,跑出了房间,大口大口地吸着外面的新鲜空气。
而大铁柜旁边,吕方、郭盛等人也都远远地捂着鼻子,看着密室。
单单是从里面飘出来的气味都很重很重了,若不是安道全绝对可信,他们都要怀疑是不是有人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来谋杀官家了。
密室内,赵桓看着好多口大锅和一排排木架上的瓶瓶罐罐,由衷地道:“安神医!真是辛苦你了!这种气味普通人一刻都受不了,你却要长期待在这里……大宋百姓身体康健,你功不可没!”
“有官家这句话,臣就知足了!”
安道全笑道,随后指着那一排排的木架:
“这里面,有伐毛洗髓丹五百瓶,天南白药两千瓶,天毒清丸一千瓶,万疮膏一千贴,清瘟散三百瓶。”
“这五种药,臣都经过了真人试用,效果十分明显,而且没有任何缺陷,还适用于任何体质的人,十分强大。臣觉得,陛下才是功德无量。”
“都成功了?”
听着安道全的话,赵桓激动地无以言表。
药!这都是能救命的药!
不仅能救大宋百姓的命,还能救大宋江山的命!
“能大量做出来吗?”
赵桓问道,这些明显还不够。
“能!伐毛洗髓丹药材珍贵,比较难些,一年最多一千瓶。天南白药、天毒清、万疮膏三种,炼制方法成熟后,药材和人手足够的情况下,一个月就能做做出来几万瓶没问题。至于清瘟散,一个月也能做出来上千瓶!”
第226章 锻造术
从安道全的皇家药园中出来时,赵桓是带着浓浓的喜悦的。
有药方是一回事,把药方变成能直接用的药是一回事,而把药量产又是另外一回事。
这个时代,人类平均寿命普遍只有五十岁左右,除了战争以外,瘟疫、风寒、毒疮、肠胃炎等都是消耗人口的主要原因,因病致死率远高于战争死亡率。
“无疾而终”能作为中华文化中的五福之一,足见“病死”这种现象在这个时代有多常见。
赵桓离去前,又和安道全交流了其他医术,比如怎么做蒸馏酒并用来处理伤口感染,以及尽快筹建医学院的事。此事早就被提上日程,但安道全一直醉心五大药的研制,所以一直是闻焕章在处理,目前已经差不多落成了,很快就要安道全和太医院里的太医去任教。
最后,赵桓下令把伐毛洗髓丹和天南白药分给众将之后,离开了这里。
现在,他要去另一个庄园,名叫军器院,坐落在汴河之边,占地同样超过五百亩,听说有一千多亩。赵桓还是第一次来这里。
赵桓南下之前,交给了闻焕章一张标注着大宋煤矿铁矿、铜矿、金矿、银矿位置的图纸,还有一套炼钢锻造之法,这是大宋江山的另一条命脉,他必须也得重视。
而等他来到军器院外,才发现这里的围墙十分的高,高达两丈,几乎就是一座军堡。
大门外,汤隆听说赵桓要来,早早就等在了这里,他带着赵桓进了园子,而进到里面又是一番景象,除了大堆大堆的矿石之外,就是一块块的铁锭,与外面的风景优美毫不相称。
叮——叮——叮——
刚一进门,赵桓就被里面此起彼伏的敲打铁块的声音淹没了,在汤隆的带领下,他直奔中央区域,那里有十几座五六人高的圆形砖塔耸立。
赵桓心里一喜,他终于知道为什么汤隆直接带他来这里了,也知道为什么军器院的围墙这么高了。
“你们建成了高炉?”赵桓激动地问道,“怎么样?能炼出铁吗?”
高炉、焦炭炼铁的方法都是赵桓交给他的,但赵桓并不知道能不能实行,他心里的确很没底;但现在看汤隆的表情就知道,靠谱!
高炉炼铁,那可是五百年后的炼铁技术啊,是欧洲工业革命的核心力量,如果能在这个时代搞成,大宋就再也不缺铁了!
自己穿越而来,又有系统相助,总要有时代的眼光在他身上体现。蒸汽机、飞机、子弹、发电机之类的bug自己也没指望能搞成,但高炉、焦炭、水车锻压、板甲、水泥之类的东西凭借这个时代的技术完全能实现,又都是大宋紧缺的东西,自己为什么不用?
傻子才不用!
汤隆在旁边相当的理解赵桓此刻激动的心情,要知道他把这些东西搞成的时候,可是激动的又哭又笑,好几次自己的朋友和同僚都担心他会不会因此而疯掉。
他对赵桓说道:“官家!这高炉正是按官家所给的图纸造出来的;同时用煤炭做成焦炭也完全没有问题,汝州那边有大量的煤矿,咱们大宋也就不缺焦炭。这高炉和焦炭一起练出来的铁水无论韧度还是硬度都比以前的铁要高很多,更难得的是这高炉炼铁之法并不难实现,只要严格遵循成法即可,而且产量十分之高。此法成熟之后,大宋从此不再缺铁,大宋的盔甲、兵器也会随之提高许多!”
汤隆指着旁边成堆的铁矿和焦炭,一边向赵桓介绍,一边诉说自己带领军器院的官员把此法实现出来的过程。
说完之后,指着不远处其中一座高炉:“这座炉子里的铁水可以放出来了,陛下请看!”
在四五名工匠的操作下,火红的铁水缓缓流出,赵桓的眼眸也跟着一片火热。
“好!好!”
赵桓连声称赞,拉着汤隆的胳膊小声道:“此法一定要保密!万不可被敌国学了去!”
汤隆道:“官家放心,这些工匠世世代代都在这里,平时他们出门在外、与人接触都被朝廷监管着,这些秘法流传不出去!”
赵桓叹道:“只是委屈了你们!”
汤隆摇摇头:“历朝历代对待工匠都是如此,朝庭能厚待我们,不缺吃穿,已经是莫大的恩德,并不委屈!”
赵桓又道:“要多培养优秀的工匠,军器院不能只有一座,朕认为在蜀中、荆州、南中乃至交州等地都应当兴建军器院、炼铁院,那里临近矿区,又方便水力锻轧,到时候德才兼备者就可以派到各地为首官。”
“臣明白!官家说到水力锻压,的确是又快又好,节省了大量人力和时间,官家请随我来。”
汤隆带着赵桓等人来到汴河边上,指着一排几十架水车:“汴河刚好穿过军器院,这为我们改进水车提供了很大方便。”
他指着水车边上一座座小棚子,每座棚子里都有许多柄铁锤,被水车带动,一下一下的往下砸。
“这就是水力锻压,锤子下面是铁板,按照官家图纸上所说,每一块铁板均会被铁锤锻压成千上万次,直到铁板的厚度减小到原来的六成左右,这块铁板的防御力便会达到极限。就是西夏冷断甲的秘密!”
“在没有用水车之前,军器院每月预计只能锻出一千套冷锻甲;但有了这水车,日夜不停锻造,一个月完全可以锻出六七千套!”
赵桓急忙问道:“若是换成板甲呢?”
汤隆想了想,道:“我们也锻出了几套板甲,也经过了试验,这板甲防御力果真是强悍无匹,但制作也比较难,按现在的情况一个月最多只能锻出一百套板甲!”
赵桓目光炯炯地望着他:“我想在三个月内得到三千套板甲,有没有办法?”
“如果是这样的话,臣建议官家现在就在大宋各地现在军器院和水车,尤其是荆州一代。现在军器院有五千工匠,只要再造五百座水车,把五千工匠和大宋所有的铁锭分出去,全力铸造板甲和冷锻甲,臣估计三个月之后应当能得到三千套板甲和五万套冷锻甲,甚至官家要的那些长矛、盾牌等物也能造出来几万套。但一旦铁锭用完,速度就会慢下来。”
“立刻告知李太师、闻太傅、许太尉,现在就着手扩建军器院,各地官府和驻军全力配合……”
赵桓果断下令。
第227章 中京茶店
在军器院,赵桓还见到了陶宗旺,亲眼见到了陶宗旺做的水泥;水泥配合军器院的矿渣、碎石,凝固后形成的混凝土坚如铁石,用铁锤都极难砸开,所以陶宗旺他们给水泥取了个名字,叫做金刚泥。
金刚泥取代糯米汁成为建造城墙的材料之后,不仅节省了大量的粮食,而且铸造的城墙也更加坚实,成为守护大宋的又一利器。
眼看自己最期待的事,都超乎自己意料的顺利实现,赵桓度过了自己最有意义的一个上午。
下午,照例休息,人逢喜事精神爽,这一觉睡得特别香甜。
……
落日西垂。
一伙儿十几个大汉,挑着十几个担子悄悄来到了辽国中京城下,十几个守门军士立刻上前拦住。
“什么人?”
为首的一个大汉立刻上前,悄悄往一个守军怀里塞了一个小布袋。他有些形象不佳,两颗硕大的门牙离老远便能看得到,任何人只要见了他就知道他不是大人物。
大汉小声道:“小人等是做茶叶生意的,担子里都是上好的茶叶,几位大爷高抬贵手!”
守军掂了掂小布袋的重量,略带满意的塞进了怀里,指着大汉身后的十几个担子:“做生意可以,只不过现在我们大辽正在跟金人干仗,上头有令必须得小心!虽然你们是从宋国来的,但该检查的还是在检查。”
“明白!”
那大汉干脆利索的回答了一声,一摆手,十几个伴当各自把担子揭了开来,露出一包一包的茶饼;随后站在原地各自拍了拍身上,以示身上没有藏匿兵器之类的东西,静静等候守军的回应。
那守军一看这群人的样子,就知道不是第一次来中京,而是一伙儿走私茶叶的惯犯,于是很干脆地挥了挥手。
他们这些人,得了好处就会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