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军!”
刘经来到了岳飞的身边。
“咱们只剩下四万人了,全都穿上了冷锻甲,相当于四万都是精锐,咱们什么时候出发去陕州狙击攻打偏头关的西夏军?”
岳飞沉默了片刻,问道:“云中城那边有没有消息?”
刘经摇了摇头:“还没有到!但既然陛下传信说李察哥已死,那么云中城那边的十万西夏精锐败亡是早晚的事。”
岳飞抬头看向兴庆城方向,嘴里说道:“按说兴庆城那边应该已经得到李察哥身死的消息,很快也会知道云中城的十万西夏精锐铁定保不住。现在庆州的这十几万西夏军又大败,整个西夏的希望只剩下偏头关的那二十万大军。”
岳飞突然向刘经问道:“在这种情况下,李乾顺会做出什么样的决定?”
刘经皱眉沉思了片刻,突然惊道:“他会再派援兵接应那二十万大军撤回兴庆!如果不这样做的话,一旦那二十万大军有什么不测,西夏必亡无疑!”
他们大致知道西夏的兵力,李察哥带走了十万精锐,剩下的军队总共也就只有四十来万,刚刚毁在他们手里有十万人,偏头关那边有二十万,也就是说,西夏国土内现在总兵力也就只有……十万人!
十万人,守住兴庆城还差不多,若想再守住西夏的其他国土,那简直是不可能的事。
如此一来,根本无需谋略,现在就已经能确定李乾顺一定会派兵前往偏头关接应,人数应当在五万左右,少了没什么用,而多了兴庆城那边就空虚了。
“鹏举!你想拦截西夏的救兵?”
岳飞点点头:“西夏人要想安全撤退,必须要走河套平原,关西这地方他们不敢再来!我们现在出发渡过黄河去后套,一来阻击西夏救兵,二来阻挡偏头关败亡的西夏军士逃回兴庆!”
河套平原分为西套、后套和前套,西套位于西夏境内,后套也即是河套平原的中段;圈套这是河套平原的东段,也就是紧邻偏头关的地方。
阻击西夏救兵最好的地方就在后套,也就是说河套平原的中段。
刘经满营的俘虏,又问道:“这些西夏俘虏怎么办?我们不可能带着他们,但放掉也不可能,留在关西又容易滋生祸患……”
“陛下来信说,全部杀掉!”
岳飞打断了刘经的话,面无表情,把刘经吓了一跳。
“全部杀掉?我大宋何时杀过俘虏?如此一来今后谁还愿意投降?必然如此反抗……”
“杀吧!”岳飞冷冷地说道,“若陛下没有说这句话,我或许会派一万人把他们送到京兆;但陛下既然已经这样说,我们必须遵从!”
“要知道,几十年来,西夏人但凡俘虏我大宋的军将,必定割掉鼻子充做奴隶,生不如死!我们能给他们一个痛快,并不辱好汉两个字!”
第268章 夺取偏头关
刘经没有见到赵桓给岳飞的密信,他了解岳飞,在这件事上岳飞不会撒谎。
那么这就是一件很恐怖的事了。
要知道,杀战俘这件事影响的不只是现在,还有将来;有了一次屠杀战俘的名声,今后在战场上就不会再有人投降,因为投不投降都要死。
这无疑会为他们带来更大的伤亡,想打赢一仗更加艰难。
但刘经不相信赵桓不知道这一点,所以只有一个解释:赵桓要彻底灭亡西夏。
杀俘是第一步,接下来恐怕党项人不灭种也差不多了。
一个时辰后,在庆州战场上,阵亡的宋军军士们的尸首在当地百姓的帮助下被粉化成灰,装进了一个个的骨灰坛。
十万西夏军的尸首则被堆成了一道长长的京观。
……
偏头关。
这里更广泛的叫法应该是偏头寨。几十年来,这里都是宋夏交战的前线,宋军曾在这里建造了一个庞大的军寨,用于屯驻重兵,这军寨便叫做偏头寨。
后来,由于童贯多次抽调偏头寨的军马,偏头寨逐渐势弱;田虎夺了并州以后,偏头寨更是处于一种半废的状态,只在周围筑起一道长长的土墙,建起一座小小的关卡,象征性驻扎了四五千人马,称为偏头关,由房玄度统一管理。
所以,田虎造反的最近一两年以来,偏头关一度被西夏人认为是日后进攻大宋的最好突破点之一。
西夏二十万大军,在大将李良辅的统领下来到了偏头关外,此刻,正是李察哥身死、李仁克与赵桓对阵云中城外的时候。
李仁克派出了十几路信使、前往兴庆城禀报李察哥被杀身亡的消息,都被花荣和史文恭的骑兵截杀,因此直到西夏大军全军覆没、逃走了几百残骑,云中城发生的事情才传到西夏。
现在,李良辅还在傻傻的等待李察哥派人来联络他。
可距离约定的日子已经过了一天,李良辅还是没等到任何信使。
他只好将大军隐藏在阴山脚下,为了怕泄露踪迹连大营都不敢扎,全军都在风餐露宿,自然有不少人已经口出怨言。
这也难怪,他们原本只是地方驻军,根本不是主战部队,何曾受过野战的苦?
几名大将忍受不住部下们的苦苦哀求,相约来到李良辅面前。
“将军!晋王殿下没有派人来,说明他是被辽人和宋人缠住了,此刻说不定正亟待我们从背后杀往雁门关,还是别在这里等了。”
“是啊!二十万人,又不是两千、两万,在这里待久了很容易被宋人发现,倒是白白丧失了良机!”
“将军!田虎麾下尽是一群乌合之众,大部分人还在娘子关与宋军相峙,比如咱们以雷霆万钧之势进入偏头关、再拿下雁门关、宁武关,这样进可攻退可守,又没什么风险,何乐而不为?”
“是啊将军!在这里等有什么意思?”
……
几名大将七口八舌向李良辅谏言,李良辅见十几路军的主将都到了,立刻感觉到了一种深深的无力。
这二十万人马,属于他自己的只有三万人,其他十七万人分别来自于十几路军兵,这十几路军兵的主将就是面前这些人。
这么多人一边倒的要求攻打偏头关,他李良辅要是不同意那就是得罪了整个大军,等与宋军争斗时在想让他们拼命可就难了。
当然,主要是他心中也认为攻打偏头关有益无害,出其不意拿下战略要地,从此拥有进攻和防御的主动权,何乐而不为呢?
“那就先拿下偏头关,然后派人前往大同城和雁门关联络晋王,看晋王那边究竟是怎么回事!”
李良辅最终还是下达了出军的命令。
“好!我们这就通传全军,争取一天之内拿下偏头关和雁门关!”
众将所求得到应允,无不喜上眉梢,都盼望着早一天杀往并州腹地,劫掠宋军的财宝和女人。
没错,西夏的军兵很热衷于劫掠大宋的女人,因为大宋的女人比起西夏女人来别有一种风情在。
“全军出发!”
“骑兵向前,突袭偏头关,最好不战而胜!”
“诸将准备,拿下偏头关后留两万人守关,其余人马立刻杀奔宁武关;拿下宁武关后即刻再拿下雁门关!”
“除掉埋伏在雁门关的宋军之后,咱们就可以南下并州,把并州所有的财富全都抢到大夏去!”
“此战百年难求!此战中各人所获全凭自己本事,杀人越多,所获得财宝也自然就越多!”
“所以此战不单单是为我大夏而战,更是为我们自己而战!”
李良辅在中军大声鼓舞着斗志,二十万西夏人个个露出贪婪的神色。
“走喽!割宋人的鼻子去喽!”
五六万骑兵呼啸而出,奔向偏头寨。
割鼻子,是西夏人对付俘虏的传统习惯,无论宋国俘虏还是辽国俘虏都吃过这样的亏。
在西夏人的传统中,鼻子代表着富贵,鼻子越大、鼻梁越高,代表着此人的命运越尊贵;而割掉鼻子的人,就是天底下最没福、最下贱的人,就是最低等的奴隶。
当然,西夏人的手段也不止于此。关西折家(也就是折彦质将门)屡破西夏,让李察哥都吃过亏,史上记载在折可求投降金人并被金人毒杀后,西夏人因为痛恨折家,把折家的祖坟都挖了。
宋夏两国是死仇,和约从来都是权宜之计。
偏头寨。
两千驻守的士兵听到了马蹄声,向着周围的山中四散奔逃,西夏骑兵无法追上山,便把偏头寨里面大肆破坏了一番泄愤。
“你们这些混蛋!不知道这些以后都是咱们大夏国的家当?哪有砸自己锅的?”
几个西夏将军指着各自的部下笑骂,显然都没把这真当回事儿。
“这里就留给他们步军吧!咱们还是尽快杀向宁武关,万一走的迟了被李大将军留在这里驻守,那可就惨了!”
“说的是!走!杀向宁武关!”
六万骑兵穿过偏头寨,沿着大宋官道一直向东。
宁武关距离偏头关两百里,快马加鞭半日便能到达,他们已经急不可耐想要再立功劳了。
第269章 大战偏头关(一)
“这些兔崽子!怎么就这么把偏头寨给毁了!”
李良辅带着大军到达偏头寨时气得大怒,但始作俑者已经奔往宁武关,只留下四五个人情报军情,他就算再气也无可奈何。
“张五郎,带着你的部下守卫偏头寨吧!”李良辅转身对一将说道,“不要大意!这里可是咱们的退路,要紧的很,守住了就是你的功劳!”
“末将遵命!”
张五郎很不情愿,张五郎的部下们也多有愤愤不平者;但主帅既然已经下了军令,他们也都无可奈何。
“大军继续潜行!今日多晚都要赶到宁武关!”
李良辅下令道。
五万骑兵已经出发前往宁武关,在这崎岖的大山里如果没有步兵接应,他们会面临很大的危险。
但部下的军士们可不买账,听到了李良辅的命令,再看看天色,就知道再快也要到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