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前提条件仍然是宋国必须要发誓,一不能主动进攻我大辽,2在别国进攻大辽时必须无偿相助!”
说到这里,耶律淳和萧干已是满面泪流。
他们都是天下一顶一的人才,所思所想已非常人所及,完全都是在顾虑整个种族的延续。
辽国,称雄上百年,上百年间纵横无敌手。
然而,在百年后的今天,辽国在对金对宋的作战中已屡屡失利,早已经不是当年强大的辽国。
对于金国,辽国已经外强中干,金国已经成功攻取了辽国上京,并且围困了辽国中京很长一段时间,差一点就覆灭了辽国。
对于宋国,辽国早已经腐朽,他们只需要凭借谋略便可以不费一兵一卒夺取燕云十六州,现在甚至夺取了神山县,只要他们愿意,可以随时派遣右北平和抚宁城的几十万大军,把辽国中京铁桶一般围困。
这次耶律国珍、耶律国宝两兄弟率领2万精锐骑兵,被宋人轻轻松松俘虏,就已经能说明问题。
他不得不承认,辽国确实不是以前强大的辽国了;现在别说中兴辽国,能把辽国苟延残喘几十年或者上百年时间,就已经是祖宗保佑了,就已经要消耗掉他们所有的精力了。
“我明白了!”
太真驸马虽然一直装聋作哑,但他本身是极为聪明的一个人,从耶律淳和萧干的反应、以及两人最终做出的决断来看,他已经隐隐猜测到两人所想。
辽国刚不过大宋。
辽国也刚不过金国。
金国所谓的退兵,对于辽国来说不一定是一件好事。
再宋国和金国之间,虽然金国表面上一退再退,而宋国表面上步步紧逼,但实际上谁能保存大辽,还未可知。
不过很明显,耶律淳和萧干明显是倾向于,宋国更能保存大辽。
或者说,在宋国和金国之间,宋国的信誉仍旧是最好的,耶律淳和萧干更愿意选择相信宋国。
在这一刻,太真驸马的心思也发生了巨大转变,耶律淳和萧干的退缩让他深深意识到,今后性命如何,很大程度上还要指望宋国。
他没有犹豫,立刻乘快马又到了右北平城,见到了康炯。
“康大将军,耶律丞相和萧枢密使已经承诺,我辽国只想要回耶律国珍和耶律国宝以及2万骑兵,其他宋国在神山县所得到的一切,辽国愿意无偿赠送给宋国。”
“另外,辽国愿意再赠送大宋2万匹战马……不,我会向天祚帝和朝庭拼尽全力争取,赠送大宋5万匹战马,以供大宋发展足够数量的骑兵。”
“但我大辽也有一个条件,就是宋国必须要承诺在任何时刻保护辽国……”
太真驸马向康炯详细诉说了耶律淳的要求,并说了向宋国开放马市的承诺。
这自然让康炯和马扩等人大喜过望。
开放马市啊,这是中原上千年来都梦寐以求的事!
中原对于北方草原民族来说,最大的劣势便是战马不足,由此而引发的问题便是军事实力的整体发展受制。
但现在,辽国竟然承诺开放马市,而契丹人本身就是强大的游牧民族,可想而知这个桎梏的打断,对大宋来说是多么意义重大。
没得说,康炯直接把赵桓亲手所写的国书交给了太真驸马,里面的主要内容便是,白纸黑字的承诺,宋国将会永远与辽国结盟,永不背叛!
第340章 风波暂息
太真胥庆回到中经,直接找到了天祚帝,拿出了赵桓亲自书写的又一封国书,并向天祚帝晓以利害,极力劝说天祚帝额外赠送宋国五万匹战马。
当然,耶律淳和萧干私下里所说的“大辽迟早要完”这种话,太真胥庆是绝对不敢向天祚帝说出一个字的,他只能从别的角度上劝说天祚帝。
比如宋国已经与草原各部相邻,而且宋国的军事实力越来越强大,已经完全可以直接向草原各部用粮食交换战马,辽国继续封锁宋国的战马交易已经没有意义。
比如宋国修筑长城,虽然代表着不信赖辽国和草原各部,但同样也说明宋国无心入侵辽国;相反,金国要发展却必须要先攻打辽国。宋金对比,辽国应该相信宋国,坚决反抗金国。
仅仅是这两个理由,就已经说服了天祚帝;事实上,谁能保住天祚帝的皇位,天祚帝便信任谁。
于是,天祚帝召集耶律淳、萧干、萧奉先、李处温四人,在宫中当面商议额外赠送宋国五万匹战马这件事,结果不出所料,李处温坚决支持,萧奉先不置可否,耶律淳和萧干极力反对。
尤其是耶律淳,简直快要被天祚帝气的吐血,没听说“卖家要价两万,而买家却非要出价五万”的,这不是败国吗?
况且,宋国即便再怎么可靠,毕竟是异国,怎么能把本国的安危寄托在别国身上?安知宋国没有存“用辽国抵挡金国、让辽金自相残杀”的心?
虽然暗中已经商讨过,万一有一天大辽穷途末路降宋更靠谱,但现在毕竟还没有到那时候,大辽还能苟延残喘一阵子;而如果连苟延残喘都不愿意了,那他们这些人跟废物又有什么区别?
所以耶律淳言辞很激烈,而萧干也支持耶律淳。
可这样一来,天祚帝也被耶律淳气得够呛。他本就觉得耶律淳和萧干夺了自己的权势,此时又被耶律淳当面顶撞,让他如何不气?
争论来争论去,最终双方各退一步,决定除了按照宋国的要求用两万匹战马换回耶律国珍和耶律国宝的两万精锐之外,再以天祚帝的名义赠送宋国一万五千匹战马,仍旧让太真驸马为使者。
次日下午,三万五千匹战马便送到了宋国,而宋国也礼送耶律国珍和耶律国宝回了神山县,神山县的宋军也退到了原来的宋军大寨中,宋辽之间的边界又回到了几天之前。
不同的是,驻守在这里的大宋天武第九军几乎整个换了一遍,同时大宋也得了辽国7万匹战马。
另外就是,由于那额外多出来的一万五千匹战马,宋辽之间不仅没有因为这次的误会而导致关系破裂,反而好像更加亲密了些,还进一步明确达成了军事同盟。
还有,赵桓在国书中还告诫天祚帝和辽国重臣,说大宋杀了金国的国相完颜撒改,金人很可能会穿过辽国国土报复大宋;大宋的天武第九军也有两万七千人穿着大宋的盔甲做了叛军,目前已经向东北逃窜,也会穿过辽国国主投奔金国,希望辽国认真防备,不要被对方打成措手不及。
耶律淳和萧干看了之后,也都深以为然,立刻派人通传各军,仔细防备郭药师和黄龙府的金兵。
这应该是金国人始料未及的。
完颜吴乞买费尽心思把亲宋的萧奉先和李处温拉下了台,结果换上了老谋深算的耶律淳和萧干上位,一眼就看穿了金国的图谋,仍旧使得金国没有得到半点便宜。
又过了两天,辽国在神山县的驻军变成了三千人,宋国在神山大寨的驻军也变成了三千人,等宋长城修好之后,这里会有一座关城,常规驻军只需要一千人。
宋长城是修筑在崇山峻岭之中,把整个右北平囊括了起来,也就是说宋长城是从右北平东边、神山县西边穿过的,右北平城将会是这一段长城的后勤中心和管理中心,而长城又紧紧守护着右北平,两相依附。
其他各段长城也如此例,赵桓坚持修筑十座坚城目的便是支撑长城。
当然,倒也不是像太真旭庆所说,宋国修筑了长城就表示放弃了长城以外的土地,赵桓的野心绝不仅仅止于守护国门,修筑长城不过是为了限制游牧民族而已。
在赵桓的野望中,未来他甚至会沿着大兴安岭(宋代叫东金山)再修建一条长城,彻底把大草原与东北之地在地理上隔离开来,达到分化控制的目的。
东北之地其实是渔猎之地,女真人也并非是游牧民族,而是渔猎民族,他们不放牧只以打猎为生,因此生性比较悍勇。
而大草原则是游牧之地,草原人最突出的出神入化的骑术和无穷无尽的战马。
如果未来有一天大宋控制了大草原和东北之地,然后在大兴安岭加一道长城,如此一来只要大草原和东北之地不同时造反,大宋的长城以南就是安全的。
所以,赵桓的想法与耶律淳一般无二,耶律淳没有把辽国的安危寄托在宋人身上,而赵桓也没有把北方的安宁寄托在异族人的良心上。
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之间,良心就是个笑话,谁的良心都靠不住。
就在宋辽“神山危机”解除之后,在辽国上京之北的东金山下的林海雪原里,完颜吴乞买带着三千金兵乔装打扮做契丹人样,小心翼翼的向西行进。
辽国虽然衰败,但还有三十万契丹和奚族大军,草原各部在名义上也归属辽国,所以,单单是用来对抗金国的辽国精锐就有二十万左右,这让完颜吴乞买他们不得不小心谨慎。
沙沙沙——
一阵杂乱的声音在雪地上响起,这是大批人马的脚步声,完颜吴乞买举起了右手,示意所有人都藏在树后。
难道是辽人的巡哨?
完颜吴乞买的心立刻提了起来,万一被辽人识破,就算把这队巡哨全都杀了,辽人也会警觉,他们接下的路就很难走了。
第341章 先知先觉
“停!”
林子里,在前军的赵棫突然止住了郭药师,身后的两人五千大军也陆陆续续停止。
他们身上都背着大包小包,这是从辽国境内劫掠的辽国百姓的财产和粮食。
这一路上他们收获颇丰,而这些多亏了赵棫。虽说赵棫是第一次来辽国,但整个人却犹如先知一般,不仅熟悉路况,还知道哪里有粮食、哪里有财宝,才让大军总共只付出了一两千人的代价,就顺顺利利到达了此处。
前边就是金国的地界了,黄龙府距离此地也不过五百里,也就是说,他们基本上已经安全了。
但就在这时,赵棫却喊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