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255再铸鼎-第1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话间,这一炉铁水已经炼制完毕,两个工人用一台移动龙门架将炉子抬了下来,将面团状的熟铁团倾倒到一个铁质工作台上,随后又马上在技师的指导下,开始熔炼下一炉。

    工作台旁边,一个穿着红袖工作服的三级技工夹起熟铁团,又拿起一枚大锤子不断敲打着,慢慢将它修成了一块近似长方体的形状。他拿着尺子仔细量了一遍,确定没问题之后,便把铁胚移到暂存区放置了起来。然后,他便走到旁边的休息处一屁股坐了下去,拿起一个巨杯子咕咚咕咚灌起茶水来。

    不久后,左边的甲号产线一号锻锤上的铁板锻造完毕,便有两名学徒过来,用移动推车取走了一块前批次产出的方胚。

    甲一锤附近的另一个三级工用一件环形夹具夹起这块方胚,等待着锻锤的运动,在它进入上升周期后,将方胚放入锤底的砧台之上。很快,横截面呈梯形的尖头锻锤便快速下落,砸在方胚正中,在上面狠狠砸出一个凹槽,同时也略微将方胚砸得扁长了一点。整个锻锤的粗大木质构件也在应力下吱嘎作响。

    随着锻锤的上下起伏,三级工不断调整着方胚的位置,将他渐渐锻造成长条的波浪形状。参观团看着这磅礴大力啧啧称奇,不过这道工序也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完成的事,他们看着锤头反复起落几次就有些烦了。

    季国风又带他们转向旁边的二号锻锤,指着正在上下翻飞的锤头说道:“喏,二号锤与一号锤不一样,是平头的,用来把前面的波浪板锻成平板。之所以分了两步,是因为现在锤子的锻压力还不够,没法一步锻平,只能先用压强大的尖头锤锻开,再用平头锤锻平。”

    众人似懂非懂地点着头。这次他们倒没等很久,此时二号锤的锻造工作已经接近尾声了,很快,一张长条形的铁板就从里面取了出来。

    这还没结束,这张铁板又转移到后面一道工序上去。一名三级工带着两名学徒,把铁板放在一个特制的架台上,对铁板做最后的平整。他用一块小而厚的铁板覆在半成品上面,一边滑动着一边用小锤子敲着寻找手感,不时指着某处让学徒拎起大锤子用力砸,将过厚处锻薄。

    最后,这块平整过的铁板又经过最后一道工序,也就是用强力的切割器修整四边,然后才得到方方正正的长条铁板,放置在后面的架子上冷却了起来。

    由于这张新鲜完成的铁板炽热没法上手,季国风直接拿了一张之前做出来的已经冷却好的给他们看:“喏,这就是这个车间的最终产品了。这张是用来卷枪管的,所以是长条形,如果改变一下工艺,还可以生产面积更大的铁板以锻造板甲。不过现在产能有限,大部分都用来供应火枪生产了。”

    监委会里的乔玉山似懂非懂地说道:“原来如此,确实也该如此,攻击就是最好的防御啊。嗯,可惜,这铁板卷成管子得有不小的缝隙吧,就连我这个外行也能看出这是个薄弱点来。嗯,季部,你们不能想法搞成无缝钢管吗?”

    季国风瞥了他一眼:“别做梦了,无缝钢管两个技术路线,一个是冲压,一个是辊压,这都不是我们现在能搞出来的战后或许可以试着研究一下,但现在还是先想着挺过这一关吧!”

    乔玉山尬笑道:“是,是,您说了算。”

    季国风把铁板放回去,又说道:“即使是这种有缝枪管,只要处理得好,强度也不是什么大问题。算了,空口无凭,我们再去下一个车间看看吧。”

    于是一行人又转去了不远处的卷管车间。

    卷管工作是个精细活,需要铁匠的手艺,没法用笨重的机械辅助,所以这个车间没有庞大的水力机械,只有排成两列一共十个工位。每个工位上都有一名三级工带着几个学徒在忙碌着,还有两名四级工在不断巡视着监督并指导技术诀窍。

    不过笨重的大机器没有,倒有不少轻巧的小机器,比如一种人力驱动的小锻锤。这种小锻锤由一具结构类似于代耕具的转盘推动,锤体运动机理与隔壁的水力锻锤如出一辙,只是规模小了许多,用于为铁匠提供辅助锤击力。

    隔壁生产的钢板输送到这里,再分发给不同的工位,没有细分的流水线,由一个工位完成全部的卷制锻管作业。

    铁匠拿到铁板,会先把它加热一会儿,然后放在一个铁砧上这个铁砧是特制的,表面有一道弧形的凹槽然后再拿一根实心铁棍放在板上,借锻锤之力把铁板逐渐敲到凹槽里变成弧形。然后他会渐次改变铁板的位置,直到巧妙地把铁板敲成了“c”形,才拿起自己的小锤子,用手一点点把它敲成贴合铁棍的形状,得到了内层管胚。

    然后,他会再领一张更细长的铁板,斜着包住内层管胚螺旋式一圈圈敲着卷上去,得到外层管胚。

    此时内外层管胚已经组合到了一起,但是显而易见结合并不紧密,之后铁匠会把它放进炉子里猛火灼烧,直至加热到红热状态,然后才继续锻造。

    下一步,铁匠用铁棍插着管胚,放在砧台上由人力机械锻锤开始大力锻造。在锻造的过程中,管胚逐渐被两个平面压成了八角形,也使得内部的缝隙致密地贴合融合在了一起。这个过程中,管胚会不断回炉,同时隔一段时间就要把铁棍抽出换一根新的,以免接触时间长了之后受热变形。

    等这个三级工铁匠好不容易敲完了一根枪管,还得请四级工过来把关,说不定后者还会操锤上手亲自进行最后的细锻。

    最后的枪管半成品经品控工程师用专门工具测量过,便埋到沙子里冷却了起来。

 第104章 战时经济 二

    这整个卷制枪管的过程费时费力,差不多得两天才能完成一根。不过因为由于每个工位进度不同,季国风带着参观组前后挪移,很快就概览了加工的全过程。

    季国风带他们走到最后,拿出一根已经冷却好的枪管,递给他们传着看,得意地说:“这个车间生产出枪管之后,再拿到隔壁车间进行精加工,把管外修型,把管内精镗一遍,最后再送去装配车间装上枪机和枪托,就能得到上等好枪了!不过我敢说,就算是这里产的粗胚,也能直接装上弹药打出去,甚至可以说,比明末那些粗制滥造的破鸟枪还要强一些!”

    围观群众确实被这工业生产的伟力震撼住了,就连乔玉山禁不住称赞道:“行啊,季部长,你们什么时候搞出这么大规模的工厂?真够牛的啊。”

    季国风看了他一眼,回答说:“当初金口堡刚开始炼铁,我们就有这想法了,不过后来没有那么大的需求,所以一直没上。其实现在车间里不少设备本都是有别的用途的,但现在军备任务急,就拿来造枪管了。”

    高正爱不释手地摸着那根粗胚枪管,插嘴问道:“以现在这速度,你们一天能生产多少枪?有五十支吗?”

    季国风无奈地耸耸肩,一边带着他们往旁边的精加工车间走,一边说:“五十支是做梦呢,以现在这速度,一天也就五六支罢了。不过现在还是磨合期,等熟练之后,大概能提升到每天八支的水平。想要更快,就只有增加生产线了。不过新线也需要人手和时间,我们好一番调动资源,大约十天之后可以启用第二卷管车间,但第三就实在调不动了。所以一个月内,我们差不多只能生产三百支火枪,别嫌慢,这已经是神速了,连板甲和火炮的产能都因此压缩了。所以别指望短期内能给你的两千人全装备上火枪,你们还是早些思考冷兵器的战术吧!”

    一个工匠独力生产火枪,生产一支差不多得用上一个月。东海人引入了新炼铁法、新工具、新工艺,使得这个效率至少翻了一倍;而引入分工合作的集体生产模式后,效率至少又翻了一倍。而且,大生产模式不但提升了效率,还使得一些手艺不到家的工人也能参与到生产中去,从而使得工厂可以通过堆人数来提升产量,达到了月产叁佰支的“神速”。但也到此为止了。

    精加工车间规模很大,由三部水车提供动力。其中前两部带动六台木结构的钻床,用来给枪管钻孔,速度很慢,隔一段时间就要抽出来加油降温。而第三部则带动三台铁框架的精细镗床,把枪膛再精加工一遍。这里进行操作的全是三级工,二级工只能打下手,同样也有几个四级工坐镇。

    到了这里,季国风又指着那些机床,说:“看,这些新机床都是今年攒下来的。虽然简陋了些,但主体框架全用了铁,内部还采用了最新的青铜齿轮,所以才能承担这样的机加工任务。目前精加工车间尚有余力,所以粗胚车间可以扩能,但也只能支撑两条生产线,如果上了第三条,这里也要跟着增加水车和机床了。但是机床的制造哪有那么快呢?机械组老孙他们已经加了好几天班,累得不行,强行干活反而会影响精度,所以我让他们先放慢速度轮流休息一下,劳逸结合才有更好的效率。即使以最乐观的估计,也要一个月后才能进一步扩充产能,不过到时候临近枯水期,又是一个麻烦。”

    高正有些失望,看着忙碌的车间,说:“好吧,我也知道不能强求了。唉,这样下来,做好的编制就得调整了,真头痛啊。”

    季国风又把他们带到旁边的装配车间。这个车间不仅进行最后的装配,诸如枪托、枪机、准星等部件也在里面生产。之所以如此集中,是因为现在的标准化程度还很低,零配件有不小的误差,装备的时候必须时时修整,所以干脆把生产方都聚拢在一起。

    车间里面分隔成了几个小区域,每个区域生产某个部件,然后送到装配区域,装配师傅把工件修一下,再安装到一起。这里的工人数量要比之前两个车间多不少,其中还有不少膀大腰圆的女劳工,丝毫不忌讳,神情自如地跟男性劳工一起工作着。

    这时,安全部里有一人想起曾经看过的谢光明写的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