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做完这一切后,陈医生看着活蹦乱跳的他们,感慨地说道:“要是能成功,李医生的在天之灵也该欣慰了。”
他并非牛痘项目组的首个负责人,在之前尚有一位李医生做出了卓越工作,但由于工作太深入、条件太差,不幸染病身亡,令股东们悲痛不已。当时管委会一度有中止实验的想法,但陈医生毅然接过任务,继续研究,终不负前辈成果。
接下来,这五人将在医务室里隔离生活一段时间,观察种痘的效果。如果确实有效而安全的话,接下来会在劳工和股东中逐渐推广开来。性命关天啊。
做完之后,陈远琪跟岳秀核对了一下实验记录,然后给几个助手叮嘱了两句,让他们留在这里观察志愿者的情况,便拿起箱子出门了。
这个冬天不知为何特别冷,前几天刚下过一场小雪,营房外枯黄的草场上,仍然残留着大片大片未化的雪迹。在牧马场西侧的一块河边空地上,一个排的新骑兵控着马,勉强排出了一个方阵。
方阵左前方的王破虏把手中的指挥刀高高抬起,往下劈了九十度,直指前方,第一行的骑兵就开始慢慢加速,向着五百米前的一排草人走去。
走出几十米后,队伍就有些歪歪扭扭了,中央的班长黄平己有些不满,吆喝着开始整队,于是速度又不得不放慢下来。如此这般又重复了几次,最终到达草人前方的时候,速度仍然如同散步一样。
随后,黄平己一声令下,骑兵们像模像样地举起手中的木刀,从草人的间隙中穿过,借马力把刀划在草人的“脖子”上。
跑出一百多米后,黄平己举起了一面小旗子。骑兵们汇聚到他周围,凑成一团,跟着他跑回了刚才出发的位置,走到方阵后方,又排成了一道横队。
草场边上,来这边练习骑马顺便观摩骑兵练习的陈远琪忍住笑,对着旁边的范龙城调侃道:“老范,嗯,你们的兵练得不错了嘛,嗬,这墙式冲锋有鼻子有眼儿的,听说这是吊打古代骑兵的先进战术,我看打几百个马穆鲁克都没问题了。”
范龙城黑着一张脸,放下望远镜,说道:“别闹了,后世吹牛吹上天了,自己接触了才知道麻烦。密集冲锋也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女真人早就玩过了,我们的操典还是几个黄家小子完善的呢。女真人都打不过蒙古人,更不用说我们了。不过也没办法,要是学着游牧民玩骑射,更是练上十年也出不了师,现在这么练,是形成战斗力最快的方法了。”
这时候,第二行也开始“冲锋”了,陈远琪举起望远镜看了一会儿,和第一行没多大区别。“说白了,和线列步兵差不多,首先的好处是训练速度,然后才是战斗力。”
“嗯,差不多。”
“对了,”陈远琪看到第二行开始举起木刀,突发奇想,“为什么不在冲阵前开几枪?开完枪再换刀也来得及啊,虽然马上不好瞄准,但朝着大致方向开枪是没问题的吧?”
范龙城很奇怪地看着他:“你之前没练过枪的吗?火绳枪操作那么麻烦,怎么在马上用?我倒是想练一支火枪骑兵出来,但是没工具啊!”
陈远琪回想了一下火绳枪的操作流程,说道:“也是。你刚才说女真人,韩松不是从辽东给你们带了几十个女真奴隶和契丹雇佣兵回来了吗?用得怎么样?”
范龙城指了指东北方,那里一队士兵正在跑步:“女真小子们,我让黄富甲训了几天,然后混编到新兵里面去了。唔,他们战斗力倒是真不错,打架的时候一个能打两个新兵,要是单独编一支轻骑兵或许也能成,但是为了政治可靠度,还是尽可能让他们融入集体的好。一个班里编上几个,这样他们还能给新兵们传授一些战斗技巧,可以提升小规模战斗时的战斗力,也算是一举两得了。那十一个契丹人只是雇来帮忙,不算我们的人,我单独编了一个班,当成侦察兵用。”
突然一阵冷风吹过来,陈远琪若有所思地看了看西方,说道:“那你们可得抓紧了,西边胶水河水已经开始结冰,离完全封冻也没多久了。许嵩涛他们已经准备撤离了,到时候防线处处漏风,可就是骑兵发挥的时候了!”
感谢书友咩咩咩58的打赏。
第135章 封冻!
1258年,11月11日,新河要塞。
一支四艘青叶船的船队从南方沿着胶水河缓缓划了过来,到了临近新河要塞的地方,又向东拐入已经结冻一半的双山河,在新河要塞南部的码头上停靠了下来。
领头那艘船上,黄鹤带着两个穿长衫的秀才,从船舱中走了出来。他见岸上有不少义勇旅的士兵在列队等待,就按耐住想尽快上岸活动腿脚的急切心情,做出一副矜持的仪态,慢里斯条地踱着方步,从船上走了下来。
黄鹤本是商务部的股东,一张嘴皮子极为犀利,但现在商路受阻,他的专长发挥不出来,反而被文化部看中,借调去了搞宣传。文化部本来就跟军方有合作,对士兵们进行扫盲,战争开始后更是增加了授课的频率。当然,授课内容除了识字算术,更多的是打鸡血的民族主义教育,不管有多少用,总比没有好。黄鹤搞起这行当来正是顺手。
所以黄鹤在这些天来在军中露面很多,岸上的士兵们很快就认出了他,露出了尊敬的表情,带队的六连连长张进立刻派人回要塞中报信。黄鹤见他们情绪高涨,干脆带着秀才们就地给他们上起了课,絮絮叨叨了好一会儿,直到许嵩林走了出来都还在唾沫飞溅地讲着。
许嵩林这些日子来一直带着第二舰队驻守在新河要塞,刚才正在里面对要塞的建筑做最后的检查。这本来不是他的职责范围,不过他认为每个股东都应当尽可能发挥自己的作用,不管是不是职责所要求的,所以也身体力行做起了监工。
新河要塞由于运输距离最长,所以工期也是几个棱堡之中最长的,用了将近一个月,直到前几天才彻底完工。施工过程中许嵩涛就带人全程盯着,还亲自住了进去进行体验,所以建筑质量是相当有保证的。
他听到黄鹤过来了,有些惊奇,这没提前通知啊,出什么事了?于是赶紧去了码头。到了之后,发现他还在不紧不慢地讲课,许嵩涛等了好一会儿等他讲完后,走了过去,招招手说道:“黄哥,你怎么过来了?这不在计划内啊。”
黄鹤打了招呼,就径直裹紧衣服往堡内走,一边走一边说:“嗨,咱们这又没手机,哪来那么多计划?我在高密给第三营上完课,本来准备去蓝村,结果遇到你们这运货的船,想想就跟过来了。现在事急从权,要是先回指挥部报备再过来,那得误多少事啊。”
“行啊。”许嵩涛说,“那你就在这多住几天。我们马上就走了,这边要塞刚建成,很多事情还没跑顺,有股东坐镇的话更安心些。”
黄鹤有些意外,他最近忙着授课事宜,没太关心海军的调动:“这河水不是还没完全封冻吗?这么早你们就走了?”
许嵩涛指了指西北方:“最近冷得太快,现在不走,万一哪天突然来了一股强寒流,我们被冻在这里,可就玩大了。”
黄鹤点点头:“也是,你们在这里驻了这么久,也真是辛苦了。”
听了这话,许嵩涛苦笑道:“我们紧张兮兮地跑到这边来,准备承担防止姜家军渡河的重任,结果闹了一个月,除了高密城下就没见过别的敌军。现在回去还能赶上打牟平,不然真是白折腾一场了。”
“哈哈,”黄鹤笑了一下,“他们不过来是他们自己的问题,白白送给我们战略空间,让我们有时间修建防线。走,带我看看新河要塞吧!”
新河要塞的形制和其它两个棱堡并无不同。主体是正方形的一圈平房,既是城墙,又是士兵们的居住空间。四个角向外伸出,形成了外延的敌台,是主要的火力输出点,不过这批棱堡修建的时候由于工程问题有所妥协,敌台的角不是完全尖的,稍微钝了一点,但也问题不大。堡内的空地预定修建三排成“凹”字型的营房,目前只修建了一排,做成了军官住所和食堂。营房北面用木头和砖块搭了一个马厩,目前里面只有十多匹拉车用的驽马。
“呦哈,这边就这么直接睡在地上啊?”黄鹤随意走进一间宿舍,发现里面没有其他军营常见的上下床,只在三合土地面上铺了一层砖块,砖块上铺了一排草席,席子上又铺了十套被褥。
许嵩涛把手一摊:“这边运力紧张,家具暂时不全,只能先这么凑活了,反正他们陆军耐操得很。”
黄鹤摇摇头,说:“这可真辛苦,看来这边确实得在思想领域多补一些啊。得,那就让我多给他们上几堂课吧。”
“嘿,你还真会见缝插针。”
他们从宿舍中退了出来,又沿着门外不远处的台阶上到了屋顶。
屋顶是略微倾斜的,外低内高,既是便于排水,又便于火炮后坐时卸力。上面已经设立了好几个炮位,搭建了遮雨的棚子,不过火炮还没有完全到位。
黄鹤往一门狮吼炮的方向走了几步,突然发现了什么似的,用脚跺了跺地面,转头问道:“对了,老许,我之前一直没注意这事,这平屋顶,又没钢筋又没框架的,是怎么做出来的啊?”
许嵩涛蹭了蹭地面:“先铺上一层木板,再盖一层三合土,然后再涂上薄薄一层水泥。也是无奈之举,据说陆平最初是想用水泥预制板做屋顶的,结果后来一算,这么搞得用上近百吨水泥才成,打死他们也做不出来,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了。唉,这样的屋顶耐久度可怜,到了明年雨季非漏水不可。”
黄鹤有些吃惊,拍着那门狮吼炮说:“铺在木板上,那能承受得住火炮的重量吗?好几百斤呢。”
许嵩涛听了这话,脸上竟做出一副肉痛的表情:“别说了,哪来那么多现成的木板?用的都是我们造船厂的甲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