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255再铸鼎-第1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弩机的发射机构,将一段缓慢燃烧的特制火绳固定在枪机上,通过机械运动,可以方便地点燃引药,从而引燃枪膛内的火药。火绳枪是真正实用的火枪,它引领了一场军事革命,最终使得重甲退出了战场,也为后世几百年的火枪确定了基本的形制。

    火绳枪虽然成功,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一是操作繁琐,射速缓慢,这也导致了火绳枪难以在马上使用;其二是使用明火,有安全隐患,火枪手之间必须隔开一段距离,不能排出紧密队形,而且雨天无法使用,限制了战术。

    在刚刚过去的黎明之战中,东海士兵使用的火绳枪就暴露出了很大的问题。开战之前,先要花上不少功夫准备火绳和点火,发射之后再装填的速度太慢,火枪手们在一百米的距离开枪,还来不及装好第二枪,敌人就冲锋过来了。而且不能在马上用火枪,导致了义勇旅骑兵们不得不使用自己不擅长的近战去攻击敌人,损失很大。

    因为有这么多毛病,历史上的18世纪,火绳枪又被燧发枪取代。

    燧发枪不再使用明火,而是在枪机上夹持一块燧石,扣动扳机后,枪机中的弹簧带动燧石撞击钢片,产生火花,落入药池引燃引药。燧发枪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实用性相比火绳枪大大增强,后来又发明出了装在枪口位置的刺刀,使得近代军队从火枪手与近战兵混编的方阵发展到了纯火枪手的线列步兵,而这就是被后人津津乐道的“排队枪毙”时代。

    当然,燧发枪也不是完美无缺的。首先,他的枪机较复杂,零部件众多,需要比较高的工业水平才能制造;其次,燧发枪不能确保百分百发火,实际上普通的燧发枪只有七八成的发火率,早期型号更低,还不如成熟的火绳枪呢。也正是因为这两个缺点,历史上燧发枪发明得不晚,但用了一个世纪才成为欧洲军队的制式装备,同期的世界其他文明还在坚持用火绳枪。而且,燧发枪从扣动扳机,到最终发火,仍然有一段不小的延迟,某些时刻可是会误事的。这些小节虽然不影响燧发枪成为一件优秀的武器,但总归是件让人恼火的事。

    于是,燧发枪最终又发展成了击发枪。击发枪起源于雷酸盐系的炸药,早在1516世纪,就有人发现用硝酸、金属、烈酒等按照一定的顺序混合,可以制造出一种高能炸药,也就是雷酸盐系炸药。这种炸药虽然比黑火药强大得多,但是太过于敏感,稍一碰撞就会爆炸,因此并不实用,很难用于军事领域。

    但废物就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雷酸盐虽然作为炸药不太合格,但是一撞击就会爆炸的特性,不是正适合用于击发枪械吗?到了19世纪,开始有人试着将雷酸盐用于击发火枪,期间坎坷颇多,最终发展出了雷酸汞火帽,成为一种成熟的、成功的、划时代的击发装置。

    所谓火帽,也就是把微量雷酸汞等击发药和其他辅料一般是黑火药之类的引火剂和淀粉之类的稳定剂等装到一个牙膏盖大小的小铜盂中,扣在火门上,然后用击锤一敲,弹药便击发了。使用这种装置击发枪膛内火药的火枪,便是击发枪。

    击发枪操作比燧发枪更简单、射速更快省去了倒引药的步骤,而且击发率要高得多,达到了95以上,成为了前装枪的最终形态。用少量的敏感击发药去引燃大量的发射药这种形式,也从此一直沿用到了现代枪械。虽然成分发生了变化,容器也从火帽进化到了定装弹的底火,但原理都是一样的,都是敏感的化学物质靠物理撞击发生爆炸。

    虽然击发枪比燧发枪出现的晚,但就武备组现在的条件,做出击发枪比燧发枪更现实。击发枪不需要燧发枪那么大的敲击力度,也不需要夹持燧石,因此枪机制作起来更容易些,而且只要有了击发药,就不用到处找优质燧石了。那么问题来了,击发药该怎么做呢?

    雷酸汞需要硝酸、水银、酒精,后两者还好说,水银可以买,酒精可以反复蒸馏提纯再用生石灰去水,但硝酸是真没有。而且雷汞加工过程危险性很大,所以被季国风暂时搁置了,转而试着制造氯酸钾。

    氯酸钾也是一种敏感的高能爆炸物,后世常用来制造鞭炮,小孩子常玩的那种一摔到地上就炸的小砸炮,主要成分就是氯酸钾。它可以通过电解法制造,先电解热稀食盐水,得到氯酸钠,再与氯化钾进行复分解反应,氯酸钾溶解度低,先析出,多次提纯即可得到相对纯的氯酸钾。这条路线真要做的话也有不少难点,但并非绝不可能,很值得一试。

    季国风一行人闹完这阵之后,走进了电解实验室之中。

    实验室外,有一台专用的水车带动木制风扇将室内空气抽出,以免可能的有毒气体产生堆积。实验室的小平房分了好几个房间,他们先去中间的更衣室取了几件白麻布大褂穿上,然后走过两道门,进了左侧的电解车间。

    车间内,正中央的台子上有一连串的陶瓷和玻璃容器,里面装着不知道是什么的液体,两根“烟囱”插在某个玻璃缸中,几个穿着白大褂的人在旁边忙碌着。而一头短发、带着一对大眼镜的顾妙妙正在一边看着生产现场,一边记录着什么,过了好一会儿才发现他们进来,先是一愣,后是想起了什么的样子,作势欲往这走,但手上又停不下来,于是只能尴尬一笑,然后继续记录数据。

    顾妙妙是工业部的女股东,带领非金属组一路走到现在,最著名的成果是搞定了玻璃的生产,为商社的财政收入做出了卓越贡献。现在她的工作重心又转向这个电解实验室,毕竟这是更面向未来的产业。

    林成才走了过去,接过她手上的本子,对她说了一句什么,然后走了起来继续看着生产。顾妙妙对实验员们嘱咐了两句,然后走了过来。

    “季部长,你们说是要过来,要什么来着?哦对了,氯酸钾,我忘了去查手册了,这个怎么做啊?”

    季国风有些无奈,这顾妙妙一忙起来就对外面的事不管不顾,于是只能给她重新讲解了一番。

    听季国风讲完技术要求之后,顾妙妙眨了两下眼,说道:“氯酸钠?我们有现成的啊。”

    “啊?”不过季国风,旁边的林宇听了,都有些惊奇。林宇问道:“没弄错吧?是氯酸钠,不是次氯酸钠啊。”

    顾妙妙点头说:“没错,是氯酸钠啊。我们虽然拳头产品是次氯酸钠,但是你们懂的,化工这行意外太多,不是我们想要次氯酸钠它就一定会给次氯酸钠的,偶尔做出一点氯酸钠也是常事。我之前也不知道它有什么用,就提纯存了下来,还不少呢,你们要就先拿走吧。”

    说着,顾妙妙从旁边的柜子取了一个小玻璃瓶出来,里面装着大半瓶白色粉末。林宇并没有这么简单,氯酸钾为主的击发药在小批量测试的时候可以顺利击发,但在大规模测试的时候就出了问题,他们不得不试图寻求更有效的击发药。

 第167章 硫酸 上

    1259年,3月26日,西山试验场。

    谢光明举着一支特制的实验手枪,扣动扳机,击锤落下,击中火门外的火帽,发出一声脆响然而并没有成功击发。

    谢光明似乎已经习惯了,驾轻就熟地换上一个新火帽,又开了一枪。这次还好,随着一声爆响,火药成功击发了。

    谢光明吹了吹枪口,又往枪膛中倒了一小勺火药,不需要装子弹,继续装上了火帽开始实验,这次很不巧又没有击发。

    旁边围观的高川皱了皱眉头,对着正在记录数据的季国风说道:“老季,这击发率不行啊。”

    季国风也叹了口气,说道:“本来想跳过雷汞,直接用氯酸钾的,现在看来还是绕不过去啊。”

    他们搞出氯酸钾击发药后,两路齐下,一路研究火枪的击发机构,另一路研究如何制造铜火帽,由于有之前的研究铺垫,很快便有了成果。

    击发机倒是简单,总体来说和燧发机的原理类似,都是用击锤撞击,只是引火管的形状不同。燧发机之前试做过不少,挑了一个还过得去的出来,稍微改了改,就有模有样了,然后装在早就有的短枪管上,做了一把简易的实验用击发枪出来。

    火帽也不算困难,铜相对软一些,只要不追求太精细,加工起来倒也还算容易。季国风调了两个熟练钳工过来,先敲一块薄铜板出来,然后做了一套简易的模具,用手工冲压的方式做了一百多个实验品出来。之后装入氯酸钾、黑火药、淀粉和细砂的混合物,再用蜡封口,就成了简易的火帽。

    这样的火帽,不装到枪上,单独拿小锤子敲的话,击发率几乎是百分之百。正巧这时候高川和谢光明回了东海堡跑预算,所以武备组很自信地把他们请了过去,一起实验。两人自然是抢着过去了,但没想到一装到真枪上,却出现了频繁的哑弹,简直令人大跌眼镜。之后,武备组又调整了几次火帽的配方,试图增加氯酸钾的用量,以提高击发率。但是氯酸钾一多,安全性就降低,运输或晃动很容易走火,显然是不能用的。今天已经是第四次调整配方后的实验,还是不能令人满意。

    高川往本子上瞅了一眼,说道:“这个我还真知道一点。军校火工学里讲过,击发药一开始是氯酸钾和雷汞混合的,后来虽然不用雷汞了,但是并不是被氯酸钾替代了,而是被别的化学物质替代了,只有氯酸钾的话,灵敏度和能量不够。”

    季国风看了看笔记本上的正字,心算了一下,说道:“击发率只有70,看来没办法,只能老老实实制雷汞了。也罢,拼命吧,不过硝酸这事还真是有些麻烦”

    高川也拿过数据看了看,说道:“有70?那这样已经不错了,考虑到其他优势,比火绳枪强多了。我建议你们也不用非等着击发药出来,可以先把击发枪的原型做出来慢慢雕琢。另一头研究新药,等火帽做好了,直接发给新枪用,一款划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