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255再铸鼎-第2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臣之一。

    但是光报系统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是成本过高,需要建设高塔,要消耗大量燃料。其次是限制条件太大,阴雨天不能用,雾天不能用,光照过强的大晴天也不能用,而且操作人员必须视力极好,扩充起来很是麻烦。即使后来财政宽裕了,光报系统也只增加了马山站、东海关站、城阳塔三个节点,实在是用不起啊。

    所以,下一代通信系统的研发就自然而然地提上日程了,作为有经验的现代人,通信组自然把电报作为了突破的方向。

    对于当时的东海商社来说,电报的研制其实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城阳工业区可以生产铁丝,铁丝能够用作通信导线,虽然电阻率比铜线要高,但是只要堆横截面积就能解决,若是论单位价格的电导率,铁线可是比铜线还要高一些呢。工业部的顾妙妙那边,因为电解产业的成功,也开始尝试进行电学方面的应用,自制了一些开关、绝缘材料、用电规章之类的东西,为电报的研制提供了有利条件。

    只是通向电力通信的光辉道路上仍然有不少拦路虎,比如电源和指示信号。

    之前,东海商社的几乎全部电能都来自于那块太阳能电池板,但新的电报系统总不能再依赖于它吧?必须要有独立的电源才行。

    而有了电源之后,又如何传递信号呢?可以用来指示信号的用电器他们并不是没有,反而很多,当初东海102上可是有不少灯泡、二极管、小马达之类的东西,但这些东西用一点就少一点,总不可能浪费在这里吧?要真正做出实用的电报系统,还是必须依赖自己能生产的东西才行啊。

    直到电力组正式成立之后,电报的研发才进入了快车道。

    电力组其实是个大组,下面还有电机、电池、电应用和电信四个研究方向,其中的电信分组就是由原先的通信组为班底改组而成的。

    在电解产业尚未建立起来的现在,这几个部门其实都是为电报服务的:电机分组提供了电力的原始来源;电池分组提供了稳定保持电报系统运行的可移动铅酸电池这也多亏了硫酸生产的突破;电应用分组提供了输配电系统和能够指示电信号的电磁铁;最后电信分组把这些整合起来,就成了完善的电报系统。

    这套电报系统的组成倒不复杂,铅酸电池提供了电源,电磁铁作为最终用电器,电线将两个终端连接起来构成一个通路,用开关来控制线路的通断,从而传递信息。

    这样的简单系统,只要做了出来就很容易成功,而今天这次试验的突破,则在于传递距离上线路长度足有五公里,甚至必须要用炮声来确认收信了!

    这时,电信组的功臣马原放完炮,春风得意地从外面走了进来。

    张正义喜气洋洋地拉住他说:“马原啊,这次你们组可立大功了,你们赶紧准备一下,下个月大会表彰!哦,对了,既然如此,赶紧趁热打铁,建设一条实验线路试运营一下看看,有缺陷不用怕,实践中改进嘛!预算不用担心,这是特级项目,可以动用储备了都,数字随便填!”

    马原一听到“随便填”,立刻眉开眼笑,说道:“那真的?多谢首席,我们一定尽快干好!嗯,跨河还有点难度,先修条中央塔到马山站的怎么样?”

    张正义接连说了几个“好”,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在任期的最后一年看到这么个大突破,如何不让他惊喜万分呢?

    兴奋之下,他大手一挥,喊出了在场众人都想听到的话:“好,你们报上来,预算随便加!”

 第253章 大巡礼 六 青岛牧场

    1261年,4月5日,青岛。

    张正义在东海堡附近呆了半个多月,接连受到狮牙炮研制成功和电力工业进步的鼓舞,感觉到非常满意。于是他决定继续往南走走,先去了城阳工业区转了一圈,然后又过了劈石口,来到了更南边的青岛地区。

    说来也是造化弄人。青岛这地方,当初商社刚成立的那几年,一直对这里垂涎欲滴,欲占之而后快,号称要重建繁华的青岛市。可是当他们真的控制了这一地区之后,反而对这块地方却几乎没怎么开发,一直闲置在侧。即使东海市成立时连着青岛地区也一起划了进去,开发核心也还是山北的城阳地区,对南边几乎没什么投资。

    没办法,青岛虽然在后世是大城市,但在20世纪之前的大部分时间里都是穷乡僻壤,这不是没有理由的。

    青岛地区的地形大部分都是丘陵,还有常年的海上寒风,除了盛夏时可以来避暑,其它时节就是标准的苦寒之地啊!所以除了少量渔民,和一些为崂山宗教事业提供给养的村民,这一带就没多少人。

    明明一山之隔就是广阔的胶莱平原,有大片大片的平地可以利用,干嘛要去费事开发那些丘陵地带?

    虽然青岛港有深水优势,但是对于现在这些吃水不超过四米的小帆船来说,也用不到这个优势。而且因为周边没有足够的人口可以提供服务,就算强行设立港口也是没法维护的。

    所以,即使当初海洋部信誓旦旦要把青岛港作为舰队母港,但是最后还是怂了,老老实实驻在对面基础设施更完善的黄岛地区。青岛这边只设置了一处简易码头,布置了几门火炮,作为海军巡逻队的临时落脚点,配合黄岛那边封锁胶洲湾口。

    嗯,不过,也是有意思,海军虽然没用上这里,但陆军反倒用上了

    自从当初从胶水县蒙古人那里夺取了大量马匹之后,安全部就和卫生部、农业组开始配合起来自行牧马。但是他们这些二把刀手艺不精,为了降低风险,所以把几千匹马分散到了好几个牧场分开饲养。东海平原牧马场养一点,田横镇那边养一点,胶水县那个旧北山牧场也养一点最后一看,青岛这地方到处都是野草,地形也封闭,不是正适合养马吗?于是在这里也设置了一个牧场。

    后来时过境迁,东海地区地形狭小,随着开发程度的提升和马匹的增多,草地不太够用了;北山牧场因为邻近前线,所以也限制了规模;田横牧场因为太靠近金口工业区,范龙城害怕自己的宝贵马儿被污染,也动起了搬迁的主意。到了现在,青岛牧场居然已经发展成了最大的牧场了!

    现在范龙城不但在青岛养马,还把这里当成了骑兵的大本营,新兵选进来后来此训练,等出师了,再去中央市参加野战团集训。而如今春去夏来,大地已被嫩绿覆盖,正是骑兵操练的好时候。

    “我们尽力了,但骑兵没法像步兵那样量产。”

    大致位于后世李沧区的骑兵训练场上,张正义和范龙城两人骑马而行,后面还跟着几个同样骑马的近卫兵。前方辽阔的草场上,不知道是有几百的骑兵,正分成几团在进行着训练,他们一行人缓行着,范龙城举着鞭子,给张正义讲解当前的骑兵形势。

    “简单地分成新兵或老兵,志愿兵或义务兵,在这里肯定是不行的。实际上,我把我们的骑兵分为了四类:训练兵、主力兵、精兵和野兵。”

    “哦?”张正义有了兴趣,“前三个的意味从名字上就能听出来,野兵是什么?”

    范龙城往最西边一指,那边也有一群骑兵在训练,虽然穿的也是制式的白色作训服,但是并未像其他骑兵那样排成整齐的队列,而是四散开来,各自拿着长枪或弓箭,对着草靶练习攻击。

    “野兵就是我们从辽东直接雇来的女真契丹等族的士兵,还有一些投诚的蒙古人。这些人大多已经有了深厚的骑术和格斗术底子,个人武力不错,但是桀骜不驯,很难与我们的正规骑兵体系整合起来。所以干脆把他们编成单独一部,也就是陈医生带的那个勇敢连,哦,现在升勇敢营了,作为骠骑兵使用,用于侦察、绞杀敌方游骑、骚扰敌后。嗯这些野兵不用长期训练,成本比较低,又不是本族人,死了也不心疼。”

    欧洲近代骑兵有胸甲骑兵、枪骑兵、龙骑兵、骠骑兵等诸多分类。其中,胸甲骑兵是装备厚重盔甲的重骑兵,靠集团冲锋和马刀发动凶猛的进攻;枪骑兵也是冲阵近战的重骑兵,不过武器是长枪,需要较高的武艺,难以训练;龙骑兵是骑马步兵,上马机动、下马作战;骠骑兵是轻骑兵,一般用于战前侦察、骚扰,多单打独斗,更贴近传统的游牧骑兵。

    看着范龙城毫无愧疚地说出这番话,张正义无奈地摇了摇头,不过也没说他什么,而是继续问道:“那什么,之前从北地买来的那些小孩子,比如黄家那几个,不都是编入正规骑兵的吗?怎么现在又改了?”

    说到这个,范龙城的表情就换了:“没改啊,现在也在继续往这边买呢,如果是小孩子,那就是正常的上学再统一训练,跟汉人孩子都是一样的,嗯,应该这么说,只要进了我们东海,他们就都是华夏人了!”

    “嘿,你这华夷之辨用得不错啊。”张正义笑了出来,“那前面那些训练兵、主力兵、精兵又是怎么用的?”

    “顾名思义嘛。训练兵就是刚学会骑马的,放在这边训练基础技能;主力兵就是训练好,能够完成战术要求的,但是个人武力仍然堪忧,只能集团行动,一般是编入重骑兵排;精兵嘛,就是在主力兵的基础上,技艺更加精湛,能够单独或者小规模出动执行任务的,大多进了轻骑兵排。现在我们骑兵刚扩充还没多久,军役制还比较混乱,有些技术不佳,但靠资历久混到了军官的,还有些天赋惊人的却仍然是义务役。以后我们会尽可能整理一下,按军衔分级,训练兵不管几年都只能是列兵,进了主力之后,就有资格转为士官,而精兵则从上士起步。”

    张正义点头道:“行吧,你尽管放手练兵,这边一定会给你最大支持!嗯你们现在都训练些什么科目?”

    “哈,我们部这些二把刀毕竟不是真骑兵,哪知道什么骑兵秘诀?现在的科目,基本是从蒙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