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段明远皱了皱眉头,有些棘手,还真不好办了啊。
正在这时,有近卫兵过来通报了一句,他眉头一挑,赶紧对众人说道:“各位,抱歉,我先有点事,麻烦各位稍等一下。”然后朝城南方向快步走了过去,留下匠户们跪在地上面面相觑,不知道该不该站起来。
还没等他走出多远,三辆四轮马车从南门开了进来,两旁还有近卫兵护卫。段明远看了为首那辆马车上的标识,远远地就大喊道:“嘿,季老大,你怎么过来的?我在西面的人都没收到消息啊!”
季国风从车上探出头来,叫停了马车,然后从上面跳了下来。紧接着,林小雅也从同一辆马车上下来了。
季国风舒展了一下腿脚,说道:“我们走的是东边钢城那条路,我看了一下,其实地势也还算平坦,只是因为开发程度低才走不了多少人,如果好好收拾一下,还是能整理出一条够用的道路的。”
他说的就是莱芜的东线通路了,也就是从新泰县穿山北上,经过后世钢城区的位置再到达莱芜城的道路。这条路在唐朝之前有河流经过,现在虽已干涸,但也留出了一条可通行的山路。只是这条路路面没有修整,杂草和树木丛生,少量人通行可以,大队就走不了了。前阵子段明远经过的时候就望而却步,宁愿绕远走南线。
但是今天季国风带着这几辆马车成功从这条道路走了过来,证明它的通行能力是很有潜力的,这可就是个大好消息了。如此一来,就能在莱芜和新泰之间建立一个安全的补给线,不用再从西边的一大一小两条道路冒险通行了。
段明远听了,立刻振奋了起来:“不愧是季老大,一出手就不同反响,真是个好消息啊!我这就打报告,要建设交通部调人来修路。对了,你们既然来了,是不是大会对莱芜的政策定下来了?”
季国风点点头,说道:“是的,本土已经决定了,这场战争变数太多,剧本不一定就能按照我们预想的走,如果非得等到战争结束再开发莱芜的话,那万一拖个一年半载甚至打成持久战,那可就太耽误事了。所以,我们从即刻开始,就要对莱芜进行开发,尽快形成产能,也好对战争进行反哺。初期也建不了什么大工程,我会先试着建立一个小铸造厂,为前线提供炮弹,等跑顺了之后再建一个枪炮修理厂。”
段明远点点头:“是该这样,怪不得把你俩派过来了呢。呃,小雅,你没带兵吗?”
林小雅递给他一份军令,说道:“带了,从本土带了第二营过来,不过大队人马行动太慢,我先过来打个前站。等过一阵子,宁惟俞的第二团那边任务减轻,用不上那么多火炮,炮二连也会调过来。我会指挥这两支部队,防御莱芜城和新泰城,你的第二团前出到莱芜西堡驻扎,准备执行其他任务。”
听到这个好消息,段明远把手一拍,说道:“就该这样嘛,还是打仗适合我!搞政治工作实在是不行。来来,你俩来的正好,我正愁该怎么对这些老匠人做思想动员工作呢。”
季国风看了一眼前方跪着的人群,叹了口气,说道:“唉,都是可怜人啊。你等等。”
说完,他走到后面的马车上,敲了敲车厢,喊道:“罗大匠,请下来吧!”
第284章 对莱芜工作的规划
1262年,2月15日,惊蛰7日,莱芜。
“哎?嗯!”车厢里传来一声苍老的声音,然后罗老头在孙子罗秉生的搀扶下,颤颤巍巍地走了下来。
当初罗老头在即墨经营铁匠铺,为初生的东海商社提供了重要的原料和资金,后来连自己也搭了进去。现在他已经是工业部少数几个八级技工之一,可谓功勋卓著,在东海工业的发展初期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是随着岁月的侵蚀,这几年他的身体也每况愈下,不得不退出了第一线,回家休养了起来。东海商社对他家也颇为扶持,这些年,即墨城西的罗家铁铺已经发展成了一个有几十名雇工,专业加工优等钢制器材和工具的工坊,远近也小有名气了。
罗老头本名罗大同,原先在莱芜有一份祖传的家业,金末乱世逃到了即墨。这次,他听说商社要收复莱芜故意让他听说的,强撑着出了家门,要亲自回家乡看看。于是,今天季国风就把他带过来了。
罗老头下车之后,环视了一下四周已然完全陌生的场景,转头看见了北边黑压压的人群,眯眼确认了一下,当即拄着龙头檀木拐杖,拉着孙子向那边走去。
季国风见状,连忙上去扶着:“哎哎,罗师傅,你慢点。”
罗老头也不见外,不耐烦地说道:“紧张甚么!老头我还走得动呢!”
后面的段明远和林小雅,还有护卫的近卫兵们,也急忙跟了上去。
罗老头噔噔噔走入人群中,一边眯着眼寻找着什么,一边喝骂道:“跪什么?都站起来!你们的背弯了,骨头也弯了吗?”
已经跪麻了的匠户群中,不少人疑惑地抬起头来看着这个与他们年纪差不多大的老头。说起来,这些匠户,相当一部分年纪都不小,都是在成为匠户之前都有了一定手艺的,到现在也是莱芜监的中坚力量。倒不是说他们老而弥坚,而是近年来的新鲜血液太少了。没办法,奴隶制度是没法培养出新的人才的。
罗老头走了一圈,突然在一个老头儿面前停下,大声地问道:“你,你是赵柱子吗?”
地下跪着的那个老头乍然一惊,抬起头来,仔细地看了看他,迟疑地说道:“你你难不成是罗大同?”
季国风眼疾手快,一下子上去把这个赵大爷扶了起来,罗老头上去哭笑着拉着他的手说道:“没错,我就是罗大同柱子,你确实是柱子没错吧?这些年你是怎么过的啊”
这时,旁边又有几人认出了罗老头,纷纷站起了身来,叫喊道:
“是罗大同,是罗大同!哎呀,他回来了,还成了大官!”
“大同,我是二狗啊!”
“大同哥,你还记得汶北吕家冶的吕四儿吗?”
越来越多的人围了过来,围住罗老头,老泪纵横地说着话,交流着这几十年的遭遇。
周围,其他人虽然不知道这罗大同是何方神圣,但受气氛感染,也纷纷抬起了头,甚至还有人站了起来。不少人都开始重新琢磨起之前段明远的那番话,对未来不禁也产生了一番期待。
见状,季国风趁热打铁,站到了一处高台上,对下面的匠户们喊道:“匠户们,大匠们,同胞们!我是大宋东海国莱芜特派专员季国风,也是这位罗大同罗大匠的好朋友,忘年交!
你们可能不知道,我们大宋,我们汉人,已经打回来了!我们东海国,就是光复中华的先锋!现在我们已经占据了胶州和全部的登州、莱州、宁海州,蒙古人再也打不进去了!
在我们东海国,农民可以种一百亩地,商人可以随意经商,工匠可以自由地打造器械,卖的钱全归自己!
这位罗大匠,你们不少人也认识,他当年逃去了胶州,现在已经有了儿子、孙子,还有了一家大铁铺,这些都是他自己赚来的,也只有在我们东海国这样的地方,他才能发挥出自己的能力!
诸位,我知道你们这些年被蒙古人关在这里,终日劳作,受了不少苦,但从此都结束了!以后,就跟我们回东海,再也不用担心会有人抓你回去!回了东海,你们愿意去哪,都无所谓,愿意种田就去种田,愿意行商就去行商,如果一时不知做什么,也可以来我们东海商社做工,干得越多,干得越好,工钱就越多!一个月赚上十几贯,也不是不可能!”
他这么一鼓动,匠户们顿时有不少人心思浮动,有人甚至大着胆子交谈了起来。
见机,季国风又叫了一个近卫兵上来,拍着他身上的板甲,说道:“在那里,你们不但能自由地生活,还能见识前所未见的精湛技艺。看看,这钢口,这整块锻成的钢甲,是你们见过的吗?这还只是小意思,到时候,你们会见到几千斤几千斤的铁矿被炼成铁水,上千斤的铁水在一个炉子里直接炒成钢!十几台水车同时带动千斤大锤锻造器件,百万件铁器都如模子铸出来一般大小!”
说别的或许有些玄乎,但讲到他们都熟悉的钢铁技艺,匠户们就一下子惊叹了起来。季国风使了个眼神,段明远和林小雅立刻指挥周边的近卫兵解下板甲,一块块传到人群中让他们传看。不多时,匠户们就惊呼了起来。
“这,居然有这等好钢?”
“这整个一块,是怎么打出来的?”
“不止啊!每块都是如此圆滑,若是人力所致,这得是多精湛的技艺啊!”
众人正议论纷纷,突然罗老头“哼”了一声,然后用拐杖用力敲了一下地面,把注意力吸引过来,喊道:“我看你们被蒙古人关了这么久,也快被关傻了,不知道现在外面都成了什么样子。我跟你们说,这位季公子,看着皮白肤净的,但是论起冶铁这行当的学识,可比你们加起来还多十倍!
别以为我不知道,这些年你们做出来的的那些破烂,恐怕连三十年前都不如吧?等你们这些老骨头都过去了,还能有手艺传给儿孙?我看罢了吧,还不如回乡下种田呢!都别在这给我傻了,赶紧收拾起来,跟我回东海国去,趁着还抡得动锤子,多见识见识吧!”
他这么一说,匠户们再无疑虑,纷纷应诺,然后回家收拾并没有多少的家产去了。
整个过程,看得段明远目瞪口呆,这效果就是不一样啊!
季国风笑了笑,走到罗老头旁边,说道:“老罗,谢了啊!”
罗老头也笑了一下,又叹了口气,说道:“唉,把他们骗去东海,也是为他们好”
东海商社对莱芜的政策,是“换血”,即把现有的匠户全部迁去本土,再从本土调人来重新开发。这法子多少有些麻烦,但能解决一些长远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