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255再铸鼎-第4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丽没有南宋市舶司那样的专门海关机构,类似的职责由大府寺代行。大府寺原本是高丽王室的管家机构,因需要采买物资,不免地就和海商发生了接触,而高丽国内商业不发达,大府寺就成了海商的一个重要销售渠道,久而久之,它就开始行使起了类似海关的职能。当然,所谓“海关职能”,也就是对海商们吃拿卡要,服务是没有的。

    不过,毕竟大府寺的官吏没怎么见过世面,前面王国昌的船先行抵达的时候,他们还敢前去勒索一番,等到后面逐日号跟上来的时候,他们见此巨舰如此威武,就拿不准了。黄鹤派人下去,对他们说明来意,略施小惠,连恐带吓,他们便没了刁难的意思,转头向开京城内通报去了。

    如今天色渐晚,到了开京肯定得过夜再谈了,所以黄鹤没有自己过去。毕竟说不准高丽人对东海人是什么态度,万一不讲理直接来一出鸿门宴,那不就玩脱了吗他只是派了手下的得力干将葛双江跟着大府寺的人一起过去,顺带捎着符凯伟派来的周信、李浩民等人做个护卫,便上了逐日号,与符凯伟商谈起下一步的对策来。

    码头这边倒是波澜不惊,几艘船做好警戒之后,也没人不长眼过来试试他们的手段。开京周边人烟不少,采买蔬果野味粮食盐鱼柴火等补给品也很方便,只要注意卫生,东西皆洗净煮沸即可。贸易的事情也很顺利,船队带来的棉布、香料、玻璃器、书籍等货物在此地还算好出手,收购一些皮毛、山参、生丝等高丽特产也很方便,甚至还有商人表示能运来生铁和铁矿石的,不需要操太多心。

    但是开京那边,高丽人的办事效率就令人很无语了。

    葛双江是曾经服务于东海商社事业的葛青山的养子,原是一个落魄秀才,后来到了葛青山手下办事,把他的文牍财务之事收拾得井井有条,受到了葛青山的赏识,便收他做了养子。后来葛青山退居二线,便把与东海商社的相关业务交托给葛双江处理,机缘巧合之下又与黄鹤发生了交集。黄鹤察觉到葛双江的才能,挖了过来屡次提拔,现在已经是他手下的一员干将了。

    他们一行人到了开京之后,被高丽人安置在一个破馆子里,几日都没人来招呼。一开始,葛双江还以为是没打点到位,于是又对馆里的官吏送了好几份礼出去。换到他们的笑脸之后,才知道不是大府寺故意刁难他们,而是上面的官员不知道去哪消遣去了,一级级通报上去,不知道哪年哪月才能有回应。

    这其实是这年代的常态了,偏僻小国的外交可能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轮上一次,哪有那么多闲心建立专职机构候着交流的过程以月计都是正常的。所以这事就像石沉大海了一样,葛双江等人在开京等了许久,都没有进一步消息传回来。还好,使馆官吏被喂饱之后,对东海一行人也客气得很,不限制他们的出入自由,所以他们可以随意地在开京城内闲逛,并且与码头那边通消息,不至于让自己人误以为他们被高丽人扣押了发兵来救。

    开京城也没什么好逛的,前几年这里被蒙古人攻陷过,到现在也才刚开始恢复元气,说实话,繁华程度连几年前的即墨城都不如,只是规模大了点

    他们就这么百无聊赖地等着,期间符凯伟甚至闲得无聊带着井木犴号去周边海域侦察了一圈,看看有什么地方合适做海港的。这么折返了几次,始终没等到消息,一直等到了五月份,开京那边才有了动静。

    5月6日,芒种14日,逐日号舰长室。

    “你的意思是,这高丽市场还是要跟以前一样,由我们自己慢慢培育起来啰”

    说话的是符凯伟。上个月,他先是让装满了高丽货物的角木蛟回本土卸货兼报信,又自己带船出海往北转了一圈,回来看看没消息,又出海往南转了一圈,今天才回来,结果还是没消息。

    他现在在跟黄鹤交流一些最近的情况,准备等两天看看,还是不行的话,就先带着逐日号返回本土一趟,再拉些货物过来卖,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不过,据黄鹤所说,高丽市场的情况并不太乐观。

    如今离立夏也没几天了,天气热了起来,黄鹤起身去把后面的舷窗打了开来通通风,一边说道:“是啊,高丽虽然是大国,但是论市场容量的话,也没多大。现在高丽能有多少人撑死了几百万吧,跟我们扩充后的控制区是一个数量级的,而且经济水平还要低不少。不但产值低,经济模式也有很大问题,庄园经济占了主体,地理环境也支离破碎,物资流通起来很困难,所以我们想大量倾销,那肯定是不可能的。”

    符凯伟对此很是失望:“我还以为能当成殖民地用呢,没想到这么鸡肋啊。”

    黄鹤笑了一下,从旁边的小油炉上取了茶壶给他倒了一杯,说道:“尝尝吧,这是这几天我们的人买来的高丽山花茶,品质不能说多好,但也别有一番风味。他们还有一种当地人叫贴里布的麻布,颜色洁白、质地很好,比起我们自产的麻布还要更胜一筹,虽然这次不会买很多回去,省得冲击市场,但是有机会的话,一定要想办法学一下他们是怎么纺的。

    至于市场的问题嘛,你倒也不用太过悲观。高丽作为一个获取贵金属的倾销市场肯定是不行的,但有买有卖公平互惠的话,还是能发掘发掘,空间很大的。

    毕竟高丽还是有几百万人嘛,还出产不少矿,人穷就等于物价低,采购起来很划算。说句对不起季国风的,从这边买铁矿运回去,比起莱芜铁成本还低些,只是跟当初的莱阳铁一个问题,供应量一时上不去。

    只要我们本着获取资源的目的,在高丽买买买,那么不就等于赚了再者,东西买多了,跟当地商人熟悉了,有了渠道,那也就可以通过他们把我们的货卖出去了。”

    他这么一说,符凯伟放心了不少,拿起茶杯来喝了一口,感觉似乎确实别有风味,于是笑道:“好茶嗯,这让我想起当初我们在莱阳,也是卖不出多少东西,后来”

    “咚咚”

    正在这时,门口突然传来了敲门声,紧接着就是一声洪亮的“报告”

    “进来”

    符凯伟转头看了一下,来的正是周信,他进来后一脸喜色地说道:“提督,黄东家,开京那边有消息了,金俊派了一个家臣来访”

 第414章 东进:林衍

    1263年,5月7日,芒种15日,开京码头。

    今日距离逐日号初次进入礼成江,已经过去了半个多月。

    对于东海人来说,这种延迟令人难以忍受甚至都觉得有些无礼了,但对于高丽人来说,仅仅半个月就准备好了与他们的接触,已经是难得的高效率了。

    高丽人的使者名叫林衍,是金俊的亲信爱将。当年,金俊扶持高宗、迎立王禃,林衍也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带兵击败了许多政敌,铺就了通向权力之路。

    与金俊一样,林衍也是坚决的反蒙派,甚至比金俊更激进。金俊对蒙古人也只是消极对抗,而林衍则主张主动反抗。历史上,林衍受金俊压制,一直没有实现主张的机会,直到1268年,两人发生了冲突,林衍发动兵变,灭亡金俊一党,此后便立刻废除了王禃,扶持王禃的弟弟王淐为新国王,并立刻恢复了对蒙古人的敌对,此后引发了忽必烈的干涉。

    当然,就东海文化部的水平,还原中国历史都苦了他们了,就更别指望能知道这些偏门的高丽史了。所以,符凯伟和黄鹤对这背后的事情一无所知,只当林衍是个普通武臣,按照一般的礼节接待了起来。

    东海人对待林衍的心情是十分轻松的,因为在他们看来,这只是一次普通的外交和商业接触;而林衍和他背后的金俊对待东海人则非常慎重,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是决定高丽国合纵连横生死存亡的大事。

    在他们眼中,高丽是蒙古的藩属,而东海国是大宋的藩属,两者理论上是敌国。他们东海国来高丽,是想干什么是出于华夷之辨兴师讨伐呢还是试图联合高丽对抗蒙古呢

    若是前者,那么听说东海人可是正面打赢过蒙古铁骑的,他们要是攻来了,高丽有胜算吗若是后者,那么他们能给与高丽足够的支援顶住蒙古大军吗

    这可是一招不慎就满盘皆输身死族灭的关键抉择啊

    所以,林衍今天过来,可是忧心忡忡的。

    他没有强求东海使者去开京城内会面,而是在码头附近搭了个棚子邀请他们谈话。

    这正合符凯伟和黄鹤两人的意,这下就不用冒鸿门宴的风险了。而林衍想的其实是,若是东海正使进了开京,那便是高丽“私通敌国”的大事了,若是东海人最后没有援助高丽的意思,那这无异是惹了一身骚给蒙古人留下把柄,还不如就在码头上把事情摊开,就算搞不定也可以推脱说他们只是普通商旅。

    符凯伟仍然留在船上坐镇,以免高丽人真的埋伏了刀斧手被一锅端。而黄鹤则在腰间别了两把白虹手枪,仔细检查过保险之前因为手枪走火而伤到自己的案例已经不下十起了之后,便在几名海军的护送下,去了棚子边上与林衍会面。

    林衍的随从见他们没有携带弓矢刀剑,也没太防备他们,只搬来一把椅子,请黄鹤与林衍隔了三米远相对坐着。

    黄鹤对此也不太在意,命海军在外列队,自己进了棚子与林衍打起了招呼。

    林衍看上去年纪与他相仿,也就三十多岁,身材高大魁梧,一脸络腮胡子,今天为了低调,特意穿了一身常见的青色长衫,一副普通路人的打扮。

    他见到黄鹤后,起身行礼用高丽口音的汉话说道:“在下林衍,来者可是东海国使我国受蒙鞑欺压,为免落人口舌,没法让国使觐见大王,只能用此陋节招待,真是失礼了,还请见谅。”

    黄鹤一愣,他本来还以为见了高丽官方人物,对方会质问济州岛的事情呢,没想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