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255再铸鼎-第4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这么一说,季国风立刻做出了洗耳恭听的姿势。

    孔嘉谊捻出最初那枚银币,说道:“银币是我们新币制的基础,不带有任何信用成分,就是实打实的九成十克银,至于工艺带来的升水那是市场行为,与银币本身无关。所以,你看,它没有发行机构,只标了一个生产厂家,因为它就不是发行出来的,而是结结实实地用银制造出来的。这就是我们的基础货币,铜币和纸币都要以它为本位计价,或许,可以将它的存量称为0。”

    听到“0”这个极富现代意义的金融词汇,季国风会心地笑了一下,问道:“那么还有1、2啰”

    “当然有啊,只是现在情况不同,不能硬套后世的定义,嗯,或者说,现在定义权归我了。”

    孔嘉谊把银币放回去,又夹出那枚壹元铜币,继续说道:“这些铜代币,由央行联储局发行,既然是发行,便有了一定的信用成分。当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联储局并不会超发铜币,发行量会与0,也就是银币存量严格对应,保证随时敞开兑换。但是,即使不主动超发,市场上也总是会存在着对于铜质辅币的需求的,许多人拿到铜币之后,很长时间内都不会去换成银币,毕竟小额交易才是主流,价值一贯的大额银币是不怎么易用的。这就导致了,有相当数量的躺在联储局金库中的银币和与之对应铜币同时存在,这在事实上增加了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这个数量便可称之为1。”

    季国风点点头,认可了这个说法,又举一反三道:“那么,纸币储蓄券的发行量便是2了”

    孔嘉谊点头回应道:“对的。1肯定大于0,但是不会超出太多,而这两个在一定时期内都是有限的,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这时便需要2的介入了。信用扩张的道理我不用再给你讲了,总之,商业银行在取得银币或铜币形式的存款之后,便可将这些金属货币存入联储局,换取发行更多储蓄券的资格,通过发放贷款向市场上投放更多的纸质等效货币,这便是2了。当然,商业银行发行的储蓄券不等于白捡的,他们需要承担相应的风险,一旦出现了大面积的坏账,那么就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了。由此也可看出,2在释放了大量流动性的同时,也给金融系统引入了一定的风险。甚至可以说,自此之后,金融危机就已经上路了,只是什么时候到达的问题了。但是相比于2对整个经济体系做出的推动作用,这个代价还是可以承受的。”

    季国风长长出了一口气,感叹道:“还真是了不起。老孔,能想出这么个方案,也是辛苦你了。”

    孔嘉谊得意地露出了笑容,但很快谦虚地说道:“哪里哪里,我也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而且还是和社里一干同事共同构想出来的。这个过程里,老季你也功不可没啊。”

    季国风哈哈一笑,说道:“那么,体系已经搭好,现在就差基础的0了,该是时候引入白银了。只是”他这时迟疑了一下,“根据你这个体系,我怎么觉得白银并不是必须的我们完全可以从铜代币开始作为0嘛,只要控制好发行量,用税收作为信用基础,并且时刻关注市场情况,那么完全可以从头建立一种不需要贵金属的纯粹信用货币体系啊非得用白银的话,我只能想到一个催化剂的作用,也就是一开始让银币参与进来,帮助建立信用、稳定币值,等到体系成熟后完全可以将银币剥离,让代币独自支撑这个体系了。”

    孔嘉谊竖起了大拇指,佩服地说道:“果然是季国风,一下子就看出了这条路子。没错,确实有这么个可行性,甚至周弘文还提出一个类似的方案,说是要分三步走:第一阶段投放银币建立信用,第二阶段抬高代币地位,第三阶段将代币与银币脱钩,以指定代币为纳税和购买商社特产的唯一货币为手段确立它的信用。”

    季国风点头道:“很有道理啊,为什么不用呢其实说实话,真这么搞的话,币值与税收挂钩了,我觉得比靠天生产的银币还更容易稳定些。”

    孔嘉谊哈哈一笑,说道:“确实很有道理但是咦,我之前说没说过来着算了,不管了,你就当第一次听吧。总之,建立一个货币体系,其实不是什么难事,尤其是在我们有后世各种先进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想要玩弄这个时代的人简直是再简单不过了。

    但是,同样是根据后世的经验,建立货币体系简单,维持住它却不容易。即使你非常清楚、明白、确切地知道滥发货币的危害,但是当你真的有权力滥发的时候,你就真的能忍住吗所以,货币系统的关键,并不是如何扩大货币的发行量,而是如何有效地限制住它啊因此,我们才更需要坚持以银为锚,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货币的发行有代价,抑制住滥发的可能性。

    当然,仅靠银本位也是不靠谱的。所以之前我才会推动二次立国,将货币的使用方,也就是管委会,与货币的持有方,也就是东海商社资管司,还有货币的管理方,也就是联储局,互相分离出来。这样一来,超发货币的行为会使得大会的既有资产贬值,有了这个利益冲突,才有真正控制住货币的可能性。当然,现在来看,无非是左手倒右手,但随着将来局势地进一步发展,这个机制还是有望发生作用的。”

    季国风这下真正地佩服了起来:“高,实在是高果然是高瞻远瞩孔嘉谊,就冲这个,我也得支持你一下。”

    孔嘉谊也投桃报李:“谬赞了,谬赞了。不过我们这也只是锦上添花,真正的发展,还是要靠工业和技术的进步啊嗯,老季,你之前那个想法我觉得是对的,现在莱芜的战略形势安全了很多,不应该还那么缩手缩脚,确实是该因地制宜适当发展一些工业才对。莱钢项目是很有前途的,就算大会不批预算,商业银行也会抢着给你们贷款的嘛。”

    季国风哈哈笑了一下,他之前一直苦于莱芜对外的运量限制,就试图在当地发展一些高级工业,将生铁炼成钢,甚至再进行一些粗加工,以降低输出量、提高产值。但是全体大会在远离本土的地方发展工业心存疑虑,争议很大,现在有了孔嘉谊的支持,事情就好办多了。

    这其实对孔嘉谊是略有不利的,因为连云是莱芜钢铁的出口,要是运输量下降,那么自然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但影响不大,现在用来换取季国风对于金融改革的进一步支持也是划算的。

    如今双方达成共识,事情自然好办了许多。

    又讨论了一会儿细节之后,季国风突然想起了一事,又问道:“对了,刚才你说的这些,完全是银本位的体系吧,但是还有黄金呢其实我们获取黄金的渠道还挺多的,蓬莱那边有金矿,从日本进口的黄金也不少,难道不准备用起来吗”

    孔嘉谊说道:“的确是有,不过银本位还没搞好呢,再上金本位实在是太复杂了些。我们这边暂时的想法就是先把黄金作为储备,并不动用,等到关键时刻稳定市场。若是以后能存得足够多,说不定会视情况推出金本位货币,不过也不是几年内能看到的。”

    说完,他又补充道:“就短期来说,刚才说的那1、2的金融体系离完全发挥作用还有一段时间,未来的几年内,民间最认的还是实打实的铜钱和银元,铜钱我们自然是没有太多的,想解决钱荒问题,还是得靠输入银元啊。”

    季国风一想,也笑了起来:“这么说来,绕来绕去,最后还是回归初心,把解决方案放在白银上面嘛你刚才这又是联储又是商业银行又是货币体系的,听得人一楞楞的,还真差点被你唬住了。”

    两人笑了一会儿,孔嘉谊又补充道:“不不,这次改革里面,金融系统不是手段,而是目的,为了匹配币制而建立起来的银行系统可是比币制本身还更重要啊”

    季国风又想了一会儿,觉得也是这么个道理,正要再讨论一些细节问题,旁边却突然传来了报告声。

    “嗯,马原回来了那好,正好也该吃饭了,老季,我们下去吧”

    “好,正好也饿了,走吧”

 第425章 后勤

    1263年,6月6日,小暑13日,连云。

    另一边,马原回到连云城后,先去了分管会大院里沐浴更衣一番,然后去了院里的食堂,正巧碰见了前阵子来连云郡考察的徐云,就拼了一桌。

    徐云在去年大战的时候领衔组建了一个“军需后勤处”,将后勤运输整理得井井有条,对战争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战后地位也水涨船高。这次马原赶回来,跟他有很大关系。

    两人本都是财政部出身,关系很熟,交流了一番运河工地的现状,又闲聊了一会儿之后,徐云很快谈到了正题:“改组之后,方迎波有意挪个窝,你有没有兴趣跟我去总后勤部搭个伙”

    马原早就预感到徐云把他叫回来是有事情要做,没想到居然是这么件事,听清楚了之后奇怪地问道:“你要去当后勤部长了倒也合适,不过不还没到换届的时候么”

    “不是后勤部,是总后勤部,从管委会跳去了军委会,区别可大了。”徐云摇头道。

    在二次立国改革后中,受影响最大的部门可能就是后勤部了。这个部门在登陆之初相当重要,毕竟股东和劳工们饮食衣物几乎都要仰赖他们供应。但随着商社规模的扩大,这些吃的穿的很多时候都能靠花钱解决,后勤部的本职工作占比越来越低,反而下辖的各个企业越办越红火,什么纺织厂、食品厂、罐头厂等等,很有成为东海龙头企业的趋势。因此,改制之后,这些企业一下子全部被剥离了出来,后勤部几乎被掏成了个空壳。

    现在,军委会有意将这个后勤部的壳子要过来,改组成“总后勤部”,职责回归初心,也就是专注于为日渐庞大的军队提供后勤补给。当然,为了制衡,为总后勤部提供资金和物资的职责仍掌握在管委会和东海商社手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