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般情况下,在船上憋了十天半个月的水手们见到新鲜饮食,都会忍不住大吃大灌,愿意为之付出一个大陆居民难以想象的高价。不过这些东海人却让他们大为意外,面对新鲜饮水的诱惑愣是忍了下来,自己不上而是由船医统一出面购买,又买了些木炭,从船上取下炊具,将水煮成茶之后再分发给船员饮用。
虽然这里天气炎热不太适合喝热水,但船上好几天没见过火,水手们对热饮也想念的很,对此很是欣喜。他们各自用竹筒取了,成群,一边在附近散步吹着海风,一边小口喝着茶,颇有些闲适的意味。实际上,南洋热带虽然终年炎热,但却比长江流域的夏天还凉快点,即使考虑到湿度也依然如此,所以并非无法忍受。
短暂的休闲过后,就又开始忙碌了起来,有的人去前面的镇上购买更多的物资,有的就地扎起了营地,还有的被损管组抽去,上上下下维护起了船只,一时不歇。
追云号上的舰长室中,玻璃窗户大开着,四名股东喝着刚煮出来的茶水,开始对这次的南洋之行进行起了检讨。
韩松看向朱龙草:“朱专员,你先把船员的情况给总结一下吧。”
朱龙草咳了一下,说道:“情况还算不错。我们路上补给了好几次,单次航海的时间并不长,而且每日配给橘子、豆芽和柿叶茶,所以并没有出现坏血病之类的航海病。不过普通的疫情还是出现过的,逐日号和立冬号上出现过三起感冒症状,隔离后未进一步传染;在真腊停靠期间出现过五起疟疾,三起治愈,两起失败此外还有两人在雉棍跑下船,都是雇佣水手;又有三起落海事故,两人是雇佣水手,一人是海军水兵;除此之外,没有其它减员。”
韩松叹了口气,说道:“七名减员,比预想的还好些。武备弹药船体都没什么问题,总体来看,舰队的健康度还是很高的。我们下一步该怎么办南下去三佛齐进一步贸易,还是继续”他向西指了指。
李涛立刻把手掌按在桌子上做起身状,说道:“这还用说吗当然是一路向西,直达天竺,不,还要更远,去大食了”
其他两人也会心地笑了一下,是啊,做出这个决定并不困难。他们从本土出发,只用了一个多月就到达了龙牙门,如果就此停步,也要再等上好几个月才能乘夏季季风回国,探险的心刚刚燃起的他们怎么会就此满足呢
“好,那就这么定了,继续西行”韩松拍了一下手,然后又感叹地说道:“不过这么轻松就过来了,我怎么感觉没什么实感呢”
狄柳荫忍不住调笑道:“怎么,韩松,你还盼着与风暴搏斗一场不成要斗你自己斗,我可不想冒着风雨去砍断桅杆”
李涛插嘴道:“不用,您放心吧,砍桅杆那是西式横帆来不及收帆才会做的事,我们只要一放绳子帆就下来了,不需要砍。”
“就算不砍我也不想去遭那个罪”
这时朱龙草说话了:“其实,我也有和韩松一样的感觉这来的太容易了,没什么实感。说实话,当时我上船的时候,遗书都写好了,还以为会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战胜无数风暴和海盗,经过沿途港口千百刻薄官吏的刁难,甚至用大炮轰开国门才能完成贸易呢。没想到,一路轻轻松松的就这么走过来了,不管是海上还是岸上都没遇到太大的阻碍,反而有些像是一拳打到了棉花上。”
狄柳荫想了想,说道:“其实,你们得感谢赵宋朝廷。”
“朝廷为什么”
“归根到底,是中央王朝建立了一套朝贡体系,使得南洋小国都承认中国的权威,因此我们这些唐商才能在南洋畅通无阻,没人敢找麻烦。相比之下,后世西方人过来的时候,还得用舰炮开路才能正常贸易,实在是有天壤之别。后世人以结果论,自然是西方列强的掠夺路线先进,东方王朝的朝贡路线落后,但对于我们这些身处局中的人来说,可并不一样啊。”
韩松思考了一下:“那这么说来,我们应该属于这套朝贡体系的受益者嘿,中央王朝几百年孜孜不倦地往外撒钱,自己没什么收益,没想到却便宜我们了。”
狄柳荫捻指盘算了一会儿:“也不一定是撒钱吧。朝贡几年一次,一次送个几吨本地商品,真的很多吗如果当成外交支出来看,这也没多少费用吧,比驻军是要省多了。至少宋朝是从朝贡体系中间接收益了,若不是南洋稳定的贸易环境,他们一年能收那么多关税吗至于后面的朝代没有利用好这个优势把影响力扩张出去,反而搞什么海禁,那就是后人的问题了。”
其实后世西方人有个说法,东南亚的殖民史是“欧洲人和中国人共同对东南亚殖民的历史”。其中,中国人在东南亚扩张的幅度和赚取的财富都要超过欧洲人,只是因为母文明的差距,一个固步自封,一个却走上了科学与工业的康庄大道,才导致了近代以来结果的不同。
李涛响亮地拍了一下掌:“对嘛但现在有了我们,就不该继续让这个体系白白浪费掉,将文明扩张到南洋的使命就落到我们头上了”
韩松笑了一下:“说的好,那么你具体应该把文明怎么送过去呢”
李涛正欲开几个玩笑,狄柳荫拦住了他:“等等,我觉得这是个大议题。我们确实应该对南洋的开发有个总体的规划,确立下近期目标、远期目标,一步步列出实施方案。这样的话,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能做什么,心里才会踏实,而不会像现在这样随波逐流。”
嗯其实到现在,东海国对南洋确实也没有个完善的规划。大方向肯定是有的,“征服南洋”的口号谁都会喊嘛,但怎么落实就没人有办法了。因为他们连南洋是什么情况都不知道,只能等这次远洋舰队探险过了之后才确定具体的方案。而现在他们已经到了龙牙门,是该好好规划一下下一步了。
第441章 南洋战略
韩松慎重了起来:“你说的对,那么,有什么意见吗”
狄柳荫想了想,取出一张白纸在桌子上摊了开来,又拿起铅笔勾勒了几道线条,勉强把欧亚大陆的轮廓描绘了出来:“首先,我们得弄明白,我们的海贸,或者是整个海洋战略,为的究竟是什么。”
见他做出这么一副高屋建瓴的姿态,余下三人都苦笑了起来。李涛摇头道:“好好好,你说,你说。”
狄柳荫咳了一声,说道:“表面上看,海贸是为了赚钱,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赚钱只是为了钱吗不,本质上来说,赚钱是为了发展我们的事业,而后者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资,钱是调动这些东西的诸多手段之中最有效的一种。”
朱龙草撇了撇嘴:“好,正确,十分,下一题”
狄柳荫尴尬地笑了一下,又喝了口水,继续说道:“你别急嘛。那么,发展我们的事业又是为了什么呢说近处,是为了加强我们的力量,使得我们这些人有能力自保,顺便再改善一下生活水平。但我们的追求不仅如此吧归根结底,有了足够的实力之后,我们是要给这个世界做些什么的,说大点是促进全人类的发展和进步,说小点也要促进华夏文明的革新与扩张,没错吧。”
韩松忍不住笑了一下,李涛也拍手道:“狄兄,说得好那么,然后呢”
狄柳荫在地图上按了一下,说道:“所以说,这赚钱的小目标和扩张的大战略,路线是不太一样的。”
“哦”韩松看了看他,“怎么不一样了我觉得是统一的啊。赚了更多的钱,才能促使我们更好地为文明做出贡献嘛。”
狄柳荫点点头:“大体上是统一的,但是路线终究是有差别的。如果只为了赚钱的话,说实话,我们不需要在海洋战略上下太多功夫,只需要更多地关注长江流域的市场就行了,远洋海贸只是为了引入更多的商品服务于这个市场。毕竟,长江流域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市场啊”
现在世界上比较大的区域经济体有西欧地区、意大利地区、东地中海地区、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波斯里海地区、印度河流域、恒河流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等。其中,在百年前相当兴盛的黄河流域已经大半毁于战火,两河流域刚刚被蒙古人毁灭,东地中海也被东征的十字军蹂躏一空,正在挣扎着重生,剩下的地区要么体量太小,要么境内邦国林立、物资的流动受到了很大限制。只有长江流域,既有密集的人口,又有高度的文明水平和发达的生产力,同时境内政令通达、交通网络通畅、商业繁荣,作为世界上最大最优质的市场当之无愧。
既然如此,有什么理由放着这个世界第一的市场不顾,非要去外面啃那些穷骨头呢
经过他一番讲解,三人不禁都陷入了沉思。过了一会儿,韩松苦笑着抬起头来:“你不是要说,我们现在所做的没什么意义吧”
狄柳荫赶紧说道:“不是,我是说这是一个效费比,或者说边际效应的问题刚才也说了,江南市场虽大,但也需要深耕,而把同样的成本投入到远洋贸易上,获取的收益要更高。跑一趟买点香料回去倾销一下,就能有大量利润。但是,在当下的以奢侈品贸易为主的海贸时代,这是有上限的,当前还不是什么问题,等到后来规模大了,我们必然和其他海商起冲突。当然我们并不害怕这一点,但有了军事成分之后,必然意味着成本的上升、收益的降低。最终,远洋海贸规模会维持在一个比较合理的规模上,单看毛利率很高,但看总体收益,只会占内部贸易的一个小比例。”
韩松点点头:“有道理,我开始明白了。比如说,一艘船在本地跑的话一年能赚一万贯的话,那么远洋就算能赚两万,考虑到各种成本和风险也不一定是合算的。所以远洋海贸只会止步于这个利润率,不赚两万就不出海但是如果从更大的角度上来看,对于远洋的开拓不但能赚取利润,还有利于文明的扩张,如果算上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