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韩松却出人意料地友善,站起身来,笑着招呼道:“是林钊啊,来,这次我们去印度,还要劳烦你多指教呢。”
汪然刚要往前走两步,一听此话,立刻眼泪都要感动地流出来了,当即双腿站直,呜咽着说道:“不,不劳烦,是,是在下应该做的”
韩松呵呵一笑,走了过来,将他招到了门右侧的墙边,指着上面挂着的一幅巨大的地图里的南亚次大陆说道:“来,你还是把印度的情况再给我介绍一遍吧”
这副是“世界”地图,不过省去了很多内容,东只到日本,北只到北海,西只到希腊,南只到爪哇,虽然惊世骇俗,但也并不超出这时代高端知识分子的认知。不过既然是海军用的图,便在投影法上稍微用了一点小技巧,更凸出东南部海洋部分的占比,使得沿岸标注得更清晰,相应的缩小了陆地部分。
这样的技巧当然是汪然看不出来的,实际上,这副地图与他脑中对“世界”的印象完全不同,乍一看,还真没看明白。直到随着韩松的解说,他逐渐辨认出中国、占城、龙牙半岛、锡兰等地,才大概有了个印象。随后就是极度的震惊:这样的海图,他们是怎么画出来的
但他自知韩松没有多少时间让他震惊,又确认了一会儿之后,便接过教鞭,对着最熟悉的锡兰岛指点了起来:“狮子国最南最北各有一小港,北曰加将门里,南曰僧加剌。提督只要到了岛边,不管是往南还是往北,都能找到贸易的地方。不过据我所见,还是往南去的好,因为北边水浅多礁,不易行船,南边就要好一些。只是南行多汪洋,不易寻觅航线,当然,东海军熟习牵星之术,定无此忧。若是走南线的话,僧加剌北边还有一大港曰高郎步,来往商船众多,当地盛产宝石,唐货亦能卖个高价,提督可去看看。”
韩松听了他的讲解,大概心里有数。南北两个小港应该是后世的加勒、贾夫纳二港,纵使有所偏差也不会太远,毕竟适合做港口的地形不会变。而“高郎步”应该就是后世著名的科伦坡了,是锡兰乃至印度东南海岸最大的港口,确实不可错过。
“好的,很好,你继续说。”
汪然得到肯定,松了一口气,又辨认出南印度标志性的三角尖角,继续说道:“天竺颇为富裕,邦国林立,港口众多,又无朝廷约束,其实随处可贸易。只是风期易逝,若是一处处寻过去,为免太费时日,不如直奔大港。这周近,闻名的大港有三,一是东北方曰沙里八丹的,只是比加将门里还要往北,恐怕不顺路;二是位于这最南端尖角处的古佛里,这倒是必经之地;三是西北边的古里港,这里”
韩松听着汪然对各地风土的分析,不住地点着头。其实他虽然面色平静,但心里是那个高兴啊:捡到这么个宝贝向导,真是不知道省了多少事,比之前陈阿贵那样的简直不知道强到哪里去了
他虽然有后世的资料,对南印度周边的地理信息很是了解,但毕竟不能直接套用到现在,谁知道现在哪里有人哪里没人又卖些什么之前在江南、泉州、广州一带搜集的资料,都似是而非、语焉不详,甚至还前后冲突,让人无所适从,现在有了亲历者的讲解,局势一下子就明朗了
韩松心中欣喜,又取过一张新纸,拿过来铺在地图上摹出大陆的线条,将汪然所说的港口一个个标注上去,然后又记录下各类信息。
正当两人讨论得热火朝天的时候,头顶上突然传来了一阵欢呼声,然后便听到了急切的脚步声和敲门声。
韩松脸上一喜,急忙喊道:“进来”
然后便见武新知神情兴奋地冲了进来,左右一看,转过身来敬礼说道:“报告提督,前方发现陆地了”
第452章 新的历法,新的未来
锡兰岛中央是高耸的山脉,高处海拔达两千米以上,是再显著不过的地标了。
当日追云号的水手观察到锡兰山后,军官们根据之前测量的经纬度、航海里程和与锡兰山的夹角计算出了当前的位置,又向西南转向,避开近海危险处,继续航行了一夜后,于小寒27日上午到达了锡兰岛南部港口僧加剌后世斯里兰卡加勒港附近。
僧加剌港是个天然港湾,口向西南开,东部是高山,西部有个向南伸出的半岛。港湾入口很大,但是由于东部有不少暗滩和珊瑚礁,难以通行,所以只能从靠近西部半岛的方向进入,港口设施也是建立在这个半岛上。
从狭窄的水道小心翼翼地进入港湾的时候,韩松看着西边的半岛不禁发出了感想:若是在这里建立一处炮台,整个海湾不就被锁住了
实际上,他的想法和后世葡萄牙殖民者不谋而合。他们来到此地之后,就是在这个半岛尖端建设了一处棱堡,控制住了这个港口。这个棱堡直到后世都是加勒当地一处著名的旅游景点。
僧加剌港面积不大,不过也有不少人气,远洋舰队甚至在这里遇到了不少中国老乡。但确实如同汪然所说,这里周围大都是山地,供养不了太多人口,所以可供贸易的商品不多,舰队在这里停留了一天,便跟着老乡们一起,北上去了更为著名的港口高郎步。
高郎步是个河港,不愧是整个锡兰最大的港口,明显要比僧加剌繁华太多了。开来河上可谓千帆云集,其中有大量的中式货船这不仅是因为来往的唐商多,还是因为对于中国人来说极为重要的两个节日立春和元旦即将到来,所以他们都安心地停留了下来,准备在异国他乡度过佳节。旧历法中,元旦是农历正月初一
今年是癸亥年,明年就是新的甲子年了,而在这干支轮替之际,阴阳历也发生了奇妙的交汇:作为节气之始的立春就在癸亥的腊月二十九,隔了一天就是甲子年的元旦了。
所以说,这段时间,可谓“三新”之时:年新、节新、甲子新,对于华夏子民来说是多少年都遇不到一次的重大交节。而海商们又正好是有钱的,因此即使在海外,也举办了盛大的庆祝仪式,一连好几天,夜夜烟花盛开,日日舞龙舞狮,把高郎步城弄得好不热闹,简直就像回了家一样。
还好,锡兰狮子国是佛教国度,与唐人信仰相通,所以容忍并欢迎他们这么做其中唐商大肆对临近的寺庙进行供奉也起到了很大作用。要是换了西边的某些地方,现在他们早就上火刑架了
远洋舰队自然也热情地参与到了这场盛典之中。
他们泊入港中后,在临近的港区租住了一处院落,准备在此修整并交易一段时间。
商务口的人去附近拜访唐商和本地坐商,后勤口的人买来各种鸡鸭鱼肉,做出节庆菜品,请船员和一些本地雇工们一连吃了好几天流水宴。
水兵们从船舱中就地取材,把硝石、硫磺和木炭配置成低威力的助兴火药,又从当地买来彩纸,制造出了不少礼炮和鞭炮,一时不停地燃放起来。
在这样欢乐的节庆气氛下,船员们忘记了前不久航行的苦闷和上级的欺压,终日乐呵呵的,相互道喜相庆,感情逐日加深。自然,也免不了的,在夜深人静之时,被牵动了思乡之情。看那潸然泪下的样子,要不是知道他们不过出航了三个月,还以为已经离家好几年了呢
1264年,甲子,南宋祥兴二年,蒙古至元元年,东海商社登陆第十年。
阳历一月三日,阴历一月一日。
锡兰,高郎步,开来般若寺。
两个班的海军陆战队排成整齐的两行,在开来般若寺的门口左右列起队来。
在他们身后,一连串本地雇工抬着红纸包裹的大包小包,虔诚地进入了寺庙宏伟的大院中。
狄柳荫和章恺在几个在本地坐港的唐商的陪伴下,也进入了寺院中,在对迎接的僧侣合十行了一礼后,命人将礼物打了开来。
这些大大小小的礼包中,最大的是一座半人高的观音坐像,体积并不算太大,但珍贵的是用白瓷烧制而成,在锡兰尤为令人惊叹。其余的是几尊大大小小用黄铜铸成的罗汉像,虽然只是铜的,但看上去金光闪闪,并不比真正的金像卖相差上多少。
僧侣们见到这些华贵的供奉,立刻脸上堆满了笑,对着狄柳荫等人不断说起了祝福的话语。狄柳荫也笑呵呵地回礼,然后在僧侣的指引下去拜了寺中供奉的佛像,又收下了他们回赠的几件护身符和木雕念珠,一时间宾主尽欢。
开来般若寺是高郎步最大的寺庙之一,深处开来河上游,位于半山坡上。由于选址巧妙,访客走到山路的特定位置时,恰好可以看到寺庙与东方的佛山重叠的景象,某些天气还能看到佛光照耀,因此流传出了大量神话和传说,为周边居民所敬重。
狄柳荫今天供奉的礼物,是上船的时候就带来的。这倒不是特地为开来般若寺准备的,而是因为他早就知道锡兰是个佛国,佛教在居民生活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甚至比世俗政权还要重要,所以提前备好了礼物,等到了就找个地方送过去,再顺手宣扬一下,好博取当地人的好感。这次来了高郎步,他觉得当地条件不错,以后可能会常来,于是就跟刚认识的唐商打听到了这个般若寺,把东西送了过来。现在看来效果还不错,有般若寺的“护身符”,以后他们在当地开展活动就轻松多了。
事情办完,他们顺路游览了一下般若寺附近的风光,便启程回城了。
在城中舰队租住的小院中,韩松等人已经在准备宴席了。船队里的厨师们风风火火地烹制着各种菜肴,水手们一部分在麻利地布置桌椅,另一部分无事可做在旁边聊天。甚至还有人搭了个戏台,赢平唱了首歌过后,潘学忠上去讲起了荤段子
等到狄柳荫他们回来,门口就燃放起了鞭炮,庆祝新年。
狄柳荫听着噼啪的爆响,看着满地的红纸,感慨道:“又是一年一月一日”
他身边的章恺纠正道:“不,是一月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