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月17日,舰队抵达了印度河口的华罗港。虽然时间紧迫,但舰队还是在当地停留了三天,主要是让马儿休息一下。现在是航行的最初阶段,休息很重要,随着适应力逐渐提高,这个时间会逐渐减短。
同时,舰队在华罗港也补充了一些染料和印度棉花、棉种,都是市场上现成的,数量不多。这些东西不太占舱位,只要带回中国就能赚钱或发挥重要作用,怎么能不顺手买点呢?
2月23日,舰队抵达卡提阿瓦半岛南端的第乌岛,这个地方在后来的大航海时代是个传奇港口,葡萄牙舰队和天方教联军在这里进行的第乌海战是风帆时代最具决定性的海战之一。现在虽然尚未达到那样的盛况,但由于此岛位于印度前往波斯湾的航路上,所以也已经有了一个颇为兴旺的小港,舰队在这里略作修整,第二天一早便继续出发。
2月25日,舰队抵达印度西海岸的加里纳港,这里和后世印度的经济中心孟买很近,不过孟买此时只是几个零散的小岛,而加里纳则是陆地上一个大港。他们在这里处理了一匹病马,然后继续上路。
2月28日,舰队抵达果阿港。此地在后世同样是一个传奇海港,地形确实很适合防御,不过就现在的眼光来看,贸易聚集度不够足。到达果阿的时候,马匹染病的情况越来越多了。
3月3日,舰队一路急行,回到了熟悉的古里。在这里,他们采购了一些印度本地产的香料,捎上已经约定好的威尼斯人使团,顺便也让南毗王派了个使团随行。之后,他们又在这里停留了好几天,以照料和医治普遍染疫的马群。
据相关人士的记载,东海人那时像发疯了一样,看中了某个本地刹帝利位于某处高地上的庄园,强行闯了进去,在地上洒满了石灰,把几十匹马安置了进去,然后命令南毗王征召了全城的兽医和神医两个很难说有多大区别,挨个过来给马匹看病。
后来,不知道是兽医们妙手回春,还是当初的“疫苗”起了作用,或者是上了陆地自然就休息过来了,总之最后疫情还是退却,有31匹马幸存了下来。
南毗王可能是被东海人吓住了,战战兢兢送了十六匹自己珍藏的宝马过来“慰问”。这让东海人相当惊讶,不是因为他送礼这回事,而是因为这些宝马相当精良,甚至可以说与他们带来的这批上等阿拉伯马相比都不相上下。实际上,这种印度马就是阿拉伯马的近亲,它们随着西方来的征服者进入印度,又经过持续的选育,也是一种不错的马。也许平均水平不如阿拉伯马,但能被财大气粗的南毗王所珍藏的,自然是马中的上品,不能以平均来论断,而且常年养在湿热地区,对疫病的抵抗力也强一些,于是东海人就果断笑纳了。
这样子,因为马匹的事,远洋舰队在古里一直呆到了三月底。等到马群痊愈,他们便不再耽搁,带着数量恢复到47匹的上等马和两个使团的人继续上路了。
4月4日,舰队一路疾奔,停靠在了锡兰岛南端的僧伽勒港。此时西洋的海况已经相当善变了,有时平静无风,有时刮西风,有时刮北风,有时还反常地刮东风。舰队在这里观察了几天海况,等到一场小型的风暴过去,便果断地出发了。
4月17日,由于这一路上风向多变且风力微弱,所以来时相当顺利的这段海路,回时却几乎用了十天才走完,但最后还是平安到达了龙涎屿附近。只是,南毗王赠送的印度马由于适应性训练不足,在海上死了两匹,船员们为它们举行了盛大的海葬。
4月21日,舰队终于回到了他们亲手建立起来的西洋郡。
西洋城,中央庄园。
中央庄园相比几个月前已经大变了样,之前闲适的田园风格不复存在,转而竖起了形状扭曲的石墙,墙顶架起了大炮,还高高拉着铁丝网,后者新涂了柏油漆,以防在这潮湿的天气中生锈。总之,一股子粗糙却凌厉的军事要塞风格。
就连中央的白屋子上也架起了大炮,而大炮底下不远处一处阴凉处中,朱龙草躺在一张红木躺椅上,周围挂着轻纱蚊帐,吹着清凉的山风,正准备睡个午觉,突然就听到港口方向传来了“叮叮叮”的钟响,一下子坐了起来。
“三,二,三是他们回来了!”朱龙草辨认出钟声所传达的信号,眼泪都要流出来了,一边披上丝绸外衣,一边往外跑着,“这都五个月了,还知道回来!”
一路上,到处都是热情地朝港口方向张望的东海军人,朱龙草走的时候还不忘招呼着:“张震,你带人守着,其他的,都跟我去接他们!等等,列队!”
“万岁!”
一股蓝白红色的洪流从中央要塞中冲了出来,在城中居民疑惑的目光中,整齐地涌向了码头。不少不明就里的人纷纷议论了起来,难不成这是要打仗了?
西洋城并不大,他们很快就到达了港区,看到了南方海平线上依稀出现的红白帆影嗯,虽然已经看见了,但以这个距离,想到港还得几个小时后,只能看着干着急。
寒露号和两艘本地船只改装的巡逻艇已经先行一步迎了出去,朱龙草干看着,急得在港区转着圈直踱步。他偶然瞥到一个在栈桥附近站岗的本地士兵,突然想起了什么,赶紧招呼手下道:“快,快,把巡逻的还有在营中的土兵都召集起来,在港口列队,让那些家伙好好看看我们的训练成果!”
他们这些留守人员在西洋城招募了一个标准的三百人步兵营,兵员以本地人为主,素质自然不能跟本土人相比,但优胜劣汰加上棍棒教育,几个月下来倒也有模有样了。虽然没配火枪,只能用短矛和土制木弩凑凑数,也没经过真枪实战检验,但至少配齐了制服请本地裁缝制作的。统一着装后就有了精气神,列队装装样子,平时在周边地区巡逻一下,还是能胜任的。现在按日常计划,他们分了几拨,有的在巡逻,有的在站岗,有的在训练,在朱龙草一声令下,港口的大钟发出了召集令,将他们集结了起来。
有的土兵已经巡逻到了北边乡间,等他们听到钟声跑回来的时候,远洋舰队已经与寒露号汇合,在一同往回赶了。
当他们终于停泊到码头中的时候,朱龙草已经带领手下们在港区列出了一个整齐的大阵,虽然少了鲜花迎逢,但也格外符合东海人一向的风格。
眼见着熟悉的面孔从船上跳下来,朱龙草几度泪盈,还来不及说些什么,韩松就主动招呼道:“朱兄啊,这五个月,在这里辛苦了!”
第462章 回家:跨越地峡
1264年,4月22日,西洋城。
远洋舰队回归了“己方领土”西洋城,终于能舒舒服服地大口吃菜、喝酒、洗淡水澡,然后又舒舒服服地过了一晚。
等到第二天,睡了个懒觉之后,韩松等三人与朱龙草开始谈起了正事,这才发现,他在这五个月内做的事情还真不少啊!
首先,是修建了一些基础设施。加固了中央庄园,在港区修建了一个兵营,稍微修缮了港区的道路和码头,还召集城中商人集资开始修建一个位于河口的石质灯塔,不过到现在也就修了个地基。
其次,是建立了一支武装力量,居然足足招了一个步兵营,虽说是用充足的资金砸出来的,战斗力也很可疑,但至少有了个基础了。
再次,是加强了统治基础。他依靠本地唐商子弟,建立了一个简单的幕僚团,虽然尚未对城中居民实行什么有效的统治或税收,但至少几个月下来在大户那里混了个脸熟,同时也对城中大户的分布、概况、结党情况有了个大致的统计。
甚至,他还开展了一些外交行动,把自己人、幕僚和土兵混编成外交队伍,派往周边的沙里、冲古剌、苏洛鬲、丹马令、龙牙犀角等邦国,向他们宣示东海国在西洋郡的统治。其中大部分都对罗卫换了个新主人不置可否,甚至还有回派使节过来庆贺的。
当然,朱龙草对他们仨在西边搞出了这么大动静也很诧异,看到那些骏马的时候,也像当初的狄柳荫一样两眼放起了光。
顺带一提,这些马有不少发情了的,舰队不但让它们自行交配,还把种马带到了之前带来的那些蒙古马的马棚里,让它们播下种子。之后,这些蒙古马就留在西洋郡,繁衍壮大,为东海商社出力吧。
朱龙草与三人交流完,突然摸着下巴说道:“从西洋城到龙牙门,风力太弱,航程太长,蚊子太多,载马的话恐怕不太好走不过,我有个主意。”
说完,他在三人疑惑的目光中,取来一张南洋地图。在它上面,海军军官已经根据这些日子收集来的情报,把临近地区的城市名称标注在了上面。
朱龙草指着西洋城另一边的半岛北岸,说道:“就跟你们在哩伽塔做的一样,先不要载马,让船队直接绕过龙牙门,航行到北岸,这样船走起来没有顾虑,就轻快多了。同时在这边,我们把马群走陆路送过去,等到了那边再上船,这样它们就省了一大段海路,在陆地上也容易照顾。等你们汇合了,风向差不多也就稳定了,然后就可以乘风一路回本土了。”
这个计划很合理,三人立刻就表示了赞同。但是韩松却在另一个方向表示了疑问:“等等,朱兄弟,怎么老你们你们的,你不跟我们一起回去吗?”
朱龙草咧咧嘴:“这西洋城能没个人看着?这边刚上手,还有一大堆事要干呢,还是说你们谁想留下来换我?那就只能我留了,反正在本土也没什么牵挂用这种眼神看着我干嘛?别想歪了,我还想多活几年呢!
这边其实挺好的,眼看就要到夏天了,江南那鬼天气比这边还热,等到了冬天又冷得受不了对,西洋郡这么重要,肯定得派驻工作组吧?你们回去把这事搞定,等今年冬天到了,就让下批舰队捎几个人过来换我!”
三人百感交集地对朱龙草应和了一阵子,狄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