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255再铸鼎-第5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此,所以对此格外感兴趣。

    学生指了指东边,说道:“喏,那就是地理系的教学区了,你们要想去听也是可以,但估计近点的位子肯定没了,只能远远望两眼。罢了,其实也无所谓,就算坐在前排,估摸着你们也听不懂多少。”

    说完,他便急匆匆地往北边第一平台的方向去了。剩下两人脸色有些尴尬,但犹自有些不服气,便决定往东边去,去听听那位“季先生”的课。

    “如此,一种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将它不断细分下去,会有尽头吗?有人认为是可以无限分下去的,比如庄子曰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但也有人认为是不行的,细分到一定程度便无可再分了。而这无可再分的最小微粒,或者说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我们便可称之为原子。我当然是相信原子论的,但秉持着实证精神,我又没有芥子眼,看不清不可见处的原子,所以不能贸然地说这个理论就一定是对的。但是,从实际应用上来说,原子论能解释更多的问题,所以我们的理论便倾向于以它为基础,这便是今天我要讲解的内容。”

    季国风讲了一段,听了下来,等待学生们消化。

    他现在是在第二平台地理系的一个大讲堂中,这个能容纳百人的大厅此时已经挤满了人,过道和窗外的走廊上同样堵了个水泄不通。

    季国风现在的主职还是莱芜相关的事务,但最近工业部在相关业务上有了重大突破,他不得不赶回来镇场子。虽说如此,但也不是一时不停都要忙的,所以趁着空闲,他便上了崂山来讲两堂课,顺便乘乘凉。他今天讲的这堂课不是正式的教学大纲内容,但也与地理系的课程相关,毕竟作为高等院校,光学本专业是不行的,还得学习通用的基础知识才行。

    过了一会儿,他又继续讲道:“譬如说这有一小块铁,是一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体,也就是体积1立方厘米,那么它的质量应该是79克;又有一块铅,体积相同,众所周知,铅的密度要更大,差不多应该是113克。那么,我们搞科学的,需要有追根问底的精神,这是为什么?原子论就可以很好地解释这一点,那是自然是因为铅原子比铁原子更重。当然,原子是很小的,这么一块铁里面含有的原子数一定是非常多的,我们不知道具体有多少个,自然也算不出铁原子的质量。但是,我们可以定义一个数值为相对原子质量,这可以衡量原子的相对大小。比如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9,铅的就是113”

    等等,这是什么鬼,季国风你这是在误人子弟啊!穿越十多年了,难道连元素周期表都忘了吗?

    他当然没忘。实际上,这些关键的基础知识,当年在第一时间就群策群力记录归档下来了,现在都妥善地保存着,元素周期表自然也是有的。

    但是,对于这些现代知识的教授,有个重要的问题你该如何证明呢?

    往小了说,你就没法确定这个世界和旧时空是适用一套物理规则的,必须得验证才行;往大了说,如果你只是把知识灌输给学生们,而不让他们验证及质疑,培养他们真正的科学精神,那么跟另一套四书五经有什么区别?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崂山学宫的教师和学生们是共同进步的。他们一起观察星辰的运行,一起设计实验,一起验证书上的理论,这才有了如今被人称作“实学”的新学科的兴盛。

    其中,力学之类的学科还算好说,实验相对好设计,理论的根基因此很稳固。但对于元素周期表这样的高端内容,那可就真抓瞎了。诚然,你可以直接跟他们讲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585,铅的是2072,甚至还可以讲讲中子、质子和电子,但是如何设计实验证明呢?如果没有实验而强行灌输,那就不是科学,而是另一种宗教了。

    但是,元素的思想对于化学的发展又至关重要,不可不教授。所以,工业部便设计了一套“伪原子论”,以简单的假设来解释原子和元素的概念。自然,这是一套根基很不稳固的理论,但正因为这种不稳固才留下了改进空间。短期内,这种楼阁之上的理论对于实践没什么影响,而等到技术基础深厚到一定程度之后,实践数据就会与理论发生冲突。而在实证中一步步修正这个理论的进程,也就是理论进步的进程。

    重要的是探寻真理的态度和理念,而不是强行推广的真理。

    季国风喝了一口茶,又继续说道:“自然,这样的假设也是存在一定瑕疵的。比如说,同体积的一块铁与铅,原子数就一定相同吗?说不定正是因为原子数不同而密度不同呢?再说了,若是铅原子比铁原子更重,那么这又是为什么,会不会是因为原子内部还是有别的结构呢?”

    他这么一说,堂下学生们应声激动了起来,不少人交头接耳讨论了起来。

    季国风看到他们的探索精神,比较满意,等他们闹了一会儿,才继续说道:“先贤对我们的启迪也就仅限于此了,此后更进一步的探索,便有赖于诸君奋发努力了。但现阶段,这不妨碍我们利用这个根基不牢靠的理论对自然进行探索并且取得成果,譬如锑与锰的发现,就是原子论的重大成果。”

 第520章 神剑(加更2/2)

    锑,原子序数51,氮族元素,在自然中并不算稀有,冶炼也不算难,所以在当下已经有人发现和应用了。但由于性质和锡非常相似,所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它都被认为是一种特殊的锡而使用,又称作“连锡”。

    季国风从桌上的小匣子里翻出一个锑制的小方块,拿在手里说道:“我们本不知锑是什么东西,直到我们的化学系辨明各类金属,归纳其性能,其中重点研究锡的时候,才察觉到了不对。我们发现,普通的锡可以转化为白锡、灰锡、脆锡三态,但无论哪种都与这连锡不一样,尤其是密度有确定的不同。从原子论的角度来说,前者的三态变化可以解释为原子的排列发生了变化,而连锡的不同只能说明是从原子上就不同了。这才确定它是一种不同的物质,因此便命名为锑。”

    崂山道士本来就有将各种奇怪东西混合炼丹的传统,学宫化学系进一步把这个传统发扬光大并且体系化,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物质的不同,验明特性,分类归档。几年下来,还真出了不少成果,其中相当有革命性的就是锑的发现嗯,其实学生们只是发现了连锡的独特物理特性,将它作为一类单独金属摘了出来,而作为导师的股东们是回头一查就知道这是锑了,因此也沿用了这个名字,更多的用途也是他们开发出来的。

    锑的用途有很多,比如说可以作为铅基合金的添加剂,用以改善铅的流动性,对于铅酸电池的制造大有助益。同时,它与铅、锡、铜等金属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可以制造一种优秀的轴承合金,有着优良的自润滑性,而且耐久性要比石墨轴承好不少,对于新兴的蒸汽机有着很大的帮助。还有一条,它与砷化合可以制造一种优秀的击发药,使得火帽的性能再次飞升。

    季国风简单介绍了一下锑的用途,又继续说道:“除了这个锑,学宫化学系的另一项重大的发现就是锰了,个中缘由说来颇为传奇。”

    他从桌上抄起那把随身带来的短剑,“铛”的一声把剑从鞘中抽了出来,惹来堂下一片吸气声。

    不过,这把剑却并非什么宝剑,反而很不起眼,剑身泛黑,形状也不太规整,甚至剑尖处还断了一截,总之不像是能值太多钱的样子。

    “看上去没什么是吧?但这把剑可了不得,你们有人可能听说过,它便是传说中的龙牙神剑。”

    听到这个名字,果然有不少人来了精神,目光死死地盯了过来。更多的人的不明所以,窃窃私语。

    季国风拿着剑在空中挥舞了一下,舞出切风之声,止住了堂下的谈话,继续说道:“这把剑是我们的军队在龙牙半岛的土人手里缴获的。你们是地理系,自然知道龙牙半岛在哪,我就不多说了。总之,那边的土人虽然野蛮,但在制剑一道上却出乎意料地有高超技艺。这把剑虽然貌不惊人,但是性能极为优异,无论是硬度还是韧性都很好,要远胜中原出产的一般刀剑,比起大路货的东海军刀和日本刀也不落下风。更为惊奇的,是它并非用夹钢或包钢法打造,而是通体用了同一种铁材!”

    这时,场上更多人惊讶了起来。

    东海尚武风气浓厚,在座的学生们有相当一部分都是佩剑的,因此他们对于兵器的制造多少也有些研究。说来,这跟后世大学生研究手机电脑差不多,虽然只是摸摸屏幕,但对什么c闪存晶圆制程是如数家珍。而这时候没手机给他们研究,精力就只能放在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上了。

    刀剑劈砍戳刺,表面硬度越高越好,但硬度高的高碳钢韧性不好,若全部用它制造,刀身又会容易折断。因此,当前绝大部分优良的刀剑,都是使用复合材料制造的,也就是外层用硬度高的高碳钢,内部用韧性好的低碳钢,还要辅以一定的热处理。所谓“包钢法”“夹钢法”还有其余诸多造剑法,名目繁多,其实都是这个原理,只是实现方法不同而已。当然,用同一种材料制成的刀剑也有,但那大多是廉价的劣质武器,只能凑合用用罢了。

    而这“龙牙神剑”通体用同一种材料制成,居然性能还很强,那可真是神奇了,简直如同一颗45n制程的移动c跑分超过了a13一样,怎么不能令学生们惊讶呢?当然,还有少部分知道内情的,听了之后笑而不语。

    “就是这样,这把神剑兼顾了硬度和韧性,显然不是一般手段能做到的,要么有独特的锻造技艺,要么就是材料与众不同。而看土人那茹毛饮血的水平,显然不像是有什么技艺的样子,所以西洋郡的军队顺藤摸瓜,果然发现了端倪。原来,是因为他们所用的那处铁矿有蹊跷之处所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