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255再铸鼎-第5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根据之前的路线图,洪流170其实是一种四缸单动蒸汽机组。单动指的是每个汽缸只在底部有一个气孔,只在推动活塞向外运动的时候做一次功;相对的,双动则是在汽缸顶部和底部都有气孔,这样活塞无论是向外还是向内运动,蒸汽都可以推动它做功,也就是可以在汽缸不变的情况下将功率提升一倍。目前成熟的新星150和180都是双动工作方式。

    虽说双动有提升功率的好处,但这需要给汽缸配备一套复杂的配气和排气机构,在陆地上没什么,但在颠簸的海上就很容易出故障了。所以洪流170干脆取消了双动,只用单动。而为了弥补功率,它一次配备了四个300汽缸,用数量来把功率堆上去。虽说如此,但由于船用锅炉的工作压力和机械运行的转速也比陆上更低,所以它实现的总功率不过40k高不了多少。

    可想而知,这种蒸汽机组的成本也不会低。本来海洋部的规划是等蒸汽机再次进化后才开搞实用的蒸汽船,之前只做预研和技术验证。但是在刚刚过去的日本干涉战争中,风帆船只和人力船只暴露出了很大的局限性,于是这边骤然加快了进度,决定先搞一型能用的蒸汽船出来看看。就算功率只有40kw,那也比人力强多了吧?

    陈文耸耸肩,说道:“当然是单动,不然一个浪过来就等着坏吧。至于功率嘛,我们在稳定工况下测试,功率可以轻松上60kkw5就不错了。当然,这具体的还要上了船再看。”

    梁恩皱了一下眉头:“还是单动啊,这功率一下子就减了一半,十节是不用想了。你说省了汽缸的配气,但四个汽缸之间相互协调,不还是要一套总体的配气机构?”

    陈文摇头道:“两个汽缸一组,组内同步,组间相位差90度,只需要一套简单的配气机构就行了,而且在外面也好安排,可靠性可以保证。要是给每个缸都贴身配上一套,那可就麻烦了。至于功率的问题其实你不应该这么看。功率本质上是由蒸汽提供的,或者说,是由锅炉决定的。锅炉能产多少汽,汽缸才能做多少功,汽缸只是个把内能转化成动能的工具而已。船上就那么点小地方,还得装煤装水装货,能塞进去两台锅炉顶天了,喏,产汽上限就这么决定了,汽缸再多再双动也利用不起来。”

    梁恩想想,好像确实是这么个理,于是也不再争了,只是说道:“呃,我只是觉得,双动还能省两个缸嘛。”

    陈文笑了一下,说道:“确实省缸,但不一定能省多少钱,一台双动汽缸可没比两台单动缸便宜多少呢。主要是两头进气的话,连杆端也得好好密封起来,而这一密封成本就上去了,得请从安吉州挖来的制镜师傅,用显点法一点点把端面磨平才行,费时费力费工费钱,而单动就省了这么一大块麻烦。反而汽缸本身,因为有成熟的镗床可用,其实成本不算太高。别说你的船了,我们的前进火车头,都是用两个单动缸推进的呢。”

    梁恩叹了口气,说道:“罢了,你是专业人士,你说的对。得了,我还是去秦晋那边看看吧。”

    他刚要转身离去,就被陆平喊住了,后者眼睛放光地说道:“那啥,这么说来新船快能动了吧?走,我也跟你去看看!说起来,秦晋搭那种钢结构的动力单元,还是从我这借的人呢,这事也有我一份。”

    “哎,铁路的事还没完呢!”陈文赶紧拦住了他,但看他一脸兴奋的样子,还是无奈地跟了上去,“得,我跟你们一起过去吧,边走边谈。呃,你说,等胶沂铁路修完了,得继续往潍坊修吧?到时候是走高密好呢还是走平度好呢?”

    秦晋的地盘就在澎湃动力隔壁不远处,挂着一块“湾口压力容器制造厂”的牌子,主业说是造锅炉的,但其实木工组什么杂七杂八的东西都在里面,蒸汽船项目组自然也不例外。

    两个工厂之间有轨道连接,三人带着随从上了一辆板车,用一匹瀛山小马拉着,没几分钟就到了。他们对这里也是轻车熟路,不用人引领,直接就往海边走去。

    蒸汽船项目组就是在海边附近的一处大工坊中。工坊旁边,有一片小型湖泊和一个长方形的水池。水池是仿照造船场那边设置的拖曳水池,用来测试船体阻力的感谢佛劳德、雷诺等祖师爷,只要按照公式改变速度,使用缩小的船只模型也能模拟真实船只的行船情况,这为船型改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小湖中停着一艘淘汰的闪光级和若干艘小船,这是项目组用来检验蒸汽机在船上的运行效果的。

    三人停在池子前看了一眼,又进入了工坊的车间之中。车间大而凌乱,西墙那边堆着大量的煤,东墙的架子上放了一些杂物和工具,上面还有不少蒸汽机和船只的模型。

    在车间中央的区域,安置着一座一人高、五米宽、十米长的“铁骨架”。呃,看上去确实很像骨架,因为是底下是一道粗长的“脊骨”,一连串“u”型的“肋骨”与之垂直有间隔地前后排列开来,看上去就如脊椎动物的胸肋骨一般。这座“骨架”实际上是铺设在船壳内部,用来加强船体结构的。因为蒸汽机振动巨大,要是直接铺在木船上,就算不把船震散架,也会让船员受不了,所以得加装这么一套骨架加固一下。

    搭建这副骨架的技术是建设部友情提供的,他们在建设中央大桥和大灯塔之类的钢结构建筑的时候积累了不少经验,用在这里也是正相应。梁恩今天刚结束一场与郑林的关于铁骨木壳船的讨论,今天看到了这个铁骨架,不禁比以往更加仔细地观察了起来。

    在骨架内部,还有一长条盒子状的“砖房”。呃,这个就不是比喻了,而是真的四四方方的砖房,在底下用钢材和垫木铺设了地基,然后用空心砖和水泥围着一层钢筋网搭砌而成,内外还抹上了一层以熟石膏为主要成分的防火灰泥。这座砖房是用来放置锅炉和蒸汽机等部件的,他们都是高温高热的火源,而外面可是易燃的木头,所以必须用砖把它们隔绝开来才行。当然,相关的建设技术也是建设部支援的。

    砖房顶部,一根长长的烟囱升了出来,一直捅破了车间的屋顶。而在单元的尾部,又有一根长长的木制传动轴伸了出来,由两座轴承座支撑着,最末端连接着一个相比之下相当袖珍的双叶螺旋桨。

    这一整套装置,就是项目组为蒸汽船设计的“标准动力单元”了这年头工业口的人最流行讲什么“标准化”“模块化”,开口闭口就是这俩词,甚至都成了政治正确一般。你设计个什么东西,功率高点低点无所谓,尺寸大点小点也差不多,但若不讲“标准”“模块”“通用性”,那肯定就会被人鄙夷了。根据这些人才的想法,只要把这个模块设计好了,以后不管什么船往里面一塞就是了,省去了一堆适配的工夫。

    车间里的这个动力单元,就是项目组的人搭起来用于做研究的,喏,底部都用水泥和砖块固定死了,也没法拆装了。平日里各部门的工程师们经常在里面忙碌,不过现在这东西并没什么动静,机器没有开动起来。

    陆平探头进去看了一点,里面有两台锅炉和一大堆管路,还有一台新星180,不过并没有所谓新型蒸汽机的影子。于是他转回头来,奇怪地问道:“秦晋呢?人呢,机器呢,船呢?”

    陈文算了算时间,一拍手,半带调侃地说道:“糟了,他一大早就把170搬走了,这么长时间早安装上去了,不会是试船的时候沉了吧?”

    “你才沉了呢!”这时秦晋正好从北门走了进来,听到陈文的揶揄,忍不住吐槽了起来。

    陈文看到他,哈哈尬笑了两声,然后连忙打招呼:“哈,秦兄,你在啊!怎样,洪流170能用吧?”

    梁恩和陆平露出了殷切的表情,打了招呼后朝秦晋看了过去。

    秦晋脸上还蒙着不少黑灰,看上去是很辛苦的样子。他进门后走到一旁的柜子边,取出茶杯喝了一口,说道:“还行,就是耗水量有点大,这不我这就是回来加水了么你们三个都是来看船的?得,都跟过来吧。咦,这违不违规来着,四个人同时上一艘船,没问题吗?”

    陆平急着看船,哪里管那么多,一边往门口走一边吐槽道:“别管了,怕什么,大不了游回来!”

 第529章 驱逐舰 上

    1266年,6月24日,金口市,田横镇,湾口压力容器制造厂。

    在车间北侧的金口湾码头上,赫然停泊着一艘已经被改得面目全非的河级浅水炮舰。

    这艘浅水炮舰是造出来没多久的最新款式,长约30米,宽6米,标准吃水只有1米多,排水量一百吨咦,怎么跟新星级这么像?

    实际上,这两种船虽然一个是人力驱动的浅水炮舰,一个是风帆动力的海船,但设计在近几年逐渐趋同。出现这种现象,根本原因是两者的用途趋同:都是在烈焰级难以行动的浅水区域执行任务。

    星火级作为海船,作用已经越来越弱,无论是载货量、火力还是适航性,都全面落后于新锐的烈焰级,甚至连速度都不如。即使出现了替代型号新星级,也只是在小范围的灵活性赶了上来,综合航海性能依然差得远。所以,想在海上作为烈焰级的补充这条路是行不通的,这级船进一步的改良方向只能往浅水区域进化,这就导致它船型变得修长,吃水变浅,船底变平,有向沙船靠拢的趋势。

    而河级从一开始就是作为动力浅水炮舰设计的,设计可以说比较成熟了,几年下来,主要向增加船速方面发展。这方面的需求可以说和新星级是类似的,所以越改进就长得和新星级越像,船身修长,龙骨和肋骨用了网格结构以提升比强度,艏部尖锐以减少阻力,舯部肥大、船底扁平以尽量减少吃水并降低阻力。

    很多人有个想当然的误区,以为尖底船比平底船快高速的军舰不都是瘦削的尖底吗?实际上恰好相反,同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