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255再铸鼎-第5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呃,当然,这种子弹用了铜底,铜就是钱,成本自然要高上一些。不过用铜量也就相当于一文钱,而且由于铜底短,比起后世繁复的铜壳子弹生产工艺要简单多了,只需要简单的冲压和后续加工就能做出来,所以总成本并不算太高。更何况,只要你把敌人都打死了,这些铜壳不就可以捡回来了?相比之下,铜弹底有效地改善了枪械的闭气问题,省却了复杂的闭气机构,综合来看,说不定是更省了呢。

    高川拿出来的这把x32,就是最新的型号,配备的自然也是新式的中心发火弹,实战效能相当不错,甚至可以说已经足够成熟,可以投入量产了。他的这一把,由于是股东特供型,更是附加了一系列华贵的装饰,握柄和枪管套都是黑檀木的,做出了符合人体工学的形状,还用了雕花的银片装饰,扳机和击锤都镀了锌,熠熠发辉,一看就很值钱的样子。

    杜松林拿过这把手枪,先是左右手交换掂了一下,品味了一番手感,又打开枪机,看了看里面的子弹,最后说道:“确实不错,经书还是和手枪最配啊不过,这射程还是短了点吧?近距离遭遇战还不错,可要是野外结阵打起来就不行了。”

    高川啧啧两声,摇了摇头:“有近战还不够?南洋和印度那样的地方,难不成你还打算野外结阵而战?就算真有那机会,大炮轰两轮就行了啊!到时候最多的,还是近身遭遇战,小巷子里突然钻出一堆暴徒的那种。这时候一身盔甲,左手持枪,右手持剑,那简直是杀神啊哦对了,盔甲你也得买一点,这个上面总不会卡的。啧啧,这身装备我都想要了,可惜我们西洋公司没你这么财大气粗,钱只能省着花,就只能先用鸟铳凑合着了。”

    杜松林皱了皱眉头:“还不是得花钱买,说得就像我赚了你亏了似的。说到底,这x32还没量产吧,今年我们还能赶上吗?”

    “没需求只能按部就班,但有需求不就快了?”高川把黑色的手枪收回了腰间的枪套中,“你把需求提上去,总装才好早些定型嘛,他们也等着个好由头呢。如果动作快的话,年底之前应该能出一批的,到时候趁着晚班船送过去就行了。”

    杜松林又挠了挠头:“行吧。也别说我了,你那边准备好了没,王文统怎么说,今年船队什么时候出发?”

    高川咳了两下:“那家伙我看有点心动,问题应该不大,大不了到时候把他给绑上去,等出了海还由得了他?除了他,我还找了原先的一些旧官僚,南边狄柳荫也搜罗了两个,到时候组个顾问团,到了伊尔汗国就见机行事吧。今年的船团可热闹了,日本那边腾出了手来,又多下水了好几艘烈焰级,例行的远洋舰队加上你、我、周老师的船队,还有不少民间船只也跟了去,总吨位得上万了,大概历史上也就郑和能比了。”

    1255再铸鼎

 第541章 上海

    1266年,10月8日,上海镇,浦东商站。

    东海商社当年通过某些手段占据了崇明岛,控扼住了长江这条黄金水道的出入口,可谓战略上的大成功。虽说如此,但现在的崇明毕竟只是个面积不大、土地贫瘠、没多少人口的小岛,只能作为商品的集散地来用,具体要销售到终端,还是得深入更富裕的内陆地区才行。

    江南工作组在长江流域几年经营,又在扬州和上海两地设立了两处商站,每处还下辖若干商行,初步建立起了一个商业网络。

    扬州是传统商贸重镇,在那里建站不出意外,但在上海这个“不太有名的小地方”建站就有些出乎一般人的预料了。但后来的发展证明了东海人“敏锐”的商业嗅觉。上海这个本就已露锋芒的港口在商站设立后更加迅速地发展了起来,如今已经是海外货物向富甲天下的嘉兴府和平江府苏州输出的重要港口,可谓方兴未艾。上海市集正式建制成为上海镇了,而东海人在黄埔塘东岸设立的浦东商站周边也聚集了不少人口和建筑,大有和西岸的旧市一较高下的苗头。

    渡过了九月变化莫测的季风转换期后,海上开始刮起了稳定的北风,一年一度的大型海贸季便又开始了。

    如今东海国的海贸经过数年的持续发展,规模已经成长到了一个惊人的地步,不需赘述。现在停靠在上海港中的巨型海船就有不下五十艘,其中十艘威武的烈焰级尤为亮眼。不过,此时吸引了符凯伟目光的,不是那些大海船,而是内河码头中一艘不起眼的小船。

    这艘小船普通到不能再普通了,就是江南随处可见的小船,用廉价木料做成,两头细中间宽,内部隔了几块板,中央有个篷子,形制简单而又臻于极致,也没什么改进空间了。

    然而就是这么一条村里的船匠都能造出来的小船,刚刚在码头上一连装了五十石36t的货进去,然后一个船工轻松惬意地摇着橹就顺着小河往南方去了。这个运输效率足足相当好几辆马车,轻松碾压了陆运。

    符凯伟目送它离开,然后神色复杂地对身边的高川感叹道:“这水运条件真是发达到令人嫉妒啊!我们那边修了多少年的路和桥,又是造四轮车,又是鼓励养马的,好一阵折腾,也不过能让两匹马拉着一吨货到处跑,每天还得耗费上百文的粮草。可是在这里,就这么一艘几十贯的小破船,就能轻松拉上好几吨货,而且水路还是天然的根本不用去修,密集度比建设部十年后的路网规划都强。都说要想富先修路,有这么一个天然水网在,难怪江南如此富庶啊!”

    海洋部的股东们原则上是每年轮流领队远洋航行一次,今年轮到了符凯伟,因此他就出现在了这里。商业上的事有专人负责,不需他操心,于是便跟着在崇明呆过好几年的高川一起在周边游览了起来,然后就偶然看到了内部小河港的场景。呃,换了几年前,他未必有这种感悟。不过这几年,相关部门反复宣传基础设施建设、商业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联性,吹得他都信了,因此看到这种高效物流后,思维不由得就发散了出去。

    “所以说,这里一直到几百年后都是中国的核心地带,不是没理由的啊。”高川也有所感叹。“这片地域的工商业潜力大的吓人,我们一直避免将其惊醒,在这里只敢收购棉花,很少收购制成品,以免给自己培养出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然而随着棉花产量的增长、价格的回落,以及技术的传播,江南棉纺织业还是免不得有了萌发的态势,不少村镇都有了织户聚集的现象。纵使由于关税保护没法进我们的市场,但本地市场也已经足够大了。”

    “说起这个,”符凯伟皱了皱眉头,“怎么搞的,我们的纺织业都机器化规模化了,这边不过是人工单打独斗,但是售价怎么还拉不开差距?”

    高川耸了耸肩:“哈,我们那边是雇佣劳动,即使生产率再高,还是要计算人工成本的,这个成本还不低。而这边小门小户根本不管这个,人家只算材料成本有的自己种棉养蚕的,连材料成本都不算只要卖出去有钱赚就行了,赚多赚少都是赚,根本不考虑自己作为工人的劳动成本。话说回来,真算起人工成本来也没多少,就算那些农村妇女不织布,去城里也找不到什么她们能做的工作啊!”

    “嗨!”符凯伟拍了一下巴掌,“这种生产制度太落后了,太邪恶了,一定要消灭掉!”

    另一边,华亭县城,浸香书坊。

    “指南针为何时有所指稍偏红豆斋主,常熟,物理。”

    “东国科举考试情况如何卧云山庄主人,青浦,政事。”

    “冬时手冷,以口呵之辄热;茶汤过热,以口吹之辄凉,其理如何蒲塘居士,如皋,物理。”

    浸香书坊的内堂天井中,作坊的主人陈维纲坐在石桌前,拿着一枚放大镜,正在检查桌上放着的一份格致新知的活字版。

    浸香书坊是华亭县的一家老字号印书作坊,早年前从事着与其他印刷工坊别无二致的生意刻字、制版,印些传统的经书或时兴的文集出售,有时也承揽一些外来的印刷工作。近年来,东学南渐,江南流行起了办报,华亭人文荟萃,虽然只有一县之地,但也涌现出了十多家大小报纸,这就产生了大量的印刷需求。浸香书坊就借着这个东风,从临安采购了东海产的活字印刷设备,揽了不少印报活回来,一跃而成一家大坊了。

    而陈维纲家相比别家作坊更有一项优势,那便是家学兴旺,族中读书识字的子弟多,因此就能招来不少排字工活字印刷是北宋时就出现了的,但是相比雕版印刷一直不占主流,除了技术上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门槛太高。雕版印刷即使是文盲雕工也能照着模子刻出来,而想用活字排版,必须识得字才行。这个时代,文盲才是大多数啊!

    过去,印刷业印量不大且产品内容雷同,所以雕版印刷更有优势。而现在报纸内容一期一变,活字印刷的优势就显著得多了,因此能发挥出这个优势的陈家就更容易占得先机。

    这份格致新知,并非东海人办的出版物,而是华亭县一家徐姓大族主办的。这家人根基深厚,族中能人辈出,光这一辈就有好几个进士,同时在商场上也有不少建树,自然也派了不少子弟去东海国求学。怪不得说人家厉害呢,这些留学的子弟学成后,回家一分享学习的心得,族中不少人就被这些新学折服,一边派遣更多的人去求学,一边著书立说,利用自家横跨两个知识体系的优势,把东海人的新学“翻译”成当代人易懂的话语传授出去。他们还办了这份格致新知,两版刊登新学知识,两版以问答的形式解答一些问题,居然也颇受欢迎。

    这不,陈老板一边检查着排版,一边就被里面的内容吸引过去了。不过正当他看得入神的时候,一个小伙子却走了过来,打断了他的阅读:“二叔,外面福顺行送货来了,看箱子,应该是北来的洋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