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255再铸鼎-第5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正义是今年日本局势大局已定之后趁着北风的尾巴南下的,其实到这边也没几个月,不过过了一个酷热的夏天,明显是黑了不少。

    “让我看看货单”几人刚坐定热络了一会儿,张正义就进入了正题,拿着货物清单看了起来。

    过了好一阵子,他心中有底,便说道:“这些毛皮人参之类的北货多给我留两箱,钟表和镜类也留几件,都记帐上,我好拿去走关系用。”

    东海商社在广东的贸易,主要是“卖”而非“买”。此时广东并未有后世那般高的开发程度,但几百年安靖,也有了相当程度的积累。据户部绍兴二十三年的统计,整个广南东路有五十多万户居民,再考虑到统计遗漏,总人口应当在三百至五百万的范围内。这个数量,已经与高丽、日本、三佛齐等大国相当了,而且由于生产技术和自然环境的优越,人均gdp还要高得多。因此,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舰队带来的北货和自产商品有很好的销路,即使是皮毛这类在当地几乎用不上的东西也有土豪买去收藏的。相比之下,能买的东西反而不多,物产要么与江南重合,要么与南洋重合,价格上没什么优势,只是空出舱位之后不得不买些东西补仓罢了。

    高川立刻竖起来耳朵来:“怎么?这边有人找你麻烦吗?”

    张正义摆摆手:“不是,过阵子我打算去安南拜访一下,到时候好给安南大员们送点礼物。”

    这时符凯伟不屑地哼了一声:“那些越南猴子有什么好拜访的,你看中哪块地,兄弟们直接打过去就是了。”

    张正义眉头一皱:“你们这些个毛病能不能改改,都多大人了还整天打打杀杀的。安南又没什么油水,我们去搞它有什么好处?反而历史上他们对蒙古人打得不错,说不定我们可以加以利用呢。”

    符凯伟赶紧笑了一下:“张哥儿说得对啊!这搞事还是您专业些。你这来广南也好几个月了,对这片是怎么打算的?”

    张正义扔给他一根香蕉,说道:“根据历史经验和现在的形势来看,蒙古人应该一时半会儿对岭南这边造成不了太大的威胁,我们在这边也就没有重大的战略利益,所以工作主要是服从商社的大利益说实在的,一是在商业上尽可能赚取利润,反哺本土,另一个就是支持你们在南洋和西洋的开拓了。”

    他还没说完,杜松林立刻就捧起了臭脚:“张大哥不愧是前首席,觉悟就是高啊!”

    张正义瞪了他一眼,喝了口茶,又继续说道:“关于前者,倒是好说。广东市场很大,有钱人多又讲究,连貂皮都能卖得出去,更别说那些钟表眼镜等新鲜玩意儿了。倒是收购些什么平衡贸易有些麻烦。好在这边的甘蔗种植和制糖业已经有不小的规模了,我准备投资一点,再搞个行业协会之类的组织。呃,你们南洋也得参加进来,把糖类出口控制起来,这样就不用担心白糖制法泄密了。”

    对白砂糖的垄断,使得东海商社赚取了大量的利润。但是毕竟黄泥过滤法没多大的技术含量,随着时间的增长、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工人的增多,这个方法还是不可避免地泄露了出去。而且当初后勤部为了保密,没申请专利申请了就得把方法公开了,所以商社还没法撕破脸去限制山寨厂商。说来也有意思,东海商社对于蒸汽机、电学、天文学乃至社会学理论这些至关重要的高精尖知识都是完全开放的,毫不怕人学,却在白糖辣椒这类无关紧要的东西上保密,要是百年后被人知道了,说不定又得引发各式各样的猜测。

    当前,技术扩散的规模还不大,但可想而知未来几年内肯定会迅速传播出去,届时白糖就无法谋取如此高的暴利了。为了应对这一点,东海商社一方面改进制糖技术,凭借质量和多年积累下来的品牌效应取胜,另一方面则釜底抽薪,试图控制源头的原料产地。只要把广东、南洋这些主要产糖地区握在手里,别的地方零星产的那点糖还能翻天吗?

    说到这里,符凯伟想起了什么,对张正义说道:“对了,电信组特别嘱咐过,说上次韶州那些铅锌矿要多收购些回去,就要矿,不要粗炼出来的,订货单上有,等等你好好看看。”

    张正义一愣:“为什么,不是说那些矿质量不行吗?等等电信组?怎么是他们?”

    广东多山,矿产资源丰富,尤其铅锌矿很多,之前就采购了不少随船运回去。但是其中有一些炼出来的锌品质很差,相关部门很是嫌弃,本来都指明不要韶州韶关矿了,这怎么突然又转性了?而且这铅锌都是冶金部门用的多,怎么又跟电信组扯上关系了?

    符凯伟犹豫了一下,看了看周围,确定无人之后,小声说道:“原因找到了,是因为韶州铅锌矿里混有杂质,所以影响了性能。但是这杂质可不简单,里面有锑,还有一些超出了我们以往的预料的东西,是锗”

    “什么?”张正义感觉世界观一下子混乱了,这画风不对啊,“锗,你是说做半导体的那个?我们蒸汽机都刚整利索呢,怎么就倒腾起锗来了?”

    符凯伟笑了一下:“还不是无线电逼的?电信组攒了个小无线电系统出来,看得大会大喜过望,拨了好些资源过去,还定了个五百公里通信的远期指标,这可就苦了他们了。这么远的距离,技术难题一大堆,所以电信组的余莫他们就想起了这个锗。余莫对业余无线电有些研究,据他说,锗并非越纯越好,掺杂一定杂质的时候反而能更好地发挥半导体作用,所以即使以我们的水平努努力也是能做出来的。锗晶体管是可以手工制造的我也不知道他说得对不对,但就算搞不出真正的晶体管,只要能做出一种灵敏度较高的检波器,那也非常有用了。”

    张正义震惊道:“终于把无线电搞出来了?”

    1255再铸鼎

 第545章 无线电

    是的,东海商社现在有无线电了!

    相比历史同期的技术进度,东海人在通信行业上的发展是相当迅速的。这主要是因为早期的电信并非在技术上特别难,而是那时没有这个理论基础或者说思路,所以才出现得晚。而东海商社这帮人则正相反,让他们去搞一些需要手艺和积累的早期的工业装备技术,那基本全是一摸黑,反而对于电力和通信理论,不少人都有相当深厚的根基,存在弯道超车的可能性。

    历史上,无线电的发明人颇有争议,但本质上,它的发明应当归功于麦克斯韦。是得益于这位祖师爷奠定了电磁学的理论基础并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后人才能将电磁波转化为实际应用。而在电磁波的存在被赫兹验证后,意大利的马可尼、俄国的波波夫还有美国的特斯拉等人,都在短短几年时间内用简陋的手工工具迅速做出了可用的无线电系统。这说明无线电的实现在技术上并不难。

    一般来说,有技术不等于就可以迅速普及。就比如有线电报,早早就有了雏形了,但是无法大规模铺设出去就算电线无铜,这年头铁线也值钱得很,照样有一堆人去偷。所以只能小范围铺设,直到有了交通警察系统和铁路,才能顺势覆盖出去。

    相比之下,不需要线路的无线电,在这个时代要实用得多。有了无线电系统,散布各地的堡垒和据点就能连成一线,舰船和部队也能随时保持联系,战略价值是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的。但相应的,无线电的技术含量也要高得多,虽然原理不过是发射电磁波,电路图上只有寥寥几道,但也不是能轻易实现的。

    但是他们毕竟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参考,不用走历史上的歪路。早几年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到了近期,等到电力组捣鼓出了相对成熟的电容、电感、电阻等基本元器件之后,电信组便可以制造简单的电路发射电磁波了。

    这种无线电就是19世纪末马可尼发明的那种,原理是利用高压火花放电时产生的电磁振荡来传递信号。

    这种电火花电报有很大缺陷,它发射的电磁波是“全频率”的,发射时会对周围的电磁环境造成巨大的干扰,使得一段时间内只有一台设备能用。同时,由于能量散布在广阔的频段区间内,不能集中到某一特定的频率上,因此有效功率很低,需要强大的发射功率才能弥补,花费巨大代价才能延长通信距离。

    但好处是实现起来简单。当初马可尼自己在家里就捣鼓出了这套系统,之后短短几年内迅速发展到足以跨越大西洋通信的地步,难度并不高。当然,他研究过程中克服一系列难题并发明相应的工具的伟大贡献是不可否定的,这不,现在这些成果就直接被东海人拿过来了。而如果想升级到更高级的无线电系统,比如超高频交流电或者电子管,那就太难了,需要高度真空的玻璃罩和钨丝有这个技术都能出灯泡了。

    而且相比早期原始无线电,东海电信组对自己的系统做了三项重大改进。

    其一,是增加了电感电容c电路对电磁波进行谐调,使得宽频谱的无线电能集中到狭窄的频段上,减少了干扰,增加了传输效率。

    其二,是采用了改进型的天线。早期无线电是用大面积的金属箔作为信号的发射源,效率低难布置,而东海版用了成熟的线状天线,易布置且发射效率要高上了许多。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是应用了短波信号。

    早期人们对电磁波在地球上的传输特性并不清楚,只模糊地认识到波长越长越容易衍射,传播距离也就越长,因此为了取得更长的通信距离,就拼命建设巨大的通信天线以增加波长。这一来耗费巨大,效果却不明显。但后来偶然发现,过去被认为通信距离有限的短波信号偶尔却能传播到极远处,经过进一步研究才发现短波信号可以借助大气层中的电离层在天地之间不断反射,因此可达极远的通信距离,甚至可达地球的另一端。

    短波信号不但能达到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