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255再铸鼎-第5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字,字型方方正正的,看上去和篆字有些像。后世这种文字已经消亡,不过颇具艺术价值,有些蒙古族同胞会在装饰用途使用。也正是因为这种文字在,使得不识汉字的忽必烈也能看懂上面的内容。

    不过,当他看到是辽阳东京总管府送来的急报,不禁皱了皱眉头,拆开之后,先是扫了一眼,然后立刻气血上头,细读了一遍,就把信狠狠地掷在了地上,大吼道:“高丽反了!东海蛮子也反了!”

    什么?!

    群臣听了,立刻面面相觑高丽反了是什么情况?这怎么又牵扯到东海人了?!

    之后,忽必烈命太监将信读了一遍,他们才明白了信中说的是什么事。

    实际上信中说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今年盖州一带出现了大量移民的踪迹,他们在原已荒废的熊岳县一带屯垦盖州位于辽东半岛西岸,原有建安、汤池、熊岳三县,但乱世过后人烟稀少,其余两县全部并入建安县中。这事确实奇怪,但因为移民们只是种地,并未有侵略迹象,所以辽阳路并未立刻上报,直到第二件事的发生,才让他们意识到大事不好,快马加鞭把急报送了过来。

    第二件事就是高丽权臣林衍造反了!

    今年初的时候,高丽国王王禃遣使来报,说国内诛杀了权臣金俊。这本是好事,金俊在之前的十几年里一直把持高丽国政,对朝廷的要求百般推诿,让忽必烈很是不满。他若是死了,自然是大快人心的。此事甚至成了元朝立国大典上的“功绩”之一。不过,等到前不久,王禃派他的世子王愖入朝,而当王愖到达辽阳并向留守官员哭诉之后,他们才知道事情完全不是这样。

    金俊确实被诛杀了,但这并不意味着忠于朝廷的王禃就此掌权。恰恰相反,诛杀金俊的是他的手下林衍,而这个林衍与东海人关系密切,并且一向对蒙古人持强硬立场,干掉金俊之后就立刻废黜了王禃,转而扶持他弟弟安庆公王淐即位,夺取了高丽的国政大权。在此之前,金俊尚且知道与蒙古人虚与委蛇,逢年过节多少象征性送点礼物过来,但林衍掌权后,立刻停止了所有表示臣服的行为,要对朝廷抗拒到底了!

    两件事情联系到一起,合着这事是有预谋的。越境屯垦的一定是东海人,他们是为了侵略辽阳路,与高丽人里应外合,夺取辽东!所以官员们立刻就写信报来长安了。

    呃,实际上他们真是冤枉东海人了。越境屯垦的事确实有,毕竟光黑龙江一条线还不保险,从南向北逐渐试探蒙元的底线也是不可少的。但高丽的事变真不关他们的事

    东海国确实跟林衍关系密切,但是只专注商业利益,并未怂恿他搞什么政变。其实林衍本人也没打算搞什么政变,实在是因为前老板金俊太过贪婪,不想着对付蒙古人,反而侵夺手下的田产,最后居然染指到了掌握三别抄的林衍头上,甚至还想轻薄他的小妾这可就不能怪人家冲冠一怒,临时起意搞出这场政变了。这事东海人在事先可是一无所知呢。

    但不管怎么说,既然这两件事同时发生了,他们也就跳进黄河都洗不清了而且,干嘛要洗?

    对于蒙元朝廷来说,事到如今,确实不能忍了,必须得狠狠反击一下才行。但是,该怎么反击呢?

    现在兵权分散在各世侯手里,要是打南宋,他们说不定争先恐后,但要是去啃东海军这个硬骨头,就由不得他们礼貌谦让了。

    “李镇李万户练兵颇有心得,又适应水战,我看他家当出兵。”

    “不不不,论起新军的训练和武备,还是史家首屈一指啊”

    “解万户家在霸州,临近辽东,出兵方便,不如就出点力气吧。”

    “好啊,我家出一个千户,那么张家不得出一个万户?”

    “”

    眼看着吵了半天,却始终没个结果,忽必烈脸色又黑了下来,把桌子一拍,圣心独裁道:“别吵了!辽东的事就在辽东解决,就让头辇哥领军,阿术鲁征斡赤金、合撒儿、合赤温三兀鲁思部民出战,辽王和沈阳路高丽万户协从!别处看紧自家的城池,不需亲自出战!”

    众人听了他的命令,大松一口气。

    头辇哥是著名大将木华黎的后人,份地位于大兴安岭南部草原扎剌台部。阿术鲁是塔察儿的堂兄弟,在塔察儿之后继任斡赤金兀鲁思份地的领袖,临近的合撒儿、合赤温两处兀鲁思份地都以斡赤金为首“兀鲁思”是专有名词,指的是蒙古亲王所分封的部众和封地。东辽和高丽万户也是辽东的重要势力。这几方势力出力自然是理所应当的。既然战场限定在辽东,那么汉地诸侯就可以不用担心被打到老家了。

    不过忽必烈并未打算让他们就这么轻松下来,紧接着就说道:“东海贼铳炮犀利,单靠他们未必能讨得了好。所有不在辽东的各家皆须出兵出粮出器械协战,总计一万兵,各家出多少人出多少粮你们自己商量,但必须把这些人给我凑出来!别想着糊弄,至少得有一半战兵!你们也相互看好了,要是别人派了杂兵过去,就拖累你家的兵了!”

    文臣们对此倒是无所谓,纷纷山呼万岁大喊陛下英明。不过武将们就有些难受了,兵卒都是好不容易训练出来的,派到辽东去万一折损了怎么办?但是一万人,世侯们分摊一下,每家也出不了多少人,勉强还可以接受总不能为了这点兵就举旗造反吧?于是权衡一番利弊之后,他们也俯身喊喏了。

    华夏大地上,经过七年的和平之后,又有暗流涌动了起来!

    1255再铸鼎

 第585章 北上

    1269年,9月16日,霜降,辽东郡,盖县。

    一艘吐着烟柱的小蒸汽船拖着一连串小船,在盖县大清河的一处小型支流上行驶着。

    “还行嘛。”蒸汽船上的徐云抽了抽鼻子,“拉了差不多五十吨了还能动,也算不错了。”

    这是一艘由闪光级船体加装蒸汽设备而构成的蒸汽船,比起江级要简陋太多,但是吃水更浅、活动起来也更灵活,能够进入一些通航条件很差的小河,最重要的是成本低,所以用得还挺多的。不过小船装上庞大的锅炉和煤堆之后也没剩多少空间了,所以本身负载不了太多货物,只能在后面挂上装着货物的无动力驳船拉着走。现在它后面挂着两艘平底驳船,装了一堆粮食、衣物、农具、建材、武器等货物,负载不轻,但差不多也有个五节航速,运力以旧标准评判可算“惊人”了。

    所以,这型船才被徐云管理的总后勤部选中,装备到了下辖的“战略后勤旅”中。

    战略后勤旅是东海武装力量中唯二的常设旅级编制之一另一个是受建设部指挥的铁道旅,顾名思义,就是为前线军队输送后勤的部队。虽然有旅这么大的编制,但其实常设人员并不多,也就四百多人,主要都是熟悉物流运输的专业军官和军士,等到有需要的时候再填充入其他部队进行护卫或出苦力。在后勤部的统筹下,大部分后勤补给运输任务都是由社营或民营企业完成的,战略后勤旅只负责从仓库到前线这“最后一公里”的运输,所以平时并不需要太多人,搭起个架子就够了,战时可以从其它部分抽调人员来干活。其实本来只叫“后勤旅”的,但是徐云嫌这名字太土气,硬是给加了“战略”二字,还别说,真挺唬人的。

    不过别的不说,自从当年徐云上了总后勤部部长这个位置,几年下来确实把东海军的后勤工作整理地井井有条。他在总后进行了制度化和正规化建设,如何采购物资、如何建设仓库、如何装卸管理及盘查物资、如何根据需求量预测库存、如何经海陆运输、如何在护卫力量和损失率之间取得平衡、如何管理维护马匹车辆船只、发生损失后如何应对等等都形成了书面规则记录下来,有迹可循。这几年的后勤工作,不说毫无纰漏,但总的来说是让军方非常满意的。

    今天他出现在这里,是为了给盖县地区的“辽东生产建设兵团”输送一批补给品。这个任务本身级别不高,不需要他这个部长亲自操持,但向北开拓、后勤等一系列事务关系到大战略,他必须跟着实地跑一趟,自己心里有底才行。

    全体大会在向黑龙江流域派去开拓队的同时,也没把希望全放在他们身上,而是两路齐出,还派了一支约莫千人规模的便装屯田部队,自南向北蚕食辽东,也就是这所谓的生产建设兵团了。

    东海国之前在北方堡后世大连南部已经建设起了相对稳固的基地,不过那边面积不大,主要以林业为主,耕地开辟出了一些但不多,发展规模是有可预见的限制的。辽东半岛看着面积不小,但是中央基本都是山地,易开发的地区并不多。所以他们建设第二个基地的时候,跳过了北方堡的邻近地区,直接北上170公里,在半岛西侧北缘的故盖州地区落了脚。

    盖州原本有三座城,分别是州治顺安县城后世青石岭镇高丽城、东方山岭中的汤浅城和南方沿海的熊岳城,现在后两城都已荒废。这三座城址都没有引发东海人的兴趣,反倒顺安城与熊岳城之间有两块盆地不错。这两块盆地也就是后世的盖州市区和鲅鱼圈区,三面环山一面靠海,易于防守,好好开发的话能有三十多万亩耕地,足够前期利用了。只要把这个据点经营好,那么往北翻过山就是广阔的辽东平原了,未来大有可期。

    今年夏天,辽东生产建设兵团就进入了这片地带,开始开荒、建堡、整修基本的水利和道路。而这等荒芜地带,民间的运力是很难抵达了,所以战略后勤旅就当仁不让地承担起了为他们输送补给的任务。这个任务涉及到陆海内河运输,对战略后勤旅也是一次考验,因此等到天气凉下来之后,徐云也亲自乘船过来,视察当地的情况。

    见他对此船表示了赞赏,他身边的王世明接茬道:“可不是么,这艘拖船装的是洪流240,用了210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