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255再铸鼎-第6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湃动力和湾口容器,详细计算了好一通,最后搞出一个“有效运力”的概念,也就是把有效载重吨位乘以平均航速,算出一个最大值。在当前技术条件下,他们认为蒸汽驱动运输船的航速有个五节就够了,这个速度已经超过了帆船在多变风况下的普通航速,有了实用价值,而所需的推进功率不会太大,相应的占用空间也可以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使得有效运力最大。在这个思路指导下,他们改装了一艘旧顺风级,也就是这艘Y020了。

    “为了尽可能减少空间占用,我们用了一台新型的三缸机和锅炉,放在底舱中央。实际上由于替代了一部分压舱石,所以这台机器的占用比想象中的小多了。这艘船原本的载重量是四百吨,现在扣除煤炭只不过降到了三百,影响可以说很小了。倒是螺旋桨有些麻烦,得从龙骨穿过去,加固结构废了好一番功夫。”王世明自豪地介绍着。

    关大富似懂非懂地跟他进入了这艘船的动力单元中。

    这个动力单元要比江级上的小巧的多,位于底舱中央,还占据了上层的客货舱的一部分。由于这艘顺风级是木龙骨,所以不得不用了格外的铁框架进行加固。煤舱就设置在动力单元两侧,既是为了隔音隔热,也有一定的减震作用,不过容积并不大。

    “咦,这台锅炉,和之前的温泉系列大不一样啊。”

    “哈哈,关少校识货啊。”王世明得意地拍着这座一人多高的新型锅炉,“这是一台原始的水管锅炉,虽然因为工艺问题只能用粗管子,但也足以把蒸汽压力提高到半兆帕,在船上这可是个大突破啊。”

    这台锅炉并非常见的圆筒形,而是一个近似三角形的形状。关大富对此可能不明所以,但如果后世人看到它的内部结构的话,就会发现里面和太阳能热水器很像。也就是说,内部上方有个横置的圆筒形的蒸发容器,底下一左一右有两排斜置的水管,整体形成“只”字形,就像两个太阳能热水器组合到了一起。这种构型使得斜水管在一面受热时内部产生温差,进而产生自发的冷热水循环,热水上升,冷水下降趋近受热面,从而能有效地利用外部热能。这台实验锅炉就是利用了这样的原理,用一个顶置的大圆筒和两排斜水管构成了一套高效的蒸发系统。煤炭在只字底部燃烧,使得水管内的水高效地变成压力更高的蒸汽,从而可以更高效地推动蒸汽机。

    这些细节关大富不知道,但他作为江级的舰长,恶补了一系列热机知识,对于“05Mpa”这个压力意味着什么是很清楚的:“半兆帕?那岂不是甚至足够推动复胀机了?”

    历史上蒸汽机最重要的改进之一就是复胀化。蒸汽机的原理是高压蒸汽进入气缸推动活塞做功,而这些蒸汽排出气缸之后仍然有一定压力,若是将它引入另一个气缸,岂不是就能再次做功了?这便是复胀化。当然,理论是很清楚的,想实用化却不容易,问题的关键在于第一次进入气缸的蒸汽压力要足够高,排出之后才能仍然保有足够的压力再次做功。之前东海产的船用锅炉只能产生02pa出头的蒸汽,这就差点意思,而现在能达到05pa,复胀蒸汽机就有实现的可能了。

    王世明见关大富接上了茬,觉得找到了知音,非常高兴,当即就把他带到了锅炉房后面的机房,将一台新锐的立式三缸蒸汽机展现在了他面前。

    这台蒸汽机外表看上去也没什么特别的地方,三个气缸位于顶部,通过竖向运动的连杆曲轴驱动位于底部的传动轴,各类阀门和与轴联动的操纵杆倒是更复杂了,不过一时也看不出什么端倪。所以关大富看了它,倒是没有太过惊奇:“嚯,看着精神啊。这气缸大小和洪流280的差不多,也是400级的吧?怎么工作的,有多少功率?”

    一串问题抛来,王世明不烦反喜,一个个讲解道:“边上的两个确实是400的,都是双动的,实际上如果把它俩单独拿出来,就是一台双缸双动的洪流265了。这台机器的关键是中间那个缸,内径反而要小一些,只有300,这样横截面积就是其余两个缸总和的三分之一了。高压蒸汽过来之后,首先进这个小缸,做功之后排出去,大约还剩三分之一的压力,紧接着分流进旁边两个缸再次做功,输出相等的扭矩。如此就实现了一股蒸汽两次做功这便是革命啊!

    嘛,论起功率,这个系统也就90千瓦,比之前的洪流260还差一点,但耗煤量只有一半,前景可是大不一样了。可惜锅炉压力还是不够,最终出口的气压只剩一点点了,不然还能再胀一次,那可就更了不得了。不过这也不错了,想一口吃成个胖子可要不得,而且出口压力低也就更容易冷凝,到时候在海上获取淡水也就更容易了。”

    在有了罗氏动力机械这个竞争对手后,澎湃动力也不敢怠慢,把几年研究的技术储备一下子掏了出来,捣鼓出了这台实验复胀三缸机。至少在性能指标上,这台机器实在是令人惊喜,如果能成功应用,必将再次革新动力机械的市场。陆上应用暂时对效率还不太敏感,而海上更追求这一点,所以设计运输船的时候,首先就把它放上去试用了。当然,光有了指标,若是可靠性不行那也白搭,所以还是得多多检验才行啊。

    关大富听了他的讲解,也赞叹起来:“可真是不错啊,省了一半煤,那就是腿长了一倍。有这么台机器,可真是纵横四海,哪里都去得了。对了,我看这套动力单元体积也不大,那岂不是装在江级上也没问题?”

    王世明哈哈一笑:“当然了,以后还有更大的,到时候改装过去,江级就是又快又能跑了。嘛,不过现在这套系统也是刚出来,真跑起来不知道会出什么故障,所以还在实验阶段呢,跑熟了才能量产。我这次就是带这Y020出来多跑跑的,顺便也运点粮,等跑上一阵子没问题,就可以推广了。”

    关大富憧憬地说道:“那可真得快点才行了啊。”

    事不宜迟,第二天Y020便满载着粮食,在吴淞江号的护卫下向本土的方向出发了。两艘船都冒着黑烟,在一片帆影之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在新型复胀式蒸汽机的推动下,这艘六百吨排水量的顺风级在完全不依赖风帆的情况下也可达到五节以上最高六节的航速,从后世的眼光来看慢如牛,但以风帆时代的标准来评价也不算慢了。不过现在他们向东北行驶,来自东南方的夏季季风是侧风,所以两艘船上都挂着风帆加速。两相叠加,使得Y020的航速超过了八节,嘛,实际上也就是吴淞江号不开机的速度。这个速度一直保持着,正午时分就过了一半航程,看样子,天黑前他们就能抵达黄岛了。这对于星火级之类的快船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于顺风级这样的慢船来说可是破天荒啊!

    “运输船还是要越大越有出路啊。”王世明看着海图,由衷地感叹道。

    船越大,推进所需的功率自然也越大,但这个需求不是线性上升的,而是排水量越大,单位排水量所需的推进功率反而越小。比如说,现在的江级载货量不足一百吨,却需要180kkw就能达到更快的速度,运输效率可谓天壤之别。这中间当然也有技术水平的原因,但总的来说,想更快更省地运输货物,把船尽可能造大就对了。

    “来了,来了!”

    王世明一会儿下到机舱中观察新机器的运行情况,一会儿上到甲板上乘凉。这时他在甲板上,激动地叫了出来,却不是因为机器出了什么状况,而是因为东南方的海平线上出现了一大片黑云。这不仅意味着一场风暴可能要降临,还意味着

    旱灾要结束了!

 第622章 南印度

    1270年,7月10日,印度南部,注辇国。

    “轰轰轰”

    当大炮轰乱了注辇国最后一支成建制的战象部队之后,西洋同盟军两翼的大食骑兵趁机掩杀了出去,而阵中的北条时宗不甘人后,果断带领手下的日本武士发动了最后的突击。

    “突刺该击!”

    武士们都拿着西洋公司“赊销”给他们的鸟枪,这些年来,他们早已习惯并喜欢上了这种犀利的武器。他们也不讲什么阵法,只是一窝蜂冲锋出去,冲到那些印度兵面前就开上一枪,然后趁机冲上去用刺刀搏杀,杀完了再装填,装填完了再冲。

    在这种不讲理的打法面前,注辇国最后的武士们兵溃如山倒,但在同盟军的三面合围之下,也不知道该往哪逃,只能纷纷往南边的高韦里河跳下去了

    北方的指挥台上,西洋公司总经理高川对这场胜利毫不意外,反而觉得无趣打了个哈欠,随手一摆道:“好了,收容俘虏吧。休息一天,明天渡江,赶在潘迪亚国之前拿下欧赖宇尔!”

    注辇国,又称朱罗帝国,是印度地区南部一个历史极为悠久的明古国,传承到现在足有一千五百年了。

    人们常说印度是“征服者的乐园”,从西边开伯尔山口入侵的外来民族一波接一波,但实际上这些征服者通常只能征服北印度的印度河恒河流域,很少能染指到南印度。南印度在地理上被德干高原所分割,且气候更炎热潮湿,所以北方入侵者很难侵入进来。历史上要一直等到从海上过来的英国人露出獠牙,整个印度才会被捏在一起。

    虽说如此,但实际上南印度的农业条件还不错,平原广阔,有大河纵横,并且受益于西部山脉阻挡了一部分季风,使得当地降雨量并不特别的多,不至于被过度的雨水冲走土壤中的养分。

    而在这片区域中,位置最优渥的无疑就是印度次大陆东南角的高韦里河流域一带。

    这条大河发源于西北边的高原地区,从西到东流延三百余公里,沿岸尽是肥沃的平原。河流不但提供了灌溉所需的水源,还作为通航的河道沟通了沿岸地区,使得这一带融为一体,被称作“母亲河”也不为过。

    注辇国就是龙兴于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