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贝都因人拿钱卖命,也没真打算把命搭进去,远远地朝着方阵射出几箭,没怎么造成伤害,就绕阵而走了。蒙古轻骑冲了出来试图拦截他们,但也只吃到了激起的扬尘,没留下多少人。
率领这队轻骑的蒙古千户不甘心于此,趁势带队继续向前,来到一队前进中的埃及步兵阵前,如法炮制来了一波骑射骚扰。
这些埃及步兵甲具不如财大气粗的特拉布宗人那么齐全,但是弓箭手更多,现在掏出射程更远的步弓回击,蒙古轻骑同样没讨得了好,阵前绕了一段便撤回去了,只赚了一点气势回来。
埃及步兵继续前进,又有两部仆从骑兵跟了上去。而伊尔联军这边也针锋相对,派遣波斯步兵向前压阵,并且把罗姆军的突厥骑兵向前移动,护住了步兵的右翼。
这下子波斯步兵向前突出,右翼虽有突厥骑兵屏护,左翼却空荡荡的,露出了破绽。从全局来看,这明晃晃的空虚显然是有诈,但马穆鲁克在黎凡特招募的那些仆从骑兵身处近前,并没有看出来,还是心急火燎地冲了上去。
这些仆从骑兵以城市浅信徒为主,没什么坚定的信仰和意志,也很难用轻重给他们分类,弓箭长枪都会一点,但都不精湛。他们朝着波斯步兵的左翼次第冲过去,试图寻找阵型动摇的地方还真被他们找到了!
这些波斯步兵本就没经过严苛的训练,只不过是应召出征而已,现在见一大群骑兵冲过来,不少人顿时就吓傻了。其中左数第二队动摇得尤为严重,不少人甚至一照面就转身逃跑。对面的仆从骑兵见状自然不会客气,趁机从这个突破口冲了进去,厮杀了起来。而更右边的其他波斯步兵也因此更加动摇起来,队形摇摇欲坠,大有崩溃之势。
然而就在这时候,北边一阵急促的号声响起,然后就是惊天动地的马蹄声传来。杀得正酣的仆从骑兵抬头一看,顿时吓尿了前边不远处,一队全副武装的亚美尼亚重骑兵趁着号声,朝他们冲杀了过来!
这些重骑兵丝毫不顾及友军的波斯步兵反正是异教徒,死了也无所谓直接冲入了混乱的阵型中,连同友军和敌军一起冲散了个干净。
亚美尼亚重骑兵是基督教势力在近东的一支重要力量,装备精良,武艺精湛,又有殉教的勇气,自然不是为钱而战的仆从骑兵能抵抗的。局势瞬间翻转过来,仆从骑兵仓皇溃逃,重骑兵们在后面不紧不慢地追杀,而右翼的突厥骑兵也趁机掩杀了过来。后者以轻骑兵为主,行动更迅捷,咬住敌军的尾巴,取得了不少战果。
不过当他们厮杀正酣之时,后阵却突然响起了鸣金收兵的声音。前线杀红了眼的突厥人和亚美尼亚人可能不知道为什么,但后面的高台上看得清清楚楚真正的马穆鲁克来了!
这一队马穆鲁克是之前仆从骑兵撕开军阵之时被派出来乘胜追击的,现在局势逆转,也正好过来救场。而他们一入场,立刻就展现出了不同凡响的战斗力。
马穆鲁克冲锋之前先掏出了强力马弓,以普通骑兵想都不敢想的力度和精确度把箭向追兵射了过去,一射就是连珠数箭,对敌军造成了惨重的杀伤。紧随其后,他们便换上长枪,直接冲入了混乱的战场上,两人一组相互配合,只要捉到了敌人几乎就是秒杀,快稳狠准地收割着性命。
很快,仆从骑兵溃逃的趋势便已经止住,甚至跟着真马穆鲁克大兵们向北反推了回去。
但所幸联军收兵得早,大部分轻重骑兵已经退到步兵旁边重整了阵型,而真马穆鲁克只来了二百多,数量不够,所以见好就收,带着自己人也退回去了。
之前,在一旁观战的东海人对他们这些混乱的打法一直不屑一顾,但现在见识到真正的精锐骑兵之后,一个一个都目瞪口呆起来。
“好家伙,我们的那些骑兵别说射箭了,就是打手枪都打不了这么准吧?”
“别说手枪了,啧啧,看那马槊,一戳一个准,这是怎么练出来的啊?”
“盔甲倒是比我们的差远了,但这反而更不容易。看,那么沉重的扎甲,穿在他们身上倒像棉衬衣一样,一点不妨碍活动,乖乖,了不得啊。”
“行了,别长别人志气了,看看接下来怎么打吧。啧,打了半天还隔着老远,我们什么时候上场啊?”
呃,今天已经没有他们上场的机会了。两军清晨开打,来回交锋几阵就已经快到中午了,而沙漠地带的中午显然不是个交兵的好时候,于是两军便各自收兵吃饭去了。
在东海军之前的战史中,由于己方具有明显的火力优势,往往都能在一天内解决战斗,这种旷日持久随便打打就回去休息的战斗让他们很不习惯。但实际上这才是古代战争的常态,势均力敌的双方哪有那么容易分出胜负?打打停停、谁都讨不了好才是正常的。等到漫长的战争对双方的意志、耐力和补给造成了足够的压力的时候,才是决出胜负的时候。现在双方刚刚遭遇,离那一刻还差得远呢。
第641章 雷神
1272年,7月2日,霍姆斯。
自第一次接触之后,伊尔汗国和马穆鲁克两军又持续交战了几天,还是如同第一天一样,双方的仆从军互相消耗,局面势均力敌,谁也讨不了好去。
不过到了今天,情况突然产生了变化,因为一个坏消息送到了拜伯尔斯手上。
“什么,”拜伯尔斯惊异了起来,“苏伊士?他们攻占了苏伊士港?”
带来这个消息的信使气喘吁吁地说道:“对!那些东方人从红海过来,乘着大船,自称是奉伊尔汗之命攻占了苏伊士。之前卡拉温将军不想惊动您,自己带了一些人去对付他们,结果那些东方人会邪恶的魔法,有雷神之力,卡拉温应付不了,只能向您求援了!”
卡拉温将军是拜伯尔斯的亲密战友,和他一样都是伏尔加河一带的奴隶出身,也曾与他一同在战场上出生入死。当年拜伯尔斯篡位之时,卡拉温也出了不少力气,因此深受他信任,现在被他委任镇守埃及本土。
这本应不是个艰难的任务,马穆鲁克在埃及经营多年,兵强马壮,外敌想攻进去难之又难。没想到,本土竟真的出了问题,被万里迢迢跨海而来的西洋公司夺取了苏伊士港,现在又赖着不走了!
拜伯尔斯听了,先是惊讶,然后嗤笑了出来:“魔法?雷神之力?卡拉温该检讨他的信仰了,居然相信这些异教徒的把戏。”
不过讥笑过后,他还是不得不慎重应对此事,毕竟苏伊士距离开罗也没多远,一旦老巢出了事,就算他在这边打赢了蒙古人也没什么意义了。即便不去攻开罗,只要截断补给线,也够他难受的。
拜伯尔斯一边思索着一边说道:“对这些东方人,我有一些印象。几年前帮助没翼埃米尔打赢战争的应该就是他们,现在居然做了蒙古人的走狗哼。
据说他们确实有一些强大的火焰武器,如果传说没错,卡拉温遇到的就该就是了。探子说对面的蒙古人也有一些可怖的攻城武器,可能也差不多。东方人从红海过来,确实出乎我的意料,但是红海航路那么长,他们也带不了多少人过来。我这边不可能立刻解决,你回去告诉卡拉温,让他不要冒进,守住道路即可。
另外,那些贪婪的东方人不一定真的会给蒙古人卖力,让卡拉温假装去跟他们和谈,问问他们有什么条件,若是能收买他们给我们作战自然好,就算不行也能拖延一些时间。至少要保证一个月的安稳,我这边才能把蒙古人给赶回去!”
拜伯尔斯不但是一位猛将,同时也是一名出色的外交家。他一边与蒙古人和欧洲人打生打死,一边却与另一波蒙古人或欧洲人友好交往。在他的主导下,埃及与金帐汗国、罗马以及热那亚等意大利城邦都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即使是敌对的伊尔汗国和法兰西,做起生意来也毫不犹豫。所以,当东海人出现在他家门口的时候,他也没碍于脸面立刻回去纠缠,而是试图用外交手段解决问题。
说完,他便命人取来纸笔墨水,写了一封信柬,用蜡封好交给信使,让他带回埃及交给卡拉温。
可怜信使屁股都没坐热,就要带人匆匆往回赶了。而拜伯尔斯目送他走后,就出帐走上了望台,再次观察起了北方伊尔联军的阵容。
“是该拿出真本事的时候了。”
“咦,埃及人今天怎么这么猛?”
第二天的清晨,杜为先一边嚼着一根长条烤面饼,一边又无聊地观战起来。
不过今天的战局与前几天截然不同,一上来就热闹非常。
埃及人没有派出仆从军试探,而是一反寻常地让真马穆鲁克大兵首先登场。这些勇猛的战士直接冲着东边的一处亚美尼亚步兵方阵猛攻,撕开队形后,又带着一部仆从骑兵冲杀了进去,猪突猛进、凶猛无比,杀得亚美尼亚人丢盔卸甲。
见他们如此来势汹汹,联军这边如临大敌,主阵立刻旗鼓大作,调动后方部队前去支援,真蒙古重骑兵也动了起来。
不过杜为先倒不是很紧张,因为这些冲进来的勇士已经进入东方的阿老瓦丁的火炮射程了。
伊尔联军有火炮这种利器,要是按东海军的打法早就一路平推过去了。但是主帅阿鲁浑和图答温也是初次在实战中应用火炮,策略都比较保守,没有贸然冒险进攻,而是依然用传统战法打仗,命两支炮兵部队在两翼阵地坚守,等待时机,无令不得开炮。这场大战双方加起来近十万人,战线拉得很长,这么一来射程有限的炮兵就很难对友军进行有效支援,前几天就一直在看戏。
这些天来两军打着打着,相互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近,到了现在已经进入火炮射程了。终于,是该让埃及人见识一下战争之神真正威力的时候了。
左翼炮阵上,炮军千户阿老瓦丁此时正摩拳擦掌,指挥手下准备火炮其实也没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