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世明摸了摸被弹片打得斑驳的墙砖,笑道:“榴霰弹还是好用,虽然打旧了点,但整体结构还好端端的,正好给我们做个基地。哈,这关城构造不错,可以直接修个火车站,过几百年说不定能成个景点呢。”
榆关东部的临榆镇港区中,一艘小蒸汽拖船拖着一艘挂着“铁道旅”旗帜的运输船缓缓停入栈桥中。
栈桥上,几个后勤士官与船员交流一番,便招呼来一帮本地力夫帮着卸货。
萧奇就在这帮力夫里面,浑浑噩噩跟着上了码头。他本是前面一个元军哨站的驻兵,见四野浩浩荡荡到来,就干脆地投降了,后来又被缴械拉到了临榆镇帮忙搬些东西。旁边那些力夫本来就是在港区扛活的,今日也是有工钱可拿的,对东海人的支使非但没有抗拒反倒求之不得。萧奇等俘虏混在里面,就是想搞点事也搅不出水花来,更何况根本没几个愿意为大元把命都卖了的。
他抬头往这艘巨大船舶上看去,只见舷边穿绿衣的东海兵不断吆喝招呼着什么,然后桅杆上有一根横向的大梁转了起来,上面还有轮子牵着几根线在转动着过了一会儿,他赫然发现,这根“大梁”用绳子吊着一大捆货物转过来了!
“先搬一批下来,把轨道铺到库区去,然后再大动作!”
船上有一个上尉这么喊了一句,又自舷梯上走了下来。他朝着栈桥地板跺了两脚,确认足够稳固,就随便对萧奇和周边几个力夫点道:“你们四个过来,帮着卸货!”
萧奇连忙道:“来了,来了!”
很快,他们就跟着那个上尉往栈桥外端走了一段,咽着口水看着这捆粗大的货物从头顶上一点点吊下来,然后在他的指挥下把它们扶正,稳稳地落在栈桥上。
这时,经过亲手触摸的手感,萧奇才真正确认,这一大板货物,竟是一长串一长串的铁大梁!这么大的铁器,东海人好大的手笔!
如果他有更多的知识,就该知道这些轨道是配备给铁道旅的军用轨道,其实和现在的民用轨道也没多大区别,都是,5米一段与枕木提前组合到了一起,人力可以搬动,适合快速铺设。
上尉又喊了两个铁道兵下来,将托板上的绳索解开,然后就对萧奇他们招呼道:“你们一人抬一个角,搬一段下来!”
这个命令不难理解,萧奇和三个力夫各抬着铁轨的一端,不太费力地就搬到了上尉指定的位置,然后又开始抬下一段,与前一段连成了线,然后又继续。船上有更多的铁道兵下来,对两段铁轨之间操作着什么。很快,这第一批卸下来的五段铁轨就连成线了,一直超出栈桥,延伸到了岸上。
萧奇看着这条长长的铁线,有些震撼,也有些疑惑:东海人这么多好铁,不去打成兵器,铺在地上作甚?
很快,船上又吊了一台板车下来,萧奇等人又被招呼过去,把板车放到铁轨上这时他才发现了些端倪,这车在铁轨上移动,出奇地轻快!
吊运的动作仍在继续,很快,又有一批轨道和一箱碎石被吊到了板车上。上尉叫上铁道兵往前走着,又招呼萧奇他们推车跟上。萧奇一上手推过去,发现这本应沉重无比的货物推起来竟轻若无物,真是神了!
板车很快推到了尽头,这次铁道兵们没让力夫上,而是自己动手从板车前面的箱子里把道砟石倾倒出来,用工具一番平整,然后才招呼萧奇等人抬一段铁轨放到这简易的道床上。如此一边铺设一边前进,铁轨就不断往仓库区延伸过去了!
萧奇这下完全明白了,也完全震撼了。如此铁路,要是有牛马拉车,岂不是轻松就能运上几千斤货物?如此铁路,要是一路往西铺过去,那么东海军岂不是永无粮草困扰?
如此强大的东海国,岂是大元能抵抗的?
萧奇呆呆看着,久久不能自语,直到背后传来一句“喂,你,说你呢,赶紧来搬砖!”,才应了一声,循声往后走去。
后面的铁道旅大船上,陆平站在舷边,看着铁轨向北一点点延伸过去,感受到了莫大的满足感。
十五年前,建设交通部为了满足道路和要塞修建的需要,也为了给义勇队提供后备兵员,设立了“铁道队”。自此之后,铁道队便成为了东海商社一支重要的准军事力量,不过后来随着商社进一步发展,基建和后勤工作更多的由民间力量担起,军方自己也建立了完备的多级兵役体系,铁道队的作用就有些尴尬了。直到铁路技术真正成熟,开始由小到大在山东大地上快速铺设,这支队伍才真正符合了自己的名字,改组为一支专门负责铁道建设的部队,也就是现在的铁道旅。
如今东海同盟军全面出击,军事上没有太大问题,问题主要还是在后勤上。南线准备完善暂且不说,北线四野这边始终是个隐忧,虽然有三百多辆马车,但马拉车本身就要吃掉不少粮草,效率很低。之前在辽西走廊可以靠海运提供补给,过了榆关再往西可就全是内陆了。所以总指挥部干脆做了个大胆的决定,直接把铁道旅派了过来,一边西进一边铺铁路,既能提供补给,又能快速机动以防后方生事。
榆关往西,地形平坦,除了一条滦河也没许多大河,铁路铺设难度不大,战略上是很有可行性的。即使铺设速度跟不上四野进军的速度也无所谓,有一点是一点,反正战后早晚也是要铺过去的。
看着铁轨铺到了库区,陆平豪情万丈,挥手下令道:“加快卸货速度,让江朋义他们去前面勘探,都动作快点,明日我们的铁道就要入关!”
第731章 血色军令
1273年,10月27日,抚宁县。
四野原有两个合成步兵营、一个快速反应营、一个山地步兵营、保障营和两个后勤营,总计七个营。昨日海军又送来了两个铁道营、一个重火力营和三个普通步兵营。根据总指挥部的命令,这一个旅和五个独立营将临时编为一个“东北师”,由范龙城指挥调度。未来根据战备程度的提升,还会有更多部队加入。
范龙城在榆关休整了几天,把现有部队整顿了一遍,又稳固好榆关这个战时基地,才继续向西边的抚宁县进发。抚宁是榆关元军的后方基地,位于榆关以西大约十公里处,四野早上吃了饭出发,没太久就到了,不过
“嗯,他们不投降吗?”
范龙城本以为元军已如惊弓之鸟,此城多半会不战而下,因此到了之后直接让人送了份劝降信过去。但没想到,守军果断拒绝了劝降,叫嚣着要抵抗到底。
这令范龙城有些意外,何必呢,为什么啊?但也没过于放在心上。“那就让重火力营开始炮击吧。”
重火力营的15式乙将城头火炮一一敲掉,又用了陆鲨炮轰炸城头,不久后步兵就强攻了上去,全面占领了这座小城,也没费太多力气。
事后,城中守将札剌儿帖木儿被送到了范龙城营帐中。
札剌儿帖木儿接连战败,已经完全没有之前的硬气了,在帐内目光一扫,就果断地跪在了范龙城前面,恭敬地说道:“败军之将札剌儿帖木儿见过范将军,听凭将军发落。若是将军觉得我这名字拗口,喊我汉名木铁即可。”
范龙城倒没别的想法,只是有些好奇地问他:“有意思,既然现在你这么干脆,可当初为什么不直接投降呢,还能少死点人。难道真以为自己能顶得住我们?”
木铁一脸颓唐地答道:“范将军,不是在下非要抗拒东海大军,实在是我家老小都在燕京,若是投降,家人必然不会有好下场,所以只能自不量力了。如今力尽被捉到您面前,再投不投降,已经无所谓了。”
“原来是有人质,够无耻的。”范龙城眉头一皱,又提高了声调,“可你怕祸及燕京那边的家人,难道就不怕我们吗?”
木铁一愣,随即下意识地答道:“东海天军一向有仁义之名,所以”
他本意是想拍个马屁,讨点好处,可说着说着,范龙城的脸色反倒一下子冷了下来。见状,他意识到不好,闭口不言了。
“呵呵,原来如此,果然如此!”范龙城站了起来,“外交口那帮傻子搞什么怀柔,都把人养的不知道好歹了!不知感恩,只知拳头,真是蛮夷!”
木铁立刻色变,跪在地上拼命磕头:“在下并无意冒犯将军,只是,只是还请将军饶命,饶命啊!”
范龙城瞥了他一眼,哼了一声,军靴直接踢了过去。木铁挨了一脚,不敢抵抗,顺力就飞出去一大段,爬都不敢爬起来。
“别装了!”范龙城又坐了回去,冷冷地对他问道:“你汉话说得不错,会写字吗?”
木铁立刻爬起来,忙不迭地点头道:“会,会,在下也是多年练字的!”
“给他纸笔!”范龙城一摆手,便有参谋取了纸笔墨给木铁送去,“我说,你写!”
木铁颤抖着握起细毛笔,蘸了蘸墨水,在纸上待命:“请将军指教!”
“咳,嗯呃管他妈废话呢,就这么写,东海军东北师讨伐鞑虏,恢复华夏,大军抵达之时,各地军民必须立刻开城迎王师,否则视为鞑虏叛逆,必屠城以示警天下!”
“什么?”不光木铁,营中其他人也都惊到了。
王世明赶紧小声劝道:“叔,你不是来真的吧?别说这跟我们一向的政策法规不合,就是大会那边也过不去啊。”
范龙城暗中朝他摆了摆手,继续对木铁吼道:“就这么个意思,周边卢龙、昌黎等州县,主官你都认识吧?各写三份,哦不五份,签字画押用印,一个小时后给我送过来!”
说完,他就命人把差点吓尿的木铁带了下去。
然后,他才对王世明说道:“不用担心,后方已经有授权了,必要时可以采取激烈手段。这帮子人畏威而不怀德,好话之前都说过了,现在就是该硬逼的时候了。你也不用怕,河北这帮子豪强,欺软怕硬几百年了,抽刀向更弱者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