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引了大量股东和高级军官的注意力如果能成,那将是多么光明的未来啊!
因此他们宁愿冒着风险去推动此事,于是这一拖拉机重炮的组合真的就实现了。
海军陆战重炮连配备了四门120炮,每门炮配了两台“铁甲犀1”用于牵引火炮和弹药、燃料,总共八台。此外还有额外的四台备用,也可用于运输其余的物资。
相比火炮本身,这个连里大多数人都是给这十二台蒸汽拖拉机服务的。
这支连队技术不可谓不先进,火力不可谓不凶猛,但成军后还有另一个更严峻的问题该用来打谁呢?
海战显然用不上他们,但陆战有15式已经很足够了,即使是三公里的射程也很少用到,并不需要笨重的重炮连再来插一脚。攻城的场合,应急的试18式反而有很好的表现,也不用重炮去摧毁城墙。所以,这个重炮连就成了先进而尴尬的存在,一直没露脸的机会。
直到年初要打燕京了,总指挥部才决定把它拉出来露露脸,不求它能发挥多大的战术作用,只求能有些战略价值通过这种无与伦比的重炮的神威,让元军感到震撼,方便进一步的行动。
重炮连年前在临榆镇登陆,通过断断续续的临时军用铁路运输到了玉田县,然后开始了艰难的行军。李涛对此重视无比,亲自随队出发,本来是应该能赶上燕京大战的,但途中出了两次故障,结果给错过了。
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虽然他们没赶上燕京,但正好遇到四野在居庸关受阻,所以指挥部干脆把他们给调了过来。于是,经过一段磕磕绊绊的旅途,九台铁甲犀三台途中抛锚已经拖回去维修了拖着多门重炮,来到了居庸关前。
现在,这些铁甲犀依然在缓慢而坚定地前进着。
黑黝黝的横卧筒状火管锅炉是它的主体,正一边吞噬着煤炭,一边冒着烟雾。锅炉输出的蒸汽输入后部的一台双缸蒸汽机中,通过减速器、传动轴、差速器,驱动着两个巨大的后轮。由于机头功率较低,铁甲犀1采用了较大的减速比,所以前进速度跟步行差不多,但也是因此获得了较大的轮上扭矩。包裹着胶皮的宽面钢制后轮与破烂的官道摩擦着,牵引着后面那台三米多长的巨炮一点点驶向远处的居庸关。任谁看了这种充满了力量感的场面,都会感受到发自内心的震撼。
王世明下了马,走到了一台铁甲犀前,隔着手套摸了摸锅炉上的一颗铆钉,感受着内部澎湃的蒸汽动力,心情无比激动。他抬头对上面的驾驶员问道:“我能上去试试吗?”
驾驶员哪里敢说“不”?当即点了点头。
一台铁甲犀配有两个驾驶员,左侧的是司机,负责掌控机器的行进,右侧的是司炉,负责给锅炉添煤并关注锅炉的运行状态。现在司炉站起身来,给王世明让出了一点位置,他抓着扶手就从右侧爬上了后座,然后往左挪了两步,接过了司机让出来的方向盘。
由于拖拉机自重过大,所以没配备簧片,悬挂是刚性的,走在土路上左一颠簸右一摇晃。所幸现在的路面仍冻硬着,只要机器自己不出毛病,有点小坑小坡也都能越过去。气缸排出的废蒸汽直接在侧底部排出,其中有一些不可避免地渗到驾驶席上,又在严寒的空气中迅速冷却成水滴,令地板和裤脚湿漉漉的。总体来说,这驾驶感受很不舒服,但却新奇而独特。
前面得土路出现了一个拐弯,王世明扶着方向盘,向左小幅一转,车头的两个前轮便向左转动,带动整台车向左偏了过去。他感受到回馈力度后,小心地控制着幅度,没有像新手那样不断转着盘,随着车头与道路平齐,又逐渐把方向盘回正了过去。
司机本来准备出声指导,见他这娴熟的样子,惊奇地问道:“东家,您之前开过?”
“没呢,好长时间没回本土了,这新家伙还是第一次见实物。”王世明摇摇头,手中又顺着路将方向盘往右转去,“只不过,我也没想到,这手感还挺熟悉的。”
司机只当他是骑马驾车习惯了,自然融会贯通,没想太多。但王世明握着方向盘,驾驶越来越娴熟,眼中却隐隐泛出了泪花。
穿越前,他家里曾给他买过一辆电动小车,当时他爱不释手,一有机会就在小区的广场上开着玩。没想到,过了二十年,这手感居然还在;更没想到,他居然真的等到了能重温手感的这一天!
车队冒着烟雾、发出着轰隆巨响,在沿途众官兵的注视下驶到了关前,进入了已经修建好的炮兵阵地。
范龙城迎了过来,跟王世明一样新奇而激动地围着这些机器上上下下看了个遍,然后拍着一门大炮说道:“好啊,被堵了这么多天了,就该用这些大家伙出一口恶气了!”
第745章 一键通关
1274年,1月20日,居庸关。
重炮连的炮兵们将四门大炮从拖拉机上解下来,套上牵引带,喊着号子前拉后推,把它们一点点拖入了阵地的炮位之中。
炮阵位于甲关之南,透过甲关的城门,正好可以看到北边的乙关。现在他们要做的,就是穿过这道不大不小的门,狠狠地把炮弹打在乙关的城墙上。
这对于滑膛炮来说很难做到,而对于线膛炮来说简直易如反掌。
炮兵们赶了这么久的路,如今把一腔郁闷都发泄了出来,迅速完成了一系列准备工作,将瞄准具对准了远处的山间的关墙。
“放!”李涛亲自上阵,拉响了一号炮的击发机关。
击针重重地装在药筒底火之上,大块的机制火药被引燃,迅速而有序地燃烧、膨胀,将一枚重达18kg的穿甲爆破弹推出膛中。弹头伴随着一声陆地上罕见的巨大响声,以450的初速旋转着呼啸飞出,准确地穿过甲关城门,然后划过一道漂亮的弧线,在声音抵达之前一头撞在了乙关城墙上!
“咣!”
弹头伴随着巨大的动能撞在关墙上,立刻砸碎了城砖,穿透入夯土之中。片刻之后,弹头内部的定时引信也达到了极限,装药被引燃,发生了猛烈的爆炸土墙内部轰然膨胀,砖和土大片垮塌下来,尘土被抛上天空,一时间烟尘大作,地动山摇!
一号炮在事先布置好的倾斜木轨道上后坐了一段距离,然后被炮兵推着复位,归位后就立刻开始装填起来。
“好!”虽然被烟尘遮挡看不出具体战果,但李涛还是叫好了起来,“继续炮击,打它十分钟再说!”
于是,四门炮就接二连三开起了炮,炮声几乎如同鞭炮一般不间断地响起,炮弹如泼水一样撞在关城上!
另一边,南大关上观战的齐秉节听着这轰隆巨响,胸腔在共鸣着,脚下似乎都能感受到前方传回来的震颤。
“这,这是什么炮,为何竟恐怖如斯?”
他疑惑、惊惧,却不知所措。这时候能怎么办,难不成还能派人出关夺炮?要是有那本事,他们何须躲在关城之后啊!
突然,一声异样的声响传来,然后就在南大关诸兵将的众目睽睽之下,乙关中间偏右的一段城墙就这么垮塌了下去,土石崩落发出稀里哗啦的响声,同时却有漫天的烟尘扬起!
东海军似乎是察觉到了垮塌,停止了炮击,战场一时安静了下来。但土石不断滑落的细碎声音依然在山间回响着,与空气中的尘土一起进入观战者的心肺之中。
一名军官忍不住惊道:“这,关城里的人还能活么?”
另一名军官则更为恐惧:“乙关没了,要,要是他们再朝南大关打过来,这”
说起来,上次以重火力摧破城墙的战例,还得追溯到十多年前李庭芝攻涟水南城的时候。再往后,代由于东海人的介入,火器和城防进步极快,很快就进入了野战炮轻型化城墙厚重化的防大于攻的态势,攻城时像旧时代一样倾向于攻击城上的人员,而不是攻击城墙本身。这种常态已经持续太旧了,以至于许多人都忽视了城墙被摧毁的可能性,而今日,他们再次回想起了这种恐惧!
齐秉节匆匆召集诸人商议起了对策,可半天也拿不出个办法来。就在这段时间里,烟尘渐渐散去,乙关的惨状露在了众人的眼目之下一幅惨状啊!
城墙右部大半垮塌,左边同样千疮百孔,中空的内部炮位和藏兵洞几乎全灭,整座城已经不成样子了。
这幅惨状,不仅让元军惊愕,就连东海军也一时没有反应过来。一直过了好几分钟,南边才响起冲锋号,那些早在甲关后面准备好的降兵夹杂着一些红绿衣的东海兵冲了过来。这次,乙关上再没有反抗了。
看着他们逐渐沿着垮塌的土坡冲上乙关关墙,齐秉节慌了,立刻下令道:“开炮,快开炮!”
南大关上的火炮立刻对着乙关打起了炮,“轰轰”
呃,但是,尴尬的是,由于乙关关墙矮了一截,火炮俯角不够,在半空中越了过去。
齐秉节急道:“都傻了?换铁砂弹!”
炮手们匆匆装了霰弹进炮膛中,然后又打了出去。这次的效果要好上不少但又有了新的可题,破损的关墙上到处都是残垣断壁,攻上来的东海兵往后面一躲,铁砂就拿他们没什么办法了。
不仅如此,还有些东海兵大胆地在炮击间隙冒出头来拿火枪对这边打过来,打得出奇地准,经常能从小小的炮窗打进来伤人,极大地影响了炮击效率。打到后面,守军甚至不得不把炮窗挡上暂避锋芒。
南方远处,开始有东海兵带着一些降兵清理废墟,试图平整出一条道路。而在更远处,一门巨炮从甲关的城门中现出了身形
齐秉节取出望远镜,观察起这门巨炮:“难道就是这门炮打垮了乙关?看着也不算多大啊”
120炮论起体型,并不比元宋两国铸造的一些超规格的几千斤重炮更大,所以外人看了容易产生迷惑。但论起实力,它发射的弹头重量可比当下最大的滑膛炮还要重一倍,破坏力更是远远超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