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拿起你们的家伙,上城,上城!”一名百户高喊着,自己也提着自己的弓跑动了起来。
他们防守的这段关墙比较靠南,依山而建,炮火能摧毁城墙却拿山体没什么办法,他们躲在后方山沟里,伤亡不多,现在又很快上了前线。
不过,如今关墙残破,城头火炮十不存一,元兵手头的火枪也尽是些破烂货,甚至还有不少拿弓弩的,面对那些严整的夏军,还真不敢说能坚持多久。
“都站稳了!”百户大吼了一嗓子提振士气,然后看向东方,“他们第一次来攻肯定不会实攻,多半探探虚实就撤下去了,你们都挺硬了,下次对面才不会对我们这边打……咦?”
原本夏军已经出阵列队,怎么看怎么是该攻过来的样子,可不知道出了什么事,现在竟然一弹不发,又往营地之中撤去了。
“这是在搞嘛?”百户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其余士兵也稀里糊涂的。但不管怎么说,好像生死危机暂时解除了,他们宽心了不少。
百户左右奔走,试图找出夏军攻势突然停歇的原因,可上至千户万户都没什么头绪。直到过了一阵子,天边出现了明显的大片乌云,他们才品出了一些端倪:“这是要下雨了……可是他们是怎么知道的?”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乌云就飘到了函谷关头上,与此同时大雨瓢泼而下,地面瞬间变得泥泞无比,显然作战是不可能了。
如今七月盛夏,偶尔下场暴雨也正常,但夏军能未卜先知避开这场雨,并不是凑巧,而是收到了天气预报。
现在的华夏国没有卫星云图等高端工具,但是已经初步建立起了一个大范围的电信网络,把各地的气象信息收集起来再加以分析,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未来天气做出判断。今天能预测到函谷关的这场暴雨,就是因为之前的几天里,从开封到郑州再到洛阳接连下了雨,雨云表现出了明显的西移趋势,那么移动到函谷关附近也顺理成章了。
现在他们及时收兵,避免了被淋成落汤鸡的窘境,但不管怎么说,攻城进度也的确被延误了,只能暂待其它几路表演了。
……
7月3日,开成州,六盘山。
关中盆地四面环山,从东方不易接近,从西北也要跨越重重大山。在这西北方向,进出关中主要依赖泾、渭两条大河的水路及沿途冲刷出的河谷。渭水在南,泾水在北,这六盘山就位于泾水源头附近,山间有关中四关之一的“萧关”,也是通向西北的重要节点。
自宁夏府沿黄河南下,可至鸣沙州,再沿此州境内的高平川一路南下,可至开成州(固原)。开成州南有六盘山,跨越这座大山便可进入平凉府,再之后便可沿着境内的泾水一路向东南攻入关中。
如今,华夏军派出的第六路军便已抵达六盘山北,对这处要地展开了进攻。
六盘山不可谓不高,萧关不可谓不险,相比雁门函谷也不逞多让。只是现在的元军也不是当年的元军了,兵力处处受限,重心放在东方,对于这种偏僻边界实在是难以兼顾到。虽说这座山确实是个布置防御的好地方,但地理位置太靠外,从后方运输补给过来损耗太大,对于元军来说也是劣势。所以,元军把防御重心放在了泾水中游的泾州一带,自己可以从水路取得补给,夏军攻过去却要长途跋涉,更具战略优势,而六盘山上的驻军并不多。
六路军中得第三重型旅用炮轰了一轮,然后派出山地步兵攻山,没费太多力气便夺取了几处山路要点,后续部队按部就班地跟了上来。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李宏上校登上一处山头,俯瞰东南方的山岭和大地,心生豪情,不禁吟诵起了前不久读过的一首《清平乐》。
从此处向东看去,近处的山上人迹罕至,尚有不少草木,而更东边地势较低有人活动的地方,树木几乎被砍伐一空,大片的灰黄土地裸露出来。
“真难看。”李宏摇了摇头,“不过也好走了些。”
他回头看了看后续部队的进度,又道:“东边下雨,五路军停下来了……也好,这下首入关中的就该是我们第六路了!”
第795章 黄河之水天上来
华夏元年,7月3日,葭州。
黄河“几”字形右边的这一竖,也就是自东胜至潼关这一段正北正南的河道,地理学上称“黄河北干流段”,自古以来都有通航传统。这段河道汉唐时最为兴盛,后随着关中的衰败而衰败,明清时期气候变化,黄河水量减少、泥沙增多,航运量更是逐年下降,但直到1910年仍有数千艘船在运行,年运量几十万吨。
黄河北干流段与长江、淮河等大河有很大区别,流域非是适合生活的平原,而是于黄土高坡之中冲刷出一道河谷,沿途尽是高原绝壁而非河滩,船只无法停靠,两岸附近也少有百姓居住。整道航段,只有少数几个节点有供船只停靠的河滩地,也就因此发展成了河港城镇,葭州后世佳县便是其中之一。
葭州位于北干流段中点附近,与太原纬度相当。此城位于黄河西岸,四通八达,南北可通过水路与外界沟通,向东渡过黄河可行进至临州,向西走陆路可至无定河,再往西北便是草原和大漠。因此,这葭州也是元国的边防重地之一。
葭州西北五十里外,有一处沟通西北必经的山路,路中有关险“克虎寨”。此寨在宋金时期曾是一处重要的边防要塞,历经数次大战,不过蒙元入主之后边防需求大减,又闲置衰落下去,直到近几年局势大变,才再度启用。
现在,克虎寨前便果然有外敌来袭了。上千夏军骑兵自西北呼啸而至,很快驱散了元军在外围布置的少量哨探,冲到了寨墙之前。
这些骑兵隶属于夏军第七路军之中的第六机动旅,这个旅的特点是重火力较弱,但全员配马,具备极高的战术机动性。他们自北方的云中郡南下,数日之内便扑击到了克虎寨前,将守军打了个措手不及。
克虎寨设于一处狭窄山口间,城寨主体位于东侧的山上,依山势修建而成,又在西侧山脚有一座小哨塔,两者之间拉出一道单薄的土墙拦住山口。土墙和哨塔的防御力都有限,只是用来拦住过往商旅收税的,真正起作用的还是能屯驻数百兵丁的城寨。
现在见外敌来袭,寨中守军便急忙组织起了防御,烽烟升起,兵卒上墙。然而此寨近年来才启用,元国财政紧张也没法好好修缮,更别说针对现代战争的特点进行改进了? 只是多架了几门土炮而已。
夏军在寨墙前停下? 远远地看清了大体形制? 便派出一小队骑兵,上前试探虚实。
眼看这些铁骑冲来,城头指挥的一名百户慌张地对炮手喊道:“快,快? 点炮啊!”
这偏僻城寨平日里分配不到什么资源? 兵丁们经常欠饷扣粮? 火药也不会有多么充裕? 炮手们平日里都没怎么训练过? 现在手忙脚乱的,好不容易才把火把按到火门附近的引药上,轰的一声打出了炮弹。
不过这炮弹歪着飞出去二百多米? 连来袭骑兵的边都没擦到就落地了。这不到十个骑兵面不改色,继续向寨墙接近着? 更加剧了守军的紧张。炮兵们慌乱地再装填,火药都洒了一地? 其余枪手弓手胡乱将弹丸箭矢打出去,自然也不会有什么战果,反倒把自己的布置泄露了出去。
夏骑安然接近寨墙,又安然退了回去。而他们探出守军虚实后,其余的夏兵也不客气,分队向寨城包围过去,然后下马用步枪对城头元兵进行射击。
几门土炮旁的炮手首先遭殃,然后是军官和普通士兵在这火力压制之下,守军几乎抬不起头来。
与此同时,一部分夏兵从马上取下火药包他们为了行动迅捷没带火炮等重武器,但为了应对可能的攻坚,还是带了一些火药包以应付不时之需然后在火力掩护下来到拦住山口的土墙大门前,将火药包固定在了结构连接处。
不久后,轰隆声响起,破旧的大门连同周围的不少土石在冲击波作用下轰然垮塌下去,通向东南的道路打开了。
接下来,夏军想攻下城寨本身也费不了多大力气,但他们却不想继续在它身上浪费时间,很快相互掩护通过了山口,然后继续向东南奔驰而去。
寨中百户目送他们离开,目瞪口呆:“这就走了他们是想去葭州?可他们这点人就想拿下葭州城,不怕被我们断了后路?”
他刚有这想法,又转头看了看周围一片狼狈的兵丁,无奈地摇头道:“是我想多了。”
夏军骑兵向东南行进过去,途中还遇到一队看到烽烟前往克虎寨支援的元兵,轻松将其击溃。接下来,他们抵达葭州城也要不了多少时间了,不过仍有一个问题在,那就是他们没携带火炮,想攻城可能要费上不少功夫葭州城虽是州城,但所在的位置傍山临水,罕有平地,因此城墙也是依山而建,小而复杂,防御力不可小觑。
不过,这个问题可以由友军解决。
“轰!”
葭州城头,一门火炮反复瞄准了半天后,终于对着河上一艘冒着烟的船只将炮弹打了出去。
然而,炮弹从刚出膛就大幅偏离了目标,在空中划出一条弧线后,提前落在了浑浊的黄河水中,溅起了一根小水柱。
炮手们失望地发出咒骂声,然后在军官喝骂之下开始了再装填。而河上的那艘船继续耀武扬威地向南接近不仅是它,后面还有上百艘大小船只,拉出去一大片几乎遮盖了河面。
这些船只,便是夏军入关战役的第八路军所搭乘的载具,其中一小部分是自铁路运输而来的有动力的白鹿级,而更多的是在当地征调的传统帆船。自北而南是顺流而下,即使是帆船也行动顺畅,只要能载货搭人就是好船。
这一路军的主力是海军陆战队第二旅,他们在黄河北干流段的北方端点东胜县集结,然后乘船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