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人从船上搬下简易轨道,铺在地上,一路延伸到营地中,降低了运输难度。有了轨道之后,船上就开始运输一些大宗物资,比如成桶的食品和帐篷等物,运入营地中间的空地布设起来。到了第二日,更是用起重臂吊运条石砖块下来,用轨道上的板车运到营地,开始搭建起来。
一时间,工地之上热火朝天,进度喜人。
与此同时,有人去周围打起了,带回来不少奇形怪状的鸟兽,也不知道能不能吃。还有人规划起了农田,毕竟不管到了哪,都是要种地的。
又过了十天,堡垒便初具雏形了。
潘学忠下到了岸上,在堡垒内内外外看着,见各处建设井然有序,欣慰地说道:“百米石堡拔地起,要将蛮荒化神州!”
不过,在这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背后,也不是没有阴霾。
他巡视了一圈之后,就往堡内一个画着红白葫芦图案的帐篷走去。帐篷里面,正有十几个病患卧床休息。其中靠近帐门的那些症状较轻,只是脸色有些黄、偶尔打个摆子,彼此间还能聊天打趣;而更靠里的几个就不妙了,身体频繁抽搐着,不断冒汗,说话都没力气,两个医疗兵在他们身上不断擦着汗。
虽然探险队尽可能采用了防疫措施,但疫病还是无孔不入,这些人就是不幸得了疟疾的,被集中起来收治。
潘学忠正要往帐篷里面走,门口的医官荀真香拦住了他,说道:“提督,里面有感染风险,您还是在外面慰问一下就得了。”
潘学忠眉头一皱,问道:“不是说疟疾不会传染吗?”
荀真香道:“疟疾是不会,但非洲这边奇怪疫病实在太多,我们也不能确定他们是不是真的得了疟疾,或者得了疟疾的同时有没有感染其它病菌,所以为了保险,还是尽量隔离的好。”
潘学忠摇了摇头:“弟兄们在受苦,我却只在外面看着,实在是过不去。”他又掏出一面绸布口罩,说道:“我戴上口罩,速进速出,没什么事吧?”
荀真香犹豫了一下,说道:“那好吧,但要快,而且离去之后要去洗个热水澡,口罩和衣物都要洗过再消毒。”
潘学忠笑道:“没问题,多谢你了。”
说完,他就戴上口罩,又戴上荀真香给的一副鲸皮手套,就跟着他一起进了帐篷里。
里面的病员们实际上刚才就听到了他们的对话,现在见潘提督不顾风险过来慰问他们,都感动地很。潘学忠趁热打铁道:“弟兄们,辛苦了!我们的探险就是一次大战,陆地就是战场,你们现在染了疾疫,就像战场负伤一样,一切待遇参照办理!放心吧,好好养伤,很快就能好起来,然后又是一条好汉。即使一时好不了也无所谓,过些时日就会有后续运输船过来送货,重伤员就会随船运回去,国家不会放弃你们的!”
“华夏万岁!”病员们感动无比,呼喊了出来。
潘学忠上前逐个与他们握手慰问,然后就离开了帐篷。
出门之后,他一边摘下手套,一边对荀真香小声问道:“现在你们是怎么治疗的,要多少时日能康复?”
荀真香:“根据以往的治疗方案,轻症主要给用一剂清暑镇痛方,也就是以柳树皮酒浸汁为主,辅以冰片、枸杞等配成的药,药性中平,见效慢但也没什么副作用,调养一段时日就差不多自愈了。而重症除了用此方,还饮用一种青蒿酒虽名为酒,但却是本土用化学制剂萃取出的精华,之前在南洋用过,有奇效,现在我们这边也有两人由重转轻了。但不管怎么说,提督若想五日之内出发的话,那还是赶不上。”
潘学忠松了一口气:“能治就行,辛苦你们了。赶不上就赶不上吧,让他们在这儿多歇息一阵子,然后就留在这南泥湾堡里吧,我们该继续出发了。”
第815章 新航路 四 海角郡 (加更)
华夏二年,3月13日。
当南泥湾堡雏形已现之后,探险舰队收拾人手、腾挪补给,离开了南泥湾,继续南下。
出航之后,他们的心态截然不同了。之前,虽然也是航行在漫漫大海上,但这一段航路已经有前人探索过,他们心里有底,并没有过多担心。而离开南泥湾之后,则进入了真正的未知海域,前方到底有什么?是大陆,是岛屿,是深海,还是世界尽头,到了之后会不会有巨大的墙壁阻挡,还是说前方是无底深渊会直接掉下去?
启航之时,本土发来了一份国公会亲署的电报,“我们相信,地球不会无尽,广袤的非洲大陆也必然有端点,端点过后会是奇妙的新世界。而这一切都有赖于你们的探索,祝勇士们一帆风顺。”这多少让人安心了些。
南下途中一路有风,是个好消息,不过风向多变。有时刮东风、东南风,对向南的航行很有助益;有时却变换成了正南方,正对着船行方向,减慢了航行速度。
不过更好的消息是,南下后气温越来越低,越来越舒爽。而且,根据经纬度测量的结果,原本好似无穷无尽的非洲大陆的海岸线逐渐退向西南,犹如一道圆弧一般。倘若真是圆弧的话,那会不会有拐点呢?拐点之后,又是什么样子?
3月20日。
这一路走来,途径的海岸线都非常平直,没有安全的避风港,直到再次航行了一千二百余公里后,探险舰队才遇到了一处开阔的海湾。后世南非的伊丽莎白港
此地称作“海湾”其实有些勉强,北方的海岸线是一道自东向西的平滑弧线,西方有一个向南伸出的小半岛,东南方一大片都是开口。但发现这地方还是挺让船员惊喜的,因为他们从南泥湾一路过来,海岸线先是往正南走,然后转向西南,然后越来越偏西,而到了这处海湾,终于转向正西了!
“很有标志性意义啊!”潘学忠感叹道。
然后,他看了看航海日志:“算算距离也差不多了,就在这儿建一个据点吧。”
旁边的吴风平认可道:“也该建了。想想,以后的商船从北边一路过来,看着海岸线逐渐拐向西,拐了拐了,然后在这里终于拐了,那简直就像回到家一样啊!对了,提督,这里该叫什么名字?”
潘学忠看了看地图,周边的粗略海岸线已经画了出来:“嗯,这个半岛的形状看着跟黄岛差不多,就叫新黄岛吧。正好,我们就去这个新黄岛上设点。”
曙光级轻车熟路地展开了勘探,好在新黄岛自身条件就不错,很容易在半岛东北方找到了一处合适的停泊地。然后接下来的几天里,船员们按部就班地登陆、建设营地和往周边侦察过去。
比之南泥湾条件更好的是,此地气候要凉爽一些,而且也没那么多雨水,放眼望去能看到不少自然草原。可想而知,以后遭遇的疫病等麻烦也会少一些。
“不错如果后面真能发现什么好地方的话,这里可以作为一个中转站。”潘学忠总结道。
4月8日,据点初步建成,潘学忠留下一艘曙光级看守,带领其余舰队继续出发。
西去时,海上刮的是东风,也使得这段航程成为他们出发来走得最顺畅的一段路。
一夜过去,潘学忠醒来,按惯例洗漱吃了早餐,就上到了舰桥上。
他察看起了昨夜的航行记录,喜道:“果然,过了新黄岛,海岸线就是正东正西了啊!”
吴风平也说道:“而且,这周遭的海岸环境看着都不错,说不定是能养人的。就是山多了些,可惜。也不知道再往西,这段海岸能延续多远,能不能有真正的好地方。”
潘学忠说来:“一路走来,也没见到什么土著村镇,不知道是真没人还是此地有什么天灾算了,走走看吧。”
4月10日,记录的海岸线又出现了向西南拐的趋势,这让他们心里一跳,不会没完了吧?但很快证明这只是虚惊一场,又往西北拐了回去。
4月11日,一个巨大的海湾出现在了他们面前。
“这个真是个好地方啊!”潘学忠惊喜道。
相比之前遇到的那些个歪瓜裂枣,这个海湾可真称得上是良湾。形状近乎正方形,长宽约三十公里,入口在南,东西都是山,北边是广阔的平原,堪称胶州湾一般的要地!
还不仅于此!
“电报!”一阵滴滴答答的机械声后,一名通信兵突然激动地呼喊了出来,喜悦之情传遍了整个舰桥,“清扬号发回来的电报,在湾西那个半岛更西边,没有陆地,全是大海,全是大海!海岸线往北延伸过去,一眼看不到头!”
“什么?!”潘学忠和吴风平闻声都激动起来,难道终于过拐点了吗?
潘学忠一个箭步窜到了通信室去,抢过了刚译出来的电报不过上面写的内容也就跟刚才念出来的差不多。他回过神来,回头下令道:“让玄天号带着剩下的曙光级继续找寻登陆点,我们出湾,去西边看看!”
水手们迅速将已经降下的帆重新升满,乘着东风出了湾,绕过了西侧那个狭长半岛的尖端,然后
果然视线豁然开朗,北边阻塞视野的大地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大海,而半岛西侧的海岸线向北笔直延伸过去,意味着他们终于探到了非洲大陆的最南端!
“到了吗?我们真的到了吗?”吴风平激动地问道。
潘学忠也激动无比,但到了这个关头反而冷静下来,说道:“还不能完全确定,我们再往北探一段!”
于是这艘红白色的巨舰张满了帆,继续北行,但一直行驶了好几个小时,陆地都始终在东侧,北边没有阻碍,拐点真的到了!
眼泪几乎要从潘学忠的眼里流出来:“好,能够探到这处海角之地,我们也不虚此行了。先返航吧,去跟大部队汇合,再发个电报回去,跟本土报告我们的发现!”
“是!”船员们士气高涨,齐声呼喊起来。
日珥号开始调头返回之前的海湾之中,潘学忠带着军官们整理起了航行数据。
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