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客观来说,匪徒们选择的策略其实是很正确的。以有心击无备,对方又是松散的首尾不能相顾的长蛇队形,换了一般的军队挨了这种伏击,说不定当场就溃散了。但是,他们偏偏碰上了不该有的硬骨头,即便队形松散,但只要有一个班能有效组织起来,火力密度也是这些乌合之众无法承受的。
向北追击的这一队匪徒被轻松击溃,山谷南口的大队匪徒在进攻车阵的时候,也如同撞在了一堵墙上一样,被弹幕打得头破血流,向山地中溃逃回去。
饶是如此,后勤营和移民们也惊魂未定,先是集中起来重整阵容,然后派出小队去周边山上清剿残敌,最后才小心翼翼地加速进入山谷,修建稳固营地休整起来。
只要士兵们一警惕,匪徒们就再无可乘之机。但他们也拿泥鳅一般的匪徒没什么办法,虽然已经在山里转几圈了,但仍不能排除尚有漏网之鱼的可能。星星峡中没有道路,只能沿着山谷平地拉车,七拐八拐的,而且仍然免不了要翻越山岭。军官们现在看哪处都像是埋伏,只能始终保持着警惕,先撒警戒哨,再把车队分批运过去。
如此在星星峡中折腾了五天,他们才离开山区,继续向西北前进。
“唉,又是这茫茫荒滩,无边黄沙。”一辆车上,沈元正如此感叹道。
虽说如此,但他的语气中并无感伤,反倒有了些亲切——这茫茫大漠,虽然是生人的绝地,却也是盗匪的绝地,在这开阔大地上,终于不用提心吊胆了。
车队喂饱了马,在大漠中快速行进着,在当日赶到了下一处驿站苦池站,然后又按部就班到了驼印站,一路无事。
最终,在6月21日,他们走出了大漠,来到了此行的又一个重要节点,哈密县。
出了玉门,跨越大漠,有一道山脉横亘于大地之上,自东向西,连绵两千公里,巍峨险峻,即天山山脉。
天山山脉阻隔了南北东西交通,但却阻拦了一部分来自于北冰洋的珍贵水汽,凝结成冰雪,再以高山融雪的形式化做流水、奔涌成河,哺育着山脚下的生灵。哈密县,也就是之前的哈密力,就位于天山东南一侧,受益于天山流水供养,有成规模的农业,且出产优质瓜果,是天山南北最大的人口聚居地之一,堪称传统意义上西域的东大门,也是华夏国进入西域的首站。
由于速战速决,哈密县受两年前的战事影响较小,人口和农业生产受到的破坏不大,因此补给能力较高。到了哈密,一路来紧紧缠在车队脖子上的资源枷锁终于松开了,进驻了城中兵站后,痛快地吃喝起来。
不过车队也没有在哈密久留,在给当地驻军卸下一些物资后,就向北绕过天山,到达了北湖县。
北湖原名巴尔库勒,当初元军收复别失八里之时曾在此地屯田,因当地有一大湖,故改称北湖县。车队在此地简单停留,又继续西行,行路三百余公里,抵达了后勤营旅途的最终目的地,金满县。
金满,东汉明帝年间始置,一度沦陷。唐贞观年间,重建金满城,为庭州州治,后又设北庭都护府。之后此城反复易手,但一直为天山北麓的重镇。蒙古兴起后,称金满为“别失八里”,后有所变乱,忽必烈收复此城后恢复古名金满,作为元国五都之一的西都。
华夏元年,安西元军内讧,真金引夏军入西域,此后夏军就一直占据金满,又设了北庭郡和安西省。安西省与内地交通不易,夏军一直没有余力将控制区扩展出去,但在北庭郡这点地方的存在还算稳固。这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无与伦比的军力,另一方面也是元国这些年来向北湖、金满等地迁移了不少汉民过来,有他们做基础,民政也就能铺展下去了。
过了这么长的路,后勤营的车队里仍有大半物资剩余,主要是武器装备弹药,现在就一股脑交给了金满县的驻军。在此之后,他们将装载一些安西特产回程,继续下一段旅途。
特产的数量远不能填满这么多马车,于是几封电报交流后,其中一部分空车被移交给移民管理司,好搭载着移民们继续向西。
是的,他们的旅途尚未结束。
第845章 凿空 一 太和旅
华夏三年,7月7日,安西省,北庭郡,金满县。
金满城南有一大片军营,新到的后勤营的物资就卸在了营地中央的一处货场里。
周安宁大尉带了几个兵,从一堆箱子里随意挑了几个,搬到了一旁的靶场中,然后把箱子打开,露出里面黄澄澄的金属壳子弹。
周安宁随意从中拣出一枚,拿在手里端详了起来。
这枚子弹与之前常见的12…65直筒弹壳一眼看去就有明显不同,弹头直径要显着小了许多,弹壳上部有一个明显的缩颈,看上去如同一个小瓶子一样。此弹是新锐的86子弹,成本相比旧子弹要高一截,当初因此而落选,直到现在产量也不大。但它的弹道性能要好上许多,而且重量也减轻了不少——后一点在补给困难的安西省犹为重要,能省一点负重意义都很大,所以新子弹和配套枪械在当地驻军中优先换装了。
周安宁反复挑了几枚,翻来覆去看了看,都没看出什么问题,就把它们交给身边的士兵:“打几梭子试试。”
士兵们从配套的箱子里翻出一些钢制弹夹,把新子弹五发一组装到了弹夹上,然后就解下背上的20式步枪“长矢”,拉开枪栓,把弹夹按进了弹仓里。
长矢是之前广受好评的精确步枪“天狼”的量产版,枪管规格一致,都是86口径,长750,但造型回归了传统的长木托步枪风格,取消了瞄准镜,工艺要求也略微放宽,成本更省,更适合大批量装备。
虽然精确度不如天狼,但换了新子弹的长矢还是比之前的12步枪强上许多,士兵们熟练地对着百米外的靶子打过去,着弹点明显密集在靶心附近,效果很好。
“不错。”周安宁点点头,“再抽检两批,这些子弹就可以验收了。”
他在心里盘算着,加上新到的这批,太和旅库存的86弹药就达到了一百万发,人均三百多发,足够大干一场了。
“只要凿空行动完成,怎么也能升到少校了……”周安宁喃喃道。
随着地盘扩大,国公会一方面在治理新得国土,休养生息发展生产力,另一方面也着眼全球,为未来的大战略做规划。
向西扩张,就是未来的大战略之一,将陆地疆土西扩至自然条件适宜的太和地区,为华夏文明扩张生存空间,可谓千年大计。
这一战略要依赖于向西铺设的铁路,但也不能坐等铁路铺设什么事也不干。去年,在海军向西派出探险舰队的同时,陆军也制定了“凿空计划”,准备派一支部队进入西域,打通西行的通路,探索沿途情报,并在太和地区建立一个据点,与海军在黑海汇合。
这个计划相当狂妄,也相当冒险。
根据枢密院参谋们的推演结果,以华夏军的强大火力,击败沿途的敌军并不难。但变数在于人心。派出这样一支军队,远离家乡,四面皆敌,孤立无援,想保持军心不堕是很困难的。所以,枢密院就从军中挑了一批资历老但军衔职级卡住不动的军官出来,让他们自愿报名,参加这个凿空行动——资历老,意味着在本土有家有业,且受过长年思想教育,立场坚定;晋升受阻,意味着他们立功心切,有动力完成这个任务。
幸运的是,华夏元年的大战之中,许多部队还没怎么发力敌人就倒下了,一大批军官都没捞到军功,也就升不上去。计划一出,当即就有不少人报名。
人倒是够了,但远征补给不易,又不可能真的一股脑派太多人过去,不然吃饭都是个问题。所以枢密院思前想后,做了一堆预案和研讨,决定就只派一个三千人的旅过去,从报名军官中筛选了一部分出来,又抽调了一批有意愿也符合条件的士兵,组建了这个第209旅“太和”。
去年,太和旅就部署到了北庭郡,一边熟悉当地气候一边操练,一边等待后续装备物资的到达。国公会对这个项目期待很大,特批了一笔预算,枢密院毫不吝啬,拨给他们一大批新锐武器,其中不但有新式步枪,还有许多大小火炮。
火炮虽然要马匹牵引,占据了补给份额,但换个角度看,火力强了就相当于节省了人员,也就变相省了补给,越多越划算。
即便是炮弹横飞的当下,占据了华夏军物资需求大头的仍然是食品。毕竟一个旅的人一天就要吃三吨粮,换成88炮弹可是有四百多发了,一场战役都未必能打这么多。一门一吨的炮,换成等重的粮食,也不过是一个排一个月的口粮,能发挥出的火力却不弱于一个排。只要行军超过一个月,带一门炮就赚了,而实际上,他们的预定征程远不止一个月。
所以,太和旅归类为机动旅,重装备却不亚于一般的重装旅,几乎堪称军中之首了。甚至可以说,从太和旅开始,华夏军的编制思想发生了变化,不再是先有人再分配装备,而是有了装备,再思考编制多少人进去才能充分发挥它的战斗力。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太和旅下设了两个战车营、两个骑兵营、一个重火力营和一个后勤营。
其中的“战车营”实际上是由乘马车的步兵组成的,类似的编制在几年前东海军缺少战马和骑兵的时候组建了不少。现在虽然不缺马了,但是省一匹马就是省一点补给,所以太和旅中仍然编了两营作为主力。
每个战车营下设四个战车连、一个火力排和一个保障排,每个战车连下辖三排九班,每班配备一辆战车,连部额外配备一辆指挥车。
“战车”由平安重载马车改装而来,使用了钢梁钢轴、板簧悬挂和宽幅胶轮,能够在非铺装路面上行驶;车厢下层装入物资,上层坐人,后部加装一台使用86子弹的“礼乐…2”型转管机枪,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