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是女儿啊?”
不远处的刘娥不由得有些失望,她是希望昭仪刘兰香能够生下一名女儿的,毕竟当今官家都已经登基五年了。
赵祯看出刘娥满眼的失落,忙说道:“女儿好!朕就喜欢女儿!贴心!”
“官家!小公主刚呱呱落地,下了几日的大雪就停了,小公主是福星,还望官家赐名!”
一旁的太妃杨氏忽然说道。
赵祯抬头看了一眼刚刚穿破云层露出一角的太阳,而后低头沉思了一下,说道:“初晴,传令,小公主赐名赵初晴,尔等须精心照料,切莫有半分差池!”
“是官家!”
一众宫人忙应声而道。
待宫人们将产房收拾完毕之后,赵祯方才走入产房,看着虚弱的刘兰香细声细语的叮嘱了几句,而后方才小心翼翼地从杨氏怀里报过女儿,细细地打量了一番。
“长得真漂亮!眼睛像朕,鼻子像爱妃!长大后一定是个大美人!”
赵祯笑道。
“兰香!你早点把身体养好,终取来年再为官家添上一个皇子!”
刘娥忽然朝着刘兰香说道。
赵祯将女儿交给奶娘,而后走出殿外,任由一束阳光照射在他的身上。
“皇子吗?”
“朕应该可以吧!”
。。。。。
第164章 子皆寿短储落旁
崇政殿内,赵祯手里拿着一本书,但脑海里一直想的都是生儿子的事。
据正史记载,宋仁宗是一个后宫生活丰富多彩的皇帝,妃子成群,十三岁就大婚,但不知为何,却一直没有子嗣诞生,一直到景佑四年,俞氏生下赵祯的第一个孩子,皇长子赵昉。
想想宋仁宗赵祯从公元1022年登基后到公元1036年,14年的皇帝生涯,26岁之前,后宫竟然一直都是一无所出,实在是太令人匪夷所思了。
赵祯想来八成是刘娥垂帘听政给赵祯造成了巨大的心里和生理上的压力,因此才一直无法生育子嗣,至于是故意为之,还是真的生不出来。
赵祯认为前者的嫌疑最大,想想如果赵祯在刘娥垂帘期间生下儿子,那么一旦赵祯有什么不规矩的行动,想要亲政,那么势必会引起刘娥的猜忌,到时候刘娥为了权力会不会有什么别的想法就不得而知了。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一旦皇帝生了儿子就标志着江山后继有人,同时也表明皇帝已经成熟了,那么太后也就没有必要再垂帘了!
至于赵祯不能生,那倒是无稽之谈。
据史料记载,从景祐4年(1037年)到嘉佑六年(1061年),也就是宋仁宗从28岁到52岁,先后有八个女人为他生养了十六名子嗣,平均下来三年生两个,真是不算少了。
但为何最终口碑不错的宋仁宗却连一个继承人都没有呢?以至于子皆寿短储落旁,女亦娇拗终惶惶。
赵祯穿越前研究过宋仁宗,特地同人探讨了宋仁宗后继无人的原因,主要归纳为两点。
第一,公主的比例太高,宋仁宗十六名子嗣当中,公主有十三个,占比超过八成,尤其是宋仁宗挚爱的温成皇后张氏,还有他晚年宠幸的董氏,连生三胎都是女儿。
从宋仁宗对美人张氏,以及温成皇后张氏,和董氏看来,宋仁宗相对来说算是一个比较专情的皇帝了,估计上辈子是个轻种,所以这辈子小情人这么多。
第二,夭折率太高。
纵观宋仁宗赵祯一生,十六名子女宛如大浪淘沙,顺利活到成年的竟然只有四个公主,有人把这归结为基因的问题,似乎不太科学,因为宋仁宗的皇子皇女当中也有活的长得,比如宋仁宗第十女,鲁国大长公主就活到了八十多岁,历经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钦宗、高宗七朝。但也有精神失常的,比如福康公主赵徽柔。
有的人说是宋朝修建皇宫的时候用了大量的水银用来防腐才导致夭折率如此之高。
也有的人说是家族遗传病。
皇子本来就比较稀缺,夭折率有那么高,结果是三位皇子都没能逃脱早夭的命运。
长子赵昉,生于景佑四年五月,结果生下来的当天就夭折了。
次子赵昕,生于宝元二年八月,在康定二年二月暴病而亡,宋仁宗惨然垂涕。(想要看赵昕的故事请前移步隔壁《穿越宋朝当太子》)
三子赵曦,生于康定二年八月,但在庆历三年正月,未等到册封为王,就不幸染病而亡,宋仁宗悲痛欲绝,为此三日不视朝。
宋仁宗从青少年步入中老年,宫中却一直没有皇储,从宋仁宗到文武百官,都陷入了深深的焦虑之中,朝野内外,也滋生出些许别有用心的躁动,比如医家子冷青竟然打起了投机取巧冒充皇子的事情。只不过后来包拯出马调查,所谓皇子,纯属扯淡。
至于宋仁宗后期有病在身,跟纵于酒色多少是有点关系的,同时也跟宋朝多灾多难不无关系。
至和二年,京师遭遇了一场罕见的大雪,受灾及其严重,宋仁宗这货也不知是出于本意还是在哪个憨包大臣的蛊惑之下,夜里竟然光着脚站在雪地里,祈祷上天不要下雪了,临近天明的时候大雪果真停了。
但到了早朝的时候,宋仁宗突然眼前一黑,而后倒在龙椅上昏厥过去了,三日之后方才回转过来,但却陷入了精神失常的状态中,生了一场重病。
所以宋仁宗病好后,大臣们开始不断的给宋仁宗上眼药水,都认为宋仁宗你已经老了,折腾不出儿子了,所以放弃吧,别在苦苦挣扎了。
但宋仁宗显然愿意就这样任由命运的百步,于是成立了十阁,所谓十阁就是十名模样出众,身材姣好,好生养的御侍宫女。
宋仁宗重病时,她们是昼夜操劳的护工,宋仁宗病好后,她们这些正值青春年华的女子,又担负起了生育皇子的重任。
为了有皇子诞生,宋仁宗可以说是竭尽全力,在十阁这片广袤的原野上插秧播种,以至于神色萎靡,纵欲过度,精神不振。
从概率学上来讲,宋仁宗如此勤劳,不至于全部拖靶才是,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嘉佑三年秋,十阁当中的董氏和周氏都怀上了龙种。
宋仁宗为了皇子做了很多图吉利、求恩赐的准备,比如“胎养令”,对全天下的孕妇每人赏赐三斛养谷。又比如两度大赦天下囚徒,减罪的减罪,释放的释放。
还有准备了各种金银珠宝珍完以供赏赐,甚至铸金银为花果,还有就是暗访周皇室的后裔,将柴氏一门中的最长者封为崇义公。
世人将希望寄托于上苍,但天意往往不遂人愿,董氏和周氏在嘉祐四年相继生了两名公主,宋仁宗大失所望,但也证明了一件事,那就是他还宝刀不老,因此又努力折腾起来。
但董氏相继两胎竟然全是公主,周氏也生了一胎,但也是公主,嘉佑六年,宋仁宗终于绝望了、妥协了,开始从宗族子弟里面选拨皇位继承人,最终选定了赵宗实。
赵祯穿越而来,眼下十八岁,有系统调养好身体之后,生育能力多半是没问题的,而且王香儿已经给他生了一个儿子了,虽然是私生子不假,但也从侧面证明他是可以的。
由于他一直刻意的避开妃子们的危险期,因此登基五年,到如今才有了两个女儿,如今已经执掌了朝政,除了文官集团这座大山还压在他的头顶之上,其余得也没什么能给他带来太大的压力。
党项可以说已经被打残了,辽国虽然很强,但眼下大宋有了优良战马的培育基地,想必过不了几年也是可以和辽国一较高下的。
所以想要儿子,赵祯多努努力就行了。
第165章 改革
天圣五年一月十六日,随着大内禁宫中一声婴儿的啼哭声响彻大地,开封下了几日的大雪终于停了,还好,除了几只阿猫阿狗被冻死之外,开封的百姓完好无恙。
崇政殿内,开封府尹薛奎奏道:“官家!大雪虽连续下了几日,但好在官家有先见之明,提前让臣等给开封百姓每家每户免费发放了一床棉被,因此截止今日,无一人冻死。
如今大雪停了,艳阳高照、官家又有皇女诞生,百姓们纷纷自发走至朱雀门前给官家磕头谢恩,并祈求小公主平安健康成长。官家宅心仁厚,体恤万民,皇恩浩荡,万民归心,大宋江山必千秋万代,臣薛奎为官家贺!”
“皇恩浩荡,万民归心,臣等为官家贺!”
崇政殿内的几位辅臣纷纷拜道。
众大臣们一众恭维之后,赵祯不由得有些飘飘然,不得不说,能让这些文官们主动的夸他几句还是很难得。
先前赵祯执意讨伐党项,反对的朝臣是占大多数的,但似乎谁都没有想到,这位登基不过五载,年仅十八岁的大宋皇帝第一次御驾亲征,不但打赢了党项人,收复了灵州、宥州等地,而且还展示了卓越的军事统帅能力。
在围绕着困扰了宋朝很多年的党项治理问题上,当今官家沉着冷静、从根本出发、说服了很多大臣们以夷制夷的施政方针,展现了卓越的管理才能。
众人隐隐约约能从当今官家的身上看到宋太祖赵匡胤的影子,能文能武。
“大雪下了三日,如今艳阳高照,正是雪化之时,但气温依然有些低,为防止有人滑倒,不甚摔伤,朕将下令动员开封府百姓清扫官道上的大雪,且出内藏库钱10万贯,用来做奖赏,这件事就交由薛卿处理,朕会派锦衣卫从中协助,确保务必落到实处!”
赵祯想了一下又说道。
“臣领命!”
薛奎忙拜道。
宰相张知白出言道:“官家!此前制定的党项治理政策是否可以下发推行!”
赵祯出言道:“这个暂且不急,当今之要事,是确定一下灵州、宥州、静州等地的划分问题,若向往常一样划归为陕西路统辖,未免有些不妥,所以朕想单独画出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