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百零三章 名利动人心
灰溜溜离开的甘元峰随即就被大家抛在了脑后,众人的目光重新回到了岳山和冯易这一对师徒上面。也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反正一片恭维之声。
岳山活了两辈子的老司机了,自然不会把这些场面话当真。冯易却没有这么高的定力,加上刚才战胜了挑衅者,那叫一个飘飘然。亢奋的脖子都红了。
如果不是场合不对,岳山都想给他两脚了。不过先记在小本本上,回头算总账。
王绩也凑热闹一般的上前考问了冯易几句,不过他的问题全都是围绕论语来的。
先是随便说了两句问出自哪一篇,见冯易能回答上来由随便指了一篇让他背诵。等冯易背诵出来,又问了几句让他解释。
他的问题由浅入深,看上去是在一步步试探。然而岳山李纲等一起吃过早饭的人却能看得出来,王绩在故意捧他们师徒。
早上的时候岳山说他们只背诵了千字文和论语,王绩提问全围绕着论语来提问。只是他不知道冯易对论语的理解到底有多深,所以才先易后难的提问题。
如果简单的问题冯易都回答不上来,或者回答的不好,那他就不会提后面较难的问题了。可以说是费了一番心思。
他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明对岳山的好感和支持。对此岳山心知肚明,朝他投以感激的目光。
还好的是冯易确实好学,基础也很扎实,几个问题回答的都很流畅。尤其是最后的解读也中规中矩没有出任何差错。
不要觉得这个评价低,以十岁的年纪解答论语的内涵,中规中矩已经是最好的成绩了。要是回答的多么新颖,大家反而不信。
这自然又为他们师徒两个博得了一阵赞赏。
之后岳山就把众人迎进了书院,大家率先去参观了以后的工作环境。对庞大豪华的图书馆和办公大楼是异常的满意。
与此同时,书院的先生们也组织学生和抄书先生去图书馆前面的空地集合列队集合。
当整齐划一的号子声传进办公大楼的时候,所有的名家都好奇的望了过来。然后他们就看到了让人惊讶的一幕。
一百五十名学生排成五个整齐的方阵,在射御班长的带领踏着整齐的步伐来到广场前集合。期间只闻脚步声和号子声,没有其他任何的杂音。
然后就是立正、稍息、立正、报数这一整套的动作做的干脆利落充满美感。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五十名抄书先生组成的队列,哪怕有书院的先生在一旁不停的指挥,队列也歪歪扭扭不成样子。
“这好像是兵家练兵的法子吧?”刘子通惊讶的问道。
“子通先生说得对,这正是按照兵家的法子练出来的。我大唐危机四伏,突厥犹如一把利刃悬在我们头顶,亡族灭种之祸就在眼前。
我不想教出一群只知道之乎者也的酸腐书生,让他们了解一些兵势,也能以防万一。”岳山语气沉重的道。
岳山害怕在书院推行兵家的套路会引起反弹,所以特意多解释了几句。然而马上他就发现自己想多了。
“好,说的好。若我辈读书人皆有班仲升之志何愁突厥不灭。”刘子通大喊一声激动的道。
这一声太突兀,把岳山都吓了一跳。班仲升?他还是过了好一会儿才想起说的是班超。
然后大多数名家都纷纷赞扬班超乃读书人的楷模,恨不能早生数百年之类的。反而是岳山最担心的有人反对他搞军事化训练并没有发生。
此时岳山才真正意识到,唐朝的读书人和后世的读书人有着明显的区别。他的行为要是放到宋朝,绝对会被打入异端的行列。
同时他也想到,自己的那部独尊儒术有必要重新写了,或许可以写的更大胆更直白一些。
吉时到了之后,岳山邀请诸位名家来到广场前集体亮相。
这么多的名师大儒出现在自己面前,书院的学子们年龄小还好说,那些抄书先生震惊的都快昏厥过去了。
这些名家大儒平时只出现在传说之中,想见一面的机会都没有。哪想到今天一下子就见到这么多,居然还有机会在一起工作。
来书院抄书真的值了,哪怕一文钱的工钱都不给他们也愿意来啊。同时也把敬业心提高到了满值,一定要好好抄书,在名家面前好好的表现自己。
这也是岳山的目的之一。抄书是纯手工的工作,错一个字一整页都要作废,用心和不用心差别太大了。
用钱确实能提高这些人的积极性,但人的思想出现偏差,总会有懈怠的一天。
而这么多的名家大儒出现在眼前,只要还有点理想和抱负的读书人,都不会轻易犯错。抄书的效率自然也就提上去了。
岳山还特意邀请了李纲和裴矩作为代表上前讲了几句话,那效果就别提了,抄书先生个个和打了鸡血一样。
之后就是剪彩了。
岳山、李纲、裴矩三人用简单把大红花给减掉。然后让王绩和刘子通作为代表配合着把图书馆和办公大楼匾额上的红绸给撤掉。
本来这个工作也是李纲和裴矩的,但谁让王绩和刘子通都对岳山充满善意和好感呢,就临时换成了他们俩。
别小瞧这个扯红绸的工作,相当于是给了两人一个脱颖而出的机会。
毕竟现在的大字典工作小组只有两个管事儿的确定了,其他各职务都还没有确定下来,后面少不了一番竞争。有了扯红绸的事情,他们两个在气势上先天就占据了优势。
岳山很清楚,别看大字典项目是他发起的,工作地点也是他提供的。他的话语权还真没有多少。毕竟邀请的都是一方名家,谁会平白无故听他的指挥?
当然了,有裴矩在他的话语权就少不了,可想扩大话语权就必须要背后操作一番。
图书馆的名字很简单就叫藏书阁,有意思的是办公大楼的名字,岳山给它取名为尔雅楼。
尔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解释字词意思的书籍,又被称为辞书之祖。用在这里简直再恰当不过。
最后就是把所有的书都搬进藏书阁分门别类摆好。
哦,忘了说,裴矩押送的那一队长长的车队装的大多都是书。一部分是岳山从内库藏书借来的,还有一部分是各名家贡献出来首发
编撰大字典为什么那么多学派的人积极响应?难道李纲的名声真就那么好使?并不是。
真正的原因就在于三个字释字意,每一个字每一组词,在不同的学派都可能拥有不同的意思。
每个学派都希望自己学派的诠释成为唯一的解释,最起码也要成为其中的一个解释。
如果你这个学派一个人都不来,别人会好心的把你的学派的解释添加进来吗?
开什么玩笑,学说竞争也是很激烈的好不好。巴不得对手都死光光,怎么可能平白无故把你的学说添加到我编著的书里。
如果这本字典只是几个人私下编撰的也就罢了,可李纲的书信里明确用了贞观大字典这个名字。敢用皇帝的年号就意味着得到朝廷的认可。
很有可能这本大字典会被朝廷以法令的形式推广天下。
这就不能无视了,非但不能无视还要积极应对,赶紧派几个人过去抢占名额。
这些名家参与大字典工作组是为自己学派争取利益来了。不把自己学派的经典著作拿出来,怎么说服的了别人?
还是那句话,名利动人心啊。
不过对于这些学派相互之间的竞争和扯皮岳山不会管,相反还乐见其成。反正有李纲和裴矩去头疼,他只要见到最终的结果就行了。
嗯,顺便把这些人带过来的书籍全都抄录一份放在藏书阁。如果可以,还能通过他们获得更多的书籍。
后面岳山也是这么做的,直接把大字典工作组的事情丢给了李纲和裴矩,他连工作会议都没有参加。
对于他的识相这些名家想当的满意,只有裴矩心中暗骂一声小狐狸。
第二百零四章 朱五能的试探
岳山一边坐看大字典编撰组的人争斗,一边整理这个时代儒家的信息。
之前他并没有真正的和这个时代的名家大儒交流过,身边都是些文不成武不就的读书人。
这次和真正的名家交流之后才发现,自己对这个时代儒家读书人的想法,以及儒家的地位都存在着偏差。
而这种偏差很可能会让他的独尊儒术成为笑话。所以他不得不暂缓推出这本书,等真正了解这个时代在说。
同时他也对后世文学界流传甚广的一句话有了颇深的感悟:经典必然是和所处时代最契合的作品,撇去时代特色经典也会褪色。
书院的变化也是日新月异,每天都是一个新面貌。
各部门组建完成并被大家所接受;新的更加严格的校规颁布;全新的勤工俭学制度施行;各科目的课程被进一步细分。
课程细分这个算是最重要的。根据岳山的计划,根据年龄不同书院暂时被划分为初小三个年级。也就是初小一年级,初小二年级,初小三年级。
岳学五书的大半内容按照难易程度分成了三个层次,应对一二三年级。等七八月份新招收的学生会使用一年级的课本,现在在校的这一批学生使用二年级课本。
至于三年级等下半年开学他准备对现在在校的这一批学生进行一次考核,成绩达标年龄又比较大的直接升入三年级。
初中同样分为三个年级,具体科目和课程暂时还没有想好,但岳学五书最后面比较复杂的那一部分肯定会被放在初中的。
至于初中之后该怎么办,还没有想好,反正时间还长等等再说吧。
事业部的于志明也是忙得脚不沾地,为了了解鸡鸭鹅的特性以及养殖方法,他跑遍了长安城大部分的乡村。还在岳山的提示下给每个学子都发放了一份调查表,让学生帮着一起调查。
学子基本上都是农家子弟,家里多少养的有家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