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七月初二。”李世民道。
“今天七月十一,也就是九天前的事情,突利是服从还是反叛也就在这两天了。”李靖道:“圣人可下令边关将士做好准备,相机而动。”
“太保守了,我以为应当派遣一统帅前往灵州朔州坐镇,并给予其临机决断之权。”岳山起身道。
“如此一来很可能会掀起战争,现在我关中大灾,库中存粮不足,恐无法支撑一场大仗。”房玄龄起身道。
“粮食的问题不用担心,占城等地还能压榨出百万石稻米,足以支撑一场大仗。”岳山道:
“而且我们已经和占成王达成协议,他们将会临时开垦数百顷良田种植水稻,为我大唐提供粮草。以占城的情况,秋收之际又能为我大唐提供至少两百万石稻米。”
“还有岭南地区,去今两岁共开垦百万亩良田,其中过半只要稍加改造就是上好的水田。在发现蝗灾的时候圣人就已经下旨改造,这会儿稻苗估计已经种下了。”
“所以诸位不用为粮草问题发愁,圣人说关中即便三年颗粒无收也不会使一个百姓挨饿可不是妄语。”
众人皆欣喜不已,这真的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尽管现在还没有这句诗,但大家心中都是这种感觉。
“就是不知道从那里购买稻米是何价,如此大规模的购买稻米朝廷的钱财是否能支撑的起。”陈叔达谨慎的问道。
“放心,朝廷的钱财足够花销。再说从占城等地买米也没花多少现钱,一件琉璃器就能换几十上百石稻米。这七十万石稻米也不过用了百十件琉璃而已。”
提起这事儿,岳山那叫一个得意,就忍不住多说了两句:“占城等地的君主首领以稻米换取琉璃,现在又强迫当地百姓种植水稻,早晚会激起当地民怨。”
“到时候我大唐就以收复秦汉故地为由挥师南下,那这些膏腴之地将是我大唐……”
“咳咳……”见他越说越兴奋,李世民忍不住使劲咳嗽了几声打断他的话。
这种算计他国的事情私下说就好,别拿到明面上来啊,还好的是在场的都是核心重臣,倒不会有什么流言蜚语传出去。
“呃……刚才我们说到哪了?粮食问题是吧,嗯,粮食问题大家不要担心,够用。”岳山那叫一个羞愧,恨不得找个地缝钻下去。
其他人都露出莞尔的表情,还是年轻啊。不过倒没有人因此就鄙夷他,说他不应该使用阴谋诡计算计他国这样的话。
一年产三茬稻米的膏腴之地,那就应该是我大唐的。况且那里本来就是我秦汉故地,只是被一群蛮夷给侵占了而已,夺回来那是天经地义。
既然粮食问题解决了,那众人也就不再反对扩大战争规模,很快就商量出了一个策略。
派李绩和柴绍分别去并州、金河两地坐镇,并相机行事给予突厥重击。
命令确定后李绩提出了一个要求,请求调派万骑出征,李世民考虑了一下就同意了。
虽然岳山能从南方弄来粮食,但毕竟发生了大灾战争结束的越快越好,万骑这种王牌军队就很有调动的必要了。
而万骑现在的任务是看守仓库抓捕嫌犯等等,完全是大材小用,这种工作随便调一支军队过去就行了。
君臣又顺便聊了一下窝粮案的进展,总共查出百万石亏空,已经牵连三千余人,可以说储备仓上上下下基本没有一个干净的。
这个情况实在太触目惊心,李世民下了死命令,必须严查到底,有一个算一个绝不姑息。
虽然有人觉得这样杀伐过重了,但一想到蝗灾时候朝廷面临的危险情况,要不是有岳山兜底儿差点就崩盘,也改变了注意,是该杀一批人了。
话题自然而然的就转移到了抗灾和灾后重建工作。有了充足的粮食,大家都比较乐观。
不过这群人都是开国元勋是有真本领的精英,很快就有人发现了一个致命的漏洞。
“大多数百姓手里并没有多少现钱,就算粮食只卖斗米五文钱,恐怕他们也负担不起啊。”说话的是萧瑀这位曾经的皇子。
“是啊,百姓都是从地里刨食吃,衣食住用也都是都是用地里产的粮食换取,手中并无现钱。现在关中绝收,百姓很难买得起粮。”房玄龄语气沉重的道。
闻言大家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情况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乐观啊。
“除非……”房玄龄迟疑的道。
“除非什么?”李世民问道。
“除非开仓放粮。”房玄龄道。
开仓放粮?众人再次沉默,说白了就是白白的把粮食送给百姓,一般赈灾都是采用的这种方法。
只是关中现在的情况已经恶化到这种程度了吗?朝廷的粮食也都是从其他地方买的成本比较高,免费送,财政能支撑的住吗?
决定权再次回到李世民手里,然而他也有些拿不定主意啊。毕竟他所知道的一切都是岳山告诉他的,从外面买回来的粮食能不能支持他开仓放粮呢?
所以他把视线转向了岳山。
“诸位为何要执着于开仓放粮呢,以工代赈不是更好?”岳山胸有成竹的道。
“以工代赈?何为以工代赈?”房玄龄马上问道。
“齐饥晏子因路寝之役以赈民,这个典故想必大家都听说过。齐国发生饥荒,而齐王又想修筑宫殿,晏子灵机一动以高价雇佣百姓来修筑宫殿,最终宫殿修好了,百姓也度过了饥荒之年。”
岳山微笑道:“我把这种方法称之为以工代赈。”
“好,好办法。清水候果然不愧是文学大宗师,果然博学多识,老夫佩服。现在我大唐关中面临饥荒,理当采用这种方法。”萧瑀盛赞道。
“确实不失为一个好办法,而且这个方法完全可以作为模板,以后在遇到灾害都可以依此例治理。”其他人也纷纷赞同。
见众人都同意了,岳山终于露出了自己的狐狸尾巴。
502 以工代赈(四更求票)
“众所周知大兴宫地势低洼,冬天阴冷夏天湿热不适合居住。身强体壮的年轻人还好,年岁稍大的就是煎熬。”岳山大义凌然的道:
“所以我觉得有必要为太上皇修筑一座宫殿,让他颐养天年,不知道诸位以为如何?”
“这……”众人脑子有点反应不过来,这怎么突然就说到给太上皇修宫殿上去了?
李世民也是一愣,然后心中给岳山点了一万个赞,这女婿美白找啊,时时刻刻都想着给老丈人修宫殿的事情。
岳山老早前就提议修筑新宫殿,李世民也很动心,可最终还是放弃了。百废待兴,还要面临和突厥人的大战,哪有那个钱修宫殿啊。
现在确实是个不错的契机,给太上皇修筑宫殿是大孝,给了百姓一个挣钱活命的机会是大仁。如此大仁大孝之举,可以做啊。
不过这个事情他不能自己做决定,要不然容易让人误会是他自己想修新宫殿,所以尽管很激动,表面却很镇定没有任何波动。
几位大臣也在观察他的表情,试图看出点什么,但最终一无所获。
“这……办法倒是不错,可在大灾之年修筑宫殿会不会引起民间误会?”房玄龄迟疑道。
“是啊,此时我觉得还是慎重考虑。”其他人也纷纷道。
“不,我的意思和诸位恰恰相反。”谁都没想到,杜如晦却一反常态的站出来支持。
“诸位不要把百姓想的太愚昧,很多道理他们也懂,只是没有人告诉他们真相而已。”
“蝗灾发生后圣人的爱民之举已经获得百姓的信任,只要我们把修筑新宫殿的原因告诉他们,相信他们会理解并支持的。”
“毕竟嗟来之食不是那么好吃的,百姓也有自己的尊严,他们也很乐意能靠自己的劳动赚取报酬养家糊口。”
众人都沉思起来,杜如晦这个人以善断著称,他都这样说了,那就说明这件事情真有操作空间。
而且他们也并不是真的反对以工代赈,只是单纯的觉得大灾之年朝廷却大兴土木修筑宫殿,容易给皇帝留下污名。
说起来也是为李世民自己的名声考虑,并无私心。
“诸位,不妨想一想关中将会有多少难民,而修筑一座新宫殿又需要多少民夫。只怕到时候你们只会嫌宫殿修的不够豪华,不能容纳更多的工人,而不会觉得修宫殿奢华。”岳山笑道。
闻言众人都若有所思起来,是啊,蝗灾加旱灾,整个关中数百万受灾,失去生活依靠的起码有几十万人。
并不是说这几十万人就能饿死,而是有一大批的人要靠卖地卖儿卖女才能撑下来。
可失去了土地的百姓以后怎么办?只能沦为佃农,从此生不由己,这恰恰是朝廷在极力避免的情况。
修筑宫殿才需要多少工人?撑死了十万。
在平常年份动用十万人修筑宫殿是奢侈的行为,可在大灾之年,在以工代赈的情况之下……大家只会嫌这个数字小。
想通了这些,众臣对修筑宫殿再无意见,纷纷表态同意。
“除了修筑宫殿,臣建议在关中地区大量开挖沟渠修筑道路,让更多的人有工可做,让以工代赈惠及到更多的灾民。”房玄龄道。
“此法确实可行,我附议。”其他人也纷纷赞同。
李世民心中别提多开心了,新宫殿终于有了,不过面上还是保持镇定,道:“既然诸卿都以为此法可行,那就以此而行吧。”
会议就此结束,众人纷纷回家忙活自己的。
本来岳山还想去后宫见见李丽质,不过考虑到最近天气热有些上火,中途又折了回来。
还有三年,这日子真难熬啊。咳咳……岳山一本正经的离开皇宫返回侯爵府。
第二天的朝会,朝廷接连做出了好几个决定。
任命李绩为并州总管、柴绍为金河总管,防止突厥趁国内发生灾情寇边。
以工代赈,在关中境内大量修筑道路开挖沟渠,高价雇佣灾民做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