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奴隶用来使唤,女人用来发泄欲望。
对此孙福才并没有阻止,他很清楚自己阻止不了要不是因为他是个阉人,也会和大家做出一样的选择。
不过他也有自己的追求,那就是青史留名。
因为在皇宫伺候过皇后,他的眼界超过这个时代大多数人,深知道把良种拿回来是多大的功绩。
正是这个伟大的追求,支持者他在枯燥的海洋上日复一日的航行。
所以只要手下的这些人不造反,只要不耽误他取回良种,不管他们做什么他都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规矩什么的,等以后在说吧。
在这期间他也没有闲着,四处收集情报,对这里的情况作了大致的了解,还对之前的海航记录做了整理。
比如都有哪些势力统治范围多大;哪些地方适合停泊可以作为歇脚周转的地方;哪条路线可以作为主路线,哪条路线可以作为备用路线等等。
这一等就到了四月份,结冰期终于结束,海面上的冰雪开始融化,孙福才这才带着人横渡海峡。
不过天气依然寒冷,最危险的还是水里的浮冰,为了安全他们的航速非常慢,还专门派出了十几艘小船在周围排除危险。x
可是意外还是发生了,一块不大不小的冰块被海浪卷起砸在一艘大船上,船体被咋了一个水缸大小的窟窿。
如果是夏季,如果水温没有那么低,孙福才肯定会尝试修补。
可是没有如果。
天太冷水太凉,抢救这艘船很可能会让很多人生病。在船上生病的后果他再清楚不过了,陆地上很普通的小病在船上都能要人命。
出发的时候船员加上士兵一千两百人,现在只剩下不到一千人,其余人都死在了路上。
所以他果断下令放弃这艘船,甚至连携带的物资都可以不要,只要把人转移到别的船上就可以了。
他们船队拥有十艘长度在六十米往上的大船,最大的一艘长九十米宽五十五米,放弃一艘船问题也不大。
不过一艘船的沉默怎么说都不是什么好事儿,让大家的情绪有些低落,不过这种情绪并没有持续多久。
没多久,瞭望台上传来惊喜的声音:
“吼快看,快看,陆地,前边有陆地。”
正在船舱内写记录的孙福才直接把笔一扔就往外跑,出来后发现甲板上已经占满了人。
他挤到船头掏出千里眼往东方看去,映入眼睑的是一片漫长的海岸线。
已经是资深航海家的他很容易就能判断出,这种海岸线绝对不是海岛所能拥有的,那就只有一个可能了,东胜神州到了。
狂喜再也按捺不住,他大声呼道:“兄弟们,东胜神州到了,我们到了。”
防采集自动加载失败,点击模式,请安装最新版浏览器!aoncickdividdiv
563 牝鸡化雄
t;tentgt;
时间不知不觉就进入了六月,恰好是北方粮食作物收割的季节,岳山趁着这几天比较清闲也陪着家人到自家地里转悠了一圈。
“今年的粮食生长的还不错吗。”看着地里饱满的豆荚,岳山欣喜的道。
古人的主要粮食作物从来都不是小麦和水稻之类的,这两种农作物一直到解放后才成为主食。
原因很简单,小麦是产量低,水稻对农田的要求太高。
那时候的主食是各种豆类,等到红薯和土豆传入中国,主食又变成豆类、红薯、土豆。
一直到新中国建立,国家大力推广各种肥料,口感更好营养更丰富的小麦和水稻才成为主食。
唐朝时期豆类依然是主食,只有达官贵人才吃小麦,水稻吃的人就更少了。
说起农作物,很多人第一时间就会想起土豆马铃薯,毕竟太高产了,说美洲是天赐之地。
然而很少有人会想到另外一种更加神奇的作物,黄豆。
为什么说黄豆神奇呢?根瘤菌。根瘤菌能够固氮,恢复土地肥力。所有就有一个传说,种植大豆能养地。
种植大豆能不能养地不知道,但固氮是真的。在没有积肥手段的古代,种植大豆确实延长的耕地的使用寿命,一定程度上保持了土地肥力。
而且大豆影响丰富,主要是蛋白质含量超高,有植物肉之称,恰恰中国古代大豆一直都是主食。
从这个角度讲,大豆真的是上天赐给中华民族最宝贵的财富。
“要是没有蝗虫会更好。说起来有一半都是你的功劳,那个沤肥确实很管用,用了肥料后每亩地都能多产三五斗。”岳老四背着手走在前面,说道。
“今年的蝗虫应该没有去年那么严重了吧?”岳山明知故问的道。
去年动员全民灭蝗,今年有接连下了好几场大雨,蝗虫的数量虽然比平常年份还是要多一些,但已经没有去年那么严重了。
相信过了今年,这一轮蝗灾就会被彻底消灭。
“没有没有,今年要是还那么严重,百姓可还怎么活。感谢圣人啊,一力主张灭蝗,还用粮食换蝗虫。去年那么一抓,蝗虫可不就少了吗。”说起抓蝗虫,岳老四顿时来了兴趣,滔滔不绝的道:
“你可不知道,全家老少一起出来抓蝗虫。去年一天就能抓几筐,换好几斗粮食。”
“后来大家才发现,这蝗虫就是一块肉啊,吃了照样长身体。虽然蝗虫很难吃,但总比饿肚子强。这家伙还能治夜盲症,听说药馆一个大子一小包,太坑人了。”
对于药馆高价卖蝗虫粉,岳老四打心眼里鄙夷。
“自从知道这玩意卖的这么贵,大家伙儿就不想着卖了了。换的粮食够吃了之后,抓的蝗虫都自己留下,晒干磨成粉添加到粮食里面一起做饭吃。”
“今年还没开春大家就都盼星星盼月亮等着蝗虫生出来前几天为了抓蝗虫隔壁村子还打了一架。”
“为了抓蝗虫打架?怎么回事?”岳山连忙问道。
“那两个村中间有一条河,河堤是共管的大家都去那里抓蝗虫。不知道怎么搞的,就有人想歪点子偷偷跑到对面田里抓蝗虫,结果就打起来了。”岳老四道。
这岳山都有些哭笑不得了。
居然因为这事儿打架,也是没谁了。
蝗虫是大灾,去年大家都巴不得全国人民都到自家地里抓蝗虫。今年反过来了,蝗虫反而变成了宝贝。谁敢来自家地里抓,那就是虎口夺食。
说话间一行人就到了地头,看着地里的庄稼岳老四非常的骄傲。
他岳老四别的本事没有,种庄稼绝对是十里八村的一把好手。
可是很快他的脸就黑了下来,原来是地里有一群小孩子在抓蝗虫,只听他大喝道:
“你们一群小兔崽子,不知道豆子要熟了吗,你们这一趟把豆荚都弄炸了,豆子都丢了啊。你们这些小兔崽子,真是气死我了。”
这群小孩一见主家过来,拔腿就跑,站的老远岳山都能听到噼里啪啦的豆荚炸裂声,把岳老四给气的直跳脚。
“四翁别生气,我们给你家抓蝗虫呢,省的蝗虫吃你家的庄稼。”这时有一个小孩回头喊了一句。
“你你”把岳老四气的差点晕厥过去,但有实在拿那些小孩子没办法,只能干巴巴来了句:“气死我了。”
父母凭子贵,岳山封侯他爹岳老四的地位自然也水涨船高,这一点从称呼上就能看得出来。
只要不是同族,辈分比他长的亲切的喊一声老四,同辈分的不分年龄大小都喊他一声四哥,辈分比他低的都喊他四伯,小孩子都喊他四翁。
这里多说两句,古代称呼很乱,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色。翁婆祖父祖母爹娘母亲父亲是流传最广也是使用范围最多的称呼,在任何时代都可以使用。
只不过祖父祖母父亲母亲更多应用于书面,翁婆爹娘更多应用与口头。
至于唐朝称呼父亲阿耶,这属于时代特色。但在这个时代称呼自己的父亲为大人、爹也同样没有问题。
还有哥这个称呼,大多数时候是个亲切的尊称,可以称呼自己的儿子,也可以称呼自己的同辈,甚至称呼自己的父祖辈都没有问题。
古代父亲称呼自家儿子,亲昵点的都是三哥五哥,称呼同辈兄弟同样可以用。称呼父祖辈叫大哥二哥什么的同样没有问题。
中国五十六个民族,有些少数民族都受到唐朝的影响,到现在称呼自己的祖辈父辈用的依然是哥。
但在唐朝这个哥只能私下用,显得亲昵,公开场合一般还是用比较正式的称呼。
李丽质喊岳山哥哥一点问题都没有,所以看过长安十二时辰的书友就别来较这个真了。
言归正传。
看着那一群嚣张的孩子,岳山站在一旁没有说话。
生气?和一群小孩子划不来。
高兴?小孩子诙谐的童趣?呵呵在古代粮食比黄金都金贵,这群才刚刚脱离饥饿的小孩子就如此肆意的糟践别人的劳动成果,有趣个季吉尔。
前世网络上流传一个梗给孩子一个完美的童年。看来有必要给这些孩子一个完美的童年,让他们知道什么叫德智体美劳。
回头就给各家下发通知,所有适龄儿童必须入学。到了学校,哼哼
后世人经常说种植业是根植在中华民族基因里的天赋,对也不对。
对的地方在于,经过几千年的漫长发展,中华民族在种植上的天赋确实被点满了。
不对的地方在于,这个世界上哪有不劳而获的东西,中华民族的种植天赋是通过一代代人历经几千年培养出来的。
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期,到三代,再到春秋战国墨子发明耕犁,后来各种农具组建增多,通过总结种植技术也日趋完善。
到了唐朝时期差不多已经告别了刀耕火种,更多的是有计划的开垦。对于禾苗的间距、除草、灌溉、选种等等都有了系统的方法。
但还有一个很大的不足,那就是积肥。
其实中国人早就知道了土地肥力这个概念,总结出了轮更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