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俩还在这感谢来感谢去,一旁的李象就好像中大奖了一般,欢呼道:“哦,太好喽,我去告诉小姑姑。”说完一溜烟跑了。
没多久挺着大肚子的武畅就过来了……嗯,过年的时候李承乾自然是要回京的。小别胜新婚,大家都懂的,所以她终于怀了二胎。
得知岳山要把李象带走,她虽然很不舍,但举双手赞同。
既然大家都同意了,那就没什么好磨叽的了,马上开始收拾随身物品。
李象小孩子东西少很容易收拾,麻烦的是李淑。她的东西太多了,需要一点时间才行。
岳山正等的无聊,就发现赵蒙再次找了过来,说是圣人有要事召见。这才刚从紫宸殿出来,又有什么事情?他心中疑惑就跟着离开了。
刚走到紫宸殿门口,就听到李世民暴怒的声音:“废物,一群废物,才修好的桥第一天就垮了,你们工部是怎么干活的?”
李大亮羞愧的连头都抬不起来。
岳山正犹豫要不要进去,就听李世民在里面喊道:“来了就进来吧,这件事情刚好和你也有关,你看看有什么主意没有。”
岳山这才走进去,道:“不知圣人所言何事?”
李世民怒道:“让他和你说。”
李大亮一脸憋屈的道:“铁道司设计了一条通往鄂州的铁道线,交由我工部施工。一路上遇到许多河流,小河还好,给大河修桥大家都没有经验啊。”
“上个月工匠们实在没办法就硬着头皮修了一座大河桥,五日前大桥竣工,用重物试桥的时候当场就塌了。夏国公,您才学深厚见多识广,就帮我想个法子吧。”
“呃……”岳山连忙说道:“李尚书稍安勿躁,此事我和圣人商议一下。”
李大亮没有说话,拱拱手退到一边。
岳山看向李世民,叹了口气道:“圣人您也别生气了,这事儿也怪不得李尚书和工部。铁路本身就是一种全新的东西,一切都要从头摸索,亦缓不亦急。”
李世民气道:“你就会当好人,难道我就想当坏人吗?铁路事关军国大事。”
“长安到鄂州的铁路一旦修通,就可以借助长江水运之力把南方的粮食运送入京,仅此一项每年就能为朝廷节约数十万贯的花费。”
岳山静静的道:“我当然知道,火车和铁路就是我发明的,再也没有人比我更明白它的意义。但正因为我明白,才知道此事真急不来。”
“铁路的修建不能只着眼于眼前,也不能只着眼于一地,而是要从全国的宏观角度去看,要考虑到百十年后。”
“这是一门非常高深的学问,牵扯到方方面面。别说是工部的工匠,就算是我也搞不清楚具体该怎么做。”
李世民眉头一皱道:“不就是在路上铺铁轨吗,你不要危言耸听。”
岳山摇摇头道:“能拿一副大唐全图过来吗,我看着地图和您说。”
不用人吩咐,赵蒙主动跑到隔壁房间取来了一张一米见方的大唐地图。
这张地图如果让前世的人看到,一定会以为是做梦。
南到南洋海峡(马六甲)、南越之南,东到倭国,北到高句丽、贝尔加湖,西至西域、吐蕃,全是被涂成了黄色。
而南瞻部洲和东胜神州都被涂成了绿色,代表大唐的前锋已经抵达这里,进入了开拓阶段。
而其它所有区域除了南北极之外都被涂成了红色,真真是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大唐和国外。
岳山主要看的是涂成黄色的区域,他手指地图道:“圣人且看,从长远来看,我大唐至少需要一纵一横两条贯穿全国的铁路线……”
文唐
第751章 铁路难题
“纵向的一条从辽东南下直达岭南海边。”岳山手指在地图上花了一条线,轨迹大约和前世的京九铁路差不多。
但这条铁路的最北方不是北京,而是深入辽东直达扶余城。
“这条铁路一旦修成,大唐的南北将联系的更加紧密,到时我们再也不用怕辽东方向的异族坐大了。”
他手指又划了一条横线,道:“横向铁路津海道或者江浙道为起点,路过长安经河西走廊直达西域。这条路修成后荒凉的西域将在无法阻隔我们的脚步。”
“我们的军队、粮食补给就可以通过铁路源源不断的运送到西域,以此为起点继续向西,和绿教建立的阿拉伯帝国相争。”
听到他的介绍,李世民脑海里幻想出他描述的那一幕,心中一阵激动。不过他马上就清醒过来,道:
“你的想法很美好,且不说大唐有没有那么多钢铁。这一路上到处是丛山峻岭、密布的河流,你准备怎么越过这些天险把铁路修过去?”
岳山道:“大唐很大各种地形都有,修铁路我们面临的困难不只是山河,还有沼泽、湿地等等,将来要是想把铁路修到高原修到北俱芦洲,还要考虑冻土问题。”
“每一个地方都有每一个地方的地形情况,在北方适用的修路标准,到了南方就可能出问题。”
“所以修铁路的时候还要考虑各地地质情况的不同,拿出针对性的方案来。所以想用铁路贯通全国,其中的难题多到你无法想象。”
一旁李大亮都快要哭出来了,本来他以为一座大河桥就够难的了。没想到和真正的困难比起来,这不值一提啊。
李世民脸色也极为难看,不过反倒是没有在生气,而是严肃的道:“你既然知道这些问题,可有解决的办法?”
岳山郑重的道:“办法很简单,遇到河就架桥,遇到山就想办法绕,然不过去就开凿隧道。”
李世民问道:“隧道?”
岳山想了一下说道:“圣人可知汉武帝时期开挖的龙首渠?”
李世民道:“自然是知道的,隧道和龙首渠有什么关系?”
岳山道:“商颜山就横在龙首渠的道路上,当时的匠人想出了一个办法,给这座宽十里的山打个洞,让水从洞里传过去。这个洞就是隧道。”
“既然隧道可以过水,自然也能过火车。所以如果遇到绕不过去的山,就开凿隧道打通它。”
李世民眼皮子直跳,道:“凿山?”
岳山道:“听起来很难,做起来当然也不容易,但一旦完成将能一劳永逸的解决交通问题,可谓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当然我们也不能着急,必须要考虑到国家的承受能力,一步一步的来。”
“这两条铁路看起来很长,但我们可以把他们分拆成几十上百段,一段一段的修。先避开那些地势复杂的地方,修那些地势平坦的路段,慢慢的把它们连接在一起。”
“而这种分段修路的方法对整体规划的要求就非常高,因为一旦哪一段路修错了,整条铁路可能就无法连接在一起了。”
“不只是这两天纵横全国的大铁路,其它铁路的修建计划也必须要统一规划。”
“就以眼下要修建的长鄂铁路来说,我们不能只着眼于长安和鄂州这一小段距离,还应该思考一下将来如果拓展这条铁路。”
“比如未来我们准备修一条从岭南东道出发,穿越长安经过太原直达大草原的铁路。”
“那么我们就要考虑,这条长鄂铁路修在哪里,具体怎么修,将来才能完美的和这条大铁路先连接在一起。”
李世民点点头,总算是明白了岳山想要表达的意思,同时也深以为然。
铁路修建计划确实要从全国的宏观角度考虑,还要着眼未来,这样做的好处实在太多了。
仅仅是岳山刚才说的分段修筑法就必须要宏观规划,今天修一小段,明天再修一小段。过上几年全线打通,就是一条贯穿全国的大铁路。
此时他对铁路修建规划终于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也知道之前他们规划的长鄂铁路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还好发现的早,否则后面更加麻烦。
不过……
“你刚才说的确实很有用,可还是没解决那些复杂地形的难题啊。凿山洞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很难。还有修桥,这一条不大的河就把他们难住了,遇到大江大河怎么办?”
岳山道:“还记得我和您说过的生产力吗?”
李世民下意识的看了一眼李大亮。
那眼神把李大亮吓的浑身发毛,心中把岳山骂了狗头淋血,这种机密的东西你别当着我的面说啊,他恨不得把自己耳朵堵住什么都听不到。
岳山大致明白李世民在忌惮什么,但他并不是那种不知道分寸的人,自然不会把这个话题深入下去,而是话锋一转道:
“生产力是不停在进步的,前汉时期开挖那十里长的商颜山隧道用了五年时间。就大唐现在的情况来说,我估计三年就能完工。”
“如果圣人愿意调一支神威军过去,协助他们用火药炸石头,甚至连一年的时间都不用就能开通。”
“至于桥梁,这个确实有些麻烦。不过没关系,我恰好知道一种叫水泥的材料,最适合用来修桥、搭建城池堡垒,还能用来修路。”
见岳山只是提了一下词汇没有深入往下说,李世民才放下心中的戒备。
听说要神威军炸石头帮忙开隧道的时候,他的眉头微微走了一下,但也没有反对。他不是那种前怕狼后怕虎的短视之人,知道如何做才是最优选择。
以前之所以把火药捂得那么严实,是因为除了制造火器,就没有发现别的用处。
要是真能用来开隧道为修铁路提供便利条件,他不介意调派一直神威军过去帮忙。
当岳山说有一种堪称万能的建筑材料的时候,才忍不住打断道:“你说的这个水泥是什么东西?”
岳山回忆了一下水泥的成分,说道:“石灰石、粘土、铁矿粉,按照一定比例掺杂在一起打磨成粉,放在高温炉里烧熟。”
“炉温比烧瓷器的温度还要高一些,烧熟后在和一定比例的石膏粉混合在一起就是水泥了。”
“这种材料非常好用,加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