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淑完全相反,文文静静的坐在那里,只是视线却一直看着马车外,似乎外面的一切都是新鲜的。
看着她的模样,岳山一阵心疼。
身体瘦小,脸色苍白,弱不禁风在她身上已经不是形容词,而是陈述。
八岁之前还好,虽然总是生病,但也没有那么虚弱,可以和正常孩子一样玩耍。八岁那年疾病大爆发,差点丧命。
经过医学院和太医院联合救治,虽然抢回了一条命,身体也几乎垮了。一天又大半天时间躺在床上,想出门最多就是在花园里走走。
从那开始她连勤政殿的大门都没离开过,外面的一切对她来说都是陌生的,所以她才会对一切都表现的这么好奇和关注。
想到此处,岳山敲了敲马车的门,说了句:“速度慢点,不急着回去。”
“喏。”外面车夫应了一声,本来就不快的马车走的就更慢了。
李淑似乎猜到了他的意思,感激的道:“谢谢兄长。”
岳山道:“谢什么,自家人应该的。”说完一把按住活蹦乱跳的李象,道:“你在乱动信不信我把你挂在车顶上去。”
李象缩了缩脖子,这才老老实实的坐好,嘴里却嘟囔道:“凶什么凶,将来我长大有孩子了,随便他玩。”
“呵呵……”李淑被他的话逗了失声笑了起来。
岳山无奈的给了他一个脑瓜崩道:“那也要等你长大了再说,现在老老实实的听话。”
“哦。”李象有气无力的道。
但小孩子就是小孩子,很快就忘了刚才的话,兴致勃勃的道:“师父,我们坐火车去你家怎么样?我已经好几个月没坐过了。”
李淑也一脸期待的看像岳山。
岳山笑道:“好,就坐火车。”
“哦,坐火车喽。小姑姑,一会儿我们要做火车了。”李象兴奋的道。
李淑也有些激动,脸上都多了几分血色。
出了宫门见到守在外面的徐山鹰等护卫汇合,岳山就派了个手下先一步去火车站找站长,让他们晚一点发车。
别的线路火车必须严格遵守时间发车,防止碰撞。从长安到四姓坪那里总共就一趟车,早一点晚一点出发都没关系。
马车缓慢到达火车站,第一次见到传说中的火车李淑非常的高兴,老远就趴在马车窗口往外看。
为了满足她的好奇心,岳山专门让马车绕着火车转了一圈,让她看个够。然后才带着他们登上了火车。
因为李淑身体原因,他们坐的是医疗车厢,里面除了一个标配郎中没有其他人,很是空旷。
事实上整趟火车就没有几个人,这条线路实在太冷清了。除非是周末书院休息,学子们乘坐火车来长安城游玩人才会多一点。平时一趟能拉十几二十个人就不错了。
之所以还要单独开设一趟班列,是为了试验蒸汽车头。新造出来的蒸汽车头都会在这条轨道上跑几天磨合磨合,白跑也是白跑,还不如拖几节车厢载载客呢。
火车一路到达四姓坪站停车,岳山带着依依不舍的李淑和李象回到家中。
对于自己妹妹的到来李丽质就没那么多想法了,非常高兴,赶紧腾出一个院子给她居住。
这些事情都是李丽质这个女主人的事情了,岳山没有插手。
他让人去通知了孙思邈一声,让他每天都抽空来给李淑做一次检查,然后就回书房忙自己的去了。
另一边,他和玄奘制定的计划,以最快的速度传到了大唐佛教各大分支领袖的耳朵里。
文唐
第785章 佛教入彀
就在岳山和玄奘见面之后的第五天,唐皇李世民为追念父母在长安城晋昌坊修建大慈恩寺,由玄奘主持寺务。
这件事情落实的非常快,太史局当天就根据风水选定了位置,第二天就拿出了设计图和施工方案,第三天工部的工匠就已经到位破土动工。
这个事情来的实在太快,大多数人都一头雾水不知道皇帝这是准备做什么。但没有认为李世民是真的怀念父母修的,必然有深意。
别人不知道皇帝打的什么主意,有一部分人却心知肚明,那就是佛门。
岳山前脚刚和玄奘达成协议,后脚李世民就下旨给玄奘单独修建一座寺庙。其目的就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
本来还在犹豫的他们再不敢耽搁,纷纷前往长安和玄奘会面。
此时大唐对和尚的管制是非常严格的,离开寺庙必须有正当理由,否则要下大狱的。
这些和尚的借口是给先皇夫妻诵经祈福,顺便一起给在建的大慈恩寺祈福什么的。
对他们的目的李世民心知肚明,就假装不知道放他们过来了。
十五天后,大唐佛家各分支领袖相继来到长安城。
这么多大德齐聚京师,自然引起了不下的关注,都在猜测这些人想干什么。尤其是学术界,还以为他们又要宣战,都提高警惕做好了迎战准备。
不少人甚至找到了岳山那里,希望他这个新学领袖出面给佛家迎头痛击。
岳山只是告诉他们稍安勿躁,佛门这次不是来闹事的,让他们该干什么就去干什么,不用管这件事情。
众人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但见他说的这么肯定也都暂时放下心来。
佛门这边和玄奘进行了为期五天的谈判,具体情况岳山没去不知道。
但听说玄奘舌战群佛把一众佛门领袖辩的哑口无言。用实际行动告诉了众人,为什么他能徒步走到天竺,又凭什么从天竺取回真经的。
佛门内部达成了什么协议只有他们清楚,但三天后玄奘上书奏请抬释迦牟尼佛如圣贤祠,佛家各分支领袖皆署名支持。
这个消息一出大唐文化界就先不愿意了,你一个外来宗教凭什么加入我华夏文明的圣贤祠啊?
纷纷串联给朝廷上书请求驳回这个佛门的奏请,尤其是古学派反应尤为强烈,不少名宿甚至跑到当地的寺庙门口破口大骂。
新学派这方面的人虽然不多,但也不少,很多都要求岳山站出来反对。
这次岳山没有在找借口遮掩过去,而是放了一句话出去:既然你们觉得佛教是外来文化,那就把它变成大唐的一部分不就可以了吗。
变成大唐的一部分?众人疑惑了,怎么变?难道还能回到过去把释迦牟尼换成华夏人不成?
他们再想详细问的时候,岳山已经宣布闭门着书不问外事了。
经过他这么一出,新学派反对佛教的声音逐渐消退,反而开始研究起他这句话的意思来。
只是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始终不得要领。然而有时候人就是喜欢钻牛角尖,越是想不通就越是想琢磨。
有人把岳山的生平和所有书籍都翻了一遍,最终大家一致认为和《华夏文明》里提出的‘老子化胡’思想有关系。
把佛祖是老子学生这一点坐实了,那佛教思想也可以勉强看做是华夏文明的分支。
很快又有人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解读,为什么岳山不愿意把佛教赶出去呢?原因在他之前的着作里也已经提到了,文化融合。
佛教传入中原数百年,已经和华夏文明深深的融合在一起,剥离出来代价太大。与其如此,还不如彻底把它吸收了。
越想他们就越觉得正确,最后得出结论,岳山那句话的意思是让他们继续宣扬‘老子化胡’的思想,把这件事情坐实。
于是新学派开始调转枪口,大肆宣扬‘老子化胡’的思想。并从佛经中找出许多与老子思想相近的经文,从各个角度分析佛祖创造这段经文的过程。
总之一句话,就是因为受到老子思想的影响,佛祖才会产生类似想法的。
以前有人提‘老子化胡’的思想,佛教虽然不会明目张胆的反对,但私下也是抵制的。可这次佛教就和没听见一样,不管不问。
这就更让人误会了,联想到岳山先去见的玄奘,然后佛教各支领袖才齐聚长安。
众人都以为他敲打或者折服了玄奘,身边也压住了整个佛门。甚至还有人脑补出了岳山压服玄奘和佛门的过程,堪比前世的热血打脸流爽文。
这个传言一出,新学圈整个就沸腾了对岳山更加佩服,然后对宣扬‘老子化胡’思想更加的热情。
再说回朝廷,群臣对于佛祖入圣贤祠也是持三种态度,有支持的,有反对的,有无所谓的。双方相互争论一时间居然僵持了下来,谁也说服不了谁。
但有些敏锐的人发现,宰辅部堂大佬都没有表态,要知道之前有人说要抬佛祖入圣贤祠,他们都是一口否决的。
这次却一直保持沉默而没有反对,难道朝廷风向要变了?
两天后朝廷终于下旨,准许佛祖入圣贤祠为佛圣。而且奇怪的是,没有给他排位,只说是圣,没说排在第几位。
众人更搞不清朝廷是什么意思了。
就在这个时候,玄奘代表佛门上了第二道奏折:
以十年为期,佛门每年捐赠给枢密院一百万贯钱粮,用以为大唐开疆拓土,并且天下佛门会给军队提供一切方便。
这个消息一出天下皆惊,佛门这是要疯了啊。
之前你们不是说众生平等,不是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吗,不是说不要杀生吗?这会儿怎么突然这么勇,出钱出力让支持大唐开疆拓土了?
而且你以一宗教身份支助朝廷……嗯,历史上这种事情并不少见,朝廷问富豪借钱的事情屡见不鲜。汉武帝就经常干这种事情,甚至还公开卖官。
可佛门的动静太大了啊,每年一百万贯钱粮,真当钱不是钱吗。
而朝廷呢,二话不说就把这些钱给收下了,并下旨政事堂和枢密院共同成立一个部门管理这笔钱。
到了这个一步,再傻的人都知道朝廷有大谋划,反而不敢和以前那么闹了,都在观望进一步的发展。
然而别人可以观望,有一群人却坐不住了,那就是道教。
本来他们高高在上坐看佛教